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共享農場的建設研究
——以江油市新安農業公園為例

2020-07-15 06:41
福建質量管理 2020年13期
關鍵詞:農場園區農業

(內江師范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四川 內江 641000)

前言

共享農場誕生至今,形成了多種發展模式。美國弗雷斯諾農業旅游區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完善配套設施,打造農場與社區合作模式的特色小鎮;意大利農業觀光區與法國普羅旺斯薰衣草莊園借助當地的自然景觀,引導城市居民回歸鄉村,形成休閑娛樂、修身養性的觀光度假模式;美國艾米農場與德國公主花園則是對參與者的社會責任感和自律自覺性[1]有較高要求的全開放模式。

自共享農場理念的傳入以來,我國部分城市結合國外經驗,探索出新的發展模式,如廣州訂單式的“艾米農場”、海南熱帶田園牧歌式的“南田共享農莊”、承德以親子客群為核心的“國郡百家共享農莊”等。盡管這些“先驅”農場已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其理念還未普及,更未大范圍的推廣試點,因此總的來說我國共享農場還處于摸索階段。

農業共享的目的是克服傳統農業的局限(即生產效率低、產品單一、收入較低等),將農村產業系統化、科技化、網絡化,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并將農場主、農民、消費者以及政府這四大主體緊密聯系起來,實現共贏共享[2]。本文將以江油市新安農業公園為例,探究共享農場的建設特點和綜合效益,并針當前園區內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議,幫助其改革創新。

一、新安鎮現狀

(一)區位分析

江油市位于四川省綿陽市的中心,北依川北及西安,南臨川南及重慶,東接川東地區,在巴蜀旅游中占有特殊位置,市場潛力寬廣。而新安鎮位于江油市腹心地帶,距江油市城區16公里,有京昆(G5)高速公路、國道G347公路縱貫新安鎮全境,是川西北重要交通樞紐,且該鎮位于成德綿“一小時經濟圈”內,區位條件好。

(二)現狀及問題

1.農業生產

長期以來,“啥都想種一點”的傳統的小農經營方式,制約著新安鎮的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土地分散,種植面積小,農產品數量少,收益低等諸多因素,導致當地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種地,甚至一度出現土地大片荒蕪,資源浪費嚴重等現象。

2.農業技術

當地多為粗放型農業,農業技術相對落后。如在作物生長過程中不規范地使用農藥、化肥及其他化學制品,導致農作物的質量大打折扣,使土壤受到污染,嚴重影響土壤生產力甚至危害環境生物安全。

3.產業單一、人才缺乏

當地產業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低,傳統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但該產業極易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風險性較高。又由于工資待遇低,就業機會少,工作環境較差等因素,出現人才“留不住,難引進”的現象,使當地的改革發展缺乏活力,缺乏專業知識的指導。

4.農業定位

當地農作物種植的種類較多,但沒有明確經營主體,沒有根據當地的自然和氣候條件(多淺丘地形,海拔低緩適中,氣候溫和,年降雨量較多,年日照時間長),針對性地發展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體現本地特色。

5.生活條件

“農業廢棄物”處理不當。如村民們仍采用原始的方式,將秸稈堆放焚燒,這不僅造成空氣污染,還極易引起火災。生活垃圾、農業垃圾沒有進行集中統一處理,導致土壤和水污染嚴重,環境質量較差。當地基礎設施不完善,功能不齊全,生活條件相對落后,生活品質較低。

二、新安農業公園的建設內容

(一)建設思路

新安鎮為解決當前面臨的發展難題,積極探索農村發展新模式,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村經濟向多元化、可持續化發展。該鎮決定以產旅一體化為核心板,農業公園為背景,以可持續化和保留農村基本生產生活場景為理念,以共享為手段,優化綜合環境,整合資源,改變農村原始架構,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提升農村的綜合效益,建設成為宜居宜農宜旅的共享田園。

園區按照“一創、二開、三抓、四促”的建設思路,以“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為項目根本目標,采取“農戶+合作社+公司”的運營模式和“保底+分紅”的主要利益分配模式,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民職業化、農村公園化、城鄉一體化”的“四化夢想”[3],將新安鎮規劃建成集休閑、療養、住宿、餐飲及兒童寓教于學、寓教于樂為一體,擁有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的鄉村綜合體,形成以旅游助力農業發展、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的地方經濟發展模式。

(二)運作思路——村在景中、居在園中、人在畫中

1.產業聚園區

新安鎮自2010年起開始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組織下,正確引導土地流轉,轉變小農思想,盤活土地資源,將土地集中連片,整體開發,集約化經營;完善經營機制,農民在土地流轉、承包地作價入股、反租倒包等各種正規利益分配機制下,獲得較好的經濟收益;統籌規劃,學習先進種植技術,招募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術的人才,在科學指導下推進產業園區化建設,搭建生態鏈系統[4],用完全自然的方式做到無毒無害、天然有機;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成為園區建設的“助力軍”;大力發展有機農產品,提升產品品質,打造綠色健康的品牌,提升新安鎮的知名度;建設第三產業水果加工企業和冷鏈倉儲基地,積極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拓展優質水果和水產的銷售渠道。

2.園區變景區

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對園區進行整改,完善基礎設施。修整道路,建成標準的游覽觀光道;在“保留鄉村風貌”的原則下,進行民宿改造;硬化渠系,精修塘堰,整治河道,恢復原有濕地,修建濕地公園和親子戲水平臺;依托園區產業,打造園區觀光景觀,打造創意農耕體驗園;明確景觀主題,將公園劃分為戶外拓展運動區、家庭精品菜園區、魚蝦垂釣區等七個區域;添置富有農村特色的景觀小品,增添田園氛圍。

3.新村成社區

將傳統村落改造成新型村莊。本著不大拆大建,不趕農民集中上樓,不破壞鄉村風貌的前提下,修繕破舊村房,打造農房新風貌。將新安鎮新建成集住、游、購、娛、醫等為一體的新農村便民服務點,完善公共配套設施,改善村民的生活。

村民生活品質得到改善后,政府又積極創新管理機制,開展以“五聯創建”和“五零目標”為主要內容的“單元化聯戶共建共享”,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村務管理服務的積極性,處理好政府與村民間的緊密關系,營造和諧親密的氛圍。引導農民破除封建迷信,摒棄糟粕文化觀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新村新面貌。

三、現有發展帶來的問題

新安農業公園經過幾年的建設發展,在經濟效益、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卻也存在一些問題,針對園區存在的不足,下面提出一些創新性的解決方法。

(一)共享模式單一

新安農業公園的共享還停留在單一的土地共享上,而隨著共享市場的不斷成長,這種簡單的共享模式已無法滿足多樣化的發展需求。針對園區的該項薄弱環節,從而提出“多元共享”新的模式,即在合理范圍內,實現包括土地、設施、資金、信息、產品等在內的一切可利用資源的共享,建立完善的共享模式網,如下圖1所示:

圖1 多元共享模式(作者自繪)

(二)現代化技術運用不足

依據當地資源利用率較低,人居環境不佳的現狀,設計出能源可持續系統,該系統是將農場資源進行分類,制作成能源和肥料;將雨水和生活灰水收集起來,過濾后可作一般生活用水;采用新能源供電,使廢棄物、水、電得以充分循環利用??商岣攮h保效益,改善人居環境,如圖2所示:

園區存在資源整合不合理、服務設施不到位、管理技術相對落后等問題。若依照農業公園智慧系統規劃,在場地內設計以游客為中心,技術和規劃為支撐的三大系統(人本、生產及生態共享系統),即可用于整合資源,完善細節處理,提高游客的農旅體驗,以全面打造現代化共享農場拓展農業公園非農功能,如圖3所示:

圖2 能源可持續系統(作者自繪)

圖3 智慧系統規劃(作者自繪)

(三)景觀體系不完善

園區存在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利用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景區游覽體系的問題。園區植被豐富,生長良好,但利用不足,規劃整理稍遜,缺乏整體性和美觀性,應聘請專業人士,對園區的自然景觀布置進行適當調整,呈現富有觀賞性的景觀層次;充分發揮水資源豐富的優點,注重人與水的關系,增加親水濱水空間,打造水景觀,提升參與性和觀賞性;場地內道路較細碎、分散,沒有形成完善的道路游覽體系,因此要在園區內打造統一的景區化交通體系,滿足各類游覽者的觀光需要,完善道路標識系統,在重要的交通節點設置換乘驛站等。

前期園區缺乏對鄉村文化的打造和傳承。江油市具有全國最大規模的李白詩意文化紀念體系,農園應將李白浪漫的詩韻文化與底蘊深厚的農耕文化和優美田園風光相結合,打造內涵豐富、淡然閑適的詩意田園,“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四、綜合效益

(一)對農場主和農民

通過共享農場統一平臺化管理,實現入股“紅利”、工廠加工費、民宿和農家樂收益等多種創收途徑,農產品現貨變成為期貨,降低經營風險,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鄉村生活環境的整改、基礎設施的完善、生活質量穩步提升、農民素質的提高,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二)對消費者

通過私人定制、親自農耕等形式,可獲得綠色健康的農產品。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民風純補的農場,給城市快節奏生活下的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集農耕、賞花、采果、攝影、騎游、垂釣的旅游場所,享受介于農村和城市兩者之間的“第三種”生活方式,褪去疲憊,愉悅身心。

(三)對政府

通過使用權的交易,可以使農村的閑置資源得以有效利用;在多種經營方式和活動下,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通過對生活環境的整改,改變農村“臟、亂、差”的面貌;加強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聯系,使城市資源合理流入農村,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奮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使農村呈現出欣欣向榮、文明和諧的新景象,如此便可“留得住人,引得進人”。

五、結語

由新安農業公園的發展可知,共享農場的建設特點主要包括對當地進行產業形態的豐富,基礎設施的完善,人居環境的改善,社區化治理能力的提高等,以此來解決長期存在的“三農”問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縮小城鄉差距,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誠然,共享農場的確能帶來諸多效益,但切忌盲目跟風、千篇一律,要因時因地的進行理性發展,探索出農村在當前形勢下永續發展的新模式,使農村重新煥發生機。

猜你喜歡
農場園區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農場假期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農場
園區的開放樣本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一號農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