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時期成都難民救濟活動研究

2020-06-29 09:31賴靜
大眾科學·上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抗戰時期成都

賴靜

摘 要:抗戰時期,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及各救濟機構根據國民黨中央的救濟政策,制定了本部門的救濟措施,并針對成都難民積極開展各項救濟活動。這些活動內容主要包括建立難民收容所、介紹職業、難民服役、難民墾殖、難民組訓、生活救濟與醫療救濟、疏散與配置、難民的運輸、組織遣返等,并針對難民群體中的特殊人群,如對難童進行了特別救助,與此同時,民眾也廣泛參與到政府開展的難民救濟活動中來。本文主要介紹建立難民收容所與介紹職業的相關救濟活動。

關鍵詞:抗戰時期;成都;難民救濟活動

一、建立難民收容所

(一)難民收容所的建立依據

所謂難民收容所,就是以難民為對象的救濟機構。[1]它是在緊急或重大災難發生之時,由國家和社會力量把大量遭受災難的人口集合以期施以食宿安頓的福利場所??箲饡r期,難民流動人數成千上萬,救濟難民的首要事項是要解決難民的食宿問題,“不令難民失所,……使其居有處,食有所,得免凍餒之憂”。[2]因此,建立難民收容所成為國民政府及社會各界救濟難民工作的當務之急。國民政府于1937年9月頒布的《非常時期救濟難民辦法大綱》中規定:“無工作能力者,指定地點收容,如人數過多,得酌量移送鄰近地點安插,或勸令私人設法收容?!?[3]隨即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分別建立收容難民的救濟院(所),專門對難民“施以臨時的給予食宿暫時安頓辦法”,其開辦經費“首為地方救災準備金及動用積谷、并募集之捐款,不足之處,由中央補撥”。[4]據此,四川省各主要政府救濟機關、社會團體和國際組織紛紛組建收容所(或收容站)收容無親友可投、無家可歸的難民。其中,以政府建立的收容所為主。

(二)成都市難民收容所的建立

成都難民救濟收容機構主要是成都市難民收容所。成都市難民收容所成立于1940年4月2日,是根據四川省振濟會于1940年1月訂定的《四川省各縣市難民收容所暫行規則》而設立的,所長吳質彬,其主要業務是辦理難民的收容教養等事項,其工作主要是收容淪陷區域逃難來川無力自救之男女難民,除供具住宿外,每月每名照規定發給養費39元,由所置備小組炊發器具各自烹食。在所內,“每周精神講話二次,曉以抗建時勢及精神總動員之意義,以激發愛國思想為主旨,其有壯年男女難民,亦經擇其相當職業,為之介紹”。[5]“其經費收支總數,以1943年各月收容平均人數計算,本所照甲等所規定月支薪公費480元,難民口食費以480名計算,月支14400元,兩項合并計算共支14880元”。[6]

(三)成都市難民收容所的收容情況

成都難民收容所收容難民時,通常是根據被收容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安置的。比如根據1938年訂定的《四川省收容站區無力自救難民暫行辦法》規定,成都市難民收容所對于衰老、殘廢或無力自救之婦女予以了特殊保護收容,對其加以特殊救濟保護。[7]又如對于患病、回教教徒等特殊難民,成都市難民收容所根據實際狀況,準予其暫在外居住或在中國回教救國協會四川省分會指定之住所居住。具體案例如下:1940年5月3日,四川省振濟會發布救字第529號訓令令成都市政府、成都市振濟會,事由為“為救難民戴高氏、劉余氏等請準在外居住一案令仰遵照由”。[8]該訓令主要內容如下:

案據蘇籍難民戴高氏呈以系屬回教,請準免入收容所居住,仍賜振金,以資糊口等情前來,于核辦間,復救難民劉余氏呈稱,該民身患肺病,請暫免入所居住,俟痊愈后再行入所等情到會,查難民食宿管理,業經于四川省各縣市難民收容所暫行規則內明白規定,自應入所居住,如該難民等力能自救不須政府救濟者,則不予限制,聽其自由。該戴高氏如查明確系回教教徒,合于救濟之規定者,準予通融發給給養令其自行炊食,但仍應入所居住,以符規定。至該劉余氏所稱身患肺病,全家已受傳染,應即查明送交醫院檢查,如果不虛而又須政府救濟者,應準暫在外居住,發給給養,以資救濟一俟病愈,仍應令遷入收容所居住?!僦袊亟叹葒鴧f會四川省分會已于崇寧縣附近設所收容回教難胞,該市所收難民屬于回教教徒者,仰即查明逕送該分會接受,并應于事前妥為接洽,以利進行,合并飭知。此令。[9]

又如“為救義民劉王氏請求免予入所居住一案” [10]、“為救本市鄂藉居民王漢巨呈請撥款救濟一案” [11],都是成都難民收容所根據難民自身的具體情況予以特殊收容的實例。成都難民收容所根據實際情況對難民予以救濟收容,可以更好的保護難民的權益,尊重難民的意愿,從而有利于收容救濟工作的展開。

綜上所述,成都難民收容所的分工比較明確,并有一套嚴格執行程序,它一要接送政府組織疏散的難民,二要聚合、收容自發逃亡的難民。收容所向難民提供簡便的食宿和茶水;對過往難民登記造冊;對身體有疾病的還要進行救治。為了使難民轉化成抗戰有生力量,收容所除了向難民提供食宿、醫療條件外,還對入所難民實施組訓、教育,為年輕力壯者介紹職業或酌貸資金,使其自謀生路。由此,克服了收容救濟的一些消極因素,逐步形成不同于平時收容院所的復合救濟類型。[12]

難民收容工作是抗戰中初期對難民實施初期救濟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由于客觀上的原因,成都難民收容所在抗戰中發展不平衡,缺乏必備的救濟設施,食宿條件低劣、缺醫少藥、管理混亂是很普遍之事,所在難民難免感到“種種不合理的待遇和折磨?!盵13]不過能在當時那樣惡劣的局勢下獲得收容救濟,得到政府一定程度上的照顧,暫得避難安生,仍屬“幸運”之事。而且,成都難民收容所的開辦及其發展,不僅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了難民的無序逃亡、減少了無謂的傷亡,而且還保護了一批抗戰生力軍,收容所的難民中,經過短暫的收容、休整、組訓后,有些人走上了抗日前線或后方生產崗位,為抗戰的最后勝利作出了貢獻。

二、介紹職業

為了幫助成都難民重新生活,發揮其人力資源優勢,國民政府、四川省政府和各社會團體積極為難民介紹職業,幫助他們參與生產。

(一)分配少壯義民為其介紹職業

1940年11月,四川省振濟會發布救字第1559號訓令令成都市政府、市振濟會,要求其遵照規定認真辦理分配少壯義民職業工作。訓令的主要內容如下:

查分配少壯義民職業,業經訂為各該配置義民縣市辦理救濟義民事項考績標準之一,并經通飭各該縣市振濟會遵照在案。茲查各該縣市尚有少數未能認真辦理,本會為欲明瞭辦理實際情形,以憑考核,并就近指導進行起見,即將派員分赴各配置義民縣市視察并督導辦理,除分令外,合行令仰該府即便遵照,督飭縣振濟會遵照規定認真辦理,勿任敷衍塞責致礙考成,如該縣振濟會辦理力有未建時,應由該府負責設法安插。以免長期坐食,虛耗振帑,事關考績,毋稍忽視,是為并要![14]

由上可知,四川省振濟會已將分配少壯義民職業訂為各該配置義民縣市辦理救濟義民事項考績標準之一,如果敷衍塞責必將影響考成。同時,如果振濟會辦理力有未建時,應由省政府負責設法安插,避免長期坐食,虛耗振帑。

1942年5月,四川省振濟會又以救二字第2310號訓令令成都市振濟會對難民職業介紹業務加以擴充與充實。該訓令主要規定如下:“(一)凡已成立之難民職業介紹所,應充實其機構,加強其工作,其未成立者應于文到一月內成立,并將成立情形具報;(二)每月每所介紹人數不得低于所在地難民總數百分之五;(三)職業介紹人數作為工作競賽成績之一;(四)每月介紹人數,應遵照前須表式按月填報,以憑考核?!盵15]可見,政府以及相關救濟機構對難民的職業介紹相當重視。因為它關系難民遷到后方后的謀生問題,十分緊迫,而且對于前方戰場的支援以及后方社會的穩定影響重大。

(二)建立難民工廠

為了幫助難民求職謀生,除了為他們介紹職業外,政府和社會團體還建立了各種難民工廠,如振濟十二工廠、手紡訓練所等,為其提供就業的機會。難民工廠是福利性質,屬于國民政府救濟與安置措施中“以工代振”方式。如振濟委員會振濟第十二工廠于1940年8月從重慶遷到成都,其主要目的在于救濟難民及一般貧民,使其從事生產,供應軍需產品,并擇定成都市多子巷二十四號為處辦公地址,于8月20日開始正式辦公,積極籌備一切。[16]又如四川省振濟會為了救濟義民,安插少壯義民及力能工作者,于1940年在成都等地設立振濟工廠或農場,幫助義民從事生產,用期減少坐食。其后四川省振濟會又以救字第1490號訓令令成都市政府、市振濟會遵照上述規定辦理少壯義民及力能工作者的安插工作。該訓令具體內容如下:

案查本會前造具各縣市收容義民人數統計表,電請振濟委員會于收容義民較多縣份籌設振濟工廠,安插少壯義民及力能工作者,以資救濟一案,茲奉馬渝乙代電開:據申支代電附呈各縣市收容義民人數統計表,請于收容義民較多縣份籌設振濟工廠,安插少壯義民及力能工作者,以資救濟等情已悉查,本會在蓉、渝、江津、廣元、南川、永川等縣市多辦有振濟工廠或農場,即系因安插難民及墾民而設,可由該會逕向各該工廠、農場分別接洽并飭知所屬各縣市振濟會收容所選擇有工作能力義民就近洽送工作,除分電知照外,茲抄發本會川省各縣市設立工廠、農場一覽表一份,代電復仰遵照辦理,用期減少坐食,是為至要! [17]

由上可知,四川省振濟會已在成都、重慶、江津、廣元、南川、永川等縣市設立有振濟工廠或農場,其目的在于安插難民及墾民。因此,省振會可以直接接洽上述各工廠、農場,并飭知所屬各縣市振濟會收容所選擇有工作能力義民就近洽送工作。根據上述訓令設立的振濟工廠和農場列表如下:

表1—17? 本會在川省各縣市設立振濟工廠、農場一覽表[18]

名稱 振濟第十二工廠 手紡織訓練所

業務 毛織

地址 成都 成都

說明:本表只列在成都設立之振濟工廠。

上述振濟第十二工廠和手紡織訓練所并非普通企業,難民入了廠并不等于有了工作,而是一種培訓場所。振濟委員會創辦這些工廠的宗旨在于收容難民加以培訓,培養其生產技能。待其掌握了一定生產技能之后,即準其離廠就業,或由廠方介紹就業,另外再招收難民入廠。

參考文獻

[1]趙燕:《抗戰時期河南的難民問題與難民救濟》,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第34頁。

[2]秦孝儀:《革命文獻》(第96輯),臺北:國民黨黨史會,1983年編印,第430—431頁。

[3]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81卷,第7-8頁。

[4]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81卷,第8-9頁。

[5]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78卷,第61—64頁。

[6]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713卷,第243頁。

[7]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737卷,第34頁。

[8]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75卷,第141頁。

[9]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75卷,第141頁。

[10]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75卷,第148頁。

[11]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75卷,第149頁。

[12]參見趙燕:《抗戰時期河南的難民問題與難民救濟》,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第35頁。

[13]《新華日報》:1944年12月28日。

[14]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81卷,第151頁。

[15]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92卷,第33頁。

[16]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81卷,第122頁。

[17]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81卷,第156頁。

[18]成都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第38全宗第2目錄第1681卷,第157頁。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2018年度科研項目“民國時期四川社會救濟研究”(課題編號:18SB0154)

猜你喜歡
抗戰時期成都
論抗戰時期馬克思主義著作的出版與傳播
成都之旅
誠誠&嘟嘟的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誠誠&嘟嘟的成都生活
數看成都
抗戰時期邊區人民調解制度的評價
抗戰時期貴州的出版業探究
抗戰時期桂林音樂團體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