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解融資成本再降: 銀行負債端成本剛性如何“破局”

2020-07-23 06:50
金融周刊 2020年22期
關鍵詞:破局負債結構性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這兩個“一定”,凸顯了疫情沖擊之下為保市場主體所需金融支持之迫切。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用改革的方式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自去年8月央行啟動LPR改革以來至今年明份,一年期LPR已下降了46個基點,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降低。今年一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 08%,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61個百分點,為2007年以來的歷史次低點,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己取得明顯成效。

不過,相較于全球低利率環境,相較于疫情之下企業發展的訴求,相較于小微企業的融資感受來看,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仍有必要,但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面臨銀行負債端資金成本的硬約束。

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銀行負債端成本剛性,并不是一個新鮮問題,但在當下卻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今年以來在市場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大幅下行,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下行已經慢慢拉開帷幕,但下行緩慢、相對滯后,負債端成本的剛性何時打破成為整體利率下行的關鍵所在。

一季度銀行負債成本下行:“流動性充裕+LPR改革”倒逼

今年以來央行3次降準釋放的長期流動性資金1.75萬億元,加上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等,超預期向市場投放了流動性,同時引導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LPR分別下行。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受上述流動性環境因素帶動,一季度銀行負債成本確有下行。首先,年初以來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維持充裕水平,Shibor隔夜利率、R007及DR007均有明顯下行,低利率環境對同業負債占比高的中小銀行來說意味著負債成本的降低。其次,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8.07萬億元,同比增多1.76萬億元,特別是疫情之下居民部門存款規模增長較快,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銀行負債端壓力。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一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為2.1%,環比下降10個基點,遠低于實際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的降幅。明明推測,這可能是受益于銀行負債端成本的節約。

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去年底降低36個基點。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說,在貸款利率市場改革推進的背景下,貸款利率下行會影響到銀行負債端的成本變化。隨著市場利率整體下行,銀行發放貸款收益降低,為了與資產收益相匹配,銀行也會適當降低其負債成本,高息攬儲的動力也會隨之下降,從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近期可以觀察到,已經有部分銀行存款實際執行利率下降,反映了市場機制正在發揮作用。

除存款外,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走低也是銀行主動控制負債端成本的一個體現。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指出,銀行理財產品等價格普遍走低,主要反映市場流動性充裕。當前余額寶等貨幣基金產品收益率跌至“1”時代,也是因為貨幣市場利率很低。

然而相對于各種寶寶類貨幣基金,銀行理財尤其是封閉式理財收益率下降得很慢。中金固收研報指出,政策利率、市場利率等參考基準下行,使得各類型負債成本的下降也就更加順其自然。只是金融機構還需要考慮到同業競爭的關系,下調負債端利率也不敢太快,怕被競爭對手搶走資金。因此,銀行類貨基利率和理財利率整體的下行還是比較緩慢。

結構性存款高增長之“困”:中小銀行攬儲壓力較大

相較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吸儲能力存在天然弱勢,一直面臨著負債端成本更高、壓力更大的問題。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指出,在疫情影響的經濟環境下,中小銀行的攬儲壓力較大,往往通過發行結構性存款緩解負債端壓力,導致年初以來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上升明顯。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4月,結構性存款規模再創新高,余額達12萬億元,較去年底增加2 5萬億元,增幅高達26.5%。其中,結構性存款增量主要來自中小銀行,貢獻率67.8%,4月結構性存款新增占中小銀行存款新增比重升至8.6%,橫向、縱向比均出現較快上升。

從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走勢來看,今年2月至4月在整體市場利率走低的背景下甚至出現抬升,這無疑進一步推升了銀行負債成本。對此周茂華分析稱,中小銀行加大結構性存款吸儲力度,并為保持一定競爭優勢,其隨行就市下調利率動力不足。

結構性存款收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保底收益率,也就是銀行承諾客戶可以獲得的最低收益率,其性質與一般性存款利率類似;二是掛鉤衍生品產生的收益,取決于衍生品投資情況。

結構性存款利率過高會吸引部分存款轉為結構性存款,這會抬高銀行負債成本,也會進一步制約貸款讓利的空間。因此近年來結構性存款監管不斷強化,“假結構”更是嚴打對象。

今年3月份央行印發《關于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指出,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明顯高于一般性存款利率,不利于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應予以規范,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存款利率自律管理范圍。明明表示,這一做法目的非常明確.既堵住了目前部分銀行借結構性存款變相規避利率自律,也是為了引導銀行資金成本下降。

5月以來,結構性存款收益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跌幅,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持續下跌,近一個月跌幅達到60個基點,目前降至3.5%左右。

明明認為,從監管角度來看,未來加大結構性存款監管力度、嚴打“假結構”是必然趨勢,以控制銀行結構性存款或其他存款創新產品變相高息攬儲行為,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

降低“高患攬儲”動力:深化改革+提升銀行運營效率

“我國商業銀行利潤中,利息差貢獻超七成,同時銀行負債結構中七成來自于儲蓄存款。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貸款利率下降,患差收入收窄,商業銀行為保持一定增速的利潤增長,就需要擴張資產,而銀行資產擴張的基礎是增加負債?!敝苊A指出,在國內各銀行負債能力、成本明顯分化情況下,部分中小銀行主要采取“高息攬儲”策略,這就導致國內銀行整體負債成本居高不下。國內部分銀行實體營業網點布局不經濟,定期存款比重過高、存款結構不合理、經營效率不高問題以及存款考核機制不完善等,也是推升負債成本的重要因素。

徐承遠指出,商業銀行負債端主要由存款、同業負債、應付債券和向央行借款四個部分構成,可從這幾個方面來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第一,央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從監管的層面降低銀行成本。第二,銀行通過同業受債、應付債券等市場化負債結構方面的主動調整降低負債端成本。第三,存款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負債主要來源,控制存款端成本是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最有效手段??赏ㄟ^豐富存款品種、縮短存款期限等引導銀行存款端成本下降,但同時需要做好流動性管理。

從監管部門角度看,周茂華認為,短期內央行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MLF等工具,讓市場保持合理充裕流動性,同時鼓勵中小銀行通過發行次級債、永續債等多渠道負債,降低負債成本等;從中長期看,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暢通市場利率向存款利率傳導渠道等。

從銀行角度看,周茂華指出,隨著國內利率市場化改革,國內經濟金融環境變化,商業銀行需要逐步調整“存款定資產”粗放型發展模式,提升中間業務比重。銀行也要主動提升運營效率,包括:優化存款結構減少高息存款依賴,降低結構性存款等高息負債,提升活期存款比重;科學合理布局銀行網點降低運營成本;提升信貸質量及精細化水平等。

“另外,銀行負債成本剛性也有一些深層次、系統性原因,例如與理財市場長期以來的剛性兌付、客戶保本保收益思路有關?!庇惺袌鋈耸繌娬{,要真正落實好資管新規、打破理財市場剛性兌付,同時加快結構性存款改革,這樣銀行拉存款壓力下降,高息攬儲動力自然會下降,金融機構才能順利下調負債端成本,從而為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供長期支撐。

猜你喜歡
破局負債結構性
我國宏觀杠桿率的結構性特征
資產結構性盈利能力分析
疫情反復下,紡企逆境破局
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有哪些聯系及區別?
結構性存款變局與出路
136家房企負債直逼5萬億萬科、綠地和保利負債均超3000億
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困境與破局
世界名著誕生趣聞四則
合理負債能夠加快醫院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