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午流注理論指導心脈通貼散穴位貼敷聯合耳穴貼壓在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的臨床研究

2020-07-20 00:43常麗張春菊黃秀周麗李永聰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年18期
關鍵詞:耳穴貼壓穴位貼敷

常麗?張春菊?黃秀?周麗 李永聰

【摘要】目的 運用子午流注理論指導中藥心脈通貼散穴位貼敷聯合耳穴貼壓在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的療效。方法 選取在本院治療的陰虛陽亢型高血壓患者共8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均給予藥物降壓基礎治療,護理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眩暈?。ㄔl性高血壓)中醫護理方案。對照組在常規工作時間采用心脈通貼散穴位貼敷聯合耳穴貼壓進行治療,實驗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子午流注指導下子午流注理論指導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壓變化、臨床療效。結果 干預4周后實驗組血壓改善情況、臨床療效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陰虛陽亢型高血壓采用子午流注理論指導下的心脈通貼散穴位貼敷聯合耳穴貼壓治療效果明顯。

【關鍵詞】子午流注;穴位貼敷;耳穴貼壓;陰虛陽亢型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8..02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對人體心、腦、腎等靶器官產生嚴重損害,可導致腦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衰竭等主要并發癥,嚴重影響病人的生存質量[2]。高血壓屬中醫“眩暈”的范疇,辨證分型主要有:陰虛陽亢型、肝火亢盛型、痰瘀互結型、腎氣虧虛型。子午流注理論是醫學中最早運用人體時間節律的醫學,是在《內經》辨時針刺治療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時間治療學,是中國古代醫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根據相應臟腑對應經脈的氣血流注功能強弱時間,擇時為病人實施心脈通貼散穴位貼敷聯合耳穴貼壓,應用于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的效果尚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心內科診治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病病人,西醫診斷標準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3],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根據《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2010版)的標準確定。本研究共納入符合標準的80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59.18±5.52)歲;病程5個月~19年;平均收縮壓(157.61±4.22)mm Hg,平均舒張壓(95.22±7.22)mm Hg。對照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齡(60.25±6.28)歲;病程病程6個月~18年;平均收縮壓(160.21±5.33)mm Hg,平均舒張壓(93.71±6.54)mm Hg。、兩組病人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

兩組均常規藥物降壓的基礎治療上,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眩暈(原發性高血壓)中醫護理方案》:環境與休息;用藥護理;飲食護理;情志護理;臨證護理等進行護理。

1.2.1 對照組

中藥貼敷:采用本院協定方心脈通貼散(冰片、生白芥子、降香、石菖蒲、全蟲、川芎等),用鮮姜汁、蜂蜜、加醋以2:1的比例調成糊狀,制成1CITI×1cm×0.2cm的中藥餅,居中放在4 cm×4 cm的醫用納米穴位貼上.貼于雙側涌泉穴、三陰交、太溪、肝俞、腎俞等穴位,每次30 min~1 h。耳穴貼壓:采用王不留行籽或者磁珠貼壓,取穴心、肝、脾、腎、神門、皮質下、降壓溝。單耳取穴,隔天更換為對側,雙耳交替進行。治療時間是早上9:00至下午17:00工作時間進行。每日一次,7天為一療程,連用4個療程。

1.2.2 實驗組

按照子午流注理論的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時間規律,在特定的時間段,根據相應臟腑對應經脈的氣血流注功能強弱,擇時心脈通貼散穴位貼敷聯合耳穴貼壓,即分別在足少陰腎經氣血流注功能最強時即酉時(17:00~19:00),方法及療程同對照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舒張壓、收縮壓改善情況。②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顯效:舒張壓降低≥10 mm Hg且降低至正常范圍,或者舒張壓降低≥20 mm Hg,患者眩暈、頭痛、面紅、耳赤、口干等指標均得到顯效改善。有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且降低至正常范圍,或者舒張壓下降10~19 mm Hg,或者收縮壓下降≥30 mm Hg,患者臨床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無效:患者血壓無變化,臨床癥狀也均無任何改變。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19.0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見表1)

2.2 兩組治療后臨床效果比較(見表2)

3 討 論

子午流注學說源于《內經》[1],本研究按照子午流注理論描述的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時間規律,在特定的時間段,根據相應臟腑對應經脈的氣血流注功能強弱,擇時穴位貼敷。即在足少陰腎經氣血流注功能最強時即酉時(17:00~19:00),采用心脈通貼散調糊貼敷穴位,達到通絡,引陽歸根、平陽助陰、由陽生陰的目的,而使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的臨床療效進一步提高。本研究通過子午流注理論的指導,擇時耳穴貼壓,在最佳時辰對患者實施干預可提高療效,促進機體更快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降低,且實驗組降低程度憂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子午流注理論指導下的心脈通貼散穴位貼敷聯合耳穴貼壓在治療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的有效性,進一步指導臨床實踐,從而為制定出高血壓擇時護理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李冰石,季春艷,徐陸周.子午流注理論指導穴位按摩對陰虛陽亢型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控制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6,30(11):3924-3927.

[2]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00—210.

[3]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39(7):579-616.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77.

猜你喜歡
耳穴貼壓穴位貼敷
穴位注射聯合耳穴貼壓對胃癌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
穴位注射聯合耳穴貼壓對胃癌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
穴位貼敷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護理療效研究
電針加耳穴貼壓治療偏頭痛的療效觀察
加味枳術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貼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臨床研究*
穴位貼敷聯合中藥內服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
溫針灸配合穴位貼敷治療36例心脾兩虛型心悸的臨床觀察
患側穴位貼敷藥物治療急性期腦梗死肢體偏癱76例療效觀察
不同中醫方法治療混合痔術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較
瑜伽結合耳穴貼壓法對女大學生睡眠質量的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