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子心 故鄉情
——三位貴州籍文化人講述思鄉故事

2020-08-25 01:59陸青劍趙相康
當代貴州 2020年30期
關鍵詞:貴州家鄉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陸青劍 趙相康

有一份牽掛叫鄉愁,有一種思念叫家鄉。

他是作曲家、作家杜興成,他曾寫下了《貴州放歌》《苗嶺迎客歌》《梵凈山之歌》等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讓人們在音樂聲中記住了貴州的美麗;她是旅美作家、貴州省首批對外傳播智庫專家汪一洋,她曾創作了多部講述貴州的文學作品,讓人們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了貴州的多情;他是民謠歌手堯十三,他曾用貴州方言唱出了貴州人的執拗,讓人們在獨特的方言中對貴州心生向往。

本期話題我們邀請了杜興成、汪一洋、堯十三,通過講述他們的故事,敘家鄉事,談故鄉情。

杜興成:1972年,我從貴州到中央民族學院、中央音樂學院讀書,畢業后就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工作直至退休。那時候外省同學和朋友問我是哪里人,我就說是遵義人,因為別人不知道貴州。因為不知名,貴州人總是被人瞧不起?,F在,在北京的老鄉們把“我是遵義人”換成了“我是貴州人”,并以此為榮。一個小小的稱謂變化,折射出家鄉貴州的變化。

以前從綏陽到北京,先坐3個小時的班車到遵義,轉乘火車花費四五個小時到貴陽,再由貴陽坐兩天三夜的火車到北京,每次都把人折騰得夠嗆?,F在從北京到遵義就可坐飛機直達,早上從北京出發,中午可在綏陽老家吃飯。還有那么多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實在是太便利了。這些年,朋友們每每看到電視里的貴州,就得意地告訴我,說是在電視里看到貴州,很漂亮!在外地工作的貴州人明顯感覺到的心理變化,就是從自卑到自豪到自信再到縱情歌唱。

汪一洋:我曾在遵義擔任電視臺節目主持人,2002年,我離開貴州到北京發展,后又前往美國,這一走,就是18個年頭。2005年,我回到貴州參加“多彩貴州”系列活動,突然發現,貴州的文化如此多彩,如此繽紛,如此讓人心懷眷念。2012年,當我得知國務院出臺支持貴州發展的2號文件,內心非常震動:國家出臺政策支持一個地方的發展,看來貴州的騰飛指日可待。這個消息給我帶來兩個選擇:是以美國為主,還是以國內為主?當時貴州省作協組織魯院學員,組成一個采風團到黔西南采風。我是魯院學員之一,也受邀參加了這次活動。我原以為黔西南是一個很偏遠落后的地方,到了那里后,才發現那里原來很美,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2019年秋,我到觀山湖區參加朋友聚會??吹侥敲炊嗟臅r尚高樓,那么多的繁華街道,簡直就是一個大都市??!感覺貴陽不是西南山城,而是一個繁華所在。在美國,看見的景象仿佛都是定格了的,街道、房屋都是那個樣子。而貴州,變化實在太大了,每年回來,都有不同的發現,都有不一樣的驚喜??h縣通高速公路,高鐵通到幾乎所有市州,每個市州都有了機場,城市化的進程也非常驚人。而大數據,讓貴州走在世界前面。這在外國人看來,是無法想象的。我到貴州鄰省走了一圈,發現貴州在交通、大數據等方面已走在前列。來過貴州的人,對貴州的快速發展總是贊不絕口。

堯十三:家鄉貴州對我來說就是我的生命。我從貴州小縣城到武漢讀書,又從武漢奔向北京尋找音樂夢,再回到貴陽安心創作。記憶中,小時候的織金縣經濟情況不好,我就想著好好讀書,好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18歲時,我離開家鄉去武漢求學,感覺外面的世界很瘋狂很夸張,但這并未影響到我的求學欲望,反而讓我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自己喜歡的音樂學習和創作上。

從離開家鄉到現在回來,我看到的貴州變化可以稱為魔幻。讀書的時候,我需要從織金乘坐大巴到貴陽轉火車去武漢,車子在山里繞來繞去要跑四五個小時?,F在,縣城不僅通了高速公路,還成為了一個交通樞紐,不管是北上成都、重慶,還是南走廣西、東去湖南,都十分便利。更不可思議的是,父親從縣城回老家趕場,竟然可以走高速。如此魔幻的變化,在貴州每天都在發生著。

杜興成:我從一個農村娃兒到解放軍戰士再到軍旅作曲家,一路走來,故土情結更加深厚。這些年,我為家鄉綏陽寫了12首歌曲,如《歡迎你到詩鄉來》《美麗的寬闊水》《綏陽,我的故鄉》等,還請閻維文、雷佳等著名歌唱家來演唱。除了為綏陽寫的歌曲外,還寫了許多關于貴州的歌,如《貴州放歌》《苗嶺迎客歌》《忘不了你呀媽媽》《游子吟》等。去年我寫的《梵凈山之歌》,被中央廣播電視臺拍成了MTV。我寫的散文也主要是貴州的題材。只要有機會,我都會不遺余力地宣傳家鄉貴州的美好。

汪一洋:我的長篇小說《在疼痛中奔跑》,背景就放在貴州。我想在我的文字和影像中,盡情表達貴州,把貴州的美傳到全世界。我曾經做了一個書系,希望通過作家的主觀視覺來記述貴州,行動后發現這個工程的難度很大,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難以全部完成,僅出版了5本書。在后來回貴州的多次采風活動中,我還寫了不少關于貴州的文字,并通過各種傳播平臺宣揚貴州之美、貴州之魅。

堯十三:歌曲《二》是我根據貴州方言及地方生活為創作背景的作品,方言是最不會被遺忘的語言,它們幫助我寫成了《瞎子》《二》等多首方言歌曲。貴州的民族文化呈現出多樣性特色,催動我和朋友一起計劃對那些民間故事做一些改編,寫成歌曲。我希望創作更多的作品反映貴州的人、貴州的事。目前,我正在嘗試寫劇本、拍電影。

杜興成:我老家原先住的地方叫杜家堰坎,現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了這座清代古庭院的修繕,10多年來,我個人前后就花了200多萬元稿費。另外我還爭取了不少有關部門的資金來治理周圍的環境。為老家付出,非常值得!我發現,近年來,貴州出現在中央廣播電視臺這樣高端平臺上的機會越來越多,人們點贊貴州甚至前呼后擁到貴州來旅游的鏡頭也經??吹?。如今,貴州知名度的提高,讓我倍感欣慰。

汪一洋:2019年,貴州在北京做了一個活動,聘請我為貴州省首批對外傳播智庫專家。這批專家有7個人,4個是外國人,3個是中國人。而3個中國人中,只有我是貴州人,有了這個身份,我覺得必須想法子運用多種手段為傳播貴州做一些事情,不能愧對這個稱號。未來,我會繼續在小說和影視劇中,在一些活動和節目中,注入貴州元素,把貴州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貴州。

堯十三:家鄉是一種生命的維度,是和自己完全無法分開的。從本質上來說,貴州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在任何時候,我都為能宣傳貴州而感到驕傲。2018年,我參演并獻唱主題曲的電影《無名之輩》上映,在劇中,我本色客串了一名街頭歌手。電影上映后,導演饒曉志找到我希望能夠一起宣傳電影,我答應了并跟著劇組到處路演。在長沙的路演中,我通過微博邀請粉絲看《無名之輩》,結果幾百人響應。能夠把自己的家鄉向外界展示,那種情感是自豪的。目前,我正在嘗試寫劇本、拍電影,我將會更加努力地創作,不僅通過音樂,還會嘗試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外界傳播貴州文化。

猜你喜歡
貴州家鄉
解讀“萬馬如龍出貴州”
“貴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夏天的家鄉
貴州古驛道
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美等
讓世界感知多彩貴州
家鄉的早秋等
神奇的貴州面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