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進程中農民集中居住問題探討

2020-06-29 09:31馬小紅
大眾科學·上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城市化農民

馬小紅

摘 要: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的提高,城市化進程也隨之加速?,F在國內的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深水區,全國各地都在對貧困農村地區進行改造。改造過程中,讓農民集中居住是重要舉措之一。城鎮化過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農村集中居住能夠帶給農民便利,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就這些問題也提出了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城市化;農民;集中化

一、引言

所謂城市化,就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產業結構也隨之轉變,由原來的傳統農業經濟為主,向工業或者服務業進行轉變。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民居住形式大都是比較分散的,規律性不是很強,城市化的第一步就是將人聚集起來,把居住地和產業地分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一項重大任務進行,加快農村城鎮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地的必要性

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地,既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又能夠方便居民生活。經濟在發展,物價也越來越高。農村的土地良莠不齊,在水土肥沃的地方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可以為農民帶來不錯的經濟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但也有一些土地,尤其是西北的部分地區,土地較為貧瘠,山上土地的澆灌用水難以從其他地方引流,很大程度上要靠雨水進行灌溉。在雨水適中的季節,土地收成尚可,雨水過多或過少時,收成會大大減少。于是很多農民選擇了外出打工。這樣就造成了農村土地資源的浪費,農村空心化嚴重。與此同時,城市用地較為緊張,所以進行農村建設有利于使城市和農村的土地利用得到平衡。尊重農民個人意愿,將原來的散住居民居住地進行統一規劃。將騰出來的空地進一步進行開發,一部分可以將農村耕地進行整合,實行國家土地連片化的政策,進行科學耕種。另一方面將空置土地納入城市建設,緩解產業部門的用地壓力,滿足其用地需求。

政府在城鎮化進程中,實施土地集約化能夠縮小城市和農村的差距,方便農民生活。對于農村建設方面,集約化能夠改變農村的整體容貌。原來住房都是零散的,有些在道路較多的地方,有的直接建在了田間地頭。整體顯得比較凌亂,山地地區的農村交通問題始終難以得到改進。讓農民住房集中,用地集中,建設新農村,會讓農村更整齊劃一,同時交通網絡也能夠快速鋪展開來。另外,原來的農民生活環境得以改善,生活條件得以提升。在集中居住地,人們可以共享基礎設施,集中居住地的基礎設施會得以完善。在水、電、氣的使用和排放上會更加方便、節能、環保。在分散居住時,農民使用這些資源時存在很大的不便,農村用自來水都是問題,在取暖方面基本都靠柴火或者煤炭,資源利用和排放都不夠充分和合理。另外,政府將農村進行城鎮化建設,鄉鎮部門將空出來的土地進行轉讓時可以獲得不菲的財政收入,將這些收入再投入到集中居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會讓人們享受到更高的居住條件。所以說,農村城鎮化不僅能夠有效利用土地資源,還能改善人們的生活。

三、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既有利處,也存在一些問題,發現并且解決這些問題,可以使城鎮化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作用和價值。

(一)居民經濟壓力增大

農村地區一般會養家畜,貓狗也不是當作寵物飼養。同時也會有一些農業用具和農業產品要占用較大的空間。農民進城后,擁有的空間有限,放置一部分原來的東西需要額外花一定的費用,這會給他們帶來經濟上的負擔。這些問題就需要合理妥善的解決。另外,一部分以土地為生的農民進城之后,原來的土地被征收,這會使一部分人們的利益受到影響。雖然政府在征收土地時會對農民進行相應的補償,但這些補償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尤其對那些以農業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民來說,更是失去了一條謀生的途徑。農村的強壯青年可以外出打工賺錢。而一些家庭沒有強壯青年,外出打工不現實,在家務農的經濟來源也斷了,并且沒有文化,這一類人的生活問題急需解決[1]。原來農村居民可以自給自足,蔬菜、糧食、肉都可以自己生產,不用額外花太多錢,而進入城市之后,所有的衣食住用都需要消費,這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

(二)推行成本較高

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人們對于居住集中化的態度有所不同。原來居住條件比較惡劣,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的人們對城鎮化過程中的集中居住、集中搬遷的認可度和接受度是比較高的。而原來的經濟水平比較高,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的地區,在政府人員進行集中居住政策推行時有一定難度。甚至出現了一些“釘子戶”。這樣不僅耽誤了施工進程,還延長了城鎮化的時間,在進行交涉時,一些住戶不滿拆遷補助,一再要求加價,這些都增大了推進城鎮化的成本。

(三)相關制度存在漏洞

在進行農民集中居住時,制度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拆遷產品補償按照測量的房屋的面積進行時,沒有提前測量或者不告知人們已經測量并且確權。導致一些居民為了多獲得一些補償款,大肆修建違規房屋建筑,出現了很多豆腐渣工程,而政府對于后來建的房屋,有的進行補償,有的不補償,這造成了極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費。另外在征收和拆遷前期的測量和規劃不是特別明確,出現了一部分關于利益的紛爭。

四、對于農村集中居住的建議

面對以上問題,政府需要進行一些政策上的調整和完善。

首先要要關注農民的就業問題,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幫助農民建立信息平臺,有效處理遺留問題。農民原有土地被征收,政府幫忙建立和推廣信息平臺,將不用的用具和家畜進行轉讓或者出售,增加農民收入。引進一些工業企業,促進當地就業。培養農民就業技能,加強其就業能力。其次,加強對居民的引導,讓其了解政策的好處,合理評判,適當處理農民與政府的矛盾問題。最后,完善相關制度,提前備好方案,將信息公開透明[2]。

總結:

農村城鎮化既有機遇也有挑戰,面對農民收入問題、推廣城鎮化困難問題以及制度不完善問題,政府都要及時響應和解決。

參考文獻:

[1]李富田, 李戈. 進城還是進鎮:西部農民城鎮化路徑選擇——對四川省31個鎮、村調查[J]. 農村經濟(4):97-99.

[2]李飛, 杜云素. “棄地”進城到“帶地”進城:農民城鎮化的思考[J]. 中國農村觀察, 2013(6):13-21.

猜你喜歡
城市化農民
耕牛和農民
秦末農民大起義教學設計
《城市化過程與特點》教學設計
農民
取消農業戶口,農民還是“農民”嗎
遼寧省城市化進程與生態環境負荷的交互響應研究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已達1200萬(等10則)
做農民的貼心人
雕塑的城市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