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協調發展與城鄉融合發展理論邏輯探析

2020-07-18 09:02林昌華
傳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
關鍵詞:區域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

林昌華

摘要: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期,區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距問題受到各方廣泛關注,新歷史起點上深入分析探索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指引與意義重大。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探索城鄉區域融合發展的內涵路徑,為未來正確把握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關鍵詞:城鄉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習近平重要論述;區域協調發展

多年來,我國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推動城鄉融合,推動農業和工業融合、城市與農村緊密銜接,著力推進城鄉區域一體化,注重城市與農村的互動共進、工業與農業的聯動發展,暢通農村聯通城市、農業支撐工業渠道,全力推進城鄉區域的融合發展,經過多年的城鄉改革實踐,逐步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平等、和諧、健康發展的工農關系和城鄉互動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局面,城鄉經濟社會融合高質量發展開始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在當前國家全力推進倡導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對城鄉融合的理論淵源進行深入分析,盡力汲取科學理論指引,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論述,這對指引未來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意義重大。

一、習近平區域協調發展重要論述對城鄉融合的指引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全局提出了區域協調發展的系列重要論述,為指引中國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論框架。尤其是針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的新發展理念,遵循了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抓住了協調發展的核心內涵,兼顧區域發展的整體性,注重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主要矛盾,真正把握住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規律。這一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內容和深刻體現,是對協調發展內在規律、科學方法、主要任務的深刻解析,也是對我國實現協調發展新格局的重大部署,更是對堅持協調發展重要意義的全面闡析。

區域發展差距大、城鄉發展不平衡是我國面臨的基本國情,因此,解決區域均衡發展問題是新時代的重大課題之一,要充分全面地認識和領會協調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盯制約城鄉區域差異的癥結,著力從“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這三個發展目標著手,強化城鄉區域發展治理,為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不斷開拓我國城鄉一體、區域協調、融合發展格局的新境界。我國必須抓住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利契機,深刻總結城鄉融合發展實踐經驗,把握城鄉融合發展規律,持續推進習近平同志擘畫的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藍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勁發展動力。

二、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內涵與核心意蘊

(一)城鄉融合的內涵

融合是指幾種不同的事物合成一體,組合詞有經濟融合、文化融合等。社會學家認為,城鄉融合是城鄉從原本互相割裂的狀態轉向融合狀態,在此過程中需要集聚因素的出現,需要通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需要實現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從而生活與經濟日趨協調,差距在發展中逐步減弱。經濟學界基于經濟發展一般規律和產業布局的視角,認為城鄉融合著眼于城鄉社會的合理分工,城鄉產業的統一布局,城鄉生產力要素合理配置,以及通過促進城鄉經濟、文化交流,為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帶來最優的經濟效益。此外,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不僅可以促進生產力要素之間的聯系,也可以增強農業和工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帶動城鄉經濟和社會永續發展。從區域空間的視角出發,規劃研究學者認為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也需要對城鄉相關區域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從而有利地助推城鄉整體性、系統性融合發展。另有,從生態與自然環境的視角出發,自然生態學研究者認為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不能忽視環境,不能破壞生態系統,只有遵循自然發展規律,重視城鄉生態融合,保障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為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提供環境支撐。

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不僅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也受到產業因素、文化因素、生態因素的影響,同時還會受到國家制度和社會分工體系的制約。而且城鄉關系的發展是一個歷史的變化過程,城市是在鄉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又同鄉村分割開來,城鄉之間的差距在多種要素的作用下逐步擴大化。但是,城鄉差距不斷拉大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就會成為進一步制約社會發展的因素,為此需要推動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真正的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的城鄉交流,而是城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的深度融合和發展,不能為了融合而融合,也不能為了融合武斷地破壞原有的生產、生活、生態系統,而是要把其看成是一個歷史逐步改進的過程。

(二)城鄉要素融合理論

城鄉高質量融合是城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要素的自由流動、彼此互動,相互支撐和推動的發展過程。城鄉高質量融合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鄉村衍生集聚為城市的階段、城鄉逐步演化割裂的階段、城鎮集聚功能日趨完善的階段、開始掌控和占用鄉村資源的階段、城鄉關系緊張出現對立趨勢的階段、城鎮資源開始反過來配置在農村周邊的階段、鄉村與城市互幫逆回流的階段、城鄉共生共榮與融合的階段。在此過程中衍生出多種城鄉要素發展的理論。

1.城鄉經濟要素高質量融合發展。經濟學界從經濟增長和產業合理布局的視角出發,認為城鄉融合不僅可以促進城鄉生產力要素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城鄉經濟、文化交流,而且可以增強農業和工業的緊密聯系,保障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最優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綜合來說,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需要經濟融合,需要遵循商品經濟發展的規律,需要按照市場價值規律、交換規律、競爭規律進行,需要統一生產和流通,而不是形成新的地區分割,建立條塊經濟關系。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也是城市市場和鄉村市場的結合,是城市經濟效益和鄉村經濟效益的共同實現,本質是工農結合,是以城市的優勢帶動鄉村的發展,使工農業差距日益縮小,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鄉村工業化、農村城市化,進而達到消滅城鄉、工農、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別的目標。

2.城鄉文明要素高質量融合發展?;橐来媾c共生和諧是城鄉融合的基本特征,從文明演進來看,歷史是不可以被割裂的,從社會變遷來看,鄉村是不可以被消滅的。城鄉文明的融合著力從文化精神層面緩解因經濟、科技各方面造成的城鄉之間的分離和割裂狀態,減緩城鄉矛盾,力求實現城鄉文化協調發展,城鄉文明互補共贏,人們在田園城市和詩意鄉村中自由切換,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與歸屬感。

3.城鄉社會服務要素融合發展。城鄉社會服務的融合,將使原本緊張的城鄉關系發生質的變化。隨著城鄉社會保障水平趨于平衡式完善,城鄉居民的基本生存和發展權利將得到根本保障。與此同時,仍然需要加大共享社會福利力度。一方面,要以智能大數據為核心,走智能化城鄉融合道路,實現城鄉社會保障服務和程序的“智能化”,如采取智能辦公、申報稅款等,精簡行政辦事程序,保證服務的便民性;除此之外,要引導社會資本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服務,保障信貸和金融服務,尤其加大對陸地邊境地區第一產業公共服務的扶持力度,在資金、技術和政策方面予以支持,促進陸地邊境地區金融銀行業融入城鄉市場。在此基礎上,各有關行政團體和組織要在堅持“四化一體”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加強對區域內發展狀況的調研,積極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向前發展,走出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化城鄉融合道路。

三、結語

城鄉融合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經階段,在此過程中,表現為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農民身份的轉變、土地利用的非農轉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等。通過諸種變革可以促使城鄉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科技共享、環境共存共榮、文明互補共贏、各要素雙向流動,進而達到各方面差異逐漸縮減乃至消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理論學習》. 2017年12月10日:1-10.

[2]王震.廣西陸地邊境地區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D].南寧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6月.

[3]譚建平.關于推進惠州市統籌城鄉發展的幾點思考[J].《南方農村》.2009(04),18-21.

[4]奚經龍;應珊婷等.基于德清城鄉體制改革實踐的城鄉發展一體化標準體系研究[J].標準科學, 2018(07),148-153.

[5]李傳松.產業轉移視角下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與對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2018年4月1日:2-6.

[6]陸留生.堅持“三化同步” 統籌城鄉發展[J].群眾, 2012,(07).

作者單位:福建社會科學院

猜你喜歡
區域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核動力財政可持續與財政一體化
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十三五”期間嘉興市與滬杭同城戰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