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孤島與張愛玲小說中的生存倫理

2020-08-25 01:50李漢橋
今古傳奇·故事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小說創作

李漢橋

摘 要: 作為上海淪陷時期的代表作家,張愛玲的小說創作不僅集中反映了戰爭時期廣大市民的生存狀態,而且揭示了戰爭年代的人際關系與道德法則。本文從戰爭孤島的生存空間的營造、酷烈的女性掙扎與殘障的男性群體三個方面探索了現代上海的生存倫理,無論是在都市生存倫理還是對都市男女德性的審視,在上海孤島時代都證明了現代倫理發展的原地踏步,甚至是道德觀念的倒退。

關鍵詞: 上海孤島;生存倫理;小說創作

中圖分類號: I2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264(2020)04-0043-06

中國抗日戰爭前期的失利,讓國民政府統治下的一些重要城市,如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繼淪陷,國民政府被迫遷往西南,大量的黨政軍人員及精英知識分子紛紛撤往重慶或者是逃亡海外,然而城市中還存在大量無法逃出或無處可逃的普通市民,他們成為淪陷城市的留守者。尤其是上海這座特殊城市,由于租界的存在,使得圍繞上海租界的城市空間成為一座“戰爭孤島”,大量的上海市民由于政府的撤離,他們的“國民”權利已經毫無保障,只能依托錯綜復雜的帝國主義的權力交叉地帶卑微又頑強地生存下來,張愛玲此時期的創作不僅集中反映了這一時期市民的生存狀態,而且揭示了戰爭年代的人際關系與道德法則。

一、戰爭孤島與城市生存倫理

四十年代淪陷的上海成就了張愛玲,與三十年代的摩登不同,抗日戰爭期間作為“淪陷區”的上海陷入一種隔絕、沉悶的“孤島”狀態,作家們要么放棄寫作,要么只能將心理、情感、道德都放入到一個相對逼仄的空間中。但是,這對于敏感、細膩、關注凡俗人生的張愛玲而言,并不構成寫作的困境,反而有一種游刃有余的揮灑感,因為末世情調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氛圍。值得一提的是,戰爭孤島的獨特環境,并不應被視為社會倫理的淪落,相反,“它消解了傳統社會倫理格局中主流政治意識形態和精英倫理占據主導的局面,補充了普通市民社會的日常價值,實現了對于市民生活的真正回歸?!?/p>

日常生活成為這個末日空間的必然選擇。作為淪陷區的市民而言,并非充滿了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屬于他們的只有日常生活,他們的倫理感受和道德體驗都依托于這種日常生活樣態。這種日常生活更多是平凡瑣碎而又波瀾不驚,然而就是這種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的人生百態,讓人無可逃遁,因為每個人都身臨其境。

張愛玲的創作同樣如此,《金鎖記》中家庭悲劇源自一個貧民女子的苦澀婚姻;《傾城之戀》也不過是一個大齡再婚剩女的情感波折,范柳原和白流蘇之間的情感放在蕓蕓眾生之中也不過是一場平凡的婚戀,毫無“傾城”的震撼。至于婆媳爭吵、妯娌不合、夫妻失諧之類的故事更是讓我們司空見慣。這同《紅樓夢》何其相似!與其他四大名著相比,這里沒有《西游記》中斗魔降怪的奇幻,也沒有《水滸傳》中忠肝義膽的氣魄,更沒有《三國演義》中風云人物的神勇,這里只有說不完道不盡的家長里短、犄角旮旯和一眾小兒女們的萬般情狀。

張愛玲認為:在一個缺乏英雄的時代,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個時代的總量。因此,在張愛玲的生存倫理中,這個戰爭圍城的“孤島世界”,既沒有自由,也看不到希望,僅有的一點激情也被殘酷的戰爭與單調的生活徹底磨滅,人們在這樣的世界中不敢談論政治、參與革命,只能龜縮到自己的百姓人生之中去,每天去應付與生存相關的家長里短的問題,去品嘗婚喪嫁娶的煩惱。這種現實環境將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學引入了人間煙火。而人間煙火又是什么?是上海老百姓逃不掉的平凡生活,炊煙來去,雞毛蒜皮,也是男男女女掙不脫的生活原欲與情感糾葛。

黑色苦難是這個城市的生存境遇。富貴總如過眼煙云,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艱難無奈的存活,窮、愁、病、死的掙扎,是摩登時代過后的慘狀,也是上海孤島文學的普遍主題。戰爭將上海連同作家一起墜落在窘迫飄零的境地,此時的都市作家們,不再有風花雪月,不再懷有都市的浪漫激情,也不再對都市人性做靜態的道德觀察,人們陷入一種窘迫尷尬的生存境遇,掙扎在生活底層,他們所能展開的只有那些壓抑、黑色的苦難感覺。在這個黑色世界中,人們都被禁錮著,尤其是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她們要么被家族長輩所禁錮,像《金鎖記》中的方長安,婚姻全不由自己做主;要么被男人所禁錮,像《茉莉香片》中的馮碧落,成為“繡在屏風上的鳥”;女人同樣在禁錮女人,像《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梁太太,她收留葛薇龍名義上是幫了自己的外甥女,但內里卻把她同她家里的姑娘們一樣當交際花一樣養著,讓她們去勾引男人們,把“女兒們”嫁給有錢人給自己掙來交際圈和經濟上的利益,仿佛《倩女幽魂》中操控群鬼的黑山老妖。

這些高門大戶或者富家女尚且如此,那些貧寒之家的女人們又當如何呢?《半生緣》中的舞女顧曼璐已經被男人牢牢地拴住,在自己色衰、生病且無法生育的情況下,還要將妹妹顧曼幀拉進火坑。顧曼幀失去了自己的戀人,又有可憐無辜的孩子,只得在姐姐病逝后屈辱地接受了無愛的婚姻。多年后,當戀人找到顧曼幀向她訴說衷腸時,她的話道出了這一類女人們無盡的哀傷:“我們都回不去了?!边@是一位被侮辱被損害者面對殘酷生活與黑色苦難的無奈與妥協。

這些生活在都市底層的女人們,無論富貴還是貧窮,都被生活的陰影所籠罩,都掙扎在自己的生命線上,然而面對禁錮她們的黑暗力量卻無力反抗,只能在命運的重壓之下被扭曲、被摧折,哪怕是溫情脈脈的家庭倫理也在黑色苦難中消磨殆盡。

絮叨話語成為這個末日生存的敘事語言。張愛玲在《紛繁家事·私語》中對讀者們提到自己的那些故事:“就當它是在一個‘月落如金盆的夜晚,有人嘁嘁切切絮絮叨叨告訴你聽的罷!”

盡管當時的中國在戰火的洗禮下滿目瘡痍,但是在戰爭孤島的上海,人們面對的依然是無窮無盡的日子,依然是每天穿衣吃飯的生活,張愛玲的寫作常常以自我的生活實錄,以女性絮叨式的話語,來展開對末日情境下黑色苦難的敘述。張愛玲小說中這些不加修飾的平鋪直敘,嘮叨著“活著”“過日子”的生活細節,吃喝拉撒、柴米油鹽、結婚生子、求職謀生的無盡話題,讓我們在她們的嘮叨中重新經歷生活的流程,重新咀嚼生存的艱辛。

在戰爭孤島的氛圍之下,我們在張愛玲的小說中見不到愛情游戲的輕佻男女,見不到上海夜總會的浮華生活,讀到的只有過日子、爭吵、誤解,只有凡俗實在的生活。所以,借用張愛玲的話來說:“我不寫革命,不寫戰爭?!彼蛯懮?、生活的經歷、生活的體驗、生活的苦難和生活中的一點點不高興。張愛玲用日常、苦難和嘮叨的物態敘述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上海孤島”,為我們傳達出一種戰爭時代的末日感覺,她的小說總是傳遞著那個咿咿呀呀胡琴聲的、大廈將傾的、病態的、不見全景的時代,在那些古往今來、平靜如水的生活下面,一切都是悲劇、一切都是苦難、一切都是病態,所以生活就永遠是“蒼涼”——這就是張愛玲告訴我們的戰爭孤城背后的生存狀態。

二、末日之花與女性生存倫理

四十年代的上海孤島仿佛回到了人類的蠻荒時代,戰爭血腥,混亂嘈雜。然而,如同女媧補天,在最危難的時候,女性的堅韌刻苦精神總是強過男性,尤其在那個男性陽痿的時代,女性注定是這個時代的主角。張愛玲筆下的女性早已不像傳統女子那般嬌嫩,這些都市與孤島環境培育出來的末日之花,其生命力之頑強、名利心之重、地位之突出讓我們見識了慘痛而酷烈的女性生存倫理。

(一)對父權家庭倫理的維護

在張愛玲的幾篇經典之作中,像《沉香屑·第一爐香》的梁太太、《沉香屑·第二爐香》的蜜秋兒太太、《金鎖記》中的姜老太太和老年曹七巧等,她們與《紅樓夢》中的那個“賈母”一樣,在一個“無父”的家庭,牢牢把持著家政。

古語說:“嚴父慈母”,那么,在這些男性缺失的家庭之中培養出來的兒女是否有著更優秀的表現呢?遺憾的是,在傳統家庭倫理的強大慣性影響下,讓這些“慈母”們依然按照父權制度來管理家庭。她們繼續著孩子父親那樣的家長權威,自主地安排著她們的人生、決定著他們的婚嫁?!冻料阈肌さ诙t香》蜜秋兒太太培養出來的優秀女兒竟然對“性教育”一無所知,靡麗笙已經在母親的家教下有了一段失敗的婚姻,如今,妹妹愫細又一次重復了姐姐的“悲劇故事”,在新婚之夜將丈夫的正常行為視為“禽獸不如”,逃出家門,弄得滿城風雨。更可悲的是蜜秋兒不僅沒有從女兒們的婚姻悲劇中吸取教訓,反而將一切罪責推給女婿,最終使得兩個男人自殺身亡,女兒的身心也留下了巨大陰影。

曹七巧對兒女的操控更是深入骨髓,張愛玲將她的中國傳統“惡婆婆”演繹得無以復加,全然沒有“賢妻良母”的賢淑溫柔,心里完全容不得身邊女性比她幸福,不僅拆散親生女兒的婚姻,而且將本來就矛盾重重的婆媳關系造成一樁血案。她肆無忌憚地捏造和宣揚媳婦的“隱私”和“丑行”,同時用鴉片和金錢把兒子拴在身邊,令媳婦在婆婆和老公的調笑中精神煎熬,郁郁而死。正是家長的權威化作助紂為虐的工具,而亂施淫威使她獲得了邪惡的快感,以此彌補自己青春所遭受的虧空與精神摧殘。女性之間的殘酷殺戮,往往比男人的權力斗爭更可怕,虎毒不食子,可這些靈魂扭曲的女人,連兒女都容不得,把兒子女兒當作自己的私產,這些可恨的女人卻是婚姻寄生的產物,可恨之人卻有可憐之處,與其說是人性的弱點,毋寧說是男權文化的罪惡。她們同樣是男性游戲下的犧牲品,女人在男人的交易中失去了青春與婚姻,她們兒女的故事不過是她們故事的輪回而已。

(二)對金錢倫理的追捧

張愛玲小說中還有一類鳳姐似的人物,尤其是《第一爐香》中的梁太太和《金鎖記》中年輕時的曹七巧,她們像“鳳辣子”一樣精明能干且潑辣狠毒。有點區別的是,鳳姐出生貴族,而梁太太和曹七巧她們起點較低,出身卑微,其中梁家是破落戶,曹家也不過是個開麻油店的,但是她們的性情卻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對金錢的貪欲、對權利的控制欲,都有一顆不甘人下渴望上爬的心。盡管她們出生低微,但是都曾年輕過,青春和美貌是她們最大的人生資本,依托這些資本嫁入富貴人家,最不濟也是一個大戶人家,梁太太尋的是一個年逾花甲的老頭兒,曹七巧則是嫁給了一個患有先天麻痹的殘廢。然后依托明媒正娶的太太身份,拼命地熬著等到“翻身做主人”的那一刻,然后去補償自己虧欠的青春。

這是現代金錢觀念和男性生存法則培育出的邪惡之花,她們用商業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感情,或者說她們就是商人,做的不過是自己和自己的交易,在第一個交易中,她們賣掉了自己的青春,換來了渴望的財產;在第二個交易中,她們最終獲得夢想的家庭地位和大筆的遺產之后,想去換取失去的青春和愛情,卻失望地發現,除了金錢與地位之外,她們一無所有,換不來任何真心實意,青春和生命也磨蝕殆盡,她們的人生只剩下一個華美的空殼?!敖疱X買不了愛情,也換不回青春,她們陷入歇斯底里,淪為可悲可憎又可憐的病態狂,一個收買年輕漂亮的女孩子作誘餌,籠絡男人緩解自己對愛的焦渴;一個變成守財奴,用黃金的枷鎖扼殺兒女的幸福,也砸碎了自己的愛戀?!?/p>

(三)封建婚姻倫理的犧牲品

這一類人過的是寄人籬下的生活,希冀著依托夫家垂憐一二,結成美好姻緣。在張愛玲小說中,曹七巧們是自己主動跳進婚姻墳墓的,可以不算此類,然而這一類女性卻是主動鉆進婚姻的“牢籠”。盡管處于新時代,也曾經受過一段時間的教育,總的來說,知書達理還是具備的,溫良賢淑也能夠在她們身上找到影子,不失“大戶人家”的風度,最差也是一個“小家碧玉”,然而她們大多沒有“娜拉出走”的勇氣,更沒有反抗家庭投身革命的膽量,她們更多地聽從父母的擺布與安排,成為封建傳統婚姻倫理的犧牲品。她們小時候是家里的乖乖女,上學也不過是為結婚創造條件。正如,《花凋》中所描敘的女孩們的選擇:“為門第所限,鄭家的女兒不能當女店員、女打字員,做‘女結婚員是她們唯一的出路?!?/p>

可能是貼近張愛玲個人經歷,這一類的結婚員是她寫得最多的,在《傳奇》所收的15篇小說中,有一大半都是這樣類型的女子:像《沉香屑 · 第二爐香》中的愫細、《花凋》中的鄭川嫦、《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洪鸞喜》中的邱玉清、《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孟煙鸝等等。這些小說中待嫁的姑娘們,由于生活圈子的狹小,加上父母的管束和家教,她們能夠接觸的男性對象少得可憐。因此,“婚姻”成為她們的成年之痛,不僅那些年紀大的“剩女”們感到焦急,就是那些年紀小的也非常發愁??偠灾?,一定得尋個丈夫做靠山,如同今天的“傍大款”,只要嫁人生子,便在家中有了地位,哪怕所嫁非人靠不住,但是也能夠依托自己作為“明媒正娶”的妻子,不說錦衣玉食,也能夠保證起碼的生存。

剛步入婚姻殿堂的尚且如此,那么,結了婚的又如何呢?《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是結過婚的,可在丈夫的家庭暴力面前,一氣之下又離了婚。然而“硬氣”當不了飯吃,“娘家”也不是避難所,結婚時的一點嫁妝早已坐吃山空,家人見其沒有價值可挖便將其當成了多余的“閑人”。恰逢此時前夫病死,家中的兄弟們便攛掇白流蘇趕緊過繼個丈夫家的子侄,以圖有個身份來分點財產。然而白流蘇畢竟是一個接受過教育的女性,大家族中的算計傾軋也讓她心生厭惡,因此就算六親無靠,她也不愿意過那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于是,她大膽地闖到香港,想憑著自己的智慧與膽識,去尋找自己向往的愛情與婚姻。

正是勇敢地走出去,讓她認識了公子哥似的范柳原。盡管范柳原對她一見傾心,然而一涉及到婚姻問題,不愿受婚姻約束的范柳原便百般推脫。當白流蘇最終了解到范柳原愛她卻又不愿意娶她的時候,感到莫名的憤怒,因為上一段婚姻的失敗令她沒有安全感,所以她要堂堂正正地嫁出去,而不只是偷偷摸摸地做一個情婦。因此,白流蘇一氣之下又回到了上海老家,想以退為進地逼范柳原讓步。她在家中忍受著冷言冷語,拼命地熬著,終于等來了范柳原希望她回到香港的電報。起初,白流蘇還想堅持到范柳原親自登門來接,但是當她照鏡子的那一刻,卻發現“一個秋天,她已經老了兩年——她可禁不起老!”時間已不允許她熬下去了,家里人也容不得她繼續呆下去。既是為了名聲也是為了生存,白流蘇以一種情場失敗者的心情赴港,不得已做了范柳原的情婦。幸運的是香港戰爭爆發成全了她,在面對死亡互相尋找、互相關愛的那一刻,他們發現彼此還是在乎對方、深愛對方,也最終使白流蘇成為了他名正言順的妻子。

張愛玲的小說中的結尾耐人尋味:“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备爬怂齻冞@一代女性的悲哀與辛酸,在這個半新半舊的時代,即使硬氣大膽如白流蘇,最終也不過是封建婚姻的犧牲品,最圓滿的也不過是從情婦提升到妻子的角色,恪守婦道,而范柳原依然會故態復萌。在這樣的家庭倫理之下,張愛玲是不相信完美的愛情的,對于她而言,“女結婚員”最理想最圓滿的收場也不如此,也不過是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而已……

三、身心殘障與男性生存倫理

男性在張愛玲的小說中是嚴重萎縮,無論是現代知識分子,還是封建遺老遺少,他們既沒有強健的體魄,也沒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反而怯懦畏縮,同時又貪圖享受,整天花天酒地。張愛玲主要設置了兩類男性:一類是浪子,一類是病夫。前一類在外尋花問柳、吃喝嫖賭,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像《傾城之戀》中的白四爺“狂嫖濫賭,玩出一身病來不算,還挪了公賬上的錢?!痹傧瘛痘ǖ颉分械泥嵪壬坝绣X的時候在外面生孩子,沒錢的時候在家里生孩子?!敝劣趩嚏鲉?、姜季澤、范柳原、佟振保、徐崇賢之流,都是情場上的浪蕩公子。從生存倫理而言,他們既是父權制度的享受者,也是封建道德的墮落者。

《沉香屑·第一爐香》里的喬琪喬,作者有意地為他取了一個洋布料的名字——喬琪布,暗諷這個男人徒有其表,人是很年輕,家世好,也受過高等教育,然而卻整日流連于交際場所,沾花惹草。先是在大他十幾歲的梁太太面前爭寵吃醋,后又轉向年輕貌美的葛薇龍,對梁府的丫環都趁機揩油。他的愛情哲學代表了情場浪子的心聲:“我不能答應你結婚,我也不能答應你愛,我只能答應你快樂?!迸藗円捕贾浪奶撉榧僖?,連涉世未深的葛薇龍也在一夜風流過后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對她說了許多溫柔的話,但是他始終沒吐過一個字說他愛她?,F在她明白了,喬琪喬是愛她的。當然,他的愛和她的愛有不同的方式──當然,他愛她不過是方才一剎那?!比绻朐谒麄兩砩蠈ふ曳€定恒久的愛情只不過是幻想奢望,葛薇龍從故事的開始便看到了故事的結局。

然而,與《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佟振保比較起來,喬琪喬令人容易看穿的虛情假意還算真實,因為佟振保的虛偽與矯飾,往往更傷女人心。佟振保是一個八面玲瓏的人物,“侍奉母親,誰都沒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誰都沒有他那么經心;辦公,誰都沒有他那么火爆認真;待朋友,誰都沒有他那么熱心,那么義氣、克己?!笨蛇@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代人物”,只有他身邊的女人才知道他的假與狠。

佟振保生命中出現的優秀女人很多,沉淀下來的只有“紅玫瑰與白玫瑰”——一個是圣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就像歌詞里“我愛的人與愛我的人”,圣潔的妻只不過是家庭的擺設,然而熱烈的情婦也最終沒能夠俘獲佟振保的人。紅玫瑰王嬌蕊是老同學的太太,南洋華僑,漂亮、性感、熱情,開始只是互生好感,比鄰而居兼丈夫外出,為二人偷情創造了機會,別樣的刺激促發了愛情,王嬌蕊坦言心中有了佟振保的位置。盡管佟振保在這段感情中有些無法自拔,然而權衡利弊之后,果斷地拒絕了王離婚并和他在一起的請求。用佟振保的話來說:“他的前途,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叫他怎么舍得輕易由它風流云散呢?”

如果在這段感情中,必須有人受傷和哭泣,“那應當是她”。對待自己喜歡的女人尚且如此,對待家中的那朵“白玫瑰”更是“假”“狠”兼施,如果說王嬌蕊是怒放的花朵,那么孟煙鸝更像是籠中的金絲雀,佟振保吸取自己勾引朋友老婆的“教訓”,家里絕不留客,寧可在外面請吃,也從不將朋友往家里帶。盡量縮小孟煙鸝的交際圈,在家中打壓消磨的女性自尊,以嘲諷說教的方式削弱太太的威信,將其“培養”成唯唯諾諾、低伏順眉的家中花瓶,甚至拿捏住妻子的把柄光明正大地在外面花天酒地、宿柳眠鶯,佟太太不僅對此無可奈何,對外還必須對自己的丈夫百般維護——在張愛玲小說中的“浪子系列”中,佟振??芍^虛偽的代表。

病夫指的是生理或心理疾病的男人。張愛玲的小說消解了“男權神話”,這里沒有英雄,男性更多扮演著無能、猥瑣的“貶抑型”角色,他們要么有著身體上的先天性殘疾,像《怨女》中的姚二爺,《金鎖記》里的姜二爺;要么長期吸食鴉片造成精神萎靡,像《茉莉香片》中的聶介臣和《金鎖記》中的姜長白;要么就是有著心理隱疾的神經質,像《茉莉香片》中的聶傳慶(聶家兩代人都是殘缺的)。

《茉莉香片》中的聶傳慶,生在“黑沉沉”的聶家,沒有選擇的權利,也沒有愛的滋養,這一切都是因了生父把對生母的憎恨遷怒于他,聶傳慶的母親馮碧落是一個守舊家庭的女子,因為渴望讀書,同幾個表姊妹請了大學生言子夜來補課,待嫁閨女同任課教師的故事并不新鮮,二人暗生情愫便托言家來提親,可馮家的長輩嫌棄言家是個生意人家,便以言語擠兌棒打了這對鴛鴦。之后,言子夜出國留學,馮碧落下嫁聶介臣。然而言馮之間的“羅曼史”卻是傳開了,聶介臣得到了馮碧落的人,卻始終覺得得不到她的心,于是將男性的嫉妒與怨恨都發泄在這對母子身上。

張愛玲小說中的描寫是生動而哀傷的,馮碧落不過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悒郁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瘪T碧落嫁到聶家來,之后生下聶傳慶,只不過是在“屏風上又添上了一只鳥,打死他也不能飛下屏風去?!保ā盾岳蛳闫罚T碧落抑郁而死,逝者已矣,然而活著的人卻繼續在這個世界上抑郁地活著,聶傳慶一直覺得自己的出生便是代替生母受過、代替母親繼續服刑——他已經跟著父親生活了二十年,“無名的磨人的憂郁”的二十年,已經制造了一個精神上的殘廢。

在家里,聶傳慶被視為一個廢物,父親不喜歡這個馮碧落生的孩子,后媽更是極盡奚落嘲諷之能事,家中長輩給他帶來的精神摧殘,讓一個二十歲上下的陽光男孩,連眉梢嘴角也顯出老態。他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就是煎熬著,等著父親死去,繼承他的財產。如果說金錢是對他物質的補償,那么對于言丹朱的嫉恨便是情感的代償。言丹朱是言子夜的女兒,從小生長在國外,陽光、美麗、熱情,作為同班同學她想幫助這樣一個文弱又有些秀氣的男孩??稍诼檪鲬c心中,這份關愛仿佛一種炫耀。

聶傳慶知道自己母親同言子夜之間的情感糾葛,這種“知情”讓他陷入一種心理病癥——父親和繼母對他造成的精神重壓讓他常常將自己的遭遇同言丹朱的幸福生活進行對比,而對比的結果卻更令他沮喪。他曾不止一次地設想,如果他不是誕生在聶家,如果他的母親馮碧落與言子夜在一起,那么他將生活在一個充滿關愛的家庭??稍旎?,他心中充滿敬仰的大學教授、他母親的初戀情人,卻是言丹朱的父親!這種身份的“錯位”令他精神發生了分裂——他一方面喜歡言丹朱那樣的健康、活潑、快樂的女孩兒,另一方面卻因為她取代了自己應有的“角色”而充滿嫉妒與憎惡。這種長期的心理壓抑終于在校園舞會那天爆發了出來:面對跑來安慰自己的言丹朱,他卻對這個善良的女孩進行了毆打,“將她的頭拼命地向下按,似乎要她的頭縮回到腔子里去。她根本不該生到這世上來,他要她回去?!辈⑶倚U橫地一腳一腳地踢在她身上,發泄著內心常年積壓的嫉妒與怨恨,陷入一種精神變態的心理境地。

浪子也好,病夫也罷,張愛玲筆下的男人,一個個都是殘障型的,要么身體殘缺,要么心理變態、虛偽,在這樣一個時代,她的小說有著揭示倫理價值的意義:男人在哪里?心理健全的男人在哪里?在戰爭孤島的上海,陽光熱情、品行純正的優秀男性是找不到的,留下來的全是這樣殘障型的男人。由男性的病態折射的是文化的病態,張愛玲從她的女性視角,從沉甸甸的生活角度發現都市的浮華和糜爛所孕育出來的都市男性是病態的。張愛玲對男性角色的倫理判斷是殘酷的、是解構的,但這種殘酷的背后、解構的背后是一種堅守,一種對現代平等倫理之愛的堅守、一種對珍貴性人格要素的堅守而不是封建的道德性堅守。通常意義的“優秀”男人在張愛玲眼里都是低劣的,何況滿眼的還都是些不優秀的男人,因此,她在現代倫理審視中獲得了一種曠世絕望,這種絕望從另一個層面上是和魯迅相同的。絕望過后依然是悲涼,夢醒后無路可尋的悲涼。

四、結語

無論是在都市生存倫理還是對都市男女德性的審視,在“上海孤島”時代都證明了是現代倫理發展的“原地踏步”,甚至是道德觀念的倒退。在這個戰爭的末日空間,城市中生存的飲食男女,他們的倫理選擇同已經應該過去的封建社會卻一脈相承,盡管時代老去了,但是故事的情節卻不斷地上演,都讓我們見證了一場封建倫理故事的反復上演。正如張愛玲式的詠嘆調:“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h3>參考文獻:

[1]杜素娟.市民之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15.

[2]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散文卷[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3:100.

[3]李俊國.中國現代都市小說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85.

[4]張愛玲.張愛玲全集·小說1卷[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

[5]張愛玲.張愛玲全集·小說2卷[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

基金項目:2017年教育部項目“海派都市文學與中國現代城市倫理研究”(17YJCZH084);2018年湖北省教育廳項目“‘漢味小說與武漢當代城市倫理研究”(18Q184)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小說創作
木心小說形象初探
例談家庭成長經歷對張家玲小說創作的影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