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初探

2020-07-04 02:04劉萍芳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西雙版納課程游戲化民族

劉萍芳

摘 要:西雙版納州機關幼兒園作為云南省課程游戲化試點園,嚴格按照《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提高幼兒園以游戲為核心的課程建設能力,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游戲觀和課程觀,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因地制宜地創設適宜的課程游戲化環境,改造、完善課程活動方案,在游戲化的課程中開發幼兒潛能,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幼兒終身學習及可持續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西雙版納;民族;文化;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西雙版納州機關幼兒園以課程游戲化實驗園建設項目為抓手,以幼兒園名師工作室、下鄉支教、教研工作坊、園本教研、課題研究等形式帶動本園的課程游戲化建設。幼兒園嚴格按照云南省教育廳項目申報的內容和要求,確保項目資金??顚S?,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學習借鑒姐妹園項目建設的優秀經驗做法,創新課程游戲化實施方式,不斷提高保教質量和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水平。

一、提升廣大教師對課程游戲化的正確認識

(一)組織專題研討會,確定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施的現狀與困惑

1. 近年來由于幼兒園引進、招聘了許多年輕教師,年齡結構偏年輕化,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大多數教師將“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理解為僅把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個部分,不能深刻地領悟“課程游戲化”的涵義。

2. 集體教學活動仍然成為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幼兒游戲的空間、時間受到很大的限制。幼兒園的教室相對有限,除去15個教學班,開設的功能室有圖書室、美工室、體育器材室以及保管室,無法再提供專用的游戲室。所以幼兒園考慮將開辟新的戶外游戲場所,擺放適合幼兒游戲的民族體育用品;利用好走廊、墻面等相對空白的場所創設豐富有趣的主題游戲區域。

3. 我園雖然早已開展了區域游戲活動,安排了幼兒自主游戲的時間,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游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并且缺乏觀察游戲、指導游戲的能力,將課程與游戲割裂開來,幼兒整體游戲水平相對偏低。

(二)聘請學前教育專家到園,加強教師理論指導

幼兒園以“請進來”的方式聘請了學前教育專家到園對全體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和實地指導,以提升教師對課程游戲化的認識。此外,我園還派出教學副園長、教研組長外出到玉溪市二幼、浙江安吉幼兒園等地學習在課程游戲化實施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回園以后注重學習經驗的二次分享與交流,將培訓內容與理念分享給其他教師,不僅讓學習者加深了印象,得到了鍛煉,也讓其他教師吸取到了精華,真正做到“一人受益,多人成長”。

二、明確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施目標

通過課程游戲化的實施,進一步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明晰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本質和意義,因地制宜地創設適宜的課程游戲化環境,改造、完善我園的課程活動方案,總結一套適合本地幼兒發展的課程游戲化設計和實施的相關策略,以及其觀察評價的相關方案。從而關注兒童生活,保障幼兒自主游戲的權利,激發幼兒自主活動的熱情,同時為幼兒主動發展提供條件保障,建構以兒童為主體的園本課程,從根本上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

三、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內容、組織與實施

(一)明晰課程游戲化理念,提高課程游戲化能力

通過專家的講座和專題研討,教師們更注重從幼兒的實際需要、興趣來設計和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通過游戲化課程建設提升幼兒園的課程規劃設計能力、組織實施能力、觀察分析能力、診斷改善能力等,促進幼兒園課程建設。

(二)創建課程游戲化環境,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

我園在教研組的帶動下,根據游戲課程實施的需要,結合幼兒園場地實際以及西雙版納多民族地區、雨季多、日照時間長的地區差異及時對幼兒的活動環境進行改造、調整,營造出數量充足、種類多樣、材料豐富、與幼兒發展相適宜并頗具民族特色的課程游戲化物質情境。

1. 合理規劃戶外活動區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園增設了新的戶外游戲活動點,有井子架與直梯區、大型積木拼搭區、水粉涂鴉區、鵝卵石作畫區、創意寫生區、攀爬溜索區、陶泥訪、粉筆涂鴉區等,并根據已經結題的省級課題——西雙版納少數民族體育游戲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開發與利用,創建了民體游戲區,提供了投竹標槍、陀螺、滾鐵環、踩高蹺等幼兒會玩、愛玩的本地民間體育游戲材料。

2. 科學設置公共區角。針對我園現狀,可對走廊墻、墻面邊角空間進行有效利用,設置公共區角,創設主題游戲空間。如在地面上拼一些迷宮造型,在墻面上安裝一些科學小游戲,利用走廊擺放一個小舞臺和一些簡單的舞臺道具,創設一個表演區,讓幼兒在離園時還能為家長表演節目。公共區域的創設,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又能體現本地區域特色、民族特色(如小舞臺的背景圖為孔雀、大象等,使用的桌布為傣織錦等)。

3. 合理布置室內區域。對活動室的空間以游戲為目的進行規劃并加以改造,針對班級人數多、場地小的現狀,巧妙安排游戲區域,縮小集體教學區。使用符號提示(圖畫、圖配文等)清晰地劃分各個區域,將能夠互補的區域相鄰布置(如建構區和角色扮演區),在各區域之間留下明確的通道和充分的進出空間。對班級原有的矮柜進行一定的布置和利用,原來的矮柜就是單純的擺放物品,現在將充分利用矮柜的平面、側面和背面進行布置,讓這些面都發揮作用,變成孩子操作的空間。希望創設一個支持兒童發展的環境,讓環境發揮它的教育功能。

(三)結合本民族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開展合理的游戲化課程

我園結合本地區、本民族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形成內容科學、管理有序、應用有效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施資源庫。開發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以幼兒為主體、適合本園特點、有效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課程。如:繼承幼兒園課題的優秀成果,進而將本地的民間體育游戲納入到課程游戲化的實施方案中;在民族特色主題開展中我們結合主題對活動區進行創設,提供寬松自由的環境,結合節慶活動,滿足幼兒的興趣發展能力和個性,豐富活動的內容;在潑水節開展的“潑水歡歌”主題活動時,我們因地制宜開展活動,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特色賦予的優勢開展民族文化傳承周系列活動,如“趕擺”、“集體跳嘎光舞”、“潑水祈?!?、“傣味食物分享”等活動。

(四)依據課程游戲化的實施對我園現在和今后的校園文化建設特色點進行定位

1. 走民族特色路線:在環境創設和區域活動、課程實施上走出民族特色。

2. 以課題的形式完成課程游戲化的實施。首先,對我園現有校園文化基礎的分析——健康:民族民間體育游戲、籃球(輔助);藝術:民族剪紙、民族建筑、民族文化;社會:民族節慶日(潑水節為主);科學:民族特有的植物、動物;語言:傣語(貝葉經);綜合:環境創設、6S管理(輔助)。其次,在現有的基礎上,建立課程游戲化資源庫:節日文化庫、飲食文化庫、民族服飾庫、民族建筑庫、民間剪紙庫、民族文字庫、民族歌舞庫、民族民間體育游戲庫、民間用具庫、民族動植物庫等。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币虼?,室內外一體化的區域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已被我園廣大教師認可和接受,如何更好地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需要我們不斷跟隨時代的步伐,以兒童的發展為中心,真正實現課程游戲化、生活化。

參考文獻

[1]李季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佛羅斯特.游戲與幼兒發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3]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游戲與活動中的幼兒[M].杭州: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歡
西雙版納課程游戲化民族
我們的民族
西雙版納 一個與冬天背道而馳的地方
多元民族
關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思考
一日活動中課程游戲化的探索與反思
YUNNAN
西雙版納散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