?

漢三頌述要

2020-06-29 09:38招日瑞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招日瑞

摘要:《金石索》有云:“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薄皾h三頌”為漢代摩崖之杰出代表,皆成于隸書發展高峰時期的東漢年間,分別為《石門頌》、《西狹頌》、《郙閣頌》。從刻制的時間順序上說,首先是《石門頌》(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其次是《西狹頌》(建寧四年,公元171年)與《郙閣頌》(建寧五年,公元171年)期間僅相距一年。據碑文可知,《漢三頌》所記敘西秦嶺蜀道開掘交通的歷史:《石門頌》記敘漢江流域的褒斜道開掘,《西狹頌》與《郙閣頌》記敘嘉陵江流域的嘉陵道開掘?!稘h三頌》不僅記載著中國古代先民開鑿和修復道路的交通發展史,其書法價值更是備受歷代推崇,其結構開張,體勢壯闊體現該時期書法的較高水平,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關鍵詞:漢三頌;東漢摩崖;中國古代交通;摩崖石刻;漢代摩崖三頌;秦漢書風

《石門頌》全稱《漢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又稱《楊孟文頌》、《楊孟文頌碑》,古人曾一度誤稱為《楊厥碑》。東漢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漢中太守王升發起并撰文,為順帝初年的司隸校尉楊渙(據《華陽國志》載:“楊渙,字孟文,武陽人也,以清秀博雅,歷臺郎相,稍遷尚書、中郎、司隸校尉,甚有嘉聲美稱”)所寫的一篇頌詞。該碑縱261厘米,橫205厘米,凡22行,行30至31字不等,全文共655字。全面、詳細地記述了東漢順帝時期司隸校尉楊孟文上疏請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經過,頌其復開石門之功?!妒T頌》原刻于陜西省襄城縣(今漢中市漢臺區褒河鎮)古褒斜道的南端——東北褒斜谷之石門隧道的西壁上。此乃橫穿秦嶺、連八百里秦川及漢中盆地之交通要樞,古稱褒斜棧道。東漢時期,此地開鑿了長達16.3米,寬4.2米的人工隧道,據考證,此為世界交通史上第一條人工隧道。1967年因在石門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庫,乃將包括《石門頌》、《石門銘》在內的重要碑刻從崖壁上鑿出,1971年遷至漢中市博物館,保存至今,現保存于漢中市博物館。

《石門頌》結字極為放縱舒展,體勢瘦勁開張,意態飄逸自然,據文中“書佐西成王戒字文寶主”,可考此頌書者應為王戒。清楊守敬《平碑記》評此碑云:“其行筆真如野鶴閑鷗,飄飄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從此出?!惫P畫古厚含蓄,點畫靈動。通篇章法,參差錯落,縱橫開闔,灑脫自如,意趣橫生?!妒T頌》為漢隸中奇縱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隸中草書”之稱。清張祖翼評此碑云:“三百年來,習漢碑者不知凡幾,竟無人學《石門頌》者,蓋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也?!?/p>

《西峽頌》,全名《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峽頌》,又名《惠安西表》、《黃龍碑》。位于甘肅省成縣西南天井山下的魚竅狹中,刻于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通碑縱約300厘米,橫500厘米,凡20行,行20字。其由篆額、刻畫題記、頌文、題名構成:“惠安西表”四字篆額位于頌文之上;右側則為“五瑞圖”刻畫題記,呈現黃龍騰飛、白鹿長鳴、佳禾簇簇、甘露欲滴、五谷豐稔、民樂其居之“五瑞吉祥”景象,“黃龍”二字高居上端,故此碑又稱“黃龍碑”清楊守敬《評碑記》稱:“《五瑞圖》黃龍、白鹿、嘉禾、甘露、木連理,畫法飛動,尤殊觀也?!蓖砬鍖W者葉昌熾則稱《五瑞圖》為山東漢武梁祠漢畫先聲:“黃龍白鹿木連理,五梁祠畫有先型?!?頌文陰刻20行385字,主要記述了李翕的出身、家世、德行、及其到任后修建西狹棧道為民造福;頌文左側為十二行題名。

《西狹頌》刻石題名中有“從史位下辨仇靖字漢德書文”,由此可考,頌文的撰寫和書者應為仇靖。此刻石早在北宋時代便已發現,關于其最早的文學記載出自歐陽修嘉祐八年撰成的《集古錄跋尾》。而后,曾鞏《南豐集》中《元豐題跋》對此摩崖最為詳備,公認為最早最全面的文字評述,后世學者多引述、引用。此外,趙明誠《金石錄》、洪適《隸釋》與《隸續》、婁機《漢隸字源、葉奕苞《金石錄補》、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翁方綱《兩漢金石記》、王念孫《漢隸拾遺》等書對此碑也均有著錄。此碑為歷代書家盛贊:梁啟超《碑帖跋》評此碑云:“雄邁而靜穆,漢隸正則也?!?清楊守敬《平碑記》評此碑云:“方整雄偉,首尾無一一缺失,尤可寶重?!?清方朔《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評此碑云:“寬博遒古”;晚清徐樹鈞《寶鴨齋題跋》評此碑云:“疏散俊逸,如風吹仙袂,飄飄云中,非復可以尋常蹊徑探者,在漢隸中別饒意趣?!?清楊峴評此碑云:“細玩結體,在篆隸之間。學者當學其古而肆,虛而和?!?。

《郙閣頌》又稱《李翕析里橋郙閣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橋郙閣頌》。較《石門頌》晚23年的,刻于東漢靈帝劉宏建寧五年(公元 172年)。通碑縱171厘米,橫126厘米,凡19行,行27字,原碑陰刻隸書共472字,正文后尚有五行61個小字,共533字。此地位于入蜀大官驛道故道,也稱嘉陵道、陳倉道上。碑刻原址在今略陽縣城西北15公里處的析里(也稱白巖)碥,即今寶成鐵路徐家坪車站下置口郭家底隧道外嘉陵江西側。

由碑文所載:“時衡官掾下仇審字孔信。從史位下辨仇靖字漢德為此頌。故吏下辨仇紼字子長書此頌”,可知《郙閣頌》為東漢時的武都太守李翕敕命建造,仇審理其事,仇靖為此頌,仇紼書此頌。仇審字孔信,武都郡下辨道(今成縣)人,參與并主持此次造閣修橋。仇靖,東漢武都郡下辯道(今甘肅成縣)人,東漢晚期杰出的書法家、文學家、畫家。亦是《西狹頌》之作者,全文分頌文、頌詞、頌詩三部分,其用319長短句述李翕主持修建析里大橋,用18句四言頌辭與12句新詩頌揚李翕之功績,通篇文風典雅有則、文采燦然、古樸自然、質樸敦厚、言簡意賅、文筆暢達、淳樸清新、浪漫瑰麗。仇紼,武都郡下辯道人,靈帝建寧間以善書而納為郡府屬吏。仇靖撰成《析里橋郙閣頌》后,由仇紼書丹上石。此碑“字里生金,行間玉潤”,為后世推崇,歷代書家多有贊譽: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評此碑云:“吾嘗愛《郁閣領》體法茂密,漢末已渺,后世無知之者,唯平原章法結體獨有遺意?!?,“漢隸之始,皆近于篆、所謂八分也,若《趙王上壽》、《泮池刻石》,降為《褒斜》、《郙閣》、《裴岑》、《會仙友題字》,皆樸茂雄渾,得秦相筆意?!?清王昶《金石萃編》評此碑云:“《郁閣頌》.....碑文斐然可誦,書亦方正挺健,出于漢德、子長之手、二仇蓋深于文學者?!?清萬經《分隸偶存》評此碑云:“字樣仿佛《夏承》而險怪特甚,相其下筆粗鈍,酷似村學堂五六歲小兒描朱所作,而仔細把玩,一種古樸、不求討好之致,自在行間?!?。

《漢三頌》其雖成于同一時期,時間跨度不大,然風格亦有不同:《石門頌》放縱飄逸、《西峽頌》方正灑脫、《郙閣頌》雄強茂密。清于令淓在《方石書話》論:“漢隸古拙之氣,去篆籀未遠,猶存前代骨力,故書法之亡在氣骨,不在形體?!?,筆者竊以為“三頌”之勝便勝于“氣骨”,書家常謂“秦漢無俗品”秦漢間之書風古樸大氣,不多修飾,字里行間多自然粗獷之意味。中國書法史上,漢代是隸書大行的一代,所遺刻石、墨跡甚多,書法風格豐富多樣,若以雄強茂密、博大渾樸目之,無出《漢三頌》之右者。

參考文獻

[1]俞豐 《經典碑帖釋文譯注》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

[2]王鏞 《中國書法簡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傅如明 《中國古代書論選讀》 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4]徐玉立 《漢碑全集》 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