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統山水觀起源看福州的“山水城市”建設

2020-08-27 07:38李巧蕓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園林城市三山福州

李巧蕓

(福州工商學院,福建 福州 350715)

我國歷代城邦建設多依山傍水(條件許可情況下),或據險要關隘之地筑城建池,形成易守難攻之態勢。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山水觀對古城建造的影響深刻雋永:從原始的山水比德崇尚;到后來的“智者樂山,仁者樂水”以及一池三山神仙思想;直至后期演化出的山水堪輿,將山脈比擬為龍脈、水為財等一系列思想無不顯示出山水觀對古城建設的影響,而福州城即是這樣一個受到傳統山水觀影響而建成的例子。

1 我國傳統山水觀

1.1 山水觀

我國傳統山水觀由來已久,從奴隸至封建社會,廣大勞動人民在與自然山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接觸中逐漸形成了富于中華民族特色的山水觀。對于古人而言,自然山水環境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人與自然山水環境是相互依存的;在改造自然而又順應自然的過程中獲得的認識具有很強的生態實用性;在西方世界對周邊環境的體驗強調純粹感官的愉悅性以及物的實用性的同時,我們的傳統山水觀則是起源于欣賞崇尚自然界的山山水水[1]。在改造自然與順應自然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很強生態實用性的山水觀經過逐代的演化到后來就成為了現今的堪輿;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水之美堪比德焉等贊嘆則內化為了中華民族對山水的獨有審美。

1.2 山水與審美

我國淵源流長的傳統園林及文人山水畫受到哲學范疇上的山水觀審美影響。在歷史進程中,山水園林、山水畫互相影響。其中,“智者樂山,仁者樂水”的山水思想與山水比德思想、神仙思想共同成為了緣發中國古典園林的三大思想之一[2]。中華民族對于山水的審美在世界民族之林是獨一無二的,可以將山與水比擬為君子的德行,從而開啟了中國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對于山水的審美,不僅欣賞其形勢之俊美秀麗或巍峨壯觀,更伏臣其高尚情操。

1.3 山水與堪輿

美學(藝術哲學)上的山水觀是一方面,山形水勢所引發的風水堪輿則是另一方面??吧街季?,觀水之流勢,從而判別基地是否適宜安居樂業(陽宅)?!帮L水之法,得水為上”[3],水為地貌之物,風于參差錯落山頭之間而過,從而有寒暖、干濕之屬。山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分。我國的堪輿離不開山水。山水文化亦與風水堪輿緊緊相依。

2 山水城市

在我國淵源深厚歷史悠久之山水觀背景下,創建“山水城市”口號應運而生。錢學森先生率先提出了這個概念。時間追溯至1993年2月,于《城市科學》雜志上,錢老先生發表一篇名為《社會主義中國應該建山水城市》之學術文章。論文中論及:并非只有“方盒子”建筑是現代集聚的城市社會生活的唯一出路。他認為我們的高樓寰宇應錯落有致,甚至于提出在當時我國可謂前沿的屋頂綠化概念。于1990年的7月31日,錢老給吳良鏞院士之去信中即已提及自己一直在思考關于從中國的山水畫、山水詩詞、傳統園林建筑這三者融糅提煉出“山水城市”之詞義。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認為我們能夠建設達成“山水城市式”之居民區。[4]

在國外,與我國的“山水城市”相應的一個概念是1898年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羧A德的明日之田園城市,更多是從規劃總平面布局出發,強調放射性結構;城市分內外城,用生態綠色空間來銜接內外城[5]。俞孔堅認為,雖然此“田園城市”概念試圖利用綠地、農耕地等類型用地防止都市的擴張與無限蔓延,通過發展這些衛星鎮達到擺脫大城市約束的目的[6];但是,大規模的郊區化使大自然被分割得支離破碎,人與自然本質上更加分離。俞孔堅把此歸結為是“理性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的弊端”。即便如此,但是西方“田園城市“概念的提出表明追求自然生態生活的愿望是一致的,東西方這兩個概念在規劃實施路徑上的不同體現了其思維源頭的區別。

2.1 山水城市與園林城市

從1992年開始,我國開始創建“園林城市”之稱號活動。于2003年,福州市同蘇州、揚州、上海等地一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殊榮[7]。由此可見,雖然我國古典園林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亦均有城中園林、中隱于市的傳統,但是“園林城市”這個特定的稱號在1992年之后,便有了其既定的內涵。即依據《國家園林城市標準》的要求評出的“分布均衡、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景觀優美,人居生態環境清新舒適、安全宜人的城市”。

園林城市已經從學術上的一個概念通過管理層的力量轉化為了國家政策評估行為。國家園林城市的建設、評估已經相對成熟與模式化并有了自己的指標。而對于山水城市這個概念提法目前還沒有做到這個程度。

2.2 山水城市與生態城市

相對于上文提到的“山水城市”的來源,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在其“人與生物圈計劃”中提出“生態城市”之提法,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但是生態城市的創建可操作性比較弱。在這點上,生態城市的概念提法與山水城市有共同的地方。我國建設部于2004年9月向全國范圍內發布建設“生態園林城市”之呼吁,列出構建生態園林城市之新方向:在于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推動我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則成為達成生態城市的過程性標的[8]。

3 福州的“山水城市”建設

3.1 建城歷史

位于閩江流域福州平原的福州城,于約公元前202年(西漢初,無諸被封為閩越王)的閩越國始建立都城——“都冶為城”,這是福州建城的開端?!堕}都記》上記載:“將軍山一名冶山……閩越故城”。冶城傍山設壁壘,四周繞水,形成得天獨厚的防御山水形勢。到西晉時期,郡守以原先都城過于狹小為由始建城池,是為“子城”。曾傳時任郡守(嚴高)就建城問題問詢風水大師郭璞,后人認為經郭璞指點過的山脈存龍脈之應和。唐五代時期,內城“子城”不能滿足發展需求,“四十里”羅城環繞子城筑造而就?!堕懦蔷拔镤洝肪陀涊d:羅城南關……舟楫云排,兩岸酒市歌樓。從閩越到漢、唐直至明清至今,2 000多年以來福州城不斷擴張建設。

3.2 福州城歷史山水格局

在20世紀末,研讀過一張1817年的清代福州城輿圖(見圖1)[9]之后,吳良鏞先生發出感慨,認為福州城足以稱之為東方城市設計之佳例。福州城重要特征是“城在山中,山中有城”,山城相繞。東為文林山(旗山),西為金雞山(鼓山),有“左旗右鼓”之稱;城市本身乃囊括了“三山”(烏石山、玉屏山、于山),成犄角之勢[9]。閩江沿城西、南側蜿蜒而過,北山雙溪東、西環城而下,匯入閩江,在城西側匯為東西二湖,舊稱“二湖吞吐繚繞若帶”,為風景旅游勝地。西湖原為“五代閩國之王家苑囿,宋代以來更是成為古城西郊最負盛名之公共園林風景區”[10]。歷史上在進行都城建造的時候,同步實施了水系整改,因此福州城可運用潮漲潮落,直通閩江,形成通川之便利[9]。閩江由福州城西北口入,至淮安分為兩支(現今北支仍名為閩江,南支謂為烏龍江)。福州舊城以北支劃分內外。從該圖看出,福州城的山水格局可概括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襟江帶湖,東南并?!盵10]。

圖1 清代福州城輿圖

福州的山水格局截至20世紀70—80年代,大抵保留完好。80年代往后,由于城市建設的連續擴張,山水格局面貌逐漸發生了變化。

3.3 福州城山水格局現狀

福州城的山水格局大抵保留。三山留存,閩江綿延至今,晉安河及其組成的分支朔洄蜿蜒福州內城。不過東西二湖,僅存西湖。閩江北支倒是沿岸建設了包括南北江濱在內的不少公共園林綠地。內城三山(于山、烏山、屏山),山脈植被尚留,但其風景面貌與往昔已大相徑庭。烏山多駐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屏山原景點多遭破壞。由于城市建設的緣由,山體周圍多建高樓,打斷了原先市民觀望三山之視覺通廊,并且降低了三山之可達性。

3.4 福州城山水格局建議

觀之傳統山水觀,山水城市的建設構想更符合我國的國情與民族氣質。以福州為例,從傳統堪輿、審美欣賞與市民使用度出發,對現在福州城之山水城市建設提出陋見。

3.4.1 保護傳統城市山水格局

歷經2 000多年之后的福州城,其山水骨架與城市輪廓軸線已逐漸穩定,只是近二三十年來擴張比較快速。福州城先天城址選址條件尤佳,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南面閩江,余三面繞山,古城內外擁13座大小峰巒疊嶂,城造于丘陵盆地之中。符合我國古代“風水說”和山水畫描繪的理想的景觀模式。[11]

無論從傳統堪輿還是現代生態角度分析,對于福州城的山脈水系都應該持一種保留,并且適當恢復的心態。保有福州城原有山水之格局,并在個別節點上予以適當強化。這是山水城市建設之前提,在此基礎上,方能談論審美欣賞與市民使用。

3.4.2 凸顯審美景觀

福州城關于建設山水城市中的山水審美問題應從兩方面予以塑造彰顯。一是突出原有之山水城市建設“一池三山”意向。一池三山摩傳統神話之三仙山與一島(東海中有瀛洲、蓬萊、方丈)。一池三山模式是我國山水神仙思想在古典園林中根深蒂固的體現,已經從意識形態的認同轉為了實體審美上的欣賞。古城中屏山、于山、烏山暗喻東海三山,不過在福州城的“山水城市”建設中,這個池,并非水中物,而是福州城連綿之屋頂從鳥瞰角度上仿若池水。福州傳統地域建筑類型中最富特點的是形似馬鞍的“馬鞍墻”,呈“幾”字形起伏排列。古城內連綿起伏的大量“馬鞍墻”奔騰蜿蜒,同群山互相呼應,一起構成波瀾壯闊的畫面。波浪一樣的建筑群屋面輪廓,襯托出三山兩塔之秀麗,所有這些一起完成“一池三山”的神仙意境。[10]。這在古城之福州自然是如此的,但在今日之福州城,城市之天際線不再低矮順滑平緩,自是難的,只是有賴于后來之規劃與城市設計罷了。二是選擇性打通保留城內諸山之景觀視覺通廊,使在城內便可望地見山。城內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近二三十年來建了許多高層建筑于山腳或毗鄰山腳之處,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對于山之觀瞻。因此,在往后的規劃中,應該有意識地控制這一點。

3.4.3 增加市民體驗設施

園林幾大類中最盛為私家園林,公共園林于末期才出現萌芽。但山川名勝由于宗教之原因在相當程度上起到了公共園林之先導作用。在市民使用這一塊,天地之山水,對于往來的人們總是持一種開放接納的姿態。這一點,從古至今,一脈相承?,F在,所要做的即是強化提升市民使用。使福州城各山水的可達性提高,則市民欣賞、受用古城之山水的可能性也隨之提高了。山水可達性之提高有賴于綠色基礎設施之完備情況。駐留場地提供、路徑的完備是其中的功課。

4 結語

綜上,在我國傳統山水觀的起源里,山水有其獨特的審美,并且,經過世世代代國人的智慧,我國已完備了一套山形水勢之堪輿之法。自改革開放以來,福州城格局擴張比較迅速?,F今的福州城是在這樣的日月積累之后的產物。對于已有的城市山水脈絡,應持一種尊重的態度,在此基礎上,適當打造山山水水的景觀視覺通廊,恰當提高城中山山水水之可達性,這為福州城“山水城市”建設之經由之路。

猜你喜歡
園林城市三山福州
三山虎山血戰輝映青史
鎮三山
我認識的幾位福州女
遼太祖卓龍眉宮“取三山之勢”之三山考略
以愛之名 和諧至美——福州十中簡介之三
逐夢福州 只為“她”
尋味福州
情愛感懷
加強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幾點探究
奇臺縣園林城市建設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