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污物”隔離在外

2020-08-14 07:21柒月
發明與創新·小學生 2020年5期
關鍵詞:污物波羅馬可

柒月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口罩成了搶手貨。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這些往日聽都沒聽過的名詞,我們常常掛在嘴邊,而且能夠熟練分辨不同的口罩。

戴口罩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防護手段,無論是面對呼吸系統疫病還是“藍天保衛戰”,我們都離不開口罩??谡诌@么重要,你知道它是怎么發明出來的嗎?

用來保護別人

口罩的誕生,最初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是為了保護別人。

公元1275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旅行至中國,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盛情款待。在宮廷宴席上,他看到侍奉飲食的侍從一律用蠶絲與黃金絲織成的巾遮住口鼻,經詢問得知這是為了防止侍從呼出的氣息污染食物?;貒?,馬可·波羅將這段經歷記錄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在元朝宮殿里,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p>

元朝這種蒙口鼻的絲巾就是最原始的口罩。據此看來,中國人發明和使用口罩有7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了。

在國外,口罩的出現和使用是19世紀末期的事。在這以前,西方人雖然會使用碳酸消毒手術器械,外科醫生也懂得穿手術衣、戴手術帽和橡膠手套,但尚不知道使用口罩。因此,醫生在做手術時常把自己口鼻中的細菌傳染給病人,從而引起傷口感染。

直到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猜測,手術病人傷口的感染與細菌在空氣中的傳播有關,做手術時醫生呼吸和說話都可能導致傷口感染,于是他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一種用紗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這一舉動果然有效,病人傷口感染率大大降低,別國醫生和護士紛紛效仿,口罩便在歐洲醫學界推廣開來。

不過,那時的口罩只是用幾層紗布制作而成,有的就只有一層紗布,只是簡單地把鼻子和嘴巴圍起來,不但不方便,而且感覺很不舒服。

越來越舒適

1897年,英國一位外科醫生把紗布口罩剪成長方形的,在紗布內裝一個細鐵絲支架,使紗布與口鼻之間留有間隙,克服了呼吸不暢、口罩容易被唾液弄濕的缺點。這種結構的口罩與今天常見的無紡布材質的單層一次性口罩相仿。

1899年,法國醫生保羅·伯蒂發明了一種6層紗布的口罩,可以自由系結,附帶一個可以掛在耳朵上的環形帶子。這就是一直服役到現代的可滅菌式紗布口罩。

1910年,鼠疫席卷中國東北地區,醫學家伍連德發明了一種用兩層紗布制成的口罩——伍氏口罩,這種口罩制作簡單,材料易得,成本只要國幣兩分半。在1911年4月召開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上,實用的“伍氏口罩”被各國專家稱贊。

1918年,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致超過2000萬人死亡,使得人們再也不敢小看那塊擋住口鼻的布,多國政府強制要求人們佩戴口罩抵御病毒,口罩開始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

口罩看似是一件小小的發明,卻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起非常大的作用。它不僅具有保暖功能,還可以防病毒、防污染等。必要時佩戴口罩,不但可以保護自己,而且能保護他人。

猜你喜歡
污物波羅馬可
An incredible journey難以置信的旅程
洗衣服真的可以不用水嗎
火車“便便”去哪兒了?
麥恩是條多情的狗
最好的選擇
小熊波羅不想睡覺(二)
小熊波羅不想睡覺(一)
建立分式模型解決實際問題一例
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