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管理理論在國內的應用研究

2020-08-27 01:01袁志娜郝美秀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關鍵詞:理論癥狀研究

袁志娜,郝美秀

(1.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2.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1 理論介紹

癥狀管理理論(SMT)是由癥狀管理模型(SMM)發展而來,最初是1994年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弗朗西斯科護理學院成員共同創建,并在2001年和2008年進行了兩次更新,最終于2008年正式更名為SMT[1]。它將癥狀管理的相關研究成果和理論知識進行整合分析,通過描述各個核心概念及其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構成的理論框架[2]。它不僅是一個中域理論,即以一種經驗現象為起點,從中提取出可以得到驗證的假設,并通過數據來驗證;也是一個過程導向理論,即認為癥狀管理的過程是一個多維的且受多方面因素影響[1]。有效的癥狀管理過程主要包括癥狀體驗、癥狀管理策略和管理效果等三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3]。每位醫護人員在制定實施管理策略時,應當充分考慮干預策略的本質是什么(What),實施對象(Who),如何實施、通過何種途徑實施(How),實施多少干預策略(How Much),實施的場所(Where),什么時候開始實施(When),實施的原因(Why)等 8個問題[3]。在2001年重新修訂的版本中又將護理學涵蓋的人、環境、健康和疾病等四要素放入癥狀管理理論中。張衛等[4]研究指出通過運用癥狀管理理論可以提高患者癥狀管理的效果,減輕患者不必要的癥狀和經濟負擔,從而提高患者對醫院及科室的滿意度。

2 癥狀管理理論在國內應用現狀

癥狀管理理論在國外研究已趨于成熟,但在我國該理論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通過查閱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發現,研究者們從2011年開始對該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在2016~2020年將該理論運用于各種慢性疾病的癥狀管理當中,如表1所示。并且該理論在我國主要被應用于腫瘤患者的癥狀管理研究中,如表2所示。其中應用最多的患者是肺癌和胃癌患者。韓琳等[5]將該理論運用于癌癥晚期患者,發現可以減輕患者癌因性乏力癥狀,改善患者生理、情感以及功能狀態,提高其生活質量。邵茜茜等[6]將癥狀管理教育運用于肺癌化療患者中,發現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癥狀管理能力,以期達到改善咳嗽、疲乏、呼吸困難癥狀的目的。此外,研究發現將基于癥狀管理理論的降溫措施運用于發熱患者,不僅可以提高患者舒適度,也可提高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及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從而更好地促進護患溝通。馮芳茗等[7]以癥狀管理理論為框架,對46例癌癥化療患者消化道癥狀群進行干預,通過個體授課、團體講座及電話隨訪支持等方式實現“知識-技能-支持”癥狀管理方案,結果發現病人消化道癥狀情況、功能狀態及生活質量均有效改善。

表1 國內癥狀管理理論的研究年度

表2 國內癥狀管理理論的應用患者類型

3 討論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及癥狀管理理論的發展,護士在癥狀管理理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的今天,護理的目標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切實地解決患者出現的癥狀困擾,優化癥狀管理干預策略,提高癥狀管理效果是癥狀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慢性病病因復雜、病程長,患者常常出現多種癥狀,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護士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運用該理論時,應當熟悉不同治療人群的癥狀特征,開啟新思路,識別患者最常見或最迫切需要被解決的癥狀,對該癥狀實施具有針對性、具體性、個體化的干預措施,從而最大化地緩解患者的不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對該理論的不斷深入研究,我們也可以逐漸嘗試將該理論運用于腫瘤患者之外的其他慢性病患者(如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精神類疾病等)及傳染病患者。從患者的單一癥狀管理逐漸向癥狀群管理過渡、從單一使用藥物治療逐漸向藥物和非藥物混合治療過渡、從單一護士管理逐漸向跨專業多學科團隊進行過渡管理。并且國外相關研究表明[8]針對單一癥狀管理的相關措施同時也適用于癥狀群管理,并已初顯成效。我們在借鑒國外較成熟的癥狀管理理論下,更好地運用于我國,從而發展適合我國文化背景的癥狀管理理論。

猜你喜歡
理論癥狀研究
保健醫苑(2022年1期)2022-08-30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堅持理論創新
茄子主要病蟲害識別與為害癥狀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