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背景下西安提升文化影響力分析

2020-07-22 09:52張零周意岷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西安文化

張零 周意岷

摘 要: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充分發掘千年古都西安的歷史文化價值,深入認識“文化+”戰略對大西安發展的現實影響力,是提升西安文化影響力,使大西安成為中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路徑。通過開展實證調研和數據分析可知,“文化+”背景下西安文化影響力不足的癥結主要體現在文化品牌建設遭遇困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面臨危機以及民間文化資源未能有效轉化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文化產業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文化宣傳方式單一以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的投入相對不足等。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必須要借助西安“文化+”戰略培育新型市場主體,整合文化資源,打造信息化、數字化平臺,營造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加速推動西安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西安;“文化+”;文化影響力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出重要論述。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其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和藝術形式展示著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融合發展的進程。充分發掘千年古都西安的歷史文化價值,深入認識“文化+”戰略對大西安發展的現實影響力,是提升西安文化影響力,使大西安成為中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路徑。

本次調研在西安市區隨機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36份,有效率為93.6%。

一、西安文化影響力整體不足

2019年夏,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帶火了西安旅游,全國各地的游客涌向西安,以體驗電視劇中所展現的美食、文化和藝術。然而,表面上的熱鬧卻難以掩蓋數據上的不足。西安在中國旅游城市排行榜上的位置并不能與悠久的歷史文化相稱,對國內外的文化影響有限。根據2019年編制的中國旅游城市排行榜,西安在旅游人數、旅游總收入、交通便利程度、旅游基礎設施等各方面數據加權平均后的排名是全國第九,落后于北京、重慶、上海、廣州、天津、成都、杭州、武漢。這一排名反映出西安文化影響力整體不足的狀況。

(一)文化品牌建設遭遇困境

自2006年商務部實施“振興老字號工程”并開展“中華老字號”認定工作以來,截至目前陜西共有26家“中華老字號”企業,西安地區16個。如西安飯莊、德發長、五一飯店、西北眼鏡行、賈三清真灌湯包子館、德懋恭、西鳳酒等。調研數據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西安老字號品牌的主要功能是文化傳承,西安老字號特色產品是陜西旅游的名片(表1、2)。

西安老字號品牌具有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多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和時間的磨練,是西安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最珍貴的紀念,在歲月的流逝中見證著時代變遷。這些特殊的文化符號和記憶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近年來的消費數據表明,西安“中華老字號”品牌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曾經的老字號支撐著西安餐飲大半邊天,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經濟效益都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自2017年起,西安老字號的存在感急劇減弱,主要體現在老字號品牌逐漸喪失了地理優勢、新鮮度不足且服務有短板、外埠餐飲品牌競爭對西安老字號形成沖擊等方面。

當前民眾對于西安文化品牌的了解仍流于表象,對“老字號”文化品牌的歷史底蘊及文化內涵認識不足。調研結果顯示,大多數民眾對西安文化是比較認同的,但也只了解其表象,對其文化內涵知之甚少,這是阻礙提升西安文化認可度和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雖然推動了西安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但畢竟也對西安傳統文化品牌的市場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西安老字號特色品牌也暴露出諸如新鮮度不足、服務有短板等問題。

(二)民間文化資源未得到有效轉化

雖然西安地區民間文化藝術產業資源豐富,部分民間藝術品類已經得到有效開發,但是整體水平落后,開發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調研數據顯示,受訪者認為當前西安民間文化發展的不足之處包括:執行力有待加強,很多政策未落到實處,配套服務未跟上進度(60.10%);政策不夠完備、細致,導致市場不規范(56.50%);容易跟風,同質化競爭嚴重,缺乏示范型企業(51.60%);發展不均衡,各地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51.10%);未能給文化創新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良好的環境(48.90%);政府掌控文化資源,民間文化企業發展空間?。?7.80%)(圖1)等。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面臨困境

西安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保存了眾多歷史文化遺跡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華清池、大雁塔、小雁塔、漢長安城遺址公園、大明遺址公園等等,還有豐富多樣的間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傳統民間藝術。目前,西安市有包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多項,其中,西安鼓樂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多年來,西安市政府及相關的管理機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體系建設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推進,也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如西安市在對大型文化遺址的保護中將建設與民生工程有機結合,在保護文化遺址的同時讓文化遺產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利用。但是,總體看,政府及民間力量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認識和研究都有待于加強,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狀況仍然堪憂。

調研顯示,目前在西安文化保護傳承方面資金支持以及宣傳力度存在不足之處最為明顯,對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性認識也有待提高,同時,亟需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問題。此外,政府應加大文化保護的力度(表3)。

二、阻礙西安文化影響力提升的主要緣由

從調研數據看,西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影響力并未完全有效地發揮出來,部分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品類亦遭遇傳承危機。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品牌從業者缺乏創新意識

一是文化品牌從業者不擅長商業布局。早年,老字號文化品牌占據西安核心商圈,加上西安人對老字號的情結,坐擁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優勢。但是,隨著西安城市經濟中心發生轉移,高新、曲江、經開、浐灞等區域大量分流客群,老字號品牌在布局、調整上沒能及時跟進,丟失了先機,導致市場份額銳減。

二是產品成本居高不下?!百F”是普通消費者對老字號品牌的普遍認知。這與老字號的成本居高不下大有關系。相比其他類型企業,其負擔的人力成本、進貨價格等方面比市場同類產品的價格要高,現實的綜合因素導致老字號品牌在同等服務質量下,市場價格要略高一些。

三是受眾體驗問題。以就餐環境為例來看,眾多老字號品牌在店面升級改造中落伍,難以吸引年輕消費者、滿足其需求,也是被冷落的原因之一。

多年來,西安本地老字號品牌一直努力嘗試擺脫困境,但畢竟是船大難掉頭。一方面,歷史負擔影響了老字號品牌轉型的步伐;另一方面,老字號品牌難以統一調度和形成沖鋒合力,在瞬息萬變的市場里,不能及時調整方向與策略,就會錯過發展機遇,最為關鍵的是老字號品牌宣傳力度不足。再好的產品,缺乏影響力和認同度也會慢慢被消費者遺忘。以餐飲業發展為例,一般三到五年就需要對實體店的軟硬件進行升級改造,但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在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這無疑會增加企業成本和降低效益。投入越少,效益越差,造成了企業運行的惡性循環。正如一位西安老字號掌門人所擔憂的那樣,如果現在還不抓緊培養“年輕的味蕾”,西安的老字號品牌勢必會成為夕陽產業,最終被市場所淘汰。

(二)大眾認知西安文化品牌的信息來源有限

調研數據顯示,大眾對西安文化品牌的了解在內容上更多局限于知名度較高的文化項目,如大雁塔、鐘鼓樓、明城墻、秦腔等(圖2)。對另外一些文化內涵豐富的項目關注度較低,如興教寺塔、未央宮遺址公園、西安飯莊等(圖3)。大眾對西安文化的了解渠道也大多集中于媒體傳播或網絡等相對快捷的方式,對了解西安文化的其他渠道涉獵較少(圖4)。

(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力度亟需加強

西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文化資源極其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則是西安歷史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傳承,兼具歷史、文化與藝術等多重價值。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文化生態環境在不斷變化, 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處于瀕臨失傳的尷尬狀態。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非物質文化遺產演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建設滯后不前。如何突破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產業發展的困局,使之煥發新的活力和生機,以產業矩陣形式“守”住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的精神命脈,是當前亟需解決的社會性問題。

關于如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影響力,調查數據顯示,73.70%的民眾認為應加大宣傳力度,鼓勵民眾積極參與;59.40%的民眾認為應多舉辦一些民間藝術學習班、民俗表演;56.30%的民眾認為應加強媒體關注;50.90%的民眾認為應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內容、新內涵;49.00%的民眾認為應注入更多資金,加大保護力度(圖5)。

關于是什么因素影響了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調研數據顯示,62.00%的民眾認為民眾的關注度不夠;56.00%的民眾認為政府的開發力度不強;56.00%的民眾認為相關人員或機構缺乏創新力;50.50%的民眾認為缺乏相關的資金保障(圖6)。

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因復雜精巧和慢工細磨等特性,缺乏有效的文化輸出窗口。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生活有較明顯的疏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仍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在當代發展的最大痛點。因此,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與投入,舉辦豐富多樣、具有時代氣息的各類活動并加強宣傳推廣,讓更多人熟知、了解西安豐富的文化資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成西安文化影響力的一大特色,充分彰顯其文化意蘊與魅力是提升西安文化影響力的重要路徑。

三、“文化+”戰略助推提升西安文化影響力

推進“文化+”戰略,把文化產業打造成“一帶一路”背景下提升大西安文化影響力的支柱產業,是西安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推進陜西省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路徑?!拔幕孕拧盐瞻l展機遇,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標識地,當好中華優秀文化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1],這為提升西安文化影響力指明了方向。

(一)著力培育新型市場主體

面臨眾多老字號品牌陷入發展困境的難題,西安市政府及各方社會力量高度重視引進龍頭企業,打造品牌企業,加快產品創新,創建文化示范區,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西安有國家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品牌16個,主要分布在餐飲、釀造等行業。在“文化+”戰略助推下,西安文化產業將通過新業態擴充、新經營模式轉變、新資本參與、新技術提升、新服務介入,推動陜西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完成轉型,煥發新活力[2]。同時,以“文化+旅游”為發展契機,搭建基于旅游消費、品牌推廣、市場組織、市場研究、媒體宣傳等方面的合作平臺,在餐飲、景區、酒店、民宿、文化旅游等方面實現全方位、多維度的深度合作。

(二)搭建信息化平臺,創新文化傳播方式

一是建設專業化數據平臺。如在保存文化資源和民間藝術品類等方面,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生成全息數據、影像,讓大眾通過互聯網融媒體等方式了解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貌,方便技藝的傳承和學習,還能為文化遺產修復提供有力支撐?!胺俏镔|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是文化部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文化信息化創新工程?!?[3]

二是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進行互動?;ヂ摼W強調互動和參與,相關管理機構可以提供多樣化、開放式的討論平臺,讓大眾參與到西安文化的探討和互動交流之中。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移動端口直觀地與大眾接觸,文化產業從業者也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發布日常工作信息,及時答疑解惑。

三是適時開展線下活動。文化管理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發布消息,號召網上關注者開展線下活動,將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連接起來,進一步增強大眾對西安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度。

(三)聚合社會資源,推進文化產業發展

一是應進一步完善西安文化產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加大文化投入力度?!拔幕度胧俏幕ㄔO領域的先導和基礎,文化投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文化建設力度的大小?!盵4]西安地方政府應加強對西安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整體規劃、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投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對于相對處于弱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優惠,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產業納入地方經濟的增長和總體發展規劃中,使西安文化產業發展高效化、規范化,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進程。

二是精心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發展規劃,發揮市場輻射作用。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又有市場發展潛力的項目,科學規劃、合理配置布局,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產生集群化效應,起到引領作用,以推動、帶動西安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

三是努力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經營平臺。推動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規范的產業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應形成合力,為西安豐富的文化資源提供公共技術、人才培訓、產品評估咨詢、對外宣傳、國際交流等方面的保障和服務,

此外,必須將文化傳統、文化元素滲透到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為文化的傳承發展培養后備力量。大西安不僅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還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案咝:脱芯繖C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的重要基地,學歷教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盵5]一方面,通過學校教育使青少年學生更多地接觸、了解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習興趣,為西安文化的傳承發展培養人才。另一方面,政府亟需完善人才政策,引進高端人才,支持文化產業從業者創業創新,進一步做好激勵、資金保障等工作,為創新文化傳播方式營造良好環境,使廣大民眾能近距離感受到西安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文化深入人心,讓城市留住記憶。

四、結語

隨著文化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不斷提升,西安在“文化+”戰略推動下,社會經濟及文化發展已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作為古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西安一直以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展示著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融合發展的進程,是西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2018年以來,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西安,在弘揚、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從“西安年·最中國”到“春滿中國·醉西安”,從“無人機光影秀”到“抖音之城”,堅定文化自信、講好西安故事,西安歷史文化名城的定位更加明確?!拔幕?”模式已成為大西安發揮地域文化優勢、打造文化強市、吸引世界矚目的密鑰。

參考文獻:

[1]何興龍.文化產業打造成新時代大西安大發展的大支柱[N].西安日報,2017-11-24(1).

[2]宋志明.“不服老”的陜西“老字號”[N].陜西日報,2019-06-17.

[3]宋俊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201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14.

[4]江暢,孫偉平,戴茂堂,等.中國文化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19.

[5]康保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27-28.

作者簡介:

張零,西安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周意岷,博士,西安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理論與跨文化交流。

猜你喜歡
西安文化
文化與人
西安2021
Oh 西安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MOROSO西安旗艦店
家住西安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來?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