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材料投放情況調查報告

2020-07-06 16:40庾婉華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0年77期
關鍵詞:戶外自主游戲材料投放幼兒園

庾婉華

【摘要】材料是幼兒開展游戲的重要物質基礎,材料的投放直接影響著幼兒戶外自主游戲質量,而且與幼兒經驗的建構和能力發展密切相關。本研究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對從化區三所不同性質幼兒園的材料投放現狀進行調查分析。調查結果表明,城區公辦省級園和鄉鎮集體園及小區配套幼兒園在材料投放的種類和數量、結構性方面存在差異。為了有效地投放戶外游戲材料,應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打造優質戶外游戲環境,統籌高、低結構材料的調適支持,統籌變換環境空間的調適支持,按幼兒興趣需求調適支持,促進幼兒進行持續探究,進一步提升戶外自主游戲質量。

【關鍵詞】幼兒園;材料投放;戶外自主游戲

一、問題提出

材料是幼兒開展游戲的重要物質基礎,材料的投放直接影響著幼兒戶外自主游戲質量,而且與幼兒經驗的建構和能力發展密切相關。劉焱提出:“有質量的游戲材料不僅能讓幼兒更快捷地認識和掌握游戲材料所模擬的社會生活用品的使用方法和用途,還能夠給予幼兒豐富的感覺刺激、知覺刺激,為幼兒們提供社會文化歷史經驗,最重要的是在發展他們思維、想象和創造性的同時,還能夠給幼兒們帶來快樂?!?/p>

目前,幼兒園在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越來越重視材料對于幼兒主動學習與發展的價值,不管是城區公辦省級園還是各農村鄉鎮幼兒園都在戶外游戲材料投放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然而,對于大多數農村鄉鎮幼兒園來說,沒有依據幼兒的興趣需求投放材料導致其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制約了幼兒從自主游戲中獲得創造、想象和同伴交往的發展。農村幼兒園的發展,以及本地自然資源的積極開發和科學利用,必將促進農村幼兒的多方面發展。本研究主要通過實地調查,深入細致調查幼兒園材料投放的實際情況,利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材料投放情況調查問卷》對游戲材料投放基本情況的有效資料收集,再通過對幼兒園園長、教師進行訪談,分析材料投放的整體現狀以及影響因素,探究提高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以期進一步提升戶外游戲的質量。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廣州市從化區的幼兒園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層抽樣的方式,選取不同性質的幼兒園三所,其中城區公辦省級園廣州市從化區幼兒園、鄉鎮集體園從化區呂田第二幼兒園、街道小區配套幼兒園從化區江埔街愛尚流溪幼兒園。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為了解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材料投放的現狀,在查詢相關文獻資料,訪談幼兒園園長、教師的基礎上,筆者自2015年起持續六年觀察和記錄幼兒在戶外游戲中主動收集的、常用的、喜愛的材料,自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材料投放情況調查問卷》,將材料歸納為28類別,保證了本問卷的內容效度。

(三)研究過程

通過實地觀察、拍照等方式對調研對象的戶外游戲材料進行記錄,將問卷以問卷星形式發放,共發放問卷35份,回收35份,其中有效問卷35份,問卷發放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同時,每所幼兒園隨機抽取1名幼兒園園長、6名教師進行1小時左右的逐一訪談,將訪談內容通過紙筆、錄音等方式進行記錄。

(四)數據處理

問卷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和Excel數據平臺進行數據錄入及相關的統計處理與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戶外游戲材料種類與數量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材料投放應體現豐富多元(表1),以滿足各個年齡段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在游戲時有自由選擇的機會,在與游戲材料互動過程中建構更多的經驗。

由圖2和圖3可見,從化區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材料種類和數量充足,遠高于愛尚流溪幼兒園和呂田鎮第二幼兒園,材料為28類,材料總數量為9099;愛尚流溪幼兒園材料種類和數量比夠欠缺,種類為22類,材料總數量3892;呂田鎮第二幼兒園材料種類和數量不夠充足,材料種類為22類,材料總數量為4080。

(三)材料結構

本研究依據游戲材料的結構將戶外游戲材料分為低結構材料和高結構材料,材料的結構性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幼兒探索使用材料的空間。

由圖4、圖5和圖6可見,從化區幼兒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投放大量低結構材料,主要以沙、水、竹筒、木板、磚塊、枝條、木板、磚塊、梯子和輪胎為主,低結構材料占比為84.13%,高結構材料占比為15.87%;愛尚流溪幼兒園低結構材料占比為71.35%,玩偶、餐具、美術工具、農耕工具等購買類材料數量較多,高結構材料占比為28.65%,磚塊、木板、竹筒、PVC水管等低結構材料數量較少;呂田鎮第二幼兒園低結構材料占比為69.92%,其中枝蔓、梯子、磚塊等低結構材料的數量很少。

五、戶外自主游戲材料投放情況的原因分析

1.幼兒園客觀條件對戶外游戲材料投放的影響

部分幼兒園規劃設計者的設計理念比較落后,對先進的設計理念不夠了解,對幼兒教育也不夠重視,所設計出的環境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愛尚流溪幼兒園屬于小區配套幼兒園,2019年10月投入使用,但戶外環境的建設仍然停留在傳統游戲場水平,僅僅是一塊空場地上放置一兩個大型玩具,周圍種了幾棵樹成綠化帶,沒有規劃沙水區、種植區、草坪區等真正有戶外價值的空間。幼兒園環境規劃的滯后影響了戶外游戲的空間創設和材料投放,阻礙了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

2.對游戲材料內涵與價值的理解存在偏差與窄化的原因

戶外環境中投放的材料以高結構、固定器材為主,而可移動的、低結構材料則較少。呂田鎮第二幼兒園位于從化的邊遠山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條件,戶外空間面積非常開闊,每名幼兒可使用的面積達7平方米以上。由于缺乏理念引領,將開闊的戶外游戲場地打造成單一的運動場,鋪上大片塑膠材質的地面,人工制造、單功能的飛機、滑梯、秋千、蹺蹺板、攀爬架等運動器材占據戶外場地面積的主體部分。幼兒園內僅創設了運動場、小型沙池和種植區,藝術創作區設置于室內大堂,戶外游戲區域數量嚴重不足造成材料無法投放使用。

3.材料投放中缺乏課程意識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質量并不與地市經濟水平正相關,游戲材料的價格與價值并不等同,游戲材料的價值關鍵在于它是否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蘊含教育價值,是否富有變化,是否能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呂田鎮第二幼兒園戶外游戲材料比較匱乏,來自自然物、廢舊物、生活用品等材質的游戲材料很少,木板、樹墩、竹筒、野果、花朵的數量均為0,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極低。愛尚流溪幼兒園投放太多高結構類玩具和材料,缺少適合幼兒以物代物進行假象性游戲的低結構材料和自然材料。

五、建議

(一)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打造優質戶外游戲環境

幼兒園園長和老師對幼兒戶外游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戶外游戲的整體質量和價值取向,是戶外游戲順利、高效開展的條件之一。從目前來看,幼兒園園長、教師對戶外游戲的重視程度很高,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是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最關鍵的立足點。愛尚流溪幼兒園在整體規劃戶外游戲空間的過程中,盡可能保留戶外環境的自然屬性,計劃在下學期建造沙水區、建構區和角色區,為幼兒提供多樣的游戲場地,提供多元的材料。秉承自由、自主、開放的教育理念,從化區幼兒園將分割小班級和戶外草坪的1.2米高走廊圍墻拆除,代之以低矮木質層架和各種材料的放置,使得室內外的連接通道通暢。幼兒在課室能完全沒有遮擋地看到戶外所有活動場地,也能從室內空間輕松進入戶外游戲區域,材料使用更具流動性和靈活性。

(二)戶外自主游戲材料投放的策略

1. 統籌調適支持——讓幼兒實現戶外自主游戲學習與發展的前提

(1)統籌高、低結構材料的調適支持

在材料投放上,低結構材料需要與其他結構材料優化組合,才能激發幼兒更為豐富的游戲行為,以此推動幼兒的游戲水平。

①大量低結構材料+少量高結構材料組合

低結構材料是一些無規定玩法、無具體形象特征的材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想法進行操作、想象和創造。如,幼兒園修剪荔枝樹時得到一批樹杈,幼兒們喜歡這些新奇的低結構材料,他們利用樹杈和藤蔓圍擋形成的半封閉空間可以作為蜘蛛洞,玩起孫悟空和白骨精的游戲;利用竹子和藤蔓圍閉起來的荔枝花店,孩子們當起主播賣力推銷從化荔枝;他們利用樹杈、木磚和荷葉搭建的樹屋是邀朋引伴的好場所,廚師們正在大顯身手,制作從化五道菜“煎釀山水豆腐、呂田炆大肉、砂鍋水庫魚頭、泥焗雞、香葉烏鬃鵝”……我們發現幼兒在與低結構材料不斷互動的過程中,探究和發現不同領域的問題,探索欲望與成功體驗得到滿足。

②大量高結構材料+少量低結構材料組合

個體年齡越小,心理發展越不成熟,“物”之間的相似度要求越高,因此投放的材料以高結構材料為主。小班幼兒非常喜歡角色游戲,偏愛玩偶、鍋碗瓢盆、交通工具等高結構材料,教師同時提供了木片、鵝卵石、樹葉、花瓣等材料,幼兒把它變成雞蛋、紅薯、烤魚,創作機會讓更多的運用這些高結構材料結合純天然的自然材料進行游戲,這就打破單一的高結構材料與幼兒的互動的游戲方式,高結構材料和低結構材料相結合的游戲方式更符合幼兒游戲的多樣化需要??梢?,各種組合的搭配可以根據年齡特征、幼兒的游戲需求及發展階段等靈活統籌調配。

(2)統籌變換環境空間的調適支持

我園把多功能、多材質的材料放置在不同的、適宜的空間,由材料與空間所形成的場景引發幼兒更多游戲探索的可能。如,把同組建構材料從室內遷移到操場,幼兒搭建的事物與室內場景的相似度高,室內建構和操場建構出現較多的內容是各種樓房、橋梁、玩具等。

把同組建構材料從室內遷移到戶外草坪山坡空間,草坪上有荔枝樹、斜坡和涵洞,對幼兒的活動具有一定的誘導作用,不同的空間能引發不同行為、體驗。教師發現場地的特點不同引發幼兒的游戲行為差異性大,搭建的事物與室內場景的相同度低,草坪山坡的建構出現許多露營、郊游等鏈接戶外生活經驗的情景,如,搭帳篷、建迷宮、修洞穴等游戲行為隨著游戲的深入逐步出現,而且幼兒所使用的材料和建構的方法大不相同,如,利用涵洞從斜坡中央穿過的特點,找來十幾個滾筒和紙箱分別連接涵洞兩頭,讓涵洞長度大幅度增加變成長長的洞穴,洞穴出入處繞上藤蔓和假花,成為一個封閉的神秘洞穴。由此表明,同組材料在不同的空間中,引發兒童的游戲經驗不一樣,兒童的學習和探究呈現多樣性和豐富性。

2.按需調適支持——讓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進行持續探究的關鍵

①由個體經驗引發的需求支持

幼兒的原有認知經驗時常在戶外自主游戲進程中不自主的被引發,并且他們會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表達出來,時常表現出強烈的探究欲望。如,在戶外自主運動區中,一位大班的孩子在做游戲計劃的時候決定要搭建“跳水臺”,經了解幼兒的想法是源于觀看奧運10米跳水的經驗,教師對此行為動機分析以后,對幼兒進行了持續一個月的材料支持。第一次搭建跳水臺,幼兒在一個大油桶下面鋪上厚厚的體操墊,從油桶躍到墊子上;第二次,幼兒有了新的想法,在兩個油桶之間架上長竹梯變成平臺,運動員走過平臺進行跳水,第三次設計了10米高的跳水臺,需要有一個電梯到達跳水臺,幼兒提出單人梯太窄站不了很多人,所以需要3個雙人梯,教師支持幼兒雙人梯的想法后,最終幼兒在與同伴的合作下成功搭建“跳水臺”,每一位幼兒都在“跳水臺”上做出各種姿勢的凌空跳,獲得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②場景遷移引發的需求支持

研究進程中,伴隨幼兒游戲經驗的豐富,他們在室內區域游戲探究中的經驗會自然地在戶外自主游戲探究中顯露,教師敏感地捕捉到幼兒內在的需求,和幼兒把室內空間的探究遷移到室外。如,由于暴風雨導致農耕天地里的菜苗倒塌而引發幼兒在室內美工區給植物做支撐架;如,室內觀察角的豆苗長高以后無法更好的攀爬生長,幼兒們提出把豆苗遷移到戶外種養;又如,在戶外角色游戲中,他們需要依附高大的樹木搭建樹屋,需要木工區的工具錘子,并學習使用錘子打樁入土固定等。教師除了幼兒賦予游戲權利和材料支持外,還有意識地觀察材料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把握環境和材料調整的方向,支持幼兒游戲的持續開展。

③主題探究引發的需求支持

在幼兒園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發現幼兒在室內的主題探究活動中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不在教師的預設范圍,衍生的許多探究需要在戶外實現。如,大班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個案則是由教師給幼兒們分享繪本后,幼兒提出在幼兒園的院子里尋找愛麗絲的城堡,他們在戶外的草坪區發現木架屋子、長樹樁、椅子等,覺得這里就是他們的城堡,由此引發幼兒在這個空間創造愛麗絲城堡的一系列探究。又如,《荔枝蜜》《小熊生病了》等案例同樣由主題活動探究及繪本閱讀引發幼兒從室內活動探究走向室外的自主游戲探究。在這類探究性游戲中,教師給予幼兒充分的允許,后續根據幼兒游戲的進程給予原空間以外的多樣化材料的支持,更多的是教師鼓勵幼兒通過自己想辦法,與家長一起收集材料,為自己的游戲做準備,此外引導幼兒對材料進行討論,激發幼兒思考材料本身多樣化使用的可能,以及材料組合的多樣化可能。

總之,幼兒在活動中是否可以選擇活動材料以及自選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予幼兒自主選擇材料的權利和幼兒游戲的成效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為了保證游戲的高質量,幼兒園應該遵循幼兒的興趣需要創設多樣的游戲場地,重視環境和材料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優勢,為幼兒創造更加美好的戶外環境,以推動幼兒在環境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炎.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秦元東.幼兒園游戲指導方法與實例:游戲自主性的視角[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1.

[3]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戶外自主游戲材料投放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探析
戶外自主游戲中針對幼兒冒險行為的策略
關于戶外自主游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思考
主題區域環境創設淺析
簡談幼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與幼兒的主動發展研究
“動”之有方,“行”之有效
想念幼兒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