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的心理“遺傳密碼”

2020-08-15 13:36任葦
中華家教 2020年2期
關鍵詞:養育子女營養

任葦

家庭環境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愛恨交織的家庭狀況大多新聞媒體里傳播的都是父愛如山、母愛如大地,滋養著萬物,類似這樣我們耳熟能詳的宣傳,但我們從來不說,為人父母的我們其實也是子女,我們也需要愛與被愛。我們什么時候會花時間來照顧自己?關愛自己呢?照顧我們自己與照顧我們的孩子是一脈相承的。即使一個母親再愛自己的孩子,她也有被孩子惹得氣憤不已的時候,所以家長如果不愛自己,對自己的局限和缺點沒有足夠的包容和接納,那么他將無法面對一個孩子的種種行為,更不可能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做到心如止水、和顏悅色。所以說正常的家庭關系就是一個愛恨交織的狀態,在家庭心理治療中有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家庭:一個女孩被父母帶到我的面前。這個女孩被身為外企高管的父母送到一家非常高級的國際幼兒園上學,而沒過多久就被幼兒園老師要求把孩子帶回家,因為她太淘氣了,在幼兒園無法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對父母希望我能夠幫助他們檢查一下他們的孩子,是否行為異常。孩子進屋之后,就一直對著門口坐,人類的語言再準確也不如身體語言精準,這孩子的坐姿就是標準的隨時準備逃跑的姿勢。孩子的父母向我訴說一通以后,我問了那個孩子:“這是你爸爸、媽媽的版本,我想聽聽你的版本!”孩子顯然被我的行為打動了,她向我表示:是真的么?沒有人在乎我。然后孩子向我吐露了她的真心。她用屋里的玩偶代表自己和爸爸、媽媽,原來在他們家里,爸爸、媽媽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沒有人關注她,而且她感覺到自己父母的關系很不好。后來她的父母承認,他們那段時間的確是在冷戰中。

雖然孩子很小,但他們什么都懂,這種傷害對他們是潛移默化的。有的時候孩子生病,在心理學上叫心理問題的軀體化癥狀,不能用言語表達的時候,就用生病或其他的癥狀來告訴家長,他很憤怒,或者他很難受,這也是一種表達。如同這個女孩兒,她很淘氣、很頑皮,是因為她想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所以她要把動靜搞大,博得父母的眼球。

家庭的模式會復制傳承女孩子遇到的第一個異性是爸爸,而男孩子遇到的第一個異性是媽媽,所以他們會去復制這種熟悉的模式。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養育的過程中受到過創傷,當他成年之后,他雖然內心深處非常想要遠離這種創傷,但往往他們會再次選擇這種給予他創傷的生活,因為這是一種慣性,是他在家庭養育這十幾年的過程中的一種“熏陶”。

同理,其實我們在擇偶的時候,是右腦的潛意識幫我們做的選擇。并不是因為這個人有多合適,而是因為這個人很熟悉,像自己原生家庭中的一員,讓人感覺非常了解、踏實。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會在潛意識里,復制和傳承自己家庭的模式。每個人都會習得這種模式,不管你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到,這個模式都深刻在自己的身體與潛意識中,這不是你想擺脫就能擺脫得了的,這像極了一首歌的歌詞:長大了,我就成了你。所以人們對自己身上所有的局限,是否能夠包容和接納,會與自己對孩子是否有包容心和耐心是一脈相承的。如果不能接納自己的人,估計也很難接納孩子的不如意。

早期養育的重要性

養育孩子可以說是一個難度系數非常高的職業,而且是一個終生職業。

對于孩子的性別不能自預期在早期養育中父母的行為,對于子女影響巨大。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品學兼優的女孩子,長得非常清秀,但是她來咨詢我是否應該去整容。因為她的父母非常想要一個男孩,可她是個女孩,所以她的父母對她非常嚴格,甚至很苛刻,而她都聽從了父母的安排,考進了優秀的大學,卻因為媽媽一句臉不夠像男人,就要去整容;我還遇到過一些女孩子,有嚴重的痛經癥狀,表面上看似是痛經綜合征的患者,但實際上她們在家庭中經常聽到,作為女孩子是沒有價值的這種催眠言論。這種長期的催眠導致她們在心理上有非常多的自我不認同的表現,存在非常低的自尊和非常低的自我價值感。而家庭對于她們的這種類似催眠一樣的話語,對她們的影響可能是一輩子。

媽媽的情緒與孩子的關聯碗在我們非常熟悉一個詞叫作產后憂郁癥,其實很多時候,母親并不是產后才患上的憂郁癥,仔細追溯,從懷孕到生產的整個過程中,媽媽都存在的焦慮情緒是導致憂郁癥的誘因。如果孕婦的焦慮值非常高,子宮里的羊水就會含有皮質醇,也就是腎上腺素,在這樣的羊水里面孕育的孩子很容易多動。所以當我們準備迎接一個小生命的到來時,如果我們可以做到沒有歧視、沒有期待,無論長相、性別都可以無條件的接納,焦慮情緒就會有所減緩。

一孩子自我意識的建立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作為一個分水嶺,是孩子自我意識建立的時期,什么是自我意識?就是孩子能用第一人稱代詞“我”來指代自己。比如一個孩子叫波波,在自我意識未建立之前,他摔倒了,他會說:“波波摔倒了!波波好疼!”他好像在說其他人一樣。而當他可以用第一人稱形容自己的時候,他的自我意識也就建立起來了。他可以區分自己與其他人的區別,同時他也可以同父母分離了,這叫作早期的分離個體化。而在建立自我意識的過程中,需要父母是健康的養育者,更需要給孩子提供健康的養育環境。以媽媽為例,如果媽媽在整個家庭格局中是被丈夫家或者自己原生家庭里打壓的很不自信的媽媽,那她就不能算一位健康的養育者。

孩子在與他人建立關系的時候這個時間段存在一定的順序,首先是母子之間的二元關系,然后媽媽讓爸爸加入進來,發展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三元關系,再發展出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之間的多元依戀的關系。如果一個孩子能夠按照這樣的順序,他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融入小伙伴之間,因為他已經提前進行了關系建立的練習。但是如果孩子跟媽媽像考拉一樣,到三歲的時候還時時粘著媽媽,那這個孩子就完全沒有完成分離個體化的任務。我們經??吹交蛘呗牭揭粋€媽媽說:“我好累??!孩子離不開我!”其實并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不想讓孩子離開自己;其實是媽媽感覺不安全,她需要孩子跟她在一起。

在中國的家庭養育中,媽媽已經給孩子足夠的愛了,中國媽媽應該學會適度的放手。有一個詞組叫作“GOOD ENOUGH MOTHER”,有翻譯說是“足夠好的媽媽”,我認為應該翻譯成“60分的媽媽”,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學習各種習慣,媽媽們只要做到一般般就可以了。家庭格局是有分工的,父親對于孩子的教育也不能缺席,媽媽給予孩子的是安全感,而爸爸的一句夸獎是對孩子莫大的鼓勵。

兒童成長的要素——心理營養

心智化程度是指用語言表述或者能夠調節管理情緒的能力,心智化程度低的人情緒一般不太穩定,與智商無關,心智化程度要如何界定呢?心智化是在養育的過程中跟人互動培養出來的,關鍵在于養育的過程中,我們叫作心理營養。

第一個心理營養

0-3個月,(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就像之前講過的例子,長相清秀的女孩的父母如果對她的性別沒有歧視,經常贊美她,她就不會變成沒有自信的孩子。

第二個心理營養

4個月-3歲,(父母)安全感。安全感有兩個指標,第一個是養育者的穩定、第二個是養育空間的穩定,曾經有一個來訪者說他小時候被家人像貨物一樣“搬來搬去”,這個孩子從小就沒有一個安定的住所。他怎么會跟父母建立良好的關系?

第三個心理營養

4-5歲,(父母)肯定、贊美.認同。因為孩子在三歲以后能夠建立出自我意識,所以這個時期他最需要的就是肯定、贊美和認可。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不要夸長相、智商等先天的因素,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因為我足夠漂亮、足夠聰明,就放棄自我努力的行為。經常被夸贊很聰明、很棒的孩子一旦失敗,很容易產生我是因為不聰明所以失敗的錯誤觀念,從而自我放棄,應該夸贊孩子通過努力才取得了成功的行為,讓他能夠明白凡事都要通過認真付出才能實現的道理。

第四個心理營養

5-6歲,認知、學習的模范(父母及重要的他人,如老師.偶像等),成長的模范和榜樣,第一序位當然是家長,而且通常情況下是同性別的家長。女孩子會以媽媽為榜樣,而男孩子會以爸爸為榜樣,如果家長做不了榜樣,孩子會找重要的他人,他喜歡的老師、伙伴或者偶像等等……

編者后記:

每個人都從家庭中走來,家庭對于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都存在著巨大的影響作用。很多人不經意的行為或者想法都與其家庭的成長環境有著不可割裂的聯系。家庭心理會復制、傳承,就像遺傳密碼一樣由父母傳遞給子女,并代代相傳。好的、正向的家庭心理會滋養子女并讓其沐浴在陽光中;而不良的家庭心理會使子女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也被“感染”,從而“患上”和家庭生活中一樣的“病癥”。

如果想讓子女能夠更加健康向上地成長,早期養育中的心理營養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接納、給子女安全感、合理的認同并適當的贊美子女、成為孩子終身的榜樣都是心理營養中的重要內容,而這些教養方式是以父母對子女真摯的愛為前提,并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訓練才能擁有的能力,所以學會接納并自我修養才能讓我們的家庭更和諧、美滿。

猜你喜歡
養育子女營養
Tomb-sweeping Day
養育學堂
養育學堂
養育學堂
養育學堂
眼睛需要營養嗎
蔬菜與營養
蔬菜與營養
正在上大學的成年子女是否屬于離婚案件中“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營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