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貢》“九江”地望初探

2020-07-09 03:11於瑩楠
青年生活 2020年2期
關鍵詞:衡山洞庭九江

於瑩楠

摘要:關于《尚書·禹貢》所載“九江”的地望所在,古來許多學者均十分關注這個問題,有認為在漢尋陽(今湖北黃梅、廣濟一帶)諸水即是《禹貢》九江,也有認為是在今鄱陽湖水域,宋代學者多主張是在洞庭湖水域,后世也多宗此說。本文根據《禹貢》有關九江所載條目本身,通過分析其相對地名“敷淺原”、“衡山”、“東陵”等所在,從而分析《禹貢》所載先秦時期九江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關鍵詞:禹貢;九江;敷淺原;地望

九江作為地理概念最早見于《尚書·禹貢》,《禹貢集解》中關于“九江”的記述有三處:一是九州“荊州”篇下記載: “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云土夢作乄…… 九江納錫大龜……”,意思是指九江水道眾多,是出產大龜,奉命敬獻大龜的地方。[1] 二是“導山”篇下記載: “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2] 初步指明了九江的地望所在。三是“導水”篇下記載: “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迆北會于匯,東為中江,入于?!?,[3] 則更進一步指明了九江的地理位置。對于九江地望的詮釋,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禹貢》九江“尋陽諸水”說

司馬遷《史記·河渠書》記載:“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4] 第一次說明了九江的地望,他主張九江在漢尋陽境內(今湖北黃梅、廣濟一帶)。班固亦從司馬遷的說法,其《漢書·地理志》云:“尋陽,《禹貢》九江在南,皆東合為大江”[5](此時的尋陽在江北,其縣治故址在今武穴西南二十八公里花橋鎮附近)。漢代應劭和晉代郭璞在為《漢書·地理志》、《山海經》作注時都認同此說,應劭《漢書注》云:“江自廬江尋陽分為九?!盵6] 郭璞《山海經注》云:“江自尋陽而分為九,皆東會于大江?!盵7] 漢代大儒鄭玄也認為:“九江在廬江尋陽縣南,皆東合為大江”,[8] 與班固說法一致;但他們對九江的江源有不同看法,應劭、郭璞都認為九江源自大江,派分為九,但鄭玄認為九江各自別源,并非大江自分九派。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所載《尋陽地記》云:“一曰烏白江、二曰蚌江、三曰烏江、四曰嘉靡江、五曰江、六曰源江、七曰江、八曰提江、九曰菌江”;張須元《緣江圖》則云:“一曰三里江、二曰五州江、三曰嘉靡江、四曰烏土江、五曰白蚌江、六曰白烏江、七曰菌江、八曰沙提江、九曰靡江”。兩處江名雖然不一致,但都認定九江在尋陽境內,“始于鄂陵,終于江口,會于桑落洲”。[9]

后世學者贊同尋陽諸水說的較多,但各自意見并非完全相同。閻若璩認為九江有兩個,“九江一為禹所疏以人工名,一為九水所會聚以澤浸,名同見荊州內,何不可之有為禹所疏者?曰:甚得地勢之中為九水會聚者,苐曰禹經之而已江合之而已,其書法固自別也?!盵10] 楊守敬在《禹貢本義》中指出:“余謂下雋之‘九江是荊州之‘九江,尋陽之‘九江是導江之‘九江,蓋長江數千里,江水枝分,何必只一見?見于荊州者即不必見于導江,見于導江者即不必見于揚州,此古文詳略互見之法,不然‘澧為荊州之地,‘東陵為揚州之地,則‘導水篇可不立矣?!盵11] 他也認為九江有兩處,一個九江是下雋之九江,其范圍在今湖北省公安縣與安鄉縣之間,另一個九江是尋陽之九江;他還認為長江數千里,支流眾多,有兩個九江是很正常的事情。

二、《禹貢》九江“洞庭諸水”說

《山海經》云:“澧、沅、瀟湘之浦,在九江之間?!盵12] 宋代大儒胡旦、朱熹、蔡沈極為推崇這一觀點,他們均認為洞庭九水即九江。胡旦認為,《山海經》云: “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是在九江之間”,[13] 故此,九江當即洞庭諸水。朱熹是此說的代表人物,他著《九江彭蠡辯》詳細駁斥尋陽諸水說: “ (九江)若曰派別為九,則江流上下洲渚不一,今所計以為九者,若必首尾短長均布如一,則橫斷一節縱別為九,一水之間當有一洲,九江之間洲水相間,乃為十有七道,于地將無所容;若曰參差取之不必齊一,則又不知斷自何處而數其九也;況洲渚出沒,其勢不常,江陵先有九十九洲,后乃復生一洲,是豈可以為地理之定名乎?此不可通之妄說也。若曰旁計橫入小江之數,則自岷山以東至入于海處,不知其當為幾千百江矣,此又不可通之妄說也。且《經》文言‘九江孔殷,正以見其吐吞壯盛、浩無津涯之勢,決非尋常分派小江之可當;又繼此而后,及夫‘沱潛、‘云夢,則又見其決非今日江州甚遠之下流,此又可以證前二說者為不可通之妄說也”。[14] 朱熹弟子蔡沈集宋代洞庭九江說之大成,在《書經集傳》中注九江曰: “漢九江郡之尋陽,乃《禹貢》楊州之境”,不得以荊州之水當之,“九江,即今之洞庭也?!端洝费裕骸沤陂L沙下雋西北,《楚地記》曰:‘巴陵瀟湘之淵,在九江之間,今岳州巴陵縣,即楚之巴陵,漢之下雋也。洞庭正在其西北,則洞庭之為九江審矣。今沅水、漸水、元水、辰水、敘水、酉水、澧水、資水、湘水,皆合于洞庭,意以是名九江也?!盵15] 蔡說一出,后世注九江者多從之。

胡渭在《禹貢錐指》中指出:“九江,孔、鄭異義而不言其處所,諸家皆謂在尋陽。其以洞庭為九江者,自宋胡旦始……九江即洞庭,既有山、水二經為根據,而又得朱子此辨,其不在尋陽亦明矣?!盵16] 而后胡氏指出,先秦時期有九江之名“至春秋時為江南之夢,戰國時稱洞庭五褚,《韓非子》謂之五湖,九江之名遂隱,傳紀鮮有言九江者?!盵17] 胡氏認為九江之名自古都有,只是到后來《韓非子》稱五湖時,九江之名就鮮為人知了。胡氏說九江之名不見后,學者就把尋陽看作九江“后世既不知洞庭為九江,見尋陽江中多沙水相間處,遂指其九派為九江,而導山、導水之文義,皆不可得通矣?!盵18]

三、《禹貢》九江“鄱陽諸水”說

晉《太康地記》引劉歆說法:“九江,以為湖漢九水入彭蠡澤”。[19] 這里的九水指的是贛、鄱、余、修、淦、旰、蜀、南、彭九水。楊守敬在《禹貢本義》中對《禹貢》九江在鄱陽水域的說法有過駁斥:“茲數說者,后世皆有所宗,唯劉歆說從之者頗少,《水經·贛水注》亦引歆說,而明明言是王莽改‘豫章為‘九江之故,并非以說《禹貢》,且篇末言‘總納十川,同臻一瀆,則不以為‘九江甚明?!盵20]

以上諸家眾說紛紜,《禹貢》中記述的山水條目極為精煉、簡潔,許多內容涵義今人已不得其詳。上述關于《禹貢》所載九江地望除鄱陽諸水說后世少有學者認可,其余兩說均有不少人從之。近年來還有學者運用《竹書紀年》的記載來考察九江地望并有了新的發現,如陳致遠認為九江應在今湖北松滋與鄂城之間的一段長江水域。[21] 筆者贊同尋陽九江乃為《禹貢》九江的說法,至于《禹貢》九江的具體地望,筆者認為還是要回到《禹貢》本身,從中去分析、發掘其本義。

四、先秦九江的地理位置

要考察《禹貢》所載九江的地理位置,首先來看《禹貢》導山篇:“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边@里涉及到兩個非常關鍵的地名:敷淺原、衡山。敷淺原一般認為是指今江西省德安縣,譚其驤在其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里也采用了此種觀點;也有認為是指廬山,南宋朱熹、蔡沈便根據《十三經注疏》“衡山連延九江接敷淺原”而推定敷淺原是廬山;還有學者認為敷淺原更準確的解釋應是指廬山前的平原。[22] 但不管是指德安,還是指廬山或是廬山前平原,敷淺原的基本方位還是在長江以南。那么衡山又是指哪座山呢?古來注家不少人傾向于衡山即是今湖南衡山,若以此為依據,那么無論是尋陽之九江還是洞庭之九江,都在衡山北面,那又如何能從衡山過九江到達敷淺原呢?因此可以肯定《禹貢》所說衡山絕不可能是湖南衡山。陳致遠先生認為衡山可能在今重慶、湖北兩省交界處長江之畔的某座山(如巫山),[23] 但也只是根據自己認為九江在今湖北松滋與鄂城之間的一段長江水域這一結論的推論而已,并沒有其他令人信服的證據佐證。楊守敬先生和陳立柱先生對衡山地望作了精辟的考證,以充足的論據充分證明了安徽天柱山或稱霍山才是《禹貢》中的衡山,[24] 具體論述在此不表。衡山在長江以北,距九江約三百余里,這樣我們就能很好理解導山篇“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的意思了。

其次是《禹貢》導水篇:“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這里又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地名——東陵,關于東陵在哪里,歷代學者主要有幾種意見:一是有人認為是在河南固始縣西南的東陵鄉,《漢書·地理志》載:“廬江郡,金蘭西北有東陵鄉”,[25] 《水經注》載:“廬江郡之東陵鄉,江夏有西陵,故是言東矣,《尚書》云江水過九江至于東陵者也”,[26] 許多學者以此作為依據,認為這個東陵鄉即是《禹貢》所指的東陵。宋代以來血多學者不認同此觀點,清代學者胡渭反駁道:“其地在今河南固始縣西南,南去大江五、六百里,安得云(江水)至于東陵鄉?”[27] 此東陵鄉遠在長江以北數百里之外,江水實難過九江后向北流至大別山西北部的東陵鄉,若《禹貢》東陵確在此處,那么江水就要先過東陵,然后才過九江,這就與《禹貢》原義不符。二是認為東陵在湖南岳陽,宋代學者多持此種觀點,蔡沈《尚書集傳》:“東陵,巴陵也,今岳州巴陵縣也?!盵28] 胡渭《禹貢錐指》:“曾彥和云,巴陵與夷陵相為東西,夷陵亦曰西陵,則巴陵為東陵可知也?!盵29] 這恐怕只是宋代學者的臆斷之說,因其先認定了洞庭諸水為《禹貢》九江,故附會洞庭東岸的岳州巴陵為東陵,并沒有任何先秦史料可以佐證,故清代學者王夫之說:“若東陵之位巴陵,既無所考?!盵30] 三是認為東陵即今湖北鄂城,陳致遠先生主要以鄂城悠久的歷史源流、地名沿革以及前人的論說來推論《禹貢》東陵所在,[31] 但并無確切史料佐證,故此說并不足以令人信服。依據《禹貢》記載的地理方位,東陵緊接在九江之外,當江水流過衡陽之尾,到了樅陽附近,被稱為九江的江流就趨于平緩結束了。再往下游,北岸地勢較為寬廣平坦,南岸正當江流北折東轉的急彎處,在今貴池、青陽一帶有以九華山為中心的一片低山丘陵地帶,這片岡巒起伏的低山丘陵就其地理位置而言,正好與《禹貢》東陵相符。以九華山脈為中心的這片低山丘陵在今貴池、青陽、石臺諸縣境內,九華群峰海拔高度在1000米至1300米多之間,九華山脈南與黟山山脈隔著一條比較寬闊的河谷和山間盆地,大致呈并行之勢,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秋浦、青弋諸江的上游匯集南北兩面眾多的山谷溪流,分別向東西流去,構成復雜的廬江和淮水,分流在這片山地的東西兩側,而北入大江,當可認為是東陵所在。

《禹貢》荊州的區劃是“荊及衡陽惟荊州”,荊指漢南的荊山山脈,即鄂西山區東部邊緣的低山丘陵地帶,綿延在江漢平原的西側,衡陽應指大別山區南部邊緣以天柱山為中心臨江一面的低山丘陵之陽,即由漢代尋陽到樅陽的沿江地帶。這一地區,南對江西鄱陽盆地北邊的沿江沖積層,形成長江中下游平原間一道狹長的天然走廊,《禹貢》即以此作為荊州州域劃分的一個天然標志。這一地區的主要地貌特征就是江漢合流與云夢澤漫流而形成的無數川澤網絡。與衡陽隔江相望,即是《禹貢》揚州彭螽澤,彭螽澤匯納了贛江及其眾多支流,又與長江相連通,遂成為我國第一大淡水湖。

當江水與彭螽澤匯流之后,開始進入下游的揚州境內,流向也逐漸轉向東北?!队碡暋匪^九江指在尋陽縣南,即以彭螽入江口為開端,從此,江水流量大增,江面更為寬闊,江中大小洲渚相連,江岸的河口港汊迂曲復雜,這樣,在比較平緩的江流中就好像出現了無數的岔道和分流,九江之名由此而起。所謂“皆東合為大江”,大致是指到了樅陽附近江水又轉向另一集中河道,九江到此為止。秦朝設置九江郡,即因這一段江流而得名,在此之后,九江之名才由江流之稱演化為地區之名。所以,九江主要是指彭螽澤(今龍感湖大官湖一帶的水域)以西至樅陽間一段古長江江段?!熬沤边@一名稱作為地貌描述之名延續數千年歷史,到今天我們依然能看到它的遺跡(如五洲、八里湖等)。

自戰國以來稱之位陵陽的地區,即是今九華山的東麓和東南麓,正是東陵南部的廣闊地帶,因而被稱為陵陽。當江水流過東陵,從陵陽沿江一帶繼續向東北方向流去時,江面更為寬闊,沿岸的沖積平原逐漸趨于寬廣,地勢比較低平,湖泊支流眾多,江岸曲折,岔流更多,急彎更大,江水流勢也更為復雜。因而在這一段廣闊的江面上,湖河倒灌現象多見,平緩水面下隱藏著無數急彎洄流,江面上也就出現了更為復雜的分合不定的流水現象?!队碡暋匪f的“東迆北會于匯”即是描述這段江流的特點。正因為《禹貢》時九江一段的長江江水是如此的煙波浩渺,才有郭璞《江賦》所云:“鼓洪濤于赤岸,淪余波乎采?!?。

在九江江段今黃梅縣境內有一座因產大龜而出名的小山,名蔡山,《黃梅縣志》記載古代大江就從蔡山腳下流過,山上至今還保留有古寺“江心寺”,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李白從江夏沿江下尋陽曾在此留宿一宿,留下一首《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詩人面對浩淼江水才會有如此高處遠眺的感受,表明至少遲至唐代這里還是長江江水十分廣闊的一段水域。收錄在《古本竹書紀年輯證》中的《今本竹書紀年疏證》(王國維輯校)有記載:“37年,伐越,大起九師,東至于九江,叱黿、鼉以為梁”,[32] 《禹貢》荊州篇也說:“九江納錫大龜”,而盛產大龜的蔡山正在此江段。這也再一次證明了產大龜的九江在尋陽江段而不在洞庭諸水了。

宋代學者主張九江在洞庭諸水而不在尋陽江段,提出的一個重要理由便是尋陽九江的地望已經脫離了《禹貢》所說的荊州之域,而屬于揚州的范圍,這就與《禹貢》將九江納入荊州條目下不符。后世學者也有持同樣觀點,陳致遠先生還進一步根據石泉先生“地名隨人搬遷”的僑居說,認為《禹貢》時期的九江原在古荊楚內地洞庭湖區及江漢平原一帶,后秦軍拔郢都楚人東遷,也就把九江地名帶到了揚州境內。[33] 但其實上古時期所分九州,并沒有十分明確的地理界限,更何況尋陽地處荊州、揚州之間,九江雖不在荊州腹地,卻也在荊州東部邊界上,因此以九江不在荊州境內而否定“尋陽說”是草率的。至于僑居說法也是不可靠的,上引《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就已說明早在周穆王時期東至伐越的路上就有九江的存在,當然不可能是戰國晚期楚人東遷時帶來的。

如此,我們可以知道尋陽諸水正是《禹貢》所記載的“九江”,范圍主要是從彭螽澤(今龍感湖大官湖一帶的水域)以西至樅陽間的一段古長江水域。所謂九江并不一定就是指九條江,“九”為極數,表達江流眾多的意思,這也進一步說明了該江段江面寬廣,岔流曲折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尹世積.禹貢集解[M].上海:商務印書出版社,1957:26.

[2]尹世積.禹貢集解[M].上海:商務印書出版社,1957:50.

[3]尹世積.禹貢集解[M].上海:商務印書出版社,1957:63.

[4]司馬遷.史記·河渠書[M].北京:中華書局,1959:1415.

[5]班固.漢書·地理志[M].北京:中華書局,1962:1568.

[6]班固.漢書·地理志[M].北京:中華書局,1962:1569.

[7]郭璞.山海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2.

[8]孔安國.尚書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3頁.

[9]吳圣林.考釋《禹貢》解九江名源之謎[J].南方文物,2004(1):12-15.

[10]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37.

[11]楊守敬.楊守敬集·禹貢本義[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64.

[12]袁珂.山海經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75.

[13]袁珂.山海經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76.

[14]朱熹.晦庵集·九江彭螽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2.

[15]蔡沈.書經集傳·禹貢[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94:44.

[16]胡渭.禹貢錐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04-205.

[17]胡渭.禹貢錐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06.

[18]胡渭.禹貢錐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08.

[19]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2:155.

[20]楊守敬.楊守敬集·禹貢本義[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64.

[21]陳致遠.《禹貢》“九江”地望說異[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16(3):24-27.

[22]程裕鈞.《禹貢》九江、敷淺原新解[J].江西社會科學,2001(2):31-34.

[23]陳致遠.《禹貢》“九江”地望說異[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16(3):24-27.

[24]楊守敬.楊守敬集·禹貢本義[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76;陳立柱,紀丹陽.古代“衡山”地望與《禹貢》荊州范圍綜說[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26(3):34-38.

[25]班固.漢書·地理志[M].北京:中華書局,1962:1568.

[26]王國維.水經校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088.

[27]胡渭.禹貢錐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32.

[28]蔡沈.書經集傳·禹貢[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94:55.

[29]胡渭.禹貢錐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739.

[30]王夫之.尚書稗疏[M].北京:中華書局,1998:89.

[31]陳致遠.《禹貢》“九江”地望說異[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16(3):24-27.

[32]方詩銘,王修齡.古本竹書紀年輯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47.

[33]陳致遠.《禹貢》“九江”地望說異[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16(3):24-27.

猜你喜歡
衡山洞庭九江
觀日臺弄笛
管仲的“貨幣戰爭”
宋九江
洞庭臨眺
2020我的國
我愛我的祖國
游岳陽洞庭
春風染綠洞庭波
衡山
長江九江段海輪航線于4月1日起開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