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科學的名義跨越太平洋

2020-08-13 06:50郭爽
家教世界·創新閱讀 2020年8期
關鍵詞:亞平凱利佳佳

大家好。我是郭爽,來自新華社國際部。我今天要講的第一個故事,是另一位新華社記者“佳佳”。

兩年前,為了幫助“佳佳”采訪到硅谷科技界頗有影響力的人物凱文·凱利,我在美國給凱利寫了41封信。也正是這41封信,引出了一次越洋視頻采訪,“佳佳”出人意料地向凱利提了一個問題:“你喜歡我嗎?”這個問題,隨即在互聯網上引起轟動。因為新華社特約記者“佳佳”是機器人,一個由中國科技大學研發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澳阆矚g我嗎?”這是人工智能記者第一次憑借自己的思考,自發向人類提出問題。與以往我們提問,人工智能回答相比,這顯然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你喜歡我嗎?”這不只是一句來自機器人“佳佳”的問話,更道出了“中國科技對世界友好”的特征與品質。我用報道告訴世界,科學技術從來不是冰冷的,科技新聞同樣可以有溫度。用報道拉近距離、加深了解、增進互信,這難道不是我們記者的使命嗎?

不過,在美國擔任科技記者,有時也會被潑冷水,甚至還要面對人為筑起的藩籬。

我的第二個故事,發生在2017年。那是一個悶熱的傍晚,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一枚火箭直上云霄?;鸺锎钶d的,是第一個將被送入國際空間站的中國實驗。然而在各國媒體云集的發射現場,中國記者被拒之門外。我的采訪申請一次次遭到拒絕。我只能遠遠地隔著一條河,目送中國實驗飛向太空,心里,卻是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在美國,我發出的大量報道逐漸引起共鳴。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美國科學家敢于并希望在我的報道中發表觀點,他們大聲反對以科技的名義制造摩擦、壁壘、沖突,他們大聲呼吁:回歸科技合作!我用報道告訴世界,科學沒有邊界,讓更多人超越隔閡、消除摩擦、放棄爭端,這難道不是我們記者的使命嗎?

2013年,我收到一封郵件,它來自美國宇航員摩根女士。她委托我,向當時正在天宮一號執行任務的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轉交一封公開信。她在信中說:“親愛的亞平,我向你致以榮耀和愛的問候。在太空,請記得望向窗外,中國和這個世界美麗而迷人?!蓖鮼喥胶芸旎貜土诵偶?。這封信從天宮一號發出,由地面工作人員接收,再次由我轉交給摩根。王亞平回復說:“飛行期間,我常常望向窗外,無論太空還是地球,都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摩根、我、王亞平,共同完成了一次太空通信。

但作為中間人的我,用報道告訴世界,在人類前往的新疆界,中國貢獻不可或缺,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連接起對科學合作、人類進步的共同愿望,連接人類對命運共同體的思考與探索,這難道不是我們記者的使命?

我是郭爽,新華社科技記者。我用記者的初心,科學的初心,去踐行中國記者的使命!

摘自新華網

猜你喜歡
亞平凱利佳佳
歡樂的歌
小白鯊
探討超聲檢查在甲狀腺腫塊良惡性鑒別中的診斷價值
南瓜燈
我的校園
選擇
得州槍手,從一個羞澀少年到殺人狂
平拋運動潛能知識測試題
交朋友
機械能潛能知識訓練試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