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水庫巖溶水文地質條件及滲漏分析*

2020-08-12 06:01熊燦娟周明瑤汪福錦
科技與創新 2020年15期
關鍵詞:洼地巖溶關門

羅 歡,熊燦娟,周明瑤,周 婷,汪福錦

(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 六盤水553004)

某水庫位于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距六盤水市約33 km,有鄉村公路通往壩址區左岸,交通較為便利。水庫工程區可溶巖與非可溶巖相間分布,由于受斷層構造影響,巖溶的發育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在斷層通過地帶巖溶發育較為強烈,本文通過對工程區巖溶水文地質條件的研究,進而分析水庫滲漏的可能性,對后期水庫的建設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1 巖溶發育概況

1.1 巖溶發育情況

水庫區可溶巖與非可溶巖相間分布,其中,棲霞及茅口組(P1q+m)灰巖為區內分布最為廣泛的可溶巖層組,由于受斷層構造影響,巖溶的發育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在斷層通過地帶巖溶發育較為強烈。區內地表巖溶形態主要有石芽、石柱及溶溝、溶槽、巖溶洼地、落水洞等,地下巖溶形態主要有溶洞、暗河等。

1.1.1 Kw1 巖溶洼地

該巖溶洼地位于羅座坪子一帶,發育地層為棲霞及茅口組(P1q+m)灰巖,沿F1 斷層帶發育,呈不規則的長軸狀分布,在洼地內發育數個落水洞。

1.1.2 W01~W05 巖溶洼地群

該洼地群分布于羅座坪子北東側,直徑10~100 m。近地表地層為非可溶巖梁山組(P1l)地層,深部地層為黃龍組(C2hn)和馬平組(C3mp)強可溶巖地層。根據現場地質調查,該洼地群水庫以北分布廣泛,主要是由于下伏強可溶巖的強烈溶蝕作用導致的巖溶塌陷形成,地下水進入下伏含水巖層。

1.1.3 Kw1~S1 巖溶系統

該巖溶系統發育于S1 泉水至Kw1 巖溶洼地之間,基本沿F1 斷層帶發育。受分布地層巖性及斷層構造控制,發育于羅座坪子的巖溶洼地。

上覆地層為棲霞及茅口組(P1q+m)灰巖強可溶巖含水層,下伏地層為梁山組(P1l)隔水層,為Kw1 巖溶洼地的溶蝕底界。該洼地群匯流區地表水、地下水通過下伏巖溶管道產生徑流和排泄,排泄點為關門山小河的S1 泉,從而形成Kw1~S1 巖溶系統。當地下水在徑流的過程中,同時接收沿途地表水、地下水的補給,關門山小河形成地表徑流,在汛期有地下水涌出地表,原因為地下巖溶管道的排泄通道較小。

1.2 巖溶發育規律

巖溶形態在平面與垂向上分布主要受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及地貌單元的控制,該庫區巖溶發育具有以下規律。

1.2.1 平面上的規律

在水庫區碳酸鹽巖分布地帶,巖溶發育在平面上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主要沿F1 斷層帶發育,在關門山小河兩岸的坡面上發育有少量落水洞,其規模較小,在關門山小河東側的分水嶺以外,巖溶不發育,主要巖溶形態集中在關門山小河分水嶺以內,F1 斷層帶是巖溶發育最強烈的地帶。

1.2.2 垂向上的規律

在水庫區地形平緩的坡面上多發育巖溶漏斗洼地、落水洞、石芽與溶溝等地表巖溶形態,地下水以垂直運動為主。在地形切割較強的坡面和河谷岸坡發育有溶洞、巖溶管道、裂隙等地下巖溶形態為主,以垂直分布為主,在強可溶巖分布地區表現較為突出。

1.3 巖溶組的劃分

根據巖溶發育的程度、巖性特征及水文地質條件,將水庫區出露的地層巖性劃分為不同巖溶含水層組,如表1 所示。

表1 水庫區巖溶層組劃分表

2 水文地質條件

2.1 大氣降水排泄條件

在水庫區,大氣降水主要通過地表沖溝、溪溝、地下巖溶管道進行排泄。

在非可溶巖地區,大氣降水主要通過地表沖溝、溪溝等地表徑流形式排泄于關門山小河。在可溶巖分布地區,大部分大氣降水通過巖溶洼地、巖溶漏斗入滲形成地下徑流轉入地下循環,少量大氣降水通過地表沖溝、溪溝排泄于關門山小河。在關門山小河的上游強可溶巖分布河段,在枯期出現斷流,僅在洪水期形成地表徑流。

2.2 地下水的補、徑、排條件

水庫區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下滲形成地下水。在羅座坪子發育的Kw1 巖溶洼地,規模較大,大氣降水通地表沖溝匯集,然后沿洼地底部的落水洞入滲地下轉入地下循環。

在關門山小河的上游新廟子以上河段,分布棲霞及茅口組(P1q+m)灰巖,該河段河床寬緩,河床覆蓋層分布厚度較厚,地表水在覆蓋層分布區潛伏于地下,導致該段河谷在枯期地表斷流,地下水潛伏一段距離后,在下游河床覆蓋層分布厚度較薄或基巖裸露地段又出露地表,形成明流。水庫區地下水以巖溶管道、基巖裂隙、斷層破碎帶等為通道進行地下徑流,并在地勢較低的位置排泄于地表,以巖溶泉、裂隙泉、孔隙水下降泉的形式出露。

2.3 水庫水源補給情況

2.3.1 水源補給情況

水庫補給源主要由2 部分組成:壩址以上關門山小河地表分水嶺以內匯集區,另一部分為Kw1 巖溶洼地匯集區通過巖溶管道對水庫的補給,主要表現為S1 泉水,為外流域補給源。

2.3.2 Kw1 地下水流向分析

Kw1 巖溶洼地北東側受梁山組(P1l)隔水層阻隔,北西側為羅碧大山高大分水嶺,出露的棲霞及茅口組(P1q+m)強可溶巖透水層僅見地表巖溶形態發育,局部發育有漏斗,向北西側排泄的可能性小,洼地主要潛伏點位于庫區一側,因此,Kw1 地下水只能向關門山小河河谷排泄,在S1 泉水出露。

2.3.3 Kw1 流域補給區分析

Kw1 流域補給區主要為Kw1 巖溶洼地的地表匯流區,該巖溶洼地發育于羅座坪子一帶,在洼地的北東側,發育有W01~W05 的塌陷坑,部分大氣降水通過塌陷坑轉入地下循環,進入下伏黃龍組(C2hn)、馬平組(C3mp)含水層進行徑流和排泄,受梁山組(P1l)的隔水作用,這部分潛伏的地下水不能進入Kw1~S1 巖溶系統,而是通過黃龍群(C2hn)、馬平組(C3mp)含水層進入其他的巖溶系統徑流和排泄,未進入庫區。

3 水庫滲漏初步評價

根據巖溶發育規律、巖溶發育特征及水文地質條件,滲漏分析總體認為水庫左岸不存在向稚街河遠低鄰谷滲漏,也不存在向下游黃家溝、石板溝及色開河等支溝的滲漏,且存在向下游大河及其支流藤橋小河穿跨性滲漏的可能性非常??;右岸也不存在向海開小河、拖魯河的滲漏。水庫僅存在庫首壩基(肩)淺層基巖裂隙的繞滲問題,水庫成庫條件總體較好。

4 結論

水庫區巖溶地質條件復雜,巖溶較為發育,可溶巖與非可溶巖相間分布,其中棲霞及茅口組(P1q+m)灰巖為區內分布最為廣泛的可溶巖層組。水庫區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通過巖溶洼地、落水洞等方式補給。以泉的方式排泄。水庫僅存在庫首壩基(肩)淺層基巖裂隙的繞滲問題,水庫成庫條件總體較好。

猜你喜歡
洼地巖溶關門
覆蓋型巖溶注漿路基施工技術
漓江流域巖溶與非巖溶農業小流域水體硝酸鹽源解析
高原洼地倒下一江水,演變成一個完美的自然生態系統——從三江并流看云南物種多樣性
流沙
2021年有一家理發店決定關門
巖溶區工程地質勘察技術研究
關門
關門的那只手
高股息藍籌股“洼地”價值凸顯 “優選50超越50”引發投資機遇
要裝迷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