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褪色的哈蘇雙雄

2020-07-13 09:31谷小雄
攝影世界 2020年6期
關鍵詞:哈蘇調焦取景器

谷小雄

哈蘇(HASSELBLED)從二戰時期的軍用航空偵查相機發展到今天的中畫幅數碼相機,已經是無可爭議的著名品牌。今天,就給大家聊聊在哈蘇相機將近80年的發展歷史上,具有承前啟后意義的兩款代表之作——哈蘇500C和哈蘇SWC相機(圖1)。

早在1941~1945年的二戰期間,哈蘇就為瑞典空軍和陸軍提供了數十臺高分辨率、高可靠性的偵查相機。圖02就是《哈蘇1948-1998》50周年紀念冊里翻拍的一張二戰時軍用相機插圖。那時的軍用相機實物已經難得一見了,只好借圖欣賞。戰后的1948年,哈蘇最先投放民用市場的是1600F型 6×6厘米中畫幅專業相機(圖03),它使用鏡頭、機身、后背、取景器等可以拆卸的組合式結構,機身采用焦平面簾幕式快門,最短快門時間可以達到1/1600秒,有豐富的鏡頭和附件。1600F奠定了哈蘇相機的基本外觀和規格。

1952年,同樣采用焦平面簾幕快門的1000F上市,其改進后的快門最高速度1/1000秒。對使用影響不大,可靠性大大增強。1600F和1000F的共同缺點是都要先開大光圈取景、調焦、再收縮光圈實際拍攝,很不方便。而且它們的簾幕式快門閃光同步時間都只有1/30秒,閃光拍攝很受限制。

1957年,哈蘇500C正式上市(圖04)。這款全新設計的機型大幅度精簡了機身內部結構,同時改良了鏡頭結構,首次采用鏡間葉片式快門、自動收縮光圈曝光等先進功能,使得500C的可靠性、耐用性、方便性、拍攝精度大大提高,被用家稱為“不壞金剛”,被譽為“中畫幅相機制造技術上的一次革命”。我手里有兩臺500C機身,分別產于1959年和1967年,至今仍然可靠耐用。另外,500C的各擋快門都可以同步閃光燈,最高閃光同步速度1/500秒,十分方便。它還可以外接萬次閃光燈或者一次性閃光燈泡。

哈蘇500C先后生產了從30毫米到500毫米等各種焦距和口徑的C版鏡頭,其中還有一只140~280毫米的變焦頭。1970年之前上市的鏡頭外表基本都是銀色鍍鉻,俗稱“銀頭”或者“白頭”。哈蘇C版鏡頭的焦距劃分極細,不完全統計有30、40、50、60、80、100、105、120、135、150、250、350、500毫米以及增倍鏡等多種,其中的30毫米和135毫米鏡頭是在1970年后才上市。哈蘇的各種附件也極為齊全,只有用戶用不到而沒有廠家想不到的。本人按照財力和拍攝習慣只購買了50、80、150、250毫米四只“白頭”(圖05),加上手中兩臺500C機身和一堆后背、手柄、濾光鏡、遮光罩等附件,也就花了不到兩萬元錢。其中機械套機用來拍攝反轉片很出彩。鏡頭還可以轉接到數碼機身上,性價比極佳,搭配理由也很簡單:實用、適用、可靠、好用!

哈蘇相機的標準畫幅是6×6厘米,但也有4×4厘米、4.5×6厘米、波拉片后背等多種畫幅規格(圖06),以及可以拍攝12張、16張、24張、70張等各種張數的常規后背。還有后背代碼為A、E、S等的各種后背,極為齊全。哈蘇70張后背是一種雙暗盒的大膠卷(圖07),內部2個暗盒可以互相調換,便于戶外換卷。它的尺寸很大,放在機身旁邊很威武。另外老哈蘇也可以通過連線使用一些型號的數碼后背,詳情請上哈蘇官網查詢。

現在許多想收藏或使用老相機、鏡頭的影友們,十分糾結老款鏡頭的分辨率、清晰度、反差、是否偏色、畫質等,其實大可不必。因為老相機、鏡頭玩兒的就是手感、過程、味道,要是都和數碼相機一樣就沒必要買它們了?,F實中如果不是放大到1米以上的大幅照片、廣告燈箱、招貼畫等,新、老鏡頭并沒有多大差距,出片放大到24英寸參加影展根本不用擔心,在手機上發照片更是大材小用。

說到鏡頭畫質,必然要說測試鏡頭的方法。我見過許多網絡上評價新老鏡頭的“大俠”對著樹葉、女孩、街景等隨便拍了幾張之后,就開始好一頓肆意褒貶……要知道測試鏡頭對各種專業設備和技術的要求非常嚴格,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個條件!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相對靠譜的測試方法:在散射光下拍攝細節豐富的中灰影調景物,比如灰磚墻或整版的文字印刷品,盡量與相機焦平面保持等距離垂直。使用穩固的三腳架、快門線和足夠短的快門時間,用10秒自拍啟動快門。選擇鏡頭最近調焦距離精確調焦并且鎖定;分別用各級光圈和快門組合用相同的曝光量拍攝;變焦鏡頭還要變換不同焦段重復拍攝,比如24-50-120、80-150-200、100-200-300-400等,然后將拍攝的畫面掃描,在電腦上放大到100%觀看,就能看清在各級光圈下中心與邊緣畫質的細節差距,還可以看出老鏡頭用在數碼相機上的紫邊、偏色和曝光誤差等。

哈蘇500C從1957年上市到1970年被500C/M取代,大約生產了76700架。其中不少被改裝為專屬特殊機型,比如圖09是曾登上月球的裝有200張后背的500EL,還有下潛到馬里亞納海溝拍攝的哈蘇。當時的專業記者、產品、人像攝影師們也都喜歡哈蘇相機。哈蘇500C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有的是用旋鈕卷片,有的卻是用搖把卷片。這是因為卷片裝置是可以更換的,搖把更換也很簡單:把紅點處的卡鎖向里一推逆時針略轉就能取下來(圖09)。哈蘇500C的中畫幅、高畫質、高可靠性、高實用性等優勢,使得哈蘇一步步站到了中畫幅專業相機的巔峰!

與500C同時代誕生的還有著名的SW(SuperWide)超廣角系列相機。這一經典系列1954~1988年先后出品了SWA、SWC、SWC/M、903SWC等多款機型。首款機型SWA在1954年(圖11)上市,其鏡頭是蔡司公司為哈蘇提供的著名標剛(Biogon)38mmF4.5超廣角鏡頭。由于該鏡頭的后鏡組離膠片平面極近,哈蘇破例采用大畫幅座機原理,專門設計了一款機身,舍棄了原有的反光鏡箱、反光鏡和取景器,甚至犧牲了聯動測距功能,直接把鏡頭固定在機身上,使得鏡頭后組盡量靠近焦平面,獲得了接近4×5英寸(大約10×12厘米)大畫幅相機的畫質,也成就了該系列非單反結構的超廣角相機。

SWA之后的1959年,哈蘇上市了SWC(白頭),1979年又上市了SWC/M(黑頭)等改進型號(見圖12)。我后來購置的是一套帶手柄的1979年改進版SWC/M超廣角相機(圖13),SWC/M型號上的M就是Modify(改進版)的意思。后來的500C/M、500EL/M中的M也是這個意思,只是改進的部位和程度不同。SWC/M前后的這一系列超廣角相機實際上就是一個“帶快門的38mm超廣角鏡頭”,拍攝視角與135全幅相機約19-21mm鏡頭的視角相當。之所以焦距不是固定值,是因為早期與后期鏡頭的視角略有差別。鏡頭固定在機身上不能更換,所以叫“帶快門的鏡頭”。它的光圈范圍f/4.5~f/22;快門范圍T、B、1~1/500秒,全程同步閃光燈;還有調焦聯動景深表、EV值參考表、自拍器、水平儀等固定配置。它的機身超薄,沒有反光板,也沒有取景器,是需要外接取景器的旁軸取景照相機,所有附件也要另配。SWC/M換裝了新款黑色38毫米“標剛”鏡頭,拍攝視角擴展到135全幅相機的19毫米,更換了機身和后背的搖把;另一改進就是墊高了取景器附件座,這樣就可以安裝哈蘇通用的波拉片后背拍攝。

用這款相機拍攝時,由于沒有調焦裝置,精準調焦比較困難,只能目測距離、手動設置距離標尺或者使用獨立的測距儀。幸好這只“標剛”鏡頭的景深極大,基本不用精確調焦。比如選用F5.6最大光圈、焦距定在2米、景深范圍能在1.4~4米之間,可以滿足中近距離的快速抓拍;當選用f/11的最佳光圈、焦距定在2米時,景深范圍則在1.1~15米左右,基本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拍攝需求(圖14)。如果遇到必須精確調焦的題材時,鏡頭上有21個距離刻度供你選擇,包括0.3、0.35、0.4、0.45、0.5、0.6、0.7、0.8、0.9、1、1.2、1.6、2、3、4、6、15、∞,調焦環需要旋轉270度以上,足以令你頭暈眼花。

哈蘇這款帶快門的38毫米超廣角鏡頭有很多故事。我手里這架改進版的SWC/M編號就是與眾不同的UHW三個英文字頭,其中UH就是年份1972年而W則是“不規則、不規范”的意思,應該是用1959年版、產于1972年的SWC相機在1979年后拼裝的SWC/M改進版相機。它的鏡頭還是原裝被“煮黑”的老白頭,搖把是1979年版的新搖把,墊高的附件座也是1979年新版座,后背是帶搖把的新版后背(新老通用)。從收藏角度來講也是挺有意思的。

收藏使用老相機,要考慮品相、質量和可靠性等問題,同一品牌和型號的相機大都是越新越好,可是由于哈蘇產品生產年代久遠、通用性好、許多附件可以互換使用,尤其是后背與機身往往相差幾十年很難湊成同一年份的,所以僅憑外觀不好判斷具體生產年代。好在哈蘇機身與后背的結合部都有生產年代編碼,該編碼的前兩位英文字母代表相對應的年份,后面的數字是生產序列號長短不一,具體含義請參考下表: V-1、H-2、P-3、I-4、C-5、T-6、U-7、R-8、E-9、S-0。例如:機身和后背的編碼分別是 CE xxxxx和TH xxxxxx,其生產年份就是機身1959年產、后背1962年產。

猜你喜歡
哈蘇調焦取景器
美海軍巴丹號航空母艦上的地面作戰監視系統取景器
經久不衰的光學取景器
有縮小鏡嗎?
大疆收購哈蘇“化學效應”或許沒那么大
空間相機均力輸出式調焦機構
光電經緯儀自適應調焦窗口構建
數碼單反相機取景器的選擇應用
星敏感器調焦方法研究
基于DSP的紅外雙視場調焦系統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