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準化栽培技術在清水縣馬鈴薯栽培中的應用

2020-08-13 07:24宋延芳
鄉村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馬鈴薯標準化栽培技術

宋延芳

[摘 要] 近年來,甘肅省清水縣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過程中,非常重視馬鈴薯產業化發展,以馬鈴薯產業為抓手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增加農民收入,旨在實現清水縣貧困人口早日脫貧。隨著近年來清水縣馬鈴薯種植產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栽培技術已難以滿足現代化馬鈴薯種植業的發展需要,對當地馬鈴薯提質增效造成了很大影響。為了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本文探討標準化栽培技術在清水縣馬鈴薯栽培中的應用,以期能進一步推動清水縣馬鈴薯種植業高效發展,創造更大的效益,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貢獻力量。

[關鍵詞] 馬鈴薯;標準化;栽培技術;清水縣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9-105-2

清水縣位于甘肅省南部、隴山西麓,屬于半濕潤半干旱的暖溫帶氣候,縣域海拔1 112~2 201 m,年平均氣溫7.8~9.8 ℃,≥10.0 ℃有效積溫1 700.0~2 900.0 ℃,年平均降水量550 mm,年均日照時間2 076 h。黃綿土是當地主要的土壤類型,土層深厚,鉀元素含量較高,為馬鈴薯種植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2006年,清水縣開始發展馬鈴薯種植業,培育地方特色農業種植,經過多年發展當地馬鈴薯產業獲得了很大發展,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清水縣馬鈴薯種植業發展水平,現對標準化栽培技術在清水縣馬鈴薯栽培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希望能為推動清水縣馬鈴薯產業持續穩步發展、實現富民強縣增收起到良好的效果。

1 精選良種

要想獲得馬鈴薯高產穩產,選擇良種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具體應充分結合當地的土壤條件、氣候條件等,選擇優質高產的馬鈴薯品種,方可為馬鈴薯高產穩產奠定堅實的基礎。清水縣主要采用的馬鈴薯品種有鮮食菜用型(如早熟的費烏瑞它、克星2號和中晚熟的新大坪與莊薯3號等)、淀粉加工型(如隴薯3號、隴薯6號、隴薯7號、隴薯8號和隴薯9號)、油炸薯片(條)加工型(如夏波蒂、大西洋)。

2 選地整地

馬鈴薯種植不應重茬連作,所以應首選3 a未種植過馬鈴薯或者相關茄科作物的地塊進行種植。重茬連作會提高馬鈴薯病害發生率,影響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由于連作會導致土壤中養分含量失衡,造成土壤中某種微量元素缺失,對馬鈴薯的健康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導致植株生長矮小、結果效果差,影響馬鈴薯產量與品質。馬鈴薯與油菜、小麥、玉米等作物進行輪作,可以達到增產增收效果。馬鈴薯塊莖較大,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塊非常適宜種植馬鈴薯。收獲前茬作物之后,加強深耕與細耙,對土地進行精細整理,為馬鈴薯種植提供良好的條件。

3 施足基肥

馬鈴薯生長對肥料有著較高的需求,特別是生長過程中對鉀元素的需求最多,氮元素相對次之,磷元素最少。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為了獲得高產,應施足基肥,基肥可以選擇經過腐熟的人畜糞尿及堆廄肥。依照清水縣土壤養分條件,通常667 m2施入1 000~1 500 kg腐熟的人畜糞尿及堆廄肥,并667 m2施入草木灰100~150 kg和尿素10 kg、過磷酸鈣60 kg、硫酸鉀10 kg,促進馬鈴薯早日出苗,為幼苗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供應。如果地下害蟲發生較為嚴重,施入基肥時可以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 mL兌水1 kg稀釋,與10 kg細土拌勻后均勻撒施,可有效預防地下害蟲[1]。

4 種薯處理

4.1 精選種薯

選擇馬鈴薯良種時,應確保馬鈴薯薯塊形狀完整、色澤鮮明、光滑,具有飽滿的薯芽,而且健康無病害。

4.2 科學切薯

在馬鈴薯切塊過程中,會增加病毒傳播概率,所以需用75%的酒精或者0.1%高錳酸鉀對切塊刀具進行消毒。切塊過程中發現病薯,需及時更換刀具,并對刀具進行消毒處理,兩把刀具交替應用。切塊時薯塊質量控制在25~50 g,薯塊應保留一兩個芽眼。馬鈴薯種薯塊切后與草木灰或者稀土旱地寶進行浸種,晾干后進行播種。

5 適時播種

馬鈴薯生育期的溫度是確定馬鈴薯播種適宜期的主要條件。通常,確保馬鈴薯結薯盛期溫度處于15~25 ℃,有利于馬鈴薯塊莖生長的溫度條件持續時間越長,越有利于提高馬鈴薯產量。清水縣馬鈴薯適宜播種時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時利用0.1%~0.2%高錳酸鉀溶液對種薯浸種15 min,能有效提高催芽效果。

6 合理密植

為了保證馬鈴薯獲得高產穩產,合理密植非常關鍵。確定種植密度時,需要協調群體產量和個體產量2個矛盾因素,統一確定種植密度。如果馬鈴薯種植密度較小,雖然單個植株發育良好,單個馬鈴薯質量高,但是由于單位面積的植株數量少,結薯數量也相對較少,667 m2產量反而不高;如果種植密度過大,雖然株數較多,但是單棵植株結薯較少、單個馬鈴薯質量低,因此667 m2產量也不高。所以,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合理密植非常重要。通過合理密植,形成良好的群體結構,合理利用土壤資源和光能資源等,促進馬鈴薯個體良好發育,將群體增產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馬鈴薯種植密度的確定還需充分考慮馬鈴薯的特性、土壤肥力條件和灌溉條件等各種因素。針對一些梯田地和川垣地這些肥力較好的田塊,667 m2種植密度控制在3 500~4 000株;對于肥力條件不好的旱地,667 m2種植密度應控制3 000~3 500株;對于一些早中熟馬鈴薯品種,可以適當增加種植密度[2]。

7 田間管理

7.1 查苗補苗

馬鈴薯出苗后必須及時查苗,發現缺苗時及時補栽,確保全苗。具體補苗時,把多余的薯塊在田間地頭進行密植,為補苗提供種苗。在補苗過程中,由于缺苗處存在病爛薯,需要將其全部挖出后再進行補苗。如果土壤條件較干,應在缺苗坑穴中進行灌水,并施入一定量的肥料,之后開展補苗工作,能快速緩苗,促進苗木健康生長。

7.2 中耕培土

當馬鈴薯幼苗生長高度達6 cm時,開展第1次中耕培土工作,此時馬鈴薯還沒有形成匍匐莖,可以進行適當深鋤。第2次中耕培土工作在第1次中耕培土工作后10 d進行,此時幼苗已經生長出一些匍匐莖,可以適當進行淺鋤,提高培土效果。第3次中耕培土在馬鈴薯現蕾階段進行,此時幼苗已經長出大量的匍匐莖,而且其頂端部位逐漸膨大,所以需要進行淺耕,避免對匍匐莖造成損傷,提高土壤通透性,促進馬鈴薯生長發育,提高馬鈴薯產量[3]。

7.3 及時追肥

馬鈴薯出苗后應合理追肥,施加少量的氮素化肥、青糞肥促進馬鈴薯發芽生長。馬鈴薯進入現蕾期后,與培土工作同時進行,施入一些結薯肥,通常667 m2施加尿素8~10 kg或者碳銨20 kg[4]。開花后則不需要進行追肥。馬鈴薯生長后期可以利用磷酸二氫鉀或者尿素和硼、鋅微量元素等進行葉面噴施。

7.4 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常常受到很多病害的影響,如晚疫病、病毒病、環腐病、青枯病和早疫病等。特別是晚疫病對馬鈴薯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主要在馬鈴薯開花期或者降水條件較多時出現,發現發病植株后立即拔除,并使用58%甲霜靈錳鋅或者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進行噴施防治,7 d噴施一次,連續噴灑二三次,能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當前馬鈴薯青枯病沒有特效藥劑,可以首選抗病品種、科學輪作等方式進行防治。

馬鈴薯蟲害主要有蚜蟲、瓢蟲、地老虎、金針蟲等,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 mL兌水1 kg,稀釋后與10 kg細沙土攪拌均勻,傍晚在植株周圍進行均勻撒施,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蟲。防治蚜蟲時,可以選擇25%抗蚜威2 000倍液噴施防治[5]。

8 適時收獲

當馬鈴薯植株生長停止,莖葉大部分枯黃時,塊莖易與匍匐莖分離,周皮變硬,干物質含量達到最高,可以及時收獲馬鈴薯。

9 科學貯藏

馬鈴薯收獲后,其塊莖還沒有完全成熟,需要經過15~30 d才能完全成熟,所以這段時間應將馬鈴薯置于干燥、通風、陰涼處攤開晾曬,及時修復馬鈴薯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損傷。之后利用網眼袋碼垛入庫或窖,合理碼放,保持通風,并利用木杠將袋子與地面隔開,確保溫濕度條件適宜,保證馬鈴薯品質。

參考文獻

[1]李雪琴.馬鈴薯雙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6):151.

[2]王元杰.旱地馬鈴薯全膜雙壟栽培管理關鍵技術[J].吉林農業,2018(24):30.

[3]王吉福.淺談湟中縣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青海農技推廣,2019(1):18-19.

[4]鄧永強.馬鈴薯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0):23-24.

[5]蔣學忠.蘇北地區稻茬馬鈴薯栽培要點[N].江蘇農業科技報,2018-12-12(003).

猜你喜歡
馬鈴薯標準化栽培技術
院前急救標準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
馬鈴薯有功勞
國家標準委與非洲標準化組織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想露露臉的馬鈴薯
“一帶一路”離不開標準化人才
學生評教的標準化處理
“火星馬鈴薯”計劃
馬鈴薯主糧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