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景與園林的關系與發展探討

2020-08-04 07:23李世穎余文想戴偉鄭宇林
綠色科技 2020年3期
關鍵詞:發展展望盆景藝術創作

李世穎 余文想 戴偉 鄭宇林

摘要:指出了中國盆景和中國古典園林都是自然景觀的縮影,盆景又是“微縮園林”。從兩者的歷史溯源及藝術創作入手,分析了兩者同源相生、同向微異的關系,進而指導當下的盆景設計。并指出了在當今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承著東方園林意趣及傳統文人生活的盆景創作,會越來越受到青睞。

關鍵詞:盆景;園林;同源相生;藝術創作;發展展望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3-0042-03

1 引言

在東方藝術中,盆景和園林是一對同源相生的自然藝術[1]。它們是自然景觀的縮影,皆以大自然為參考對象,而盆景又是園林的最小層次,即微縮園林[2]。二者皆先立意,在有限的范圍內,用創造性的手法將山石、植物、配件等元素經營位置、布局章法,使人在有限的自然景觀中體驗到無限的意境[3],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本文從中國古典園林與中國盆景藝術的歷史溯源及藝術創作人手,旨在分析兩者同源相生、同向微異的關系,探討中國園林與中國盆景的發展。

2 相關概念解析

2.1 盆景概念

盆景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盆景通過精心栽培、提煉加工植物、山石等材料,模仿局部的真山真水和奇松古柏,將大自然的典型景致通過藝術創作集中塑造在盆中。簡單地說,盆景就是通過在花盆里面造景來表現大自然的景色,達到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表達深遠的意境,是藝術美和自然美的完美結合。

2.2 園林概念

園林是運用大自然中的植物、山石等素材,結合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人工開鑿、改造地形、布設路網、搭建建筑、筑山理水、種植花木等途徑,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創作出有觀賞性的自然游憩境域,使之變成可游、可觀、可樂的場所。

3 盆景與園林的同源相生關系

3.1 盆景與園林歷史發展脈絡

遠古時代就出現了崇拜山岳的靈臺,崇拜水的靈沼,于是出現了上古園林,以至影響后世園林的形成。同樣隨著受植物崇拜的影響,出現了靈囿苑林[1]。中國自然山水園林興起于秦漢時期,由于道教產生,神仙文化濃厚,仙山之說、縮地術和天地小型化的思想在造園造物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隨后東漢時期盆景藝術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受到佛教和儒道文化的影響,形成隱逸文化。隋朝時期,出現山水畫和山水詩,山水園林意境增強,盆景藝術興盛。唐宋時期,文人雅士追求山水真意,并對園林“壺中天地”進行推敲細作,出現寫意山水園。到宋代,繪畫造園藝術、盆景藝術皆達到較高水平。最后經過明朝“芥子納須彌”的演變,盆景藝術和園林的發展道路基本一致,而且存在密切的有機聯系。

3.2 盆景和園林與山水自然的關系

盆景和園林皆為自然景觀的縮影,都在形象地表現自然的藝術之美,實現“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審美目標,在立意和創作中表達人的自然天性。

園林造景常以自然山水為本底,依山就勢展開布局,以樹木花草為點綴,力圖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形成寫意山水園的獨特風格。它是動態的景觀,人可以作為參與者,采用散點觀賞和景觀結合的方式去體驗其中的意境。盆景模仿大自然中局部的真山真水和奇松古柏,經過提煉加工,結合園藝技巧進行陳設養護。盆景追求小中見大、高于自然的效果,人工配件與景觀花木、山水之間自然融合,盡量不留下人工斧鑿的痕跡,將自然山水之美展現在咫尺盆中。盆景是靜態景觀,以靜態觀賞為主。

3.3 盆景和園林與文人生活的關系

古代文人“神與物游”的審美方式,是圍繞自然的山水花木展開。他們是畫家也是詩人,對山水自然的渴望,對人生哲理和趣味的追求,促使文人們創作了山水畫、山水詩等一系列藝術作品,他們往往有深厚的文化素養,重視生活趣味,崇尚清淡,高逸遁世,但又處特殊的社會地位,“居朝堂之上,思山林野趣”。于是文人們開始在城市中大造山水園林,鬧中尋幽,他們是造園家。受山水畫論等思想啟發,文人們又將自然景觀濃縮人盆,創作盆景,他們更是盆景藝術家。不少詩中都提到過盆景的造型技術,體現了他們身在其中之樂。

文人作為造園及盆景創作的主體,他們在繪畫中展示的山石樹木形態對盆景的造型及造園產生了巨大影響。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四可”和而計成在《園冶》中主張造園做到景色如畫,均為后世的山水圖景制定了一套經典人居標準,更為盆景和造園所共享。無論是盆景創作還是造園,要求符合畫論,以“師法自然”作為創作理念,以“皺漏瘦透”的觀念配置假山,用繪畫品格作為盆景的品位結構。造園和盆景藝術凝聚了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價值,是文人生活的一種方式。

4 盆景與園林的藝術創作

4.1 構成要素

盆景包括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和抽象盆景Ell。以樹木、花草、山石、水、土、配品(房、人物)為素材,先經過立意構思、匠心布局,再選根、置盆、培土、栽種、鋪苔、置石和綴草等造型處理和精心養護,使各個要素成為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盆景推崇古樸尚古拙、愛青苔[5],故在配置植物時多選用枝干枯瘦蒼勁、根干奇特而葉嫩色青的植物種類,如流行至今的古松、古梅、古榕、石菖蒲等老木。有時會適當搭配與環境、立意相符合的配品,使盆景更為豐富,韻味深厚,達到“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園林是根據一定的自然規律,由山石、植物等各種自然要素和亭臺樓閣等人工素材組成的空間境域,并且滿足觀賞、休憩、游玩等功能。園林中有“小中見大,曲經通幽”之妙,山水、植物、建筑作為造景的主要元素,成為創造自然美的首要考慮內容,反映各個時期特定的民族藝術風格成就。

盆景和園林皆取材于山水自然,由山石、植物等元素單獨或組合經營造景,以表達山水意境,擴大心性境界。不同之處是盆景在盆子里配置縮小后的山石、樹木等要素,植物通常矮化處理,或者經過截斷、捆縛以及不斷修剪等塑形過程,控制植物成長來創作微型化景觀。

猜你喜歡
發展展望盆景藝術創作
《榜樣》:藝術創作的一次“出圈”表達
桌上盆景(外一幅)
淺析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現狀及應對措施
馬路奇遇記
蘿卜盆景
爆破減振緩沖墊的發展和展望
淺析舞臺機械設備的管理與維護
柚子,變變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