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準四個關鍵“點” 講好一堂農技“課”

2020-07-28 05:44李衢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關鍵詞:表現形式懸念動畫

摘要:電視農業科普節目的創作需要找準時機,并運用新穎的形式來表現,才能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契合電視受眾的關心點、設置整個節目的懸念點、增強表現形式的閃亮點和明確后期制作的直觀點。

關鍵詞:農業科普節目;懸念;表現形式;動畫

伴隨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科普也經歷了口頭傳播、圖文傳播、廣播影視傳播和網絡傳播等若干階段。電視科普節目就是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科普方式。例如,CCTV一2《是真的嗎?》、國外的《流言終結者》通過演播廳及室外現場演示來證實一些民間說法和結果,這些節目的表現非常直觀,而且具有結果的不確定性,不乏為一種良好的科普節目形式。今天,我們重點談談農業科普節目的表現形式。農業科普節目因其主要受眾對象是廣大農民,因此,創作農業科普節目更需要我們找準時機,走進田間地頭,把枯燥的、高深的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術,通過更多新穎、生動的形式來表現,才能提高節目的可視性,取得好的傳播效果。筆者從事對農節目制作七年時間,在工作中總結了一些對農科普節目的創作心得,歸納為:找準四個關鍵“點”,上好一堂農技“課”。試述如下:

一、契合電視受眾的關心點

從觀眾感興趣的話題人手,既要釋疑解惑又要凸顯服務功能,挖掘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展開引導、吸引觀眾,并站在觀眾的立場,進行深入淺出的科學指導。

2013年,我參與攝制了一期關于敘永縣治理石漠化經驗的科普節目,對于治理石漠化這個難題,敘永縣成功突破,就連全國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現場會也在這里召開。敘永縣是怎么突破這個難題的?有什么經驗值得推廣?科普節目《石頭縫里長翠竹》正好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通過實地采訪和現場授課等方式,很直觀地為大家展示了這一成果和做法。還有我在2014年創作的《“長藤結瓜”烏蒙山》,針對古敘山區如何解決人畜飲水難問題展開調查,就當地幾個鎮、村是如何采用“長藤結瓜”模式修建蓄水池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每個例子能獨立存在、但也環環相扣,這個節目也在全省的水利建設交流會上獲得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認為在全省很有推廣價值。

二、設置整個節目的懸念點

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不外乎就是“講故事”的過程,不僅要講“好故事”,更要“講好”故事。這,就需要我們從觀眾的角度著眼,去分析大家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點,設置懸念,然后再往回推論。

懸念設置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在標題、導視中設置懸念,在敘事的過程中設置懸念,還可以結合鏡頭語言來設置懸念。

如我在2015年參與創作的《寶島“小胖”移居瀘州》,用標題就讓觀眾產生了遐想,這個寶島“小胖”干嘛來瀘州?這里究竟有什么吸引他的地方?帶著好奇看下去,才發現這個“小胖”其實是來自寶島臺灣的鰻鰍,這個節目講述的是臺灣鰻鰍如何在瀘州養殖的技術,而后節目層層設疑,讓人帶著好奇一口氣看了下去。讓受眾從節目名開始就帶著問題去看節目,自然會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在敘事過程中設置懸念是節目在播出過程中能否抓住受眾的關鍵所在,包括因果倒置法和步步追蹤法。把事件的重要結果直接展示在觀眾面前,刺激觀眾的好奇心,懸念設置后再娓娓道來,稱之為因果倒置法;在事件結果形成過程中,一個又一個越來越深入的問題被引發出來,逐步逼近答案,稱之為步步追蹤法。比如《石頭縫里長翠竹》,從導視開始中即設置懸念:在荒山上怎么才能長出翠竹?在節目中也設置了很多有意思的懸念:為什么敘永要選擇栽竹子,不選擇其他的呢?稻草和竹子有什么聯系?稻草又起什么作用呢?懸念設置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最終讓觀眾清晰地明白這項科學技術的精髓,即:浸透的稻草裹住竹子進行栽種,能起到保濕作用、持續地給予竹子水分,這在缺少降水有留不住水的石漠化地區非常實用。

鏡頭語言設置懸念更是電視表現的最大優勢,鏡頭的推、拉、搖、移每個鏡頭都會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比如我在2016年創作的《橘色保衛戰》,主要講的就是當地果農如何生物防蟲滅蟲的一個節目,其中涉及了一個誘捕藥水瓶,它可以引誘大實蠅自投羅網來吃“敵百蟲”(一種農藥),從而達到殺滅大實蠅又對果樹和土壤沒有污染的作用。在這個節目中,在一大片長勢良好的柑橘林中,用一個推鏡頭從全景推到誘捕藥水瓶,便會自然而然地引發觀眾好奇,猜想這個藥水瓶是干什么用的,難道這柑橘長勢良好都是它的功勞?

總的說來,懸念的設置都是為了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從而實現編導講解傳播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術的主要目的。

三、增強表現形式的閃亮點

將傳統的電視節目采編方式賦予新的生命,策劃出一個契合節目的表現形式就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比如父子感情加真人秀,有了湖南臺的《爸爸去哪兒》;農業生產加競技比賽,有了本臺的《鄉村大比拼》……而針對單個的科普節目,運用這樣的方法也同樣有效。

2012年,我參與創作的《酒糟養?!愤\用演繹的方式,將《西游記》中的牛魔王和孫悟空加入到科學養牛的節目中,牛魔王帶領牛子牛孫長身體,而孫悟空起到穿針引線、讓牛吃酒糟的故事,表現形式讓觀眾眼前一亮,在輕松的觀看過程中也讓人印象深刻,明白了酒糟養牛的好處;《“長藤結瓜”烏蒙山》將動畫人物葫蘆兄弟融入其中讓葫蘆兄弟化身為池塘,賦予了池塘以生命,突出了飲水工程的效果;《橘色保衛戰》在柑橘的防蟲治蟲過程中加入戰爭元素,把果農和害蟲比擬為作戰雙方,增強對立性,提升了節目的播出效果。

四、明確后期制作的直觀點

科普節目中的后期制作更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要讓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農業生產過程和技術要點,就需要制作一些示意圖和動畫,來彌補一些實拍過程中很難達到的效果,發揮好視頻的傳播優勢。

在《石頭縫里長翠竹》節目中,我設計用動畫演示石漠化的成因,稻草如何起到保濕效果,讓竹子在生長過程中不會缺水;還有在《橘色保衛戰》節目中,我又采用動畫演示害蟲怎樣危害柑橘樹,果農的幾種武器如何消滅害蟲,都起到了彌補實拍過程中很難達到的效果。還有運用動畫資料也能起到一些說明效果,如《“長藤結瓜”烏蒙山》中,運用動畫片《葫蘆娃》資料,比喻蓄水池就像一個藤上的七個瓜,直觀地展示了敘永小農水工程的優點。

總之,科普節目的創作需要把枯燥的農業技術變成好看的電視節目,其實就是一堂教與學的農技科普課,電視編導作為這堂課的講授者,“備課”也就是節目攝制的過程很痛苦,但是痛并快樂著,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有團隊的集思廣益共同創作,把某種新鮮的想法付諸實踐,并得到結果,尤其是能夠幫助農民朋友看懂、會用、甚至挽回損失或者創造出財富,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從電視敘事看電視節目的策劃》。

作者簡介:李衢(1983--),男,四川省瀘州市,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電視技術類。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廣播電視臺)

猜你喜歡
表現形式懸念動畫
巧設懸念增魅力
普京記者會留下最大懸念
淺談導演與小品的表現形式
揭秘油畫動畫 逐幀堆砌的精致藝術
動畫迷,變身
智英賽:曹巖磊爆冷破斷王林娜加冕無懸念
編輯動態
動畫總動員
透射光之炫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