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藝術發展格局下的創作張力和受眾權利

2020-07-22 12:00王琬卓
文化產業 2020年15期
關鍵詞:藝術家受眾創作

◎王琬卓

(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發展過程中,藝術門類的產生和發展是獨屬于人類的精神希冀和價值體現。社會發展在滿足了人們對物質財富的基本需求后,精神層面的渴望才會呼之欲出。在人類與自然世界不斷強化的聯系和人與人之間不斷增強的社會交往中,藝術媒介的形式以及藝術傳播的方式也在向著創作張力逐漸延展和賦予觀眾更多權利的方向發展,在大眾面前已經展開一幅新媒體藝術發展格局的畫卷了。

一、新媒體藝術語境下的現代化創作張力特點

新媒體藝術是一門新生的藝術學科門類,建立在數字技術的核心基礎上,這就恰恰證明了新媒體藝術反思的不僅是人精神審美的價值需求,也同樣關注的是時代變遷、技術進步、價值選擇的現代化命題。在當今世界信息爆炸的情況下,對人文意識覺醒有了更進一步的探索。多樣、碰撞的環境推新了舊有的思維模式,于是應運時代而生的新媒體藝術在創作中展現出的最大特點便是“融合”。

縱觀從古至今的藝術門類,例如音樂、美術、戲劇等傳統藝術形式在自己的領域里遵循著線性呈現的傳統邏輯,這時影像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給藝術的融合打造了一個最直接的基底。在影像空間里,聲音和畫面的結合是自然而然的展現形態。但是若非在新媒體藝術的語境里,即使是影像藝術對于傳統藝術只是結合卻并不融合。在《光影如網》的展覽中,藝術家鐵木爾·斯琴持續創作的系列項目“新和平”(圖1)觀眾可以坐在不規則圓形白色石頭上,帶著VR眼鏡觀看最原始的地址紀元,冷靜克制的女聲在耳邊說著對待人類和世界的看法。女聲旁白不斷地用沉穩的聲音提醒著所有人,人類僅僅是萬物構成的復雜世界中的一部分,但是因為人類的無知,但這個相互聯結的體系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威脅。整個展示項目籠罩在紫紅色的熒光之下,對于畫面、聲音、色彩的感受在同一時刻侵襲了觀眾的感官神經。作者從自己的個人角度出發,表達了對人類如何定位自我的分享,試圖在這一條發生巨變的時代道路上探尋更合適的方式,用《新協定》本身的話來說,它旨在“培養”一種與規律、物質和能量所產生的巨大創造力相關的精神關系。新媒體藝術利用技術手段達到的“與時俱進”,把傳統的藝術形式融合,正式跨過了虛擬現實的邊界。在新媒體藝術帶來的多媒體融合性下的不同藝術形式,藝術傳播的影響力從媒介多樣化的基礎上升至感官多樣化,確實是新媒體藝術相較于傳統藝術形式而言存在無法比擬的優勢。

圖1 “新和平”

除了藝術媒介的融合,利用新媒體藝術的價值邏輯,藝術家在對于現象、意象的解構和重組的融合上也迸發了越來越多的思考。陶輝的作品《跳動的原子》(圖2)在對于女聲旁白和畫面呈現這二者的組合上構成了視聽語言的隱喻,藝術家對于生活的思考聚焦在節奏感,而節奏感畫面對應的是在中國各個旅游景點都能看到的木槌制作食品、鄉鎮青年的街舞秀、廣場舞大媽的聚會。不禁讓觀展者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否就是這樣一直在跳動卻從未停歇,但在這千奇百怪的運動之中又有著一些未知的規律在等待著人們的發現。新媒體藝術的思維模式不再是標榜統一和標準,而是呼吁釋放和自我認同。對于一個概念不同的解釋,對于每個解釋自圓其說的能力,更符合新媒體藝術的審美趣味。

圖2 《跳動的原子》

二、創作思維在藝術性延展之后回歸現實意義

在當下文化的傳播階段中,最適應的藝術傳播方式確實是各種數字技術的呈現模式。世界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一個物質資料極為豐富的客觀世界中,但又在轟轟烈烈的發展中不得已作出取舍,這時候人們對于個體價值的追求、對于人性原始的渴望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現代社會被打碎,技術手段給予人感官的沖擊反而可以刺激人們碎片化的知覺體驗。但是正所謂“一個時代有著一個時代的難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利用錄像、計算機、網絡、數字技術等科技手段加持的新媒體藝術,還是越來越體現出承擔著反思現實的功能性。

新媒體藝術作品從誕生的想法到制作的過程再到呈現的效果,無時無刻不浸透在新媒體環境下培養的思維模式。藝術家在輸出觀念的時候不僅是站在表達的立場上,他人的反饋作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展現在傳統的第三方觀眾面前。例如徐震的單屏幕錄像《喊》(圖3)的內容是:藝術家站在熙來攘往的上海街頭、車站,對著人群大喊一聲,然后拍攝下人群回頭的影像,捕捉人們或驚詫或警覺或茫然的瞬間反應。尹秀珍的行為作品《洗河》(圖4)中,藝術家借用現代工業手段將府南河河水取出十立方米,在冰廠制成冰塊,然后再運回岸邊以清水加以洗刷,過路的市民共同參與,兩天之后終于將這一部分河水“清洗干凈”。這兩個作品都具有藝術家通過行為方式審視現實的特點,作品都帶有一絲戲謔和荒誕的感覺。

圖3 《喊》

圖4 《洗河》

徐震在《喊》中挑戰了公共領域一瞬間的默認秩序,探討的是對個人意識侵入的后果。個人意識和公共領域本來是兩個范圍的概念,被作者用強制打破的方式參與進去,兩個概念的關系就變得又有分離又緊密起來?!断春印分胁捎玫摹昂铀钡妮d體是藝術作品中很有意思的一種選擇,冰塊河水最終會消失不見,是在大眾無意識的驚奇中被洗刷干凈的,物質的污染消失了,但是精神的污染呢?現代社會人們的眼界和思維都更加開放,單一的結果論在生活體驗中顯得蒼白無力,藝術家也不再追求藝術作品信息的單向傳播,這種新的藝術形態讓渡出一部分藝術生成的過程給他人,他人各式各樣的反應使得藝術呈現擁有更自由的表達和更豐富的內涵?,F代化的處境也同時訓練了一種現代化思維,那便是對人內心世界更深刻的剖析和挖掘,對于人的可能性有了更充分的肯定。新媒體藝術作品吸引受眾的魅力除了對于藝術性的延展展示外,立足于社會的現實意義始終是其最為重要的精神內核,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趨勢正在彌補當下時代越來越顯現出的精神審美空白。

三、新媒體藝術格局給予受眾的權利和要求

當今的人們沉浸在商品概念越來越廣泛的消費社會之中,對于藝術的理解也容易走向表象化和結果論。尤杰尼歐365度現實倒影攝影展(圖5)和team Lab無界美術館(圖6)的藝術家創作理念和展覽設置都在追求著沉浸感的打造,極力突破著藝術和受眾之間的壁壘障礙。運用現代的手段精準地定位參展者的感知神經,來達到展覽“沉浸”的目的。

圖5 尤杰尼歐365度現實倒影攝影展

圖6 team Lab無界美術館

新媒體藝術給人們最直接的沖擊力在于兼備了傳統藝術形式在過去藝術傳播框架里的基本功能,處在當下快節奏社會環境藝術的應對措施著重增加了與受眾之間的“交互參與”,同時又依靠技術手段把圖像、聲音、裝置包裝得更加奪目,引導觀眾參與到與藝術最本真的交流和對話之中。另一方面,新媒體藝術也在不斷找尋大眾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平衡點,受眾可以看到藝術誕生的過程,用沉浸感拉近普通觀眾和受眾的距離。但是在藝術家的創作越來越注重受眾的感受和體驗,賦予了受眾更多權利的同時,這種藝術形式也向觀眾提出了要求:藝術家用調侃性和批判性創作成的作品和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并非完全一樣,受眾在離藝術作品越來越近的過程也要始終保持理智和思考,在技術覆蓋的表象下繼續追問藝術的人文價值。

四、結語

新媒體藝術是新時代對其他藝術形式的補充和發展,是一種更為復雜和多樣的藝術傳播形式。藝術家的創作有了更為強大的技術輔助支持、有了更具張力的藝術表現范式,這大大提高了受眾和藝術的連接,也對受眾對于藝術的觀看、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歡
藝術家受眾創作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一墻之隔》創作談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網絡時代受眾心理的分析和引導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韓劇迷受眾心理解讀——以《來自星星的你》為例
創作失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