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峴書法研究

2020-08-21 06:32張龍慧
大學書法 2020年4期
關鍵詞:漢隸禮器吳昌碩

⊙ 張龍慧

一、楊峴的生平交游

楊峴,字庸齋、見山,號季仇,晚號藐翁。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閏四月二十二日生于浙江歸安縣(今浙江湖州),咸豐五年(1855)舉人,官至江蘇候補知府,在書法、詩文、金石、經學方面皆有造詣,尤精漢隸。自編《藐叟年譜》,著有《遲鴻軒文棄》《遲鴻軒詩棄》,卒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七月十日,享年七十八歲。

楊峴七歲時入私塾讀書,九歲默寫經書時字畫端正而受到老師的賞識,十歲時老師命對“滿朝朱紫”,楊峴應聲“萬卷丹黃”,這足以見他才思敏捷。道光十五年(1835),楊峴中秀才。道光十八年(1838)因友人說:“詩文小計,十三經廿一史根柢學也?!盵1]于是銳意治經。道光二十六年(1846)楊峴在臧壽恭的指導下,完成了《左氏中朔表》,兩年后輯成《公羊顏氏記》四卷,同年在陳奐的指導下完成《公羊禮征》四卷,這是陳奐沒有完成的書,經楊峴整理、擴充而成。咸豐八年(1858)楊峴完成了《周禮名物制度考》的草稿。咸豐五年(1855)楊峴經過十一次鄉試終于以第四十名的成績考中舉人,此時他已經三十七歲。同治元年,湖州被太平軍攻陷,楊峴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幕僚生涯。光緒十年(1884),因藐視上司而被彈劾,罷去松江府事,再未涉足官場。

楊峴仕途中無論是漕事還是知府,都是極易斂財的肥差,但是最后辭官時他的生活條件依舊沒有太大的起色,這與他耿直、清廉的性格有著直接的關系。最舒適的時代反而是楊峴的晚年。晚年楊峴居住于蘇州醋庫巷,以賣字為生,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家人在戰亂中均已故去,晚年可謂孤獨。光緒十三年(1887)楊峴在門人劉繼增、女婿汪煦的陪伴下開始自編年譜。光緒二十二年(1896)七月初十午時,七十八歲的楊峴患肝風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二、楊峴的書法淵源

楊峴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從未停止。他的書法風格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早期的“解社活動”、詩友、金石等,所以楊峴的書法面貌獨特,每個時期都各不相同,這也印證了楊峴學書的獨特歷程。

(一)解社活動

咸豐元年(1851),三十三歲的楊峴與李枝青寓居杭州,在西湖靈芝寺與僧蓮衣、錢松共同創立解社,是年開始學習隸書,《僧量云達受傳》中記載:“嘗招余與錢松叔蓋、李念孫節貽學漢隸,即所傳解社是矣。四人者日課五十字,字大徑六七寸,越十日一檢校,不如數,罰有例?!盵2]這個階段為楊峴學習漢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楊峴學習書法最早的記錄。

咸豐七年(1857),因為李念孫、錢松與蓮衣意見不合,于是將解社遷于西湖凈慈寺,由釋達受主持,受李念孫囑托,撰寫《解社題名記》。此時解社中的成員也由原來的六七人增加至三四十人,規模也逐漸擴大?!渡吭七_受傳》記載:“一時名流如錢塘魏謙升滋伯、吳恒仲英、富陽胡震伯恐、嘉興范禾稚禾皆赴之,社大勝?!盵3]可以看出解社在當時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在《解社題名記》中也寫道:“富家大戶,跳不知所之,其黠者麒騰鳳翥,爭赴功名之途,而諸子漠若無動于衷,學益高,行益修,不知是非利害之橫六合斥四海也?!盵4]顯然解社已成為杭州文人聚集的重要社團之一。當時由于太平軍戰亂,江南的形式無法預料,對解社的未來楊峴也非常擔憂,感嘆道:“杭城一再陷,前塵不可問矣?!?/p>

圖一 楊峴 節臨《禮器碑》四條屏

因為楊峴需為生計而奔波,所以在解社的時間并不長,但解社對他的影響很大。遺憾的是,楊峴在解社中的作品并未流傳下來,目前可見其最早的作品是五十歲時所書“袌甕”隸書額。這件作品用筆勁健,氣力縱橫,可以看出其前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二)詩書交往

楊峴在曾國藩的幕中只待了三年,但由于曾幕中人才濟濟,所以楊峴認識了很多有學識的賓僚,這對他一生的詩文和創作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楊峴在年譜中對于這件事有記載:“曾文正公延接知名士甚伙,皆相往還,雖貧悴,然不寂寞?!盵5]《遲鴻軒詩文棄》中留下來的楊峴與曾幕中朋友的來往詩文頗多,如徐子苓,咸豐十一年(1861)至同治三年(1864)徐子苓在曾國藩幕中參與討伐太平天國的運動,也正是在此結識楊峴?!锻罱瓋韶ば袘蛸洩毶侥蛹某氏喙⒁嚥淹鲿r相公視師江上諸軍屢有捷聞》《同楊峴老坐月有懷龍泉故居》二詩皆為同治二年(1863)同楊峴唱和所作,楊峴在《遲鴻軒詩棄》卷二中亦有詩《和徐懿甫子苓皖江兩丐行兼呈湘鄉相公兩匄者懿甫自謂一謂莫子偲也》和徐子苓。汪士鐸在曾國藩幕中的時間和楊峴差不多,但是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楊峴的詩集中有兩首詩是來描寫汪士鐸的。

《懷友人十二首》其一:

梅村先生老逾健,亂后歸來讀且耕。

綠滿窗前書帶草,無人知是鄭康成。[6]

《憶汪梅村》:

有客金陵至,言君八十強。

任人罵窮鬼,不死作詩王。

破被夢蝴蝶,破琴調鳳凰。

呼妻煮冰雪,飽契當糇糧。[7]

更重要的是,楊峴離開曾幕時汪士鐸提醒:“人不可有學問氣?!睏顛s回答:“敬受命?!庇纱丝梢钥闯龆朔浅A私獗舜说钠獗?。楊峴與汪士鐸不但是朋友關系,而且楊峴非常尊敬汪士鐸。后來,楊峴轉至李翰章幕中時,仍與汪士鐸有書信往來,楊峴手札中多談及自己在李翰章幕中的情況并詢問朋友的消息。

楊峴和賓僚朋友除了有詩文的交往,還有一些書法集會活動。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十九日,楊氏與幕僚中的諸多好友一起紀念蘇東坡生日,此事在張文虎的《舒藝室詩存》中有記載;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二日,又與李善蘭、張文虎等人會飲賦詩共同慶祝黃庭堅生日,是年游蘇州,訪《瘞鶴銘》摩崖。

圖二 楊峴 隸書《試酌方與》聯

圖三 楊峴 隸書《平生心跡》聯

(三)師友之誼

光緒六年(1880),楊峴與吳昌碩在蘇州訂交,二人均為湖州郡人,楊峴比吳昌碩(1844-1927)長二十五歲,可以稱之為“忘年交”了。吳昌碩至蘇州后,曾寄居于楊峴家中,后來又與楊峴為鄰。吳昌碩比較佩服楊峴的為人與學識,便向楊峴遞門生帖,楊峴很快回信說:

來函敬悉。如此稱謂,未免太俗。擬仿從前沈仲復與藐訂交之例,彼此贈物,即俗間之換帖也。犬馬齒差長,藐潛稱兄,君即吾弟。師生尊而不親,弟兄則尤親也。一言為定,白首如新。[8]

楊峴婉言拒絕了吳昌碩的門生帖,但表示愿以換帖兄弟相稱,雖然吳昌碩沒有投到楊峴門下,但是二人的師生關系卻是可以解讀到的。從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楊峴對待精研學問之人的謙遜。

吳昌碩常常向楊峴請教書法、詩文等,這些對于吳昌碩在藝術上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據吳東邁記載:“先生在蘇州的時候,和楊峴過從甚密,經?;ハ嘧聊ス盼脑娫~。楊峴的文學造詣很深,替先生修改詩句,每使先生心折?!盵9]二人往來唱和詩作流傳下來的甚多,《缶廬詩》和《遲鴻軒詩棄》多有記載。吳昌碩早期的詩稿《元蓋寓廬偶存》完成,請楊峴為其作序,楊峴在序中寫道:“倉石吳君嗜詩,其詩效法唐賢不役于澀以汩其趣,五言猶入王孟之室?!边@樣高的評價無疑給了吳昌碩很大的鼓勵。光緒十年(1884)秋,吳昌碩《削觚廬印存》完成,楊峴為吳昌碩題字并作詩:

吳君刻印如刻泥,鈍刀硬入隨意治。

文字活活粲朱白,長短肥瘦妃則差。

當時手刀未渠下,幾案似有風雷噫。

李斯程邈走不迭,秦漢面目合一蓰。[10]

對于楊峴的題字題詩,吳昌碩亦有詩感謝:

平生恨未多讀書,刻畫金石長嗟吁。

贈言直抵江山助,大美不在面目腴。[11]

在書法方面,楊峴是對吳昌碩有影響的人。據吳東邁記載,吳昌碩不僅向楊峴請教詩文,而且還請教過書法,根據二人密切關系以及對書法的認知來推斷,楊峴的審美觀念、技法等會影響到吳昌碩,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楊峴晚年以草入隸,追求變化,吳昌碩以草入篆,二人的想法大同小異,這應該不是偶然的,也許是在二人的交往中互相啟發,致使二人在審美觀念上互相影響。

三、楊峴的書學思想

楊峴一生為生計奔波,晚年仍為生計所累,最后以賣字為生,在此之前并無意以“書家”自稱,所以并無關于書法理論的專著,他關于書法的言論也多在詩文、與朋友往來的信札中體現出來。更為珍貴的是,楊峴的這些書學思想都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反過來,這些書學思想又指導他的書法創作實踐,他的書法作品完美地闡釋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辯證關系。

(一)崇尚漢碑

“忠于漢碑”是楊峴主要的學書思想,在楊峴的學書歷程中,出于藝術的角度來學習書法是在解社,首選的是漢代隸書。楊峴一生臨習過許多漢碑,流傳下來的臨摹作品也比較多,有《西狹頌》《張遷碑》《禮器碑》等。楊峴能有較高的書法成就與其取法高古有很大的關系。吳昌碩在《削觚廬印存》中寫其“臨漢碑數十百通”,楊逸在《海上墨林》中稱其“于漢碑無所不窺”。楊峴的隸書受《禮器碑》的影響較大,楊峴在與友人的手札中寫道:

阮文達有言:隸書首學《史晨》,再學《乙瑛》,又學《韓敕》,足以成家。蓋《史晨》規矩,《乙瑛》雄放,《韓敕》超逸,三者具備,奚不工之有?然學《史晨》《乙瑛》易,學《韓敕》難?!俄n敕》運實于虛,筆筆凌空作飛舞勢。今之人習其皮毛而遺其神髓,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奚取哉?鄙意,學《史晨》《乙瑛》后,擇自己筆意相近者而學之,事半功倍。國朝諸名手,伊墨卿得《張遷》之古拙,桂未谷得《魯峻》之方嚴,姚伯昂得《曹全》之嫵媚,各樹赤幟。三家之中,推墨卿第一,絕少學《韓敕》者,鄭谷口精處似惜不能全似《韓敕》,其難可想。[12]

在這件手札中,楊峴認為學習隸書首先應當由易到難,先由《史晨碑》《乙瑛碑》入手,掌握漢隸中工穩典雅一路,再學《禮器碑》靈動、超逸、變化較為豐富一路;其次,這段話中提到學完《史晨碑》《乙瑛碑》之后“擇自己筆意相近者而學之”,則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提到學《禮器碑》的難處,以清代隸書大家作為例子,分析各自所擅長的漢碑書寫的特點,由此也反映了《禮器碑》的難點。楊峴一生就《禮器碑》臨習不輟,而且對《禮器碑》的評價很高:“《韓敕碑》筆筆飛舞,仍筆筆沉著,所以妙入神也。其飛舞易學,飛舞而仍沉著則難學?!睏顛s口中說著“難學”,但是一直沒有放棄,而且對《禮器碑》碑陰都很用功,他寫道:

《禮器》碑陰奇而超矣,然結體、運筆一絲不茍,臨者過于求奇,則野狐禪耳。藐鈍根人,只能謹守規矩,恐不滿時人之意,為我藏拙可乎?[13]

(二)憎俗嗜奇

“憎俗嗜奇”也是楊峴一貫堅持的書學思想。王潛剛在《清人書評》中評價楊峴:“楊藐翁,作草隸海內獨步?!盵14]從楊峴的學書經歷及書法風格來看,其前期的書法學習以漢碑為宗,在準確把握漢代隸書特點的基礎上,以草法來書寫隸書,又極力地夸張和變形,使其隸書充滿了動勢,特別在他晚年的隸書作品中,時露草意,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楊峴甚至將其隸書中古拙跌宕的書寫意趣融入他的行書中去,故其行書也多體勢開張,給人幾分天真的感覺。

從楊峴的隸書作品來看,他的尚“奇”不同于當時隸書筆畫首尾粗細一致的特點,改變了筆畫平直、字形方整的面貌,加強整篇中的粗細對比,突出了單字中的主筆,加強雁尾頓挫,在清代晚期的隸書書壇形成了強烈的個人面目。隨著晚年人生境遇的改變,其書寫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寫給吳昌碩的對聯,個人面目非常強烈。

圖二作品是楊峴贈予吳昌碩的一件隸書對聯,雖無落款年號,但是依據風格分析則為晚期的作品。在這件作品中筆畫的粗細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如上聯中“情”字的撇畫與豎畫,這兩筆粗細相差四五倍之多,下聯中“三”字的最后一橫,起筆、波磔與最細的中間部分相差也較多,這種現象在晚清書壇并不常見。在字形方面,楊峴多取長勢,與隸書中方扁之勢相反,這也是楊峴獨特的地方之一。楊峴在書寫時,并沒有為了刻意追求變化而丟棄傳統,而是在追求與原碑的神似之后注意表現自己的性情。

楊峴的性格也比較怪誕,吳昌碩在《遲鴻軒呈藐翁先生》中寫道:“奇文諸子筆,余事八分書。迎客履倒著,說詩頭懶梳?!盵15]這首詩說明了楊峴是位較為隨意,不拘小節的人,這種豪放的性情、灑脫的個性可以物化成獨特的書法面目也就不奇怪了。楊峴尚“奇”,但是沒有誤入歧途,他飽讀詩書,在詩文方面有著較高的造詣,這使他的書法作品不流于世俗,而是具有文人氣息。在朝為官時一身正氣,在面對叛亂及外強侵略時,采取不妥協的態度,這種剛正不阿的態度及文人的骨氣也使得楊峴的審美風格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四、楊峴的隸書成就

楊峴工詩書、古文,喜金石之學,在算學、訓詁學方面也有涉獵,但是在晚清學術界最有聲譽的是他的書法。楊峴一生為生計奔波勞苦,光緒十年(1884)辭官,開始了賣字生涯。楊峴在書法上造詣很深,特別是隸書,書法的影響甚至超過了他的學術研究。

(一)初習漢隸

楊峴善隸書,尤精漢隸。關于楊峴書法最早的記載是在《藐叟年譜》中道光七年(1827)時:默寫經書,字畫端整,師賞之。楊峴在《施方傳》中說:“余少時與共學書,月第甲乙,而差其罰?!盵16]這兩條記載的大概是應付科舉考試的書體。后于咸豐元年(1851)創立解社,開始學習漢隸,此時才是出于藝術的角度來學習書法。歷史上的每一位書家之所以能夠自成風格面貌,必然是廣泛地汲取營養,楊峴也不例外。楊峴隸書風格形成的大致脈絡可以分為三個時期:首先,在解社中臨摹漢隸,打下基礎;其次,五十歲之后,受清代書家的影響較大;最后,六十歲左右時又復歸漢隸,以漢隸為正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F在可見的楊峴臨摹的漢碑有《張遷碑》《禮器碑》《西狹頌》《華山廟碑》《封龍山頌》《白石神君碑》《乙瑛碑》等,但其于《禮器碑》用功最深,直至晚年臨摹不輟。就所搜集到的作品來看,楊峴對于優美風格的漢隸臨摹較多,這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也可以體現。

(二)古今融合

目前所見的楊峴最早的有紀年的作品是“褒甕”隸書額,由落款年號可以得知是其五十歲時所書。這件作品還具有很強的清代隸書的特點,筆畫厚重、起收筆粗細均勻。與這件作品風格相近的還有易林語隸書四條屏、“平生心跡”五言聯等,這兩件作品雖然無紀年可考,但是,由作品的風格來推理,應是其五十至六十歲時所書。

同治七年(1868),金石學、考據學在理論上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反映在書法上則是涌現出了一大批以臨摹漢碑為主的書法家,而且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此時的楊峴也已經五十歲了,在他之前,已經有鄭簠、金農、鄧石如、伊秉綬、陳鴻壽等以隸書著稱的書法大家,他們的隸書風格面目各異,說楊峴不受其影響則有些牽強。雖然到目前為止,并未有文獻資料證明楊峴受前人的影響,但在書法技法和書學思想方面來看,楊峴還是受清代書家的影響的:首先,楊峴本就尚奇,伊秉綬、陳鴻壽二人的書法風格更是具有視覺沖擊力,且二人在當時的書壇頗負盛名,故楊峴以二人為學習的對象,是合乎常理的;第二個原因是陳鴻壽、楊峴同為浙江人,陳鴻壽作為“浙派”的重要成員自然對其影響很大,而且陳鴻壽對金石也很有興趣,與錢松等人也有交往,而錢松也是楊峴的朋友,從這一方面討論,楊峴受陳鴻壽的影響自然也是可以說通的;最后,在審美風格的方面很容易看出楊峴與伊秉綬、陳鴻壽二人的相同點。

(三)草隸風格

光緒十年(1884)三月,楊峴罷松江知府之職,從此寓居蘇州,不再出仕,開始了寓居賣字的階段。如果說楊峴之前是經歷了人生的各種坎坷,那么這個階段就算是苦盡甘來了,楊峴達到了一生中最富裕的階段。境由心生,無瑣事打擾,更可以安靜地進行藝術方面的創作。此時的楊峴一心讀書、寫字、鑒賞古磚,吳昌碩評價他這個階段是:“賣字得錢更買書,佐臨池外書下酒?!盵17]

《書譜》中說到了書法學習的不同階段:“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盵18]這段話在楊峴的學習生涯中得到了體現。楊峴的隸書風格形成較晚,但是這并沒有影響他在晚清的地位,他晚年的隸書開始呈現出強烈的個人面目,但都是以漢隸為根本,蒼勁老辣,達到了書隨人老的境界。

圖四 楊峴 隸書《黃篾青藤》聯

《黃篾春藤》聯(圖四)是應吳昌碩之請所作,用筆極為豪放,大膽地運用漲墨、枯筆,提按的變化豐富,單字之間的筆畫粗細對比與字與字之間的筆畫對比都是特別明顯的。如“篾”“藤”“派”“東”“豪”字的撇畫,寫得特別細,與字中的橫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作品中以橫做主筆的筆畫更為夸張,如“黃”“三”等一筆之中提按明顯;因為漲墨的緣故,橫畫之間形成了塊面,如“青”“黃”等字,加之之前的較細的撇畫,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件作品中枯筆的運用也比較多,如“藤”“豪”“東”等字,這些字與之前漲墨的字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件作品與同時期的其他作品有著巨大的風格差異。吳昌碩稱楊峴的隸書為“草隸”,從楊峴書寫的這件作品來看確實是點畫飛動,意態縱橫,筆畫之間有連帶的意味。吳昌碩在《削觚廬印存》中寫道:“其為書,著筆欲飛,而古茂之氣溢于楮墨。世人學漢但能摹形耳,筆墨拙滯,視觀察豈示上下床之別?”[19]這段話可以表達出吳昌碩對楊峴的極力推崇。

楊峴的隸書爭議也是比較大的,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中對楊峴的隸書頗有微詞:“楊見山(峴)初學《禮器》,信為能者,晚年流為頹唐,款題行書,尤為俗格?!盵20]楊守敬(1839-1915),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于地理、目錄、金石、碑版、書法皆有研究,書法方面尤致力于六朝碑版的研究,反復觀察和摸索,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基本梳理清楚了楷書的源流和演變規律,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認為楊峴晚年“流為頹唐”,大概是因為楊峴晚年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且面目上不全似漢碑所致。但是楊守敬的這個批評未免太嚴重了些,楊峴的隸書波磔俊逸,對比明顯,晚年的隸書更甚,這與楊峴尚“奇”的想法是一致的。楊守敬也許不了解楊峴的學書經歷,或者沒有見過楊峴臨《禮器碑》的漢隸作品,甚至沒有見過楊峴中期類似清隸風格的作品。楊峴的行書流傳下來的比較少,而且比隸書的成就也要小,行書評價“尤為俗格”比隸書的評價更欠公允。楊峴行書與隸書同樣也受到了陳鴻壽的影響,撇捺較長,點畫瘦硬,字形取縱勢,雖然有失古意,但不失意趣,所以楊守敬的評價多是出于主觀審美的評價而缺乏一些客觀依據。楊峴晚年的隸書雖然個性強烈,但是依舊不失漢隸古拙質樸之趣,以草法入隸書,作品更具飛動之勢;并融入自己的性情,更具有藝術的感染力。所以楊峴晚年的隸書作品是其涵養、審美意趣和書寫技法的綜合體現。

注釋:

[1][5]楊峴.遲鴻軒集[M].藐叟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88,386.

[2][3]楊峴.遲鴻軒集[M].遲鴻軒文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56,357.

[4]楊峴.遲鴻軒集[M].遲鴻軒文棄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96.

[6]楊峴.遲鴻軒集[M].遲鴻軒詩棄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39.

[7]楊峴.遲鴻軒集[M].遲鴻軒詩棄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5.

[8]吳東邁.吳昌碩[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6.

[9]吳東邁.藝術大師吳昌碩[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6-7.

[10]楊峴.遲鴻軒集[M].遲鴻軒詩棄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22.

[11]吳昌碩.缶廬詩卷一,光緒癸巳版.

[12]高木圣雨.楊峴の書法增補版,株式會社二玄社,2006.

[13]見《金石書畫名家尺牘》,108頁,國家圖書館藏稿本.

[14][18][20]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844,129,742.

[15]吳昌碩.缶廬詩[M].光緒癸巳版.

[16]楊峴.遲鴻軒集[M].遲鴻軒文棄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16.

[17]吳昌碩.缶廬別存[M].光緒十九年刻本.

[19]吳長鄴.我的祖父吳昌碩[M].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146.

猜你喜歡
漢隸禮器吳昌碩
當代陶瓷禮器創作中的多元化審美趣味
淺談玉器的祭祀性到裝飾性的演變
先秦玉璜的發現與鑒賞
“禮器”對高校德育教學的啟示淺析
漢碑檔案
論書法中金文和漢隸的重要性
用勁刻
吳昌碩真跡換“真跡”
吳昌碩真跡換“真跡”
吳昌碩真跡換“真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