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穴位貼敷聯合隔姜灸輔助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臨床觀察※

2020-08-17 12:46劉永芳邵惠敏
中國民間療法 2020年14期
關鍵詞:胃脘例數脾胃

劉永芳,邵惠敏

(山東省威海市中醫院,山東 威海264200)

中醫認為,胃脘痛多因胃脘脹滿不適引起,脾胃虛寒型較為常見,臨床表現為四肢畏寒,腹部疼痛不適,全身無力,精神萎靡不振,喜按喜暖,脈細沉,舌苔薄白[1]。目前,臨床治療胃脘痛以西藥為主,雖然對于病情的緩解效果尚可,但停藥后易復發,且長時間應用西藥易引起不良反應。本研究探討中藥穴位敷貼聯合隔姜灸輔助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威海市中醫院治療的90例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根據患者入院就診單雙號分組,單號納入對照組,雙號納入研究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21~60歲,平均(48.8±10.7)歲。研究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22~60歲,平均(48.6±10.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醫內科學》中脾胃虛寒型胃痛的診斷標準[1]。②患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有胃下垂、惡性腫瘤、胰腺疾病、消化性潰瘍、肝膽疾病者。②有精神異?;蛘J知功能障礙者。③無法正常配合治療者。④臨床資料不全者。⑤哺乳或妊娠期患者。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①中藥給予溫中健脾湯口服治療,處方:白芍30 g,黨參片、白術、干姜、茯苓各20 g,砂仁(后下)、谷麥芽各15 g,萊菔子、炙甘草各12 g,肉桂9 g,附片6 g(先煎);胃脘脹滿者加麩炒枳殼、厚樸花各15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每次200 mL。②西藥給予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每次10 mg,每日3次,飯前半小時服用;鋁碳酸鎂片(杭州華東醫藥集團新五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441),每次1.5 g,每日3次,飯后2 h口服;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40],每次10 mg口服,每日1次。堅持用藥2周。同時,囑患者注意飲食,調暢情志,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改善預后。

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中藥穴位貼敷聯合隔姜灸治療。

(1)中藥穴位貼敷 ①貼敷藥物組成:肉桂9 g,吳茱萸10 g,生芥子6 g,白胡椒6 g,白芷6 g,丁香6 g,細辛6 g。所有藥物混合后研磨成細粉,置于密封罐內,待用。②貼敷穴位:選擇雙側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闕,關元。③貼敷方法:選取適量藥粉,加入適量黃酒、甘油,攪拌成糊狀;然后選取大小為0.6 cm×0.7 cm一次性敷貼,將攪拌均勻的藥糊置于敷貼中央,最后覆蓋于穴位上。④治療時間:每日1次,每次貼敷時間為7 h。注意觀察患者用藥期間皮膚有無水皰、瘙癢、紅腫等現象,如有則及時給予對癥處理。1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2)隔姜灸 選取新鮮生姜切成薄片,直徑為3~4 cm,厚度0.2~0.3 cm,在生姜片上扎若干個小孔,然后再將其置于中脘、神闕穴處。將艾絨制成錐形艾炷,直徑約0.8 cm,高度約1 cm,放置于姜片上,點燃艾炷,每次3~5壯,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宜,每日1次。1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3 療效觀察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痊愈:癥狀積分改善≥95%;顯效:癥狀積分改善70%~94%;有效:癥狀積分改善30%~69%;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傆行剩?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癥狀積分。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輕重程度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1、3、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臨床癥狀越嚴重。

3.2 統計學方法 選取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42/45),高于對照組的75.56%(34/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5 3.2±0.9 1.8±0.5△▲對照組 45 3.1±0.7 2.6±0.8△

4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胃脘痛患者越來越多。胃脘痛是一種慢性胃黏膜炎癥,初期因臨床表現不典型而未引起重視,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胃脘痛的發生與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通常予以胃酸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等藥物治療,同時輔以飲食干預和情志護理,旨在使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以促進疾病康復。雖然常規西醫治療和護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但由于該病遷延難愈,長時間用藥會發生諸多不良反應。因此,本研究觀察中藥穴位貼敷聯合隔姜灸輔助治療方案對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

中醫認為,胃主受納,當胃部遭受寒邪侵襲,則氣機受阻,寒凝內生,導致胃氣不和而痛。另外,患者因喜冷飲、冷食,使脾陽受損,也可導致胃脘痛發生;情緒大悲大喜及勞倦內傷,久之使脾胃氣機耗損,導致胃失溫養,自內生寒而痛[2]。所以,針對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治療,消除虛寒至關重要,治療宜散寒、溫經、溫脾、養胃。

與傳統口服給藥相比,穴位貼敷可避免胃腸道滅活和肝臟首過效應,減少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發生。本研究所用中藥穴位貼敷方中,肉桂疏經通絡;吳茱萸止痛,疏肝,散寒;丁香行氣止痛,溫腎溫中;白芷祛風止痛;白胡椒溫中散寒;細辛散寒解表;生芥子止痛,通絡,散結。諸藥合用,共奏止痛、散寒、通經絡、溫胃之功。對于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臨床應用隔姜灸臨床效果較佳。通過隔姜灸的溫熱作用,使生姜、艾絨溫中祛寒的藥效直達病所,達到活血行氣、散寒溫經、祛邪補脾之功。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中藥穴位貼敷聯合隔姜灸輔助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可有效減輕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猜你喜歡
胃脘例數脾胃
黃芪建中湯配合食療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臨床觀察
基于病證結合的脾胃病濕熱理論的創新與應用研究
好脾胃 養出來
脾胃失調該如何調理
二維超聲與四維超聲聯合診斷產前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體培養及藥敏結果探討
人工膝關節翻修例數太少的醫院會增加再翻修率:一項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采用中醫辨證療法對胃脘痛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觀察
帕金森病睡眠障礙與非運動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新年心愿寶寶有個好脾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