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方法融合的Java Web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2020-08-21 17:21呂緒洋周燕琴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0年21期
關鍵詞:混合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改革

呂緒洋 周燕琴

摘要:通過對Java Web教學現狀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種融合了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翻轉課堂等線上線下多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包含教材選用、在線資源建設、教學工作、考核量化等多個方面改革舉措。該學習模式旨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培養適合當代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Java Web;教學改革;混合教學;項目引領;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21-0122-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近年來,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發展的推動和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滲透下,越來越多的軟件需求被激發涌現出來,各行業對軟件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強。但就本校就業情況統計分析來看,很大一部分軟件工程專業學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原因多為所學軟件知識結構不合理、實踐動手能力差、項目經驗缺乏。因此如何進行教育模式改革、制定合適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

《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課程是面向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Web應用開發課程,其理論性和操作實用性均比較強,對學生參加競賽、順利完成畢業設計以及就業等各方面均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該課程涉及知識點較多,包括網頁開發基礎、HTTP協議、Tomcat服務器、Servlet技術、JSP技術以及JD-BC等內容[1],且還存在課時量較少、語法結構抽象復雜等問題,該課程成為學生難以掌握的科目之一?,F就以我?!禞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課程為例對程序設計相關課程教學現狀和教學模式改革方式進行探討。

1 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課程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技術更新快且與實際項目開發聯系緊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具備基本的web應用開發能力、良好的邏輯處理能力和程序分析能力。然而,目前我校軟件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不論創新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開發能力均遠遠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實際教學效果不理想。究其根本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點原因:

(1)教材實用性差、教學內容選擇不合理?!禞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課程教學內容不僅包括了網頁開發基礎、JSP、servlet、javaBean等基礎知識,還需掌握軟件工程、數據庫、數據結構等課程知識,涉及的技術多且零散,使得該課程教學具有綜合實踐性強、入門困難等問題。作為知識傳播載體的教材往往更新滯后,目前市面上和高校選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理論性強、實用性不足,課后題和思考題只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缺乏實踐訓練[2]。

大部分高校教師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缺乏Web項目開發經驗,對教材的選用、內容的取舍、講授順序難以把握,按照教材章節順序按部就班的講授。

(2)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合理。

在該課程教學中,教師多采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傳統教學模式,即課堂上采用的“以教師為中心”、填鴨式的理論教學模式,實踐課則為上機完成實驗題目,這種教學模式難以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顯然不適合該課程教學要求[3]。學生缺乏各知識點關聯、課程內容在實際開發中作用、編程思維的拓展。有些老師采用了任務驅動或項目引領的教學方法,但項目的分解和教學要求不吻合。

(3)不能有效的因材施教。

不同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學習能力、學習方法以及自身素質差異較大。相同內容,相同教學方法和實踐題目,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要求。傳統授課方法無法做到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性地結合每個學生自身特點采用不同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我校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很多學生學習能力欠佳,自我管理能力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學寬松的學習環境亦導致很多同學放松了自我管理,學習和娛樂實踐安排不合理。絕大部分同學丟棄了中學課前預習、課上筆記、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部分同學課上跟不上進度,漸漸失去學習興趣,或在學習過程中死記硬背,看似掌握但不能學以致用。

(4)課時不足、考核方式不合理、持續學習性差。

該課程時長為一學期,理論講授48課時、實驗16課時組成,相較學習內容,課時量明顯不足,將學習和實踐全部放在時長有限的課堂是不現實的。加之多媒體在教學應用中的普及,教學普遍采用了課件教學的形式,然而課件中過多使用信息化元素,會削弱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推理思維呈現的完整性,學生難以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捕捉到若干程序演進的過程[4]。目前很多學校采用期末閉卷筆試的方式考核,忽視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很多學生僅僅把拿到學分作為學習目的。

因此,如何能把教、學、練有效整合,尋找適合本課程的教學模式并設計相關的實踐和考核環節以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尤為關鍵。

2 多方法融合教學模式

隨著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課堂已無法滿足現代的教學方式?;旌鲜浇虒W模式融合了傳統面授集體學習和網絡個性化學習于一體,將傳統課堂教學翻轉成為線上教與學,線下則以討論和答疑為主,是一種良好的教學形態。

“項目引領”方法可與“任務驅動”方法相結合,即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將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將這個項目分解成對應各個章節內容的功能模塊,再將每個功能模塊分解成具體的任務。將課程知識點融人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項目的迭代開發,由簡人繁,由淺人深地對知識點講解,最后學生實現整個項目的開發。不僅可以有效地化解課程的重難點,同時可在各個章節的教學中融入軟件工程專業相關課程知識。

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中引入“項目導領”和“任務驅動”的課程設計和教學理念。教學過程則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任務為主線,結合傳統課堂和在線資源的優勢,從而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3 教學模式實施過程

3.1 教材選用

項目化教材常以設計和編寫一個完整的項目為內容主線,與注重語法理論、案例分散的傳統教材比較起來,這類教材更便于教師實施“任務驅動+項目引領”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將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梢宰寣W生在應用和實踐需求中有目的的學習,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故教材選用了傳智播客旗下的項目化教材《Java Web程序設計任務教程》。

3.2 在線學習資源建設

在有限的上課時限內完成java web課程所有知識點的理論講解和操作演示是不現實的,所以相當多的內容是需要學生自覺利用課前和課后時間完成自主預習和復習的。我系該課程網絡教學平臺選用傳智l高校學習平臺,該平臺已提供了部分教材配套的教學視頻135段和各類測試題目1720道。且具有布置預習任務,在線答題測試,查看在線和檢查學生學習進度等功能。

為了保證學生能夠花少量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據實際教學需要上傳了以下資料:

(1)教學大綱:課程學習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包括學時分配、知識點、教學重難點、學習目標、實踐練習要求、考核模式與成績評定辦法、參考資料等。

(2)課件和教學設計:課程的配套電子課件、電子教案、任務書等教學資料,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學習計劃。

(3)選取課程中涉及的較好的書籍的電子版本及配套素材放在網絡教學平臺中,供學生們及時瀏覽使用。

(4)針對實情補充錄制的課程視頻、源代碼、課程案例補充、課后題目及答案等。

3.3 教學工作施行

教學工作主要分線上和線下兩部分完成。線上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引導”的模式。以“傳智書城”項目為主線,下分為6個階段性案例和38個任務對應各個章節知識點。

教師按照項目流程和功能對教學的內容和次序安排教學內容,撰寫預習清單。每次課前教師在平臺發布預習清單和在線測試題目,學生根據預習清單、結合自身情況合理安排時間完成課前預習工作并測試檢驗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且能夠根據視頻內容完成章節知識點對應任務的程序編寫,完成線上學習要求。教師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果,并建立課程交流QQ群,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咨詢老師或與班級同學交流討論解決。

線下采用翻轉課堂形式。教師根據線上學習和反饋情況是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探析,將課程類別分為3類。答疑課,將問題進行總結和集中講解,達到復習鞏固技術知識點的目的;討論課,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展示作品、陳述遇到的問題,把在線學習的觀點、遇到的問題和大家分享,交流討論解決,提高學生問題分析解決能力;實驗課,通過操作練習,實際檢驗學生學習情況。

通過這種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新型的教學模式結合,將理論教學搬到了課前、轉移到了線上,并由傳統授課模式向個性化教學模式轉化。不僅解決了課時不足、理論實踐無有效結合等問題,而且有助于引領學生實現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

3.4 以過程化考核為主導,量化考核指標

原有考核方式主要為“10%考勤+10%平時表現+20%實驗+60%期末成績”,忽視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導致很多學生僅僅把考試成績作為目的。應以過程化考核為主導:

(1)增加課堂表現分值占比,調整為20%,不僅利于活躍課堂氣氛,還可激發學習熱情;

(2)縮減對理論知識考核分值占比為25%;增加實踐分值占比為25%。

(3)對于教學內容中的所有任務,指定基本要求且必須完成老師布置的課程作業和在線測試,任務完成過程中課個性發揮,相互探討。學生提交任務后,提出改進意見和思路,可在規定期限內二次提交。

(4)提交完整的課程設計,老師根據評分標準對項目進行考核,占比30%。

4 總結

結合“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任課教師要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項目經驗。教師也需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于對教學任務的設計、對學生作品和測試題目的批閱、隨時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和指導等。結果上來看,該模式加強了教學資源建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明確了學習目標,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無論是理論考試成績還是實踐動手能力相較之前均有所提升。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因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習慣難以轉變等問題導致實踐能力較差、學習效果不理想,對這部分同學的課程方案設計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的。

參考文獻:

[1]黑馬程序員.Java Web程序設計任務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1.

[2]馮永安,王永貴.“鏈”式教學模式下Java Web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20(3):145-147,152.

[3]胥欣華.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職能轉變的探討[J].管理觀察,2017(27):131-132,137.

[4]覃曉,元昌安.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6(3):43-44.

【通聯編輯:王力】

基金項目:IT/互聯網開發實踐教學基地(項目編號:2016s_jjxjd03);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計算機實踐教學示范中心(2018sfzx01)

作者簡介:呂緒洋(1989-),男,山東聊城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智能控制系統及其應用;周燕琴(1987-),女,江西吉安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圖像處理、大數據和數據挖掘。

猜你喜歡
混合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改革
大班教學環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設計與效果分析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