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酸對男性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PCI術后抗血小板效應的影響

2020-08-11 10:40李會文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0年15期
關鍵詞:氫氯吡高尿酸抑制率

李會文,邵 彬

武警陜西省總隊醫院:1.急診科;2.質量管理科,陜西西安 710000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襲,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種嚴重類型。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盡可能早地開通梗死相關動脈可明顯降低死亡率,減少并發癥,改善患者預后,而PCI術的抗血小板治療是防止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關鍵[1]。盡管規范使用抗血小板藥物,但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在有些患者中會產生抗血小板藥物抵抗。除了遺傳因素是導致抗血小板藥物抵抗的主要因素以外,尿酸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2],其對抗血小板藥物抵抗影響方面的報道尚少。因此,本研究探討尿酸對男性ACS患者經PCI術后抗血小板效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8年1-12月于本院行PCI術的160例男性ACS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18~80歲,平均(62.33±10.45)歲。所有患者于PCI術前12 h內口服300 mg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29,每片75 mg]和阿司匹林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注冊證號H20130339,每片100 mg),于PCI術后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每日1次)與阿司匹林片(每次75 mg,每日1次)進行抗血小板治療。按照尿酸水平(>420 μg/L為高尿酸血癥)將160例ACS患者分為高尿酸組(72例)與正常尿酸組(88例)。

1.2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3]、2016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4]及2007年《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均為男性患者,年齡≥18歲;(3)均實施PCI術,且術后進行抗血小板治療;(4)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不全;(2)伴有血液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惡性腫瘤及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3)伴有痛風或近3個月內服用影響尿酸水平的藥物。

1.3血小板反應性的測定 PCI術后抗血小板治療1周,取2組患者的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采用VerifyNow血小板功能檢測儀[美國愛科美思公司,藥(械)準字:食藥監械(進)字2012第2403609號]對血小板聚集率進行測定,以血小板聚集率>46%判定為抗血小板高反應性;采用血栓彈力圖儀(上海中庸檢驗設備有限公司,YZ5000型)對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及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進行測定。AA抑制率反映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抑制的百分率,≥50%藥物起效;ADP抑制率反映服用硫酸氫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的百分率,≥30%藥物起效。

1.4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年齡、體質量指數(BMI)、血脂、血壓、血糖、血常規、吸煙、飲酒、心血管疾病等指標。所有患者至少隨訪6個月,觀察2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腦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惡性心律失常、支架內血栓。

2 結 果

2.1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高尿酸組與正常尿酸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肌酐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之間其他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2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高反應性比較 高尿酸組的血小板聚集率與血小板高反應性分別為(43.58±7.22)%、56.94%(41/72),正常尿酸組的血小板聚集率與血小板高反應性分別為(34.17±5.65)%、20.45%(18/88),2組之間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高反應性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873,P=0.015;χ2=12.447,P=<0.001)。

2.32組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比較 高尿酸組的AA抑制率與ADP抑制率分別為(48.25±8.87)%、(35.19±6.22)%,正常尿酸組的AA抑制率與ADP抑制率分別為(66.32±10.43)%、(60.44±9.17)%,2組之間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4.806、5.112,P<0.001、<0.001)。

2.42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較 高尿酸組與正常尿酸組均未見明顯出血事件。高尿酸組出現心源性死亡1例,心力衰竭2例,腦卒中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不穩定性心絞痛4例,惡性心律失常1例,支架內血栓1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6.67%(12/72);正常尿酸組出現心力衰竭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不穩定性心絞痛2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55%(4/88);2組之間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1.559,P<0.001)。見表2。

表2 2組MACE的比較[n(%)]

3 討 論

ACS患者常表現為發作性胸痛、胸悶等癥狀,可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壽命。PCI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并發癥及死亡率,改善預后,抗血小板治療是保證PCI治療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基礎[6]。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是臨床常用的經典抗血小板治療方案,效果及安全性均較高。但是不同個體間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存在一定差異,部分患者對抗血小板藥物的反應性較低,稱為抗血小板藥物抵抗[7]。阿司匹林為一種非選擇性環氧合酶抑制劑,主要與環氧合酶-1上529號位點的絲氨酸殘基發生不可逆乙?;磻?,導致環氧合酶-1失活,抑制AA的代謝,導致血栓素A2(其具有較強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生成的減少,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8-9]。硫酸氫氯吡格雷是一種ADP受體P2Y12拮抗劑,通過氧化作用形成2-氧基-氯吡格雷,再經過水解形成活性代謝產物,與血小板表面的ADP受體P2Y12發生不可逆結合,對ADP介導糖蛋白Ⅱb/Ⅲa復合物的活化過程進行抑制,從而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及聚集過程,此過程受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的作用[6,10]。

阿司匹林與硫酸氫氯吡格雷抵抗的發生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影響因素較多,如遺傳變異、基因多態性、藥物代謝、藥物間相互作用、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及基礎疾病等[11-12]。有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尿酸血癥,且高尿酸血癥是冠心病及其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13]。有研究顯示,合并高尿酸血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PCI術后血液存在高凝狀態,阿司匹林與硫酸氫氯吡格雷抵抗的發生率比較高[14]。本研究探討尿酸對男性ACS患者PCI術后抗血小板效應的影響,結果顯示,高尿酸組三酰甘油及肌酐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尿酸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尿酸組,說明高尿酸血癥的男性ACS患者,其體內的代謝情況比較紊亂。高尿酸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高反應性均明顯高于正常尿酸組,高尿酸組的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均明顯低于正常尿酸組,提示阿司匹林與硫酸氫氯吡格雷對高尿酸血癥男性ACS患者PCI術后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較弱,對高尿酸血癥男性ACS患者PCI術后AA及ADP的抑制作用導致血小板高反應性增高,阿司匹林與硫酸氫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反應性增高。高尿酸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尿酸組,提示高尿酸血癥男性ACS患者PCI術后更容易發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原因可能是尿酸水平升高后,機體內的氧化應激反應會明顯增強,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對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產生促進作用,損害細胞膜,增加血管通透性及微循環障礙,從而促進血栓形成[15]。

綜上所述,高尿酸男性ACS患者PCI術后抗血小板作用減弱,效應降低。加強ACS患者PCI術后的尿酸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猜你喜歡
氫氯吡高尿酸抑制率
高尿酸患者用藥多講究
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雙酶水解魚鱗蛋白制備ACE抑制肽的工藝優化研究
血栓彈力圖評估PCI后氯吡格雷不敏感患者抗血小板藥物的療效
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Trichosporon asahii ankle cavity effusion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日本莢蒾葉片中乙酰膽堿酯酶抑制物的提取工藝優化*
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聯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高尿酸癥血癥與痛風40例
中醫分型治療高尿酸血癥10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