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襲蓑衣的救贖

2020-07-23 15:29楊雨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31期
關鍵詞:蓑衣農耕江南

楊雨

一、文本分析

本文是臺州本土作家胡明剛的一篇散文。本文的抒發了作者對江南蓑衣的懷想,表達了作者走向城市之后對過去的平和古樸生活的懷念,對逝去的農耕文明和詩意文化的思考。本文的特點是獨具江南特色的選材、獨具江南詩意的語言、以及對逝去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文章兼具詩意美與哲思性。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學習基礎:在認知上,他們對散文的內容選擇、語言運用和情感表達等有一定的了解與掌握;在情感上,學生對農耕文明與詩意文化的逝去現象已有一定的體會。同時,學生對于作者在江南生活的文字表達及解讀上、以及作者對逝去生活的痛思上仍需教師進一步引導和點撥。

三、目標設計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說出內容選擇的特點和方法,能闡述語言運用的特點和效果。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在分析本文語言特色的過程中運用誦讀和探究的方法,能在體會作者情感思考的過程中運用想象和體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受作者走向城市之后對過去的平和古樸生活的懷念,能體會作者對逝去的農耕文明和詩意文化的思考,以及現代生活的精神堅守。

四、過程設計

(一)導入:

“一蓑煙雨任平生”,披著一襲蓑衣走過煙雨人生,那是蘇軾表達的笑傲與逍遙。

而這個自稱是“一領飄在京城的‘江南蓑衣”——胡明剛,要用“江南蓑衣”告訴我們什么呢?

(二)它曾悠悠入畫

當蓑衣與主人一起,它曾悠悠入畫。讓我們跟著主人公一起,來翻讀這本江南畫冊。

1.古典的江南有著怎樣的蓑衣生活?(怎樣的生活環境?怎樣的生活(心境)意趣?)

第2段? 牧童

環境——山巒、梯田、煙云、房舍、村道、春光、笛聲

(牧童 穿著蓑衣,獨自追逐在迷漫春光里、悠悠牧笛中。)

心境——自在悠然、蘊蓄生機(現實層面)

詩歌拓展:《牧童》唐·棲蟾

第4段? 農夫

環境——田野、山坳、泥水、老牛、鐮刀、鋤頭、竹笠

(農夫 穿著蓑衣,獨自耕作在山野泥水中、老牛鋤頭旁。)

心境——寧靜祥和、艱辛歡愉(現實層面)

詩歌拓展:《田上》唐·崔道融

穿著蓑衣的農夫和牧童,扎根在土地田間詮釋著蓑衣的意義。

在現實層面上——讓我們感受到【農耕文明】所帶給我們的啟迪。

第3段? 漁夫

環境——寒江、遠峰、煙雨、蕭寺、蘭槳、孤舟、明月

(漁夫 披著蓑衣,獨自逍遙在寒江孤舟上、煙雨蕭寺旁。)

心境——沖淡清雅、瀟灑自由(文化層面)

結合詩句解讀:《漁歌子》唐·張志和、《定風波》宋·蘇軾、《赤壁賦》宋·蘇軾

披著蓑衣的“漁夫”,在眾多詩歌中被賦予了文人的隱逸氣質。

因而在文化層面上——讓我們感受到【詩意文化】所帶給我們的熏陶。

2.小結:蓑衣所蘊含的【詩意文化】和【農耕文明】是否割裂?

明確:再看“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句詩。農人們不畏風雨,也不懂詩詞,但他們的生活卻應了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一句詩,能夠從容地對待人生,一輩子從蓑衣中走過。因而,蓑衣所蘊含的【詩意文化】和【農耕文明】也是相通的。

農家披蓑耕田、漁家戴蓑蕩舟。蓑衣一直來樸素地遮蔽著風雨中的農人,以詩意的美麗裝飾著這個多水的江南,也溫暖著惜時如金的農人們的心。

(三)它已漸漸塵封

1.如今,蓑衣在哪里?主人在哪里?

明確:主人逃離了蓑衣去了城市。蓑衣脫離了主人,塵封在城市街角里,茶室酒吧間。

(城市、街角、茶室、酒吧、紅塵、柱子、墻壁……)

——蓑衣為何“塵封”?

當蓑衣與漁夫、牧童、農夫在一起的時候,它才具備了農耕文明與詩意文化的意義。

蓑衣的價值永遠是與主人一起,在農耕歲月里、在微風細雨中得到實現的,

當主人逃離,那它的生命意義也就隨之消逝了。

2.蓑衣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找前后對比點)

明確:曾經蓑衣所處的環境是素雅寧靜自然的,蓑衣在其中是和諧的。

而今蓑衣所處的環境是艷麗喧囂人為的,蓑衣在其中是不合適的。

(四)它仍久久翹望

其實如今,蓑衣在城市里,主人也在城市里。

1.在這座城市里重逢的他們,作何反應?(齊讀第6、7段)

明確:

·“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經年地尋找,在遠遠的翹首遠望?!?/p>

·“來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兩眼噙淚。他在等待著內心的救贖?!?/p>

我們看到,沉睡在角落的蓑衣,仍在經年尋找,遠遠翹望。而“主人”匆匆逃離那塊貧瘠的土地,離開了與他朝夕相處的“蓑衣”,但又在某個微雪的夜晚在極為寂寥的暗角,偷偷想起,暗自噙淚。蓑衣與主人,在這座城市的角落里,彼此對望,引發了對內心救贖的叩問。

2.當初主人為何“逃離”?

明確:(第4節)

與蓑衣一起的生活注定是清寒艱辛的,注定是囿于一方的。

主人想要“逃避命運的擺布”“擺脫生活的清寒”“向往遠方”“追求幸?!薄案淖兠\”。

3.既要逃離,又為何想起?(結合現實生活 及文本 第5、6節)

·既然回望,也許是現在過得并不好,主人的現狀如何?

他擺脫了清寒、走到了遠方,那他是否追求到了幸福?

4.為何不幸福?為何噙淚?你認為主人到底需要什么?想要救贖什么?

——他溶進了城市街衢的喧囂,但紛雜喧鬧的城市背后,是疲憊,以及疲憊后的孤單落寞。主人代表的是一群人。在這個充滿喧囂和浮華的時代,一味向外逐求,把人生的目標定位在物質的滿足上,而為名利所累,從而忽略了內心的渴求,迷失了自我的價值。

——主人在物質得到滿足的同時,失落了曾經從蓑衣生活中獲得的 清雅灑脫的志趣和質樸平和的狀態。而這也就是主人要救贖的。

——主人和蓑衣的那一眼的對望,

其實就是作者在現實迷茫下對自己心靈回歸的呼喚。

5.既要逃離蓑衣,卻又想起蓑衣。這不是一個人的矛盾,這幾乎是所有從鄉村走向城市的人的矛盾,是所有在現代化腳步下匆匆前行的人的矛盾。

“蓑衣”仍在翹首以望,難道我們只能躲在城市暗角默默噙淚?我們到底應如何救贖?

拓展:作者胡明剛也許能給我們一些答案。

“我是一領飄在京城的‘江南蓑衣”?!疤炫_是我永遠的題材?!?/p>

“我覺得,我在家鄉生活是艱苦的、貧寒的。但這種生活經歷,是一種真正的財富。這是歲月積累的東西,是別人無法復制的,這是我的長處。但是一個缺陷,我總是為生計所累、所奔波,缺少新思想的融入,就一個人孤單地在自我的小天地里胡亂比劃……”

明確:遠去的蓑衣,浸透著煙雨的氤氳,散發著泥土的芬芳,把江南悠久的古典意味一并帶走。但遠去的是蓑衣,而我們需要留住和守護的,正是蓑衣所蘊含的詩意文化和農耕文明,它是這塊我們所成長的土地所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是這片我們曾熟悉的文化所給予我們的心靈良方。

6.漸漸塵封的不只是蓑衣,久久翹望的也不只是蓑衣。

時代更迭之下,或許人類的不斷前行總得以消逝的東西為代價。

蓑衣只是作者借以表達的一個物象,以此為線索表達對逝去文化和文明的哀嘆與呼喚。

這可以給我們平時的寫作提供一些思路。

結合你的生活體驗,想一想,像蓑衣這樣行將消逝的江南物象還有哪些?

油紙傘、老街古巷、屋瓦滴雨……

參考片段:

《行將消逝的物語:油紙傘》李振南、《聽聽那冷雨》余光中、《聽舊友說話》阮涵之

(五)結束語:

正如這節課開頭提到的詩句“一蓑煙雨任平生”,

或許每個人的身后都應有一襲蓑衣,來救贖在塵世風風雨雨中匆匆趕路的你我。

當我們拼命向前狂奔的時候,也記得回望來路。

當我們奮力向外追逐的時候,也記得回歸內心。

——這也許就是作者所牽念的文化鄉愁,所尋覓的心靈處方。

猜你喜歡
蓑衣農耕江南
農耕感懷
從蓑衣到現代雨披
農耕園里收獲多
小編有話說①
小編有話說②
小編有話說①
題蓑衣鶴育雛圖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
流淚的蓑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