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普定實踐

2020-08-25 01:59董旭
當代貴州 2020年30期
關鍵詞:韭黃產業革命聚力

董旭

普定縣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發揮比較優勢,培育以韭黃、食用菌、茶葉種植和肉兔養殖為主的四大主導產業,通過黨政主導推動、龍頭企業帶動、產銷對接聯動、利益聯結驅動,全縣農業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2018年,貴州省委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兩年來,普定縣緊抓契機,聚焦產業扶貧這場關鍵硬仗,有機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聯結農業結構調整和貧困戶增收,以新思路、新載體、新舉措探索找準化解“三農”難題的“金鑰匙”。

緊盯目標明方向

普定縣轄13個鄉鎮(街道)162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桂黔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縣,曾有貧困村98個(其中深度貧困村21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947戶12247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7.09%。

農村產業革命開展以來,普定縣立足實際,緊盯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用活“五步工作法”,發揮比較優勢,培育以韭黃、食用菌、茶葉種植和肉兔養殖為主的四大主導產業,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黨政主導推動、龍頭企業帶動、產銷對接聯動、利益聯結驅動,全縣農業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產業革命助推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

截至目前,全縣韭黃種植面積10萬畝,可采收面積5萬畝,產值達5.1億元,解決2萬人就業,帶動1.3萬戶貧困戶實現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茶葉種植面積8.61萬畝,可采面積6.54萬畝,產值超過2億元,帶動農戶3000戶8000人就業,其中貧困戶300戶700人;食用菌種植面積1800余畝,建成大棚1448個,菌棒3200萬棒,產值1.5億元,帶動農戶1236戶4500余人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其中貧困戶268戶1018人;全縣已建成肉兔養殖場83個,累計養殖存欄父母代種兔8.57萬只,累計出欄肉兔430.5萬只,產值達5760萬元,帶動貧困農戶5278戶19863人,實現分紅263.9萬元。

因地制宜抓產業

農村產業革命開展以來,普定縣因地制宜抓產業,以資源優勢引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實施三大保障抓出工作實績、以聚力三項重點激發活力動力。

——以資源優勢引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理清思路選好產業。圍繞鄉鄉有示范、村村有公司、戶戶有產業的發展思路,選準以韭黃、茶葉、食用菌種植和肉兔養殖“三種一養”作為全縣主導產業全覆蓋推進,統籌對全縣17個壩區共3.59萬畝耕地進行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

聚焦特色品牌調整結構。依托“白旗韭黃”“朵貝茶”等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的名牌優勢,打造“白旗韭黃”“朵貝茶”“夜郎玉兔”“黔健鮮食用菌”“梭篩桃”“夜郎冰脆李”等一批農特產品,大力實施“三品一標”品牌體系戰略,把普定特色真正轉變為普定標識。

——以實施三大保障抓出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實績。

實施資金整合保障。出臺《普定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作為產業發展保障,全縣共整合財政資金9125萬元,撬動產業扶貧子基金2.92億元、社會資金5000萬元、融資2.3億元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實現全縣產業發展輻射帶動17402戶58035人就業增收。

實施產銷對接保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采取縣領導帶隊組團外出考察方式,分期分批調度農特產品銷售。充分發揮平臺公司統一銷售的作用,推進農產品進機關、進醫院、進企業、進軍營。借助知名電商平臺,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建成縣級電商運營中心1個、農村電商服務站點110個,物流配送網點5個,產品統一銷售率達85.71%,構建“網上交易、網下配送”的產銷對接新模式。

實施技術服務保障。成立種植養殖技術服務工作專班,深入壩區指導產業發展,著力抓好技術骨干、務工農戶的技術培訓,“把自己變為農民,讓農民變為專家”。目前,全縣共培訓群眾7000余人次,培訓韭黃種植技術骨干200余人次,培訓茶葉技術人員2000余人次。

普定縣統籌對全縣17個壩區共3.59萬畝耕地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圖為化處鎮水井村蓮藕種植基地。(駱鵬飛 攝)

——以聚力三項重點激發產業結構活力動力。

聚力基層黨建強引領。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推行“村黨支部+村公司+示范戶”運行模式,將農村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人員、大學生村干部培養成黨員,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產業發展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聚力創新載體建平臺。深入推進“三權”促“三變”,以“一村一企”為載體,推行“村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在全縣175個村(居)分別成立村級產業發展公司,注入100萬元作為滾動發展基金,實現“村企合一”。農業園區從無到有,建成省、市級農業示范園區20個,實現鄉鎮園區全覆蓋。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促進帶動農業產業發展,培育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4家。

聚力利益聯結促增收。探索出“化新五股”“隴黑五股”等科學合理的分配機制,推動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農戶之間建立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使農民成為土地流轉有租金、企業上班有薪金、入股分紅有股金的“多金農民”。目前,全縣98個貧困村建立利益聯結11856戶43867人,實現利益聯結全覆蓋。

鞏固成效抓提升

農村產業革命涉及民生領域,是一個全局的、動態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要進行精準研判、精準決策、核心引領、全力推進,健全農業產業發展風險防控體系,完善農業配套設施和各類綜合保障機制。

全面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積極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冷鏈物流全產業鏈改造升級,保障生鮮農副產品安全。同時,加大整合涉農項目力度,統籌推進實施,不斷完善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著力抓好特色產業品牌建設。圍繞主導產業促發展,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不斷做優特色產業、做好特色文章,做亮特色名片。與歷史、地理、傳統、風俗等相聯系,充分挖掘品牌的文化內涵,利用網絡、報刊等多種媒體及產品展銷會、交易會等渠道強化宣傳推介,提高農產品品牌知名度。

不斷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力度。產業革命能否取勝的關鍵因素是科技元素的主導參與力度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只有把科教興農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主戰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中重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與推廣,產學研結合,逐步建立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才能提升農業產業化科技水平。

構建科學合理利益聯結模式。無論是當前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還是對接鄉村振興,群眾增收致富是根本。因此,要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村級公司+農戶”組織方式,借助“三權”促“三變”改革,鼓勵農民以承包土地經營權、資金、技術等入股企業或村級公司、合作社參與產業發展,分享產業鏈增值效益,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農戶間的利益聯結關系,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命運與共的共同體,持續增加群眾收入。

猜你喜歡
韭黃產業革命聚力
以僑為橋再出發 同心聚力譜新篇
凝心聚力 發揮優勢 扎實有效開展海外統戰工作
凝心固本 引智聚力 創新開拓
凝心聚力 眾志成城
韭黃春卷
農村產業革命的貴州答卷
不會蛀牙的“糖”
韭黃高產栽培的研究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淺談產業革命下中國制造業的轉型發展
制度創新是產業革命發生發展的關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