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化護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研究

2020-07-20 00:43姚明環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年18期
關鍵詞:恢復期人性化護理精神分裂癥

姚明環

【摘要】目的 探究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給予人性化護理的影響效果。方法 分組研究我科室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8例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一組為對照組(n=44),行人性化護理干預一組為觀察組(n=44)。結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SDSS評分、BPRS評分,無異于觀察組,P>0.05;對照組患者經治療,SDSS評分(38.7±2.6)分、BPRS評分(34.6±3.2)分,均高于觀察組,P<0.05。結論 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給予人性化護理,改善了患者病癥及社會缺陷情況,康復效果較為確切。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人性化護理;恢復期;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8..02

作為精神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致殘率、復發率均較高的疾病,多發于青壯年人群,對患者日常生活行為與生存質量存在嚴重影響[1]。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患者思維、感知及意志行為等社會功能方面存在缺陷,當患者內心體驗與周圍環境難以匹配,使患者逐漸脫離現實。為降低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復發率,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選取88例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給予人性化護理措施,現匯報研究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組研究我科室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8例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一組為對照組(n=44),行人性化護理干預一組為觀察組(n=44)。對照組(n=44)患者,按性別分,男24例,女20例,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33.5±2.4)歲;觀察組(n=44)患者,按性別分,男23例,女21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34.3±3.4)歲?;颊呋€資料各項指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44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包括用藥指導、體征監測及飲食指導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患者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

1.2.1 轉變服務理念,促進規章制度完善

由護士長帶頭,積極轉變以往服務觀念,根據患者病癥特殊性,應克服重重困難,消除自身不良的工作情緒,樹立人道主義精神,為患者提供細致入微的護理服務,確?;颊呱眢w健康。依據國家衛生部門相關規定,結合醫院具體實際,基于原有護理制度與規定,充分融入人性化護理,促進規章制度的有效完善。有效修改患者入院須知,完善探視、陪護等相關管理制度,做好護理服務項目及標準的公開。合理調整護理人員的工作流程,使工作職責成為服務重點。同時有效管理護理人員,并將工作任務有效落實于每名護理人員,確保護理服務質量與水平的有效提升。

1.2.2 加強護理人員心理學培訓,提供人文關懷服務

患者入院后,多數會因環境陌生而產生恐懼、擔憂等心理。為了促進患者情緒疏導,掌握一部分的心理學知識對護理人員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增加護理人員關于心理學方面的培訓,讓護理人員更為友好、熱情的對待患者?;颊呤懿∏樘厥饣绊?,加強患者的人文關懷,對加速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護理人員應精心照顧患者,將疾病基礎知識、護理流程等內容積極講解給予患者與家屬。增加鼓勵性標語的張貼與懸掛,增設綠色植物,讓患者充分感受到來自醫院的人文關懷。

1.2.3 增加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安撫患者負面情緒

與患者交流時,應該積極又有耐心,結合患者性格、愛好、受教育程度,將病因、診治方法、護理流程介紹給患者,既加深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又提升臨床護理依從性,加速患者早日康復。全面評估患者心理情況,分析患者產生負面情緒的根本原因,按原因給予相應的心理安撫措施。如患者缺乏治療信心,可將成功案例介紹給患者;如患者擔憂社會交往能力,可安排患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1.2.4 創設舒適病房環境,指導患者參與生活技能訓練

合理調整病房溫度,將濕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定時進行通風,保持病房干凈,定期清潔病房,為患者創設舒適病房環境??蓮堎N圖片或壁畫在病房與走廊,為美化環境,可增設花籃或綠色植物。組織患者參加勞動,使患者對自己的衣食住行逐步恢復自理能力,根據技能訓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3 指標觀察

使用社會功能缺陷(SDSS)量表與精神病評定(BPRS)量表對患者臨床護理效果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相關數據,SDSS、BPRS評分均用計量資料(x±s)代表,t值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 果

2.1 評估患者SDSS、BPRS評分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SDSS評分、BPRS評分,無異于觀察組,P>0.05;對照組患者經治療,SDSS評分(38.7±2.6)分、BPRS評分(34.6±3.2)分,均高于觀察組,P<0.05。

3 討 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多數存在意志減退、行為退縮及主動性缺乏等表現,同時,還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生活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存在嚴重不良影響[2]。

人性化護理是將患者作為護理中心,依據患者實際需求,在理解、尊重及滿足患者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具有人文關懷的護理服務。

量表評估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治療前SDSS評分、BPRS評分,無異于觀察組,P>0.05;對照組患者經治療,SDSS評分(38.7±2.6)分、BPRS評分(34.6±3.2)分,均高于觀察組,P<0.05。

綜上所述,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給予人性化護理,改善了患者病癥及社會缺陷情況,康復效果較為確切。

參考文獻

[1] 方 敏.人性化臨床護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1):231-232.

[2] 廖成功,周志享.人性化護理管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8,8(22):146-148+152.

猜你喜歡
恢復期人性化護理精神分裂癥
食品防腐劑治療精神分裂癥,靠譜嗎
安全護理對于全身麻醉患者恢復期的應用效果
咪達唑侖與鹽酸右美托咪定對子宮切除術患者全身麻醉恢復期影響
人性化護理干預對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依從性的分析
重復經顱磁刺激對腦卒中恢復期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
人性化護理在新生兒監護病房護理中的應用
五行音樂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作用的對照研究
腦爾新膠嚢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初步臨床觀察
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