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正熙:讓傳統農耕煥發生機

2020-08-21 09:50畢文君
當代貴州 2020年23期
關鍵詞:黎平縣稻種農耕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見習記者 / 畢文君

楊正熙辭去鎮黨委書記職務,申請成為科技特派員、駐村干部,回到田地里,開始收集古老農業物種,誓要為邊遠山區貧困少數民族村民探索出一條發展和生態雙贏的路子。

務實、質樸、爽朗、干練,這是楊正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楊正熙是黎平縣尚重鎮洋洞村的第一個大學生。1994年,楊正熙大學畢業回到黎平縣工作,先后擔任林業局副局長、鎮長、鎮黨委書記。

就在很多人都看好楊正熙的仕途之路時,他卻做出一個驚人之舉,辭去鎮黨委書記職務,申請成為科技特派員、駐村干部,回到田地里,開始收集古老農業物種,誓要為邊遠山區貧困少數民族村民探索出一條發展和生態雙贏的路子。

8年時光,楊正熙讓家鄉古老的村落成為一道風景。2016年,楊正熙榮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國“愛故鄉”十大年度人物,2019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尋找“致富種子”

“今天要去收集一種叫旱禾的古老稻種?!?/p>

“不曉得能不能收到,之前托人去收過一次,但老人家不愿意給?!?/p>

…………

楊正熙一邊開車,一邊向記者介紹他這些年來收集的古老農業物種。他有些擔心,怕這次去仍無功而返。

沿著蜿蜒的公路,驅車一個多小時到達黎平縣九潮鎮曰寨村林芝葵老人家中。

旱禾稻種是老人早前在九潮鎮高寅村買的,因該稻種耐干旱易種植,煮出的米飯松散,林芝葵十分鐘愛,所以每年她都會保留一些種子。

最終,林芝葵老人答應以10元/斤的價格賣5斤旱禾稻種給楊正熙。

“每一顆種子都有它獨特的基因和價值,但現在這些寶貴的種子都快絕跡了?!睏钫踝叽宕占N子已有8年多,他跑遍黎平的村寨,甚至將足跡延伸到從江、榕江等周邊的縣,共收集240多種古老農業物種。

記者問:“這樣的稻種有什么用,值得花費這么大精力來收集?”

“你別小看小小一粒稻種,它可是我們山區群眾致富的種子?!睏钫醮鸬?。

楊正熙從小便同父母在田間勞作,深知家鄉的水土肥沃,如采用傳統農耕方式+傳統稻種就能種出優質大米。但由于傳統作物產量低,逐漸被新一代科技作物代替,這讓楊正熙非常憂心,古老的農耕文明正在消失,鄉親們生活依然貧困。

一次機緣巧合,楊正熙認識了從中國社會科學院退休后回到家鄉黎平縣巖洞鎮的鄧敏文,得知他正在收集古老農業物種,且經研究發現如采用傳統農耕方式來種植古老農作物,雖產量比科技作物低,品質卻很不錯。于是楊正熙萌生了收集古老農業物種的想法。在他看來,保護好這些寶貴的種子,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也是家鄉擺脫貧困的希望。

說干就干,2012年楊正熙辭掉鎮黨委書記職務,申請成為科技特派員,扎根一線尋找“致富種子”。

每到農耕時節,黎平縣尚重鎮洋洞村家家戶戶就開田犁耙,梯田上、田壩中的牛耕場景,如一幅古老的農耕畫卷。(受訪者供圖)

“保育”古老物種

走進位于黎平縣高屯鎮八舟村的種子博物館,記者看到了楊正熙口中的古老農業物種,這里保育著192種古老農業物種。

從2012年收集物種的同時楊正熙也著手修建種子博物館,花光所有積蓄,種子博物館也終于落成了。

2014年,楊正熙在八舟村發動村民從事水稻種子保種種植,并挑選最適宜八舟村土壤、自然環境的胭脂紫米,交給有耕牛的10多戶農戶,要求他們不用化肥、不施農藥,按“牛草+牛糞+牛耕+放魚+放鴨”傳統方式種植。

“用牛耕方式發展傳統農業,好處多多?!痹跅钫蹩磥?,山區小梯田并不適合機械作業,牛耕才是最合適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牛不僅可以耕作,還擔當除草機、有機肥生產者角色。有牛的田地從來都是有機土壤,根本不用化肥。這種方式沒有污染,也不會破壞侗鄉的山水。

按傳統耕作方式種出的胭脂紫米香味濃、口感好、微量元素含量高。經檢測機構檢測,農殘與重金屬皆為“未檢出”,質量指標極好。10多戶農戶種植的100畝胭脂紫米,產量6萬多斤,春節前就被搶購一空,收入了70多萬元。

2015年,嘗到甜頭的楊正熙牽頭組建貴州有牛復古農業合作社,在黎平縣27個村寨推廣,采用傳統農耕方式種植1500畝老品種水稻,并取名“有牛米”。

然而,因種植量過大,銷售一下子陷入困境,春節前還有幾十萬斤稻谷在老百姓家里,鄉親們也等賣谷子過年。為兌現收購谷子的承諾,楊正熙東拼西湊,將房子抵押、姐姐嫁妝變賣,湊出50萬元,收購積壓在鄉親們手里的“有牛米”。

那段時間,楊正熙輾轉于北京、上海等多地賣米。同時,還不停用QQ、微信、電話約請消費者和經銷商,前來種植基地考察,“有牛米”開始打開市場,“有?!逼放瞥蹰L成,合作社也終于走上正軌。從此,大家都稱楊正熙為“有牛哥”。

打造“牛耕部落”

森林、村落、小溪,梯田、牛棚、耕牛,洋洞村儼然一幅靜謐的山水畫。全村共有上洋、下洋、岑埂3個村,10個自然寨,1397戶5326人,住有侗、苗、漢等多個民族。

“洋洞有山谷梯田、常年流淌不斷的高山泉水和山谷小溪河流,這是非常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睏钫鯃孕?,發展生態農業,一定能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抱著這樣的信念,2017年楊正熙申請到洋洞村駐村,發起建設洋洞有機小鎮,打造“牛耕部落”。

楊正熙選擇胭脂紫米、纖身香禾等10多個老品種水稻交給村民,并約定,合作社將以4元/斤的價格收購稻谷。

“我種了3畝胭脂紫米,收入大概1萬多元?!毖蠖创宕迕裉胀┒Y從2017年就開始種植老品種水稻。通過種植老品種水稻、養牛及稻田鯉魚,陶桐禮于2019年脫貧。

看到了效益,村民們都積極參與,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也紛紛回鄉養牛種地。3年多時間,洋洞村耕牛從100多頭增長到1069頭,被譽為最后的“牛耕部落”。洋洞全村范圍內農業和林業用地3.35萬畝全部入股,洋洞進入全民參與的山村新集體經濟模式。

根據“牛耕部落”特點,楊正熙在梯田間修建牛棚客棧,并開展“千牛同耕”活動吸引游客,即在每年農耕時節,家家戶戶開田犁耙,梯田上、田壩中壯觀的牛耕場景,鮮活生動地向游客們展現千百年來當地的農耕文明,讓游客親眼見證有機農產品的生產過程。

目前,合作社共生產10多種有機米進行銷售,很受青睞,通過線上遠銷北京、上海、江蘇等地。

古老的農耕文化在洋洞煥發生機。2017—2019年,洋洞村3年累計接待游客2.2萬人次,實現農產品和旅游接待收入3260萬元、社員分紅180萬元、群眾合計增收1800余萬元。

猜你喜歡
黎平縣稻種農耕
農耕勞作磨毅力 南泥灣精神記心中
1991—2020年黎平縣降水變化特征及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分析
農耕舊事十二韻
黎平縣林業發展在脫貧攻堅中的進展問題及對策分析
黎平侗族大歌的藝術風格特征研究
推進黎平縣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老圃作品
拾趣安吉,快樂“農耕”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