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時代下“手機控”的成因與防治
——以大學生為例

2020-08-06 08:15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使用者社交功能

朱 鼎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安徽 淮北 235000)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4G以上高寬帶通信技術、數字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及其相輔相成的各種應用軟件不斷涌現,除了傳統通訊功能外,智能手機被賦予了強大的應用功能,促使智能手機得到了快速的普及。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 2017) 公布 的《第 42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8 年 6 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 8.02 億,互聯網普及率為 57.7% ,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 2017 年底的 97.5% 提升至 98.3% ,手機網民規模達 7.88 億,手機已經成為人們上網必備的設備。而網民中以 10 ~ 39 歲的群體為主,占整體的 72.1% ,其中 20 ~ 29 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重最高,達 29.7%。[1]而這一年齡段的網民主力軍無疑以大中專學生為主。手機在帶給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便捷的同時,也讓手機使用者產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賴,特別是“手機控”成為許多人難以擺脫的不良現象。

1 “手機控”的征狀及危害

1.1 概念

“手機控”是一個綜合征概念,是指在現代通信技術條件下,以智能手機為平臺,對手機中擁有的各種功能形成依賴和成癮,從而被手機所控制的一系列癥狀特征的總和。從理論上說,手機控的本質是使用者對手機及通過手機獲得強大網絡功能產生成癮性依賴。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Skinner.BF,1904-1990)實證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得出的行為強化理論認為,一個具體的行為發生,有一個直接結果緊隨著這個行為,導致了這個具體行為在將來被加強的過程,行為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對成癮者來說,正強化能給成癮者獎勵并產生愉悅,成癮行為的主要動機就是尋求成癮行為滿足所致的心理快感;負強化是指成癮可減輕或暫時免除個體的痛苦和不快,使其產生重復的成癮行為??梢?,“手機控”是強化行為的直接結果。

對手機控的診斷標準似乎可以參考美國心理學年會確定的網絡成癮的診斷標準,具體癥狀包括:耐受性增強;手機成癮癥狀;使用手機上網頻率和時間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高或長;企圖縮短使用手機上網時間的努力總是以失敗告終;花費大量時間在和手機功能相關的活動上;診斷對象的社交、職業和家庭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其雖然能夠意識到大量使用手機上網帶來的嚴重問題,仍然繼續花大量時間操作手機??梢栽O定,如果手機使用者在12個月中的任何時期有多于所列的三種癥狀出現就可初定為手機控者。

1.2 “手機控”者的主要征狀

“手機控”者的日常行為具有明顯的外顯和心理征狀,表現在行為上,除了睡眠及不得已的行為要求以外的時間,“手機控”者都在玩手機,幾乎手機就是“手機控”者的一切,做任何事似乎都離不開手機,吃著飯在不停地翻看手機,上廁所也在看手機,行走時包括上下樓梯也在看手機,坐車或休閑時更是在看手機,聽歌、聊天、玩游戲、看視頻、購物等樂此不疲,睡覺前直到眼睛實在睜不開了才放下手機。呈現“機不離身、身不離機”的狀態,只有看著或拿著手機,心里才會安定,才有安全感。一旦看不見手機或手機沒電了、沒網了,就會充滿擔心、害怕、恐懼、安全感喪失,似乎被世界所拋棄。如下表格中,是對某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的結果,實證了“手機控”者對手機的“執著”和依賴。

表1 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調查表

1.3 “手機控”的危害

表現在行為狀態上,人身安全隱患凸顯。許多“手機控”者走路不看路看手機、上下樓梯操作手機、過馬路也操作玩手機,甚至開車都看手機,極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表現在生活上,日積月累地每天長時間手機上網,打游戲、看視頻、看小說、聊天、購物等行為,常常使大腦處于高度緊張、亢奮、焦慮等狀態,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系統失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睡眠節律紊亂,進而出現胃腸情緒反應性疾病、視力下降、怕光、頸椎肌肉勞損形成頸椎病、手指神經性疼痛等。

表現在心理方面,對手機有嚴重的精神依賴,伴隨記憶力減退、其他活動興趣喪失、自控力下降、奮斗進取精神弱化、時間感消失等癥狀?!笆謾C控”者一旦離開手機,或上網受限,就會產生焦慮、煩躁、心神不寧、情緒低落、無所事事的情緒狀態,甚至產生恐懼感、無力感。

表現在社會功能上,學習和工作的興趣漸喪,學生不聽課,職工不好好工作。與人相處,不注重現實溝通和交流,而是一邊玩著手機,一邊與他人交談,使別人感覺到不受尊重,或者感到被對方忽視。

2 導致“手機控”的內外成因

在過往的“手機控”成因研究中,許多學者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別是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手機控”研究較多。有的學者認為手機依賴行為是由于人們對手機使用過度合法化、對工具理性批判不夠、對人際交往認識不清所致;有的學者認為一些有孤獨感的人容易利用手機虛擬社交功能來彌補現實社交不良所致;有的學者研究認為人格特征與手機依賴關系密切;也有學者認為父母教養方式和自我心理感受影響手機成癮。研究的結論很多,大多側重于從某一層面或者某一具體的影響因素分析人們特別是青年學生產生手機依賴行為的原因。但筆者認為,“手機控”的形成原因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全面探究“手機控”的成因,必然是主客觀雙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上述觀點外,還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行為上的“機不可失”

手機強大的應用功能使使用者產生行為上的依賴。當今通信傳輸技術的高度發達,為視頻音像傳輸提供了快速通道,智能手機不斷植入各種社會功能強大的活動平臺。在生活功能上,手機植入的軟件功能,已經覆蓋人們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的各個方面,方便快捷,價廉物美,如手機網店購物、手機訂外賣、訂購車票、機票、預訂酒店住宿、飯店就餐、購買各種商品和服務、二維碼支付等。在手機的娛樂功能上,如手機游戲音樂、影視社交、網絡小說等,讓人們沉浸其中難以自拔。在工作、學習上,各種方便實用的應用性小程序和辦公軟件已經可以讓使用者隨時隨地的工作和學習,大大提高了時效性和效率,正所謂“一機在手,走遍神州”。

2.2 心理上的精神慰藉

手機社交功能帶給使用者的心理滿足感、存在感,使手機使用者對社交群產生了較強的歸宿感和依賴感。當今社會人際交往出現了一大現象和趨勢,相近愛好群體、同一單位群體、同一活動群體均會建立功能型微信群或QQ群,或其他專業性社交平臺群,如:釘釘、人人網、領英、微博、知乎等。如果你報名參加某個會議或培訓班,就會被拉進相應的社交群,群中會發布各種相關信息和群友們的交流信息,你身在其中就會感覺到是這個群體中的平等一員,可以平等地享有相應的知情權,一旦被踢出該群,就會產生顯著的被拋棄感、失落感。對線上群體的依賴是現代互聯網高度發展的必然產物,學生班級有班級群,各個廠礦企事業單位有自己的職工群,各行各業各種活動都會建立長短期不等的相應社交群。由于群里發布的信息、公告、文件都會與所有群員的利益密切相關,因而每位群友都會對自己加入的群具有較強的依賴感。人們加入到相應的需要群,也會真切地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感,群員互相關注到群友的言論,使群友之間感覺到被尊重感。

2.3 動機對抗

手機移動互聯網娛樂功能的強大誘惑力超過了手機使用者的抵御力。手機使用者既想工作學習做事,又想手機上網,在這一雙趨沖突中,手機上網的誘惑力占優。充分開放的移動網絡空間為人們提供了自由選擇的渠道和平臺,使人們流連忘返、沉溺在手機中。隨著移動通訊功能越來越強大,3G、4G甚至即將推廣的5G帶寬大大滿足了人們對各種大容量、快速度APP的需求,人們隨時隨地可以運用手機登錄龐大的互聯網游戲、大容量的影視作品等線上平臺。無時無處不在的網絡給予了每個手機用戶以無比的自由和力量,移動游戲和線上社交擺脫了原有的約束或者相見時的緊張焦慮,而帶來的是自由自在、充滿快樂和滿足的情緒體驗。無疑,這是中國青少年甚至是一些成人都無法抵御的誘惑。

3 “手機控”者的調適與治療

輕微的手機依賴有助于人際交流、擴大視野、便利生活等,而過度的手機依賴在某種意義上即可稱之為“手機控”,其危害較大。[2]由于“手機控”有著顯著的現實緣由和強大生活功能的需要,所以,戒斷“手機控”是非常困難的,最終能夠達到合理使用手機、減少對手機依賴的程度應該是比較切合實際的調適、治療目標。通過認知療法、行為療法、行政管控、動機轉移等綜合預防和治療才會有較優效果。

3.1 認知導變

從認知層面引導“手機控”者不當認知的改變。理論依據是美國心理學家貝克的認知治療理論和皮亞杰的建構主義認知心理學。其實人們適當使用手機上網的行為非常正常,因為智能手機和通訊網絡是先進科學技術應用的優秀平臺,具有巨大的時代先進性,但手機的使用應當有個度,一旦過度,超過了生物體的人所能自我調節的能力,就會難以恢復變態了的各個生理系統到原有狀態,日積月累就形成依賴癥。因此,從健康、安全、社交、效率等方面進行認知重構,改變原有的錯誤認知,是預防和治療的必要前提。

3.2 替代補償,培養“手機控”者現實興趣愛好

根據人的自我防御機制,弱化一項功能需要其它功能來補償,否則易引起心理失衡。由于“手機控”者對手機的依賴性,一般個體性愛好或事務難以讓“手機控”者制放下手機轉移注意力,只有那些帶有一定約束力、時間性和較強歸宿感、依賴感和成就感的活動才會對其有較好的作用,這些活動一般為計劃好的團體活動,如:相約聚餐、相約聚會、唱歌、打球、旅游、健身、逛街、比賽、討論、辯論等,如果“手機控”者對開展的活動比較感興趣或容易出成績的事情,轉移注意力的效果會更佳。

3.3 行為阻斷,從制度和行為規范上進行強制性管理

由于手機擁有強大功能,其吸引力是巨大的,無處不在的低頭族絕不僅僅是年輕人,放眼各個公共場所或者家庭,拿著手機體驗喜怒恐悲情緒的人是絕對的多數,即使眼睛再累、身體再難受、行走再不安全也在所不惜。究其原因,還是手機的強大功能的吸引力超過了人們自身的節制力和意志力,依靠自身的自覺行動力來有節制地玩手機,對于一般意志力的普通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必須通過外力迫使手機使用者科學使用能避免成癮,而這個外力的最佳來源是制度規定,以獎懲措施為主,這些精神和物質上的獎懲措施必須是手機使用者非常在意的、特別需要的,同時,監督執行者必須有足夠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如教師在上課期間要求學生將手機統一關機并保存在手機袋中就是較權威的一種強制力。

3.4 治療戒除,通過心理治療使“手機控”者脫癮

心理治療“手機控”的實質是內容成癮戒斷,而戒癮效果較好的心理治療方法是認知行為療法,其厭惡療法效果最佳。但在使用厭惡療法時,需要避免出現反向厭惡,在使用電刺激、物理刺激、藥物刺激和想象刺激等脫癮治療方法時,一定要謹慎設計,根據“手機控”者的個人特質和成癮程度,掌握治療技術中刺激脫癮的度。

猜你喜歡
使用者社交功能
也談詩的“功能”
99Tcm-MIBI顯像在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術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設計讓您在喜愛的虛擬世界中自由奔跑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基層弄虛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聰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離
奔馳S級香氛功能介紹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向
新型拼插休閑椅,讓人與人的距離更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