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教師的有效指導

2020-07-06 16:40黃麗麗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0年77期
關鍵詞:戶外自主游戲指導策略幼兒園

黃麗麗

【摘要】游戲是幼兒世界的通用語言,幼兒通過游戲表達意愿、宣泄情緒、展示能力,因此,游戲的世界是一個真正的童心世界。幼兒愛玩游戲,尤其是戶外自主游戲讓幼兒“開心地玩”“有效地學”,并獲得豐富的學習經驗與發展的機會。在這里,有一個真實的案例,記錄著在游戲中,如何觀察、介入和回顧幼兒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自主,勇敢探索和嘗試,并樹立自信,收獲成就。

【關鍵詞】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指導策略

一、案例:一扇門的故事

幼兒園的涵洞有了新變化,投放了方磚、樹杈、木板、木墩等材料,到底這些新材料會引起幼兒那些關注呢?筆者帶著好奇等待涵洞將要發生的故事。

(一)初到涵洞

案例1:各種各樣的“門”

幼兒的洞察力是與生俱來的,周圍變化的事物都能引起他們的關注。每天都會看見幼兒在這里駐足、搬弄、搭建這些新材料。其中,有的幼兒還用方磚、木板、樹杈等材料把涵洞封起來:他們在躲在里面,玩起了大灰狼抓小白兔的游戲;他們把找到的寶貝:石頭、木塊、樹葉、果子放在里面,涵洞變成了藏寶屋;他們躲在里面說悄悄話,涵洞變成了他們的秘密房子。每次過來,幼兒們都興致勃勃的用各種材料把洞口封住,發掘適合自己尺度的“小天地”。

1.老師對幼兒的識別

看得出來,幼兒們是特別喜歡躲藏的,他們想盡辦法把洞口遮住,鉆進涵洞玩耍,感知里面的空間大小,體驗涵洞帶來的安全感。在他們的心里,有一個夢想:我想涵洞有一扇門。

2.老師對幼兒的支持

自從新材料的投入,幼兒們在涵洞做了各種各樣的“門”,這種隱蔽而奇妙的空間給幼兒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但幼兒的游戲只是處于簡單的、重復的游戲,停留在膚淺的游戲中,游戲經驗無法提升。筆者想,應該為幼兒投入更加多元化的材料,激發他們繼續探索門的活動,幫助他們實現夢想,支持他們體驗躲在洞穴里的感覺,和他們一起玩探索空間的游戲。

(二)勇敢邁出第一步

案例2:我要做一扇門

今天,幼兒們又來到涵洞,他們被一些新材料吸引了,有紙皮、竹框、KT板、竹子,棍子、稻草等。幼兒用這些材料在涵洞不停的擺弄,還說:“看,我這門漂亮嗎”其中,有一個女孩把竹框也放在涵洞,一會豎著放,一會橫著放,有一個小伙伴看到了,問到:“琪琪,這是門洞嗎?”“是呀,我要用這個做一扇門?!薄拔乙蚕胱鲩T,我也想做門?!庇變簜兗娂姾捌饋??!昂⒆觽?,你們要在涵洞這里做一扇門,這個想法真棒!”“我們試試吧!”筆者及時肯定了她的想法并鼓勵到。

1.老師對幼兒的識別

幼兒對新鮮事物都非常的感興趣,并不斷去嘗試和探索。多元化材料的出現,激起了幼兒一系列的游戲行為,他們把各種材料不斷地在洞口擺放,在不斷嘗試中,感知材料和涵洞的大小,而小女孩結合豐富的生活經驗,有了為涵洞做一扇門的想法,她的想法引起了小伙伴的濃厚興趣,也蠢蠢欲動。

2.老師對幼兒的支持

“我們試試吧!”筆者一句話的肯定,讓幼兒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幼兒有了做門的想法,筆者會和幼兒一起探討:怎樣做門?用什么材料做門?我們需要什么工具?筆者還會與幼兒們的爸爸媽媽分享他們的故事,讓他們了解幼兒們在游戲中的想法,并建議他們支持幼兒們,一起收集做門的材料。

(三)初見成果

案例3:做門啦

涵洞四周,擺滿了幼兒們收集回來的做門材料:竹子、棍子、樹枝、狼尾草、稻草、麻繩、布條、毛線等;做門工具:尺子、剪刀、麻繩、扭扭棒、松緊帶等等。幼兒在做門之前,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在一起,商量著要做怎樣的門,要在哪里做門,除了涵洞,還可以為哪個“家”做門,然后分工合作,制定計劃,再實踐。 他們開始為各個“家”的門洞量大小,并進行記錄?;顒訒r,不時傳來了幼兒們的話語:“快來幫我拿著尺子的另一頭?!薄皫臀野殉咦幽梅€,我要看看多長?!薄袄蠋?,這個洞口太大了,尺寸不夠長?!眻雒娣浅狒[。

1.老師對幼兒的識別

在做門的過程中,筆者看到了幼兒們的交流、合作、細心、思考;在他們的游戲中,看到幼兒發現了問題,就積極想辦法解決,他們的這種學習品質,實屬難得,當遇到問題,自己無法解決時,會積極主動地向教師和同伴尋求幫助,說明他們善于合作。

2.老師對幼兒的支持

幼兒們已經把各個“家”的門都量好,并通過數字、符號、圖畫等方式記錄了下來。因為游戲時間結束了,還沒來得及做門,但也給了我們更多的時間去查找資料:門應該怎樣做?先做什么?要注意什么?我們與小伙伴一起討論,與爸爸媽媽查找資料,老師也會參與他們的活動,鼓勵他們不斷去嘗試和探索。

(四)中期成果

案例4:各種各樣的門誕生了

把門的尺寸量好后,幼兒們就開始做門。因為有了之前信息的收集和討論,幼兒們一來到涵洞就先選擇材料做門框,他們做門的熱情無比高漲。無論晴天、陰天、雨天,還是餐后活動等,只要是自主游戲,幼兒們都不錯過。很快,各種各樣的門誕生了,當第一扇門裝好了,幼兒們激動地歡呼起來,他們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1.老師對幼兒的識別

在做門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他們是有能力的學習者。他們勇于探索,愿意不斷嘗試新的事物,失敗了不氣餒。在游戲中,他們依照自身現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結構,按照自己的意愿構思、動手操作、構造物體,歸納起來,他們已具備了以下較強的學習品質:好奇與學習興趣、自主、堅持與專注、合作、耐心與細心。

2.老師對幼兒的支持

當成功來臨的時候,他們的喜悅、興奮、自信,深深地打動了筆者,為他們的成功感到驕傲。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在幼兒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發掘他們的興趣,讀懂他們的游戲行為,不輕易對他們的好奇心說“不”,創造機會讓他們不斷去嘗試和探索,給他們不斷地鼓勵和支持,激發了們的潛能。

二、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指導策略

(一)教師扮演著“促進者”和“幫助者”的角色,指導、激勵、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在游戲過程中,筆者帶著一雙能夠“發現”的慧眼,主動地去觀察和發現哪些幼兒需要幫助,關注幼兒的一言一行,適時地指導。當幼兒游戲時,筆者在游戲附近逗留、觀看、傾聽,做一個觀察者。

(二)要適當地介入支持幼兒的游戲

應該如何介入?當幼兒對游戲并不投入,只是在做簡單的、重復的游戲;當幼兒在做高度的體能活動,出現接近冒險和危險的行為;當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遇到困難、挫折;當幼兒較長時間里無所事事;當孩子之前的事情還沒完成又去做另外一件事情;當幼兒和同伴發生矛盾和沖突等,都適當地介入。

(三)要組織幼兒梳理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享經驗,共同提升

一直以來,在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時,計劃和回顧,教師占更多的主導地位。游戲結束后,教師要充當主要的引導角色,幫助幼兒組織、梳理他們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的探討,激發幼兒的發散的思維,以及經驗的提取和重構。

游戲中,教師是幼兒的“積極旁觀者”;游戲中,教師是幼兒的“有效激勵者”;游戲中,教師是幼兒的“適時幫助者”。

讓自主點亮幼兒快樂的童年!

猜你喜歡
戶外自主游戲指導策略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探析
戶外自主游戲中針對幼兒冒險行為的策略
關于戶外自主游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大學生思想行為偏誤與指導策略研究
小學生記敘文習作課堂指導策略
小學習作復習“五步曲”
“動”之有方,“行”之有效
想念幼兒園
幼兒園私家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