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先秦民本思想

2020-07-30 13:26郭娟霞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
關鍵詞:民本思想先秦現實價值

摘要:西周時期產生保民思想,先秦儒家、道家等學派先后提出和發展了民本思想,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對如何養民、愛民、教民等的認識。先秦民本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體現,對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先秦;民本思想;現實價值

先秦民本主義思想萌芽于殷周,發展于春秋,成熟于戰國?!墩f文解字·木部》上說:“民,眾萌也,從古文之象。凡民之屬皆從民?!薄氨?,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痹谥袊糯恼卧~典中,原本沒有“民本”這個范疇,實際上?!懊癖尽笔侵袊糯摹懊裎┌畋尽?、“以民為本”等思想命題的縮寫。中國先秦的思想家們,正是在激蕩的社會中,逐漸認識到了人民在社會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孕育出了中國古代早期的“民本”思想。

一、民本思想形成與發展的社會根源

任何理論思想的產生既是現實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發展的表現,又是繼承前人思想的結果?!懊癖尽彼枷胫援a生于殷周時期,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和思想基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一)“民本”思想的歷史起點

殷周是民本思想的萌發時期。早期的殷人非常迷信,《禮記·表記》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睆牟忿o記載看,上帝主宰人間的一切事物,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殷王對上帝是絕對信任的。然而,在商朝后期,隨著殷王朝的破滅,一些較為清醒的思想家對上帝產生了懷疑。西周的統治者看到了虔誠的信仰無濟于事,牧野倒戈使周王朝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這就迫使周公登上歷史舞臺對天命觀進行了重大的調整。一方面,他繼承了殷王朝關于上帝至上的理念;另一方面,對殷代滅亡的歷史教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天命觀進行了修正。西周初期,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思想,其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惟命不于?!笔菍ι系壑辽侠砟钭钪匾男拚脱a充。上帝所賜予的大命不是固定不變的,天要根據表現更換當權者,統治者無法壟斷天命?!毒普a》說:“故天降喪于殷。罔愛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碧熘圆辉僮o佑殷,是因為殷王胡作非為,奢靡無度。

其次,“唯德是授”是對天命觀的另一項重要修正。君主是由天任命的,選擇的標準就是德行,天命的存在與廢除取決于統治者是否有德?!洞笳a》指出:“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寧王,興我小邦周?!敝苤员惶爝x中取代商,是因為周有德,這就為西周成功的取代政權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最后,“以民情見天命”是對上帝觀念的第三項修訂。天的意志除了用卜筮外,還要看民情?!犊嫡a》中說:“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左襄》三十一年魯穆叔引《太誓》:“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周公提“保民”,強調治民的態度,《康誥》說:“知稼穡之艱難,知小民之依”?!毒普a》說:“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周公認為,要體察民情,把民眾當做自己行事的鏡子。從這可以看出民本思想逐漸嶄露頭角,并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二)“民本”思想的出場途徑

從現存文獻和歷史邏輯分析,民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兩種出場途徑:

首先,宗教觀念可以成為民本思想來源的支撐性的文化資源。中國的宗教起源于原始氏族社會,在實際生活中,任何社會法則都是上帝的旨意,任何違背法則的人都會被視為大逆不道?!陡适摹分械摹疤煊媒私^其命”和《湯誓》所說的“致天之罰”都形象的說明了帝命不可違,違者禍之將至。

其次,對客觀存在的各種政治現象的經驗性的總結是更為直接的來源。商湯深刻的意識到“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的道理。他曾昭告諸侯:“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睋稖摹酚涊d,商湯認為,夏桀招致民怨的主要原因是橫征暴力斂,不體恤百姓,行刻薄之政。這種認識是推動民本思想發生、發展的主要動因。

二、春秋戰國時期民本思想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生產力有了迅速的發展。這個時期各種政治思想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表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一)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儒家“民本”思想對我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中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是主要代表。

孔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就是“仁者愛人”。仁包括許多內容,其中心是忠恕,即愛人。他認為統治者應該對人民施“仁政” ,而不是無情的剝削與壓迫?!墩撜Z·學而》 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陽貨》中指出:“其民也惠,其使民也義”。這里充分體現了孔子愛民、養民的政治理念。

孟子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繼承和發展了春秋以來的民本思想,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本思想體系,主張統治者要以“仁政”治天下,仁政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項:第一,要給民以“恒產”,他認為,恒產不只是農民的生活保證,同時還是統治者能否統治農民的中心環節。第二,孟子主張輕徭賦稅,徭役要以“不違農時”為原則。第三,他認為實行仁政必須先從救濟鰥、寡、孤、獨做起。

荀子在吸收孔子和孟子民本思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主張愛民、利民,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警告,《荀子·哀公》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這就是他提出的著名論說君民舟水論。孟子認為統治者必須愛民、利民、福民、惠民,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民的親近,從而讓民為自己效力。

(二)先秦道家的民本思想

道家學派對中國古代統治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該學派的創始人是表沒落貴族利益的老子,該派因主張“道法自然”而得名。

老子主張統治者“愛民治國”,提出了一批與治民政策相關的君主規范,如“去甚、去奢、去泰”等。與此同時,他否定知識文化,認為人民愚昧無知,君主之位就無危險、所以在治民方面他主張實行愚民政策,這種政策在歷史上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它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種阻礙。

莊子認為君主治民的關鍵在于順應民情?!渡侥尽芬詧?、舜為托,言治民之要在順形率情?!熬秊檎晌瘥u莽,治民焉勿滅裂。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災亦鹵莽而報予;蕓而滅裂之,其災亦滅裂而報予。予來年變齊,深其耕而熟攝之,其禾繁以滋,予終年厭食?!鼻f子以莊稼作比,認為治民如同種莊稼,要順其性而深耕細蕓,否則帶來的只能是報復?!秳t陽》篇的作者借莊子這段話形象地說明了治民的順形率情之術。

參考文獻

[1]張德廣,方恩升.先秦民本思想研究述論[J].社會科學家,2005(03):171-174.

[2]陳秀平,陳繼雄.中國古代民本思想探源——從先秦時期君民關系理論來看[J].前沿,2010(20):28-31.

[3]王保國.老莊民本思想發微[J].甘肅社會科學,2006(04):193-195+208.

[4]李久華,莫葉兵.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35):71+73.

作者簡介:郭娟霞(1996—),女,漢,甘肅通渭,學生,法學碩士,單位:西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猜你喜歡
民本思想先秦現實價值
《孟子》折射出的契約精神
先秦“五正色”的數據參數分析
馬克思社會結構理論的當代價值
盧卡奇物化理論對中國當代啟示
淺析彭德懷廬山上書事件體現出的民本思想
愛有別還是愛無別
“詩言志”的審美闡釋
新媒體在高職生政治價值觀教育中的價值研究
類型學視野下先秦個體量詞初探
儒家民本思想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