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地貌特色圖案在針織圍巾設計中的應用

2020-08-27 07:27趙文錦
紡織科技進展 2020年8期
關鍵詞:卡其色丹霞地貌明度

趙文錦,肖 紅

(西安工程大學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陜西 西安710048)

在陜西榆林的靖邊縣龍州鄉有一處絕美的丹霞景觀,展示了塞上丹霞的奇特神韻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其是中國唯一一處可與聞名世界的美國西部波浪谷相媲美的景區,被人們稱之為中國的波浪谷。靖邊波浪谷紅砂巖色澤鮮艷,會在陽光下形成特殊的光影,景色壯觀奇特,遠看猶如洶涌澎湃的波浪,經過1億多年的復雜地質作用,形成了今日塞上特有的丹霞地貌美景,占地約20 k m2。丹霞地貌雖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分布,但經相關專家鑒定,國內目前已知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質遺跡景觀帶就是陜北丹霞地貌[1]。

通過多次實地調研,榆林當地有數家羊絨生產企業,羊絨資源十分豐富。眾所周知,羊絨是十分珍貴的動物纖維,輕、軟、柔、滑、糯等都是它獨特的優點,羊絨產品作為紡織品中的高檔產品,一直備受消費者喜愛,具有獨特的光滑、細膩、高雅等風格。羊絨圍巾是羊絨產品之一,細膩親膚、光滑柔軟、保暖性強,但近幾年來,羊絨圍巾在樣式風格上的改變微乎其微,大部分的產品缺乏特色[2-3]。

近年來,出現了很多別致、上乘的花式紗線產品,既有實用價值又有審美價值?;ㄊ郊喚€可以使面料的外觀風格別具一格,在視覺上更具立體感,色彩更加絢麗。目前,各種服裝面料以及裝飾產品的創新開發都與花式紗線緊密相關[4]。從花式紗線入手開發圍巾的概念超前新穎、可行性強,同時有利于開發新型的創意面料[5-6]。

圍巾作為秋冬季節的常用服飾產品,中國目前有關花式紗線針織圍巾的文獻相對較少,現有的文獻基本上是從圍巾織造工藝設計、款式設計、圍巾與服裝搭配這幾個方面進行研究[7]。以榆林地貌特色為切入點,根據榆林丹霞地貌提取色彩方案及特色圖案,分析了數碼控制技術花式紗線的優勢,設計出4款凸顯榆林地貌特色的羊絨針織圍巾,使針織圍巾的外觀設計呈現不同以往的風格。

1 色彩及圖案提取

1.1 色彩提取

通過在榆林波浪谷地區的實地調研,拍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波浪谷丹霞地貌照片,如圖1所示。本文4款圍巾是依據榆林丹霞地貌提煉的色彩方案進行設計,圍巾設計中最能表現視覺效果的要素就是色彩,因為當人們看到圍巾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色彩,之后才是造型、材質等,色彩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在設計中十分重要[8]。

由美國畫家孟賽爾定義的色相、明度、純度是色彩的3個基本屬性,構成了孟賽爾色立體。在色彩的3個屬性中,明度是色彩搭配的基礎,任何色彩都可以還原為明度關系來思考,明度最適于表現空間感、層次感與立體感。由于南北差異,北方多黃土覆蓋,所以榆林丹霞地貌整體呈黃色調,而不同于南方的紅色調[9]。結合孟賽爾色立體和色彩設計理論,榆林丹霞地貌整體呈黃色調,都是以橙色為基準與其相隔30°的類似色,類似色組合的畫面協調統一,質感柔和,再加以明度和純度的變化,可以增強畫面色彩對比,根據榆林丹霞地貌的獨特地貌特征,運用明度變化可以更好地體現出層次感和動感。在孟賽爾色立體中,中心軸表示顏色的明度,明度由黑到白可以分為9個梯度,如圖2所示,1-3為低明度基調,4-6為中明度基調,7-9為高明度基調。所以色彩方案的提取主要從明度變化來著手,在照片中分別提取低、中、高3個明度基調的色彩。

圖1 榆林丹霞地貌

圖2 孟賽爾色立體示意圖

圖3 明度區域劃分圖

如圖3所示,將丹霞地貌最具代表性的一張照片劃分出3個明度區域,從中分別提取出3個明度的顏色。色彩提煉方案如圖4所示,提取三色分別為PANTONE 19-1331TPX(深棕色),低明度;PANTONE 16-1336 TPX(卡其色),中明度;PANTONE 14-1139TPX(淡橘色),高明度。3種色彩不同比例的混合搭配呈現出的效果各異,大比例淡橘色調給人一種活力陽光的感覺;大比例卡其色調給人一種平靜和諧的感覺;大比例深棕色調給人一種沉著穩重的感覺。這3種色彩的搭配組合淡雅大方,配合變化多樣的圖案又不失圍巾飾品的裝飾特性。

圖4 色彩提煉方案

1.2 圖案提取

榆林丹霞地貌大部分呈現波浪狀和百葉窗狀[9],如圖1(a)、圖1(b)所示。靖邊波浪谷蜿蜒曲折,層層疊疊,波浪型的紅色巖石連綿起伏,線條柔美,滿眼的絕美景色引人無盡遐想。從丹霞地貌的特色景觀中提取出的主要圖案是波浪形線條和百葉窗狀的直線條,曲線與直線、多層次的排列構成形式和層疊漸變的色彩結合可以將丹霞地貌的特色得到最大體現。

2 新型花式紗紡制特點

花式紗線是采用特殊原料、設備或工藝對纖維或紗線進行加工,制成的具有特殊結構及外觀效果的紗線,具有裝飾作用?;ㄊ郊喚€有別于普通紗線之處在于將線的形態結構改變,從而展現出不同的外觀效果[10]。常規的花式紗線有竹節紗、大肚紗、彩點紗、圈圈紗等。

現在新型的噴毛帶子紗制成的服裝重量僅為普通紗線的1/3,這種紗可以達到更加柔軟、蓬松、輕質、保暖的效果。中空噴毛帶子紗是將粗紗經過分梳裝置后再將纖維噴入帶子紗中。另外,生產這種效果的紗線還有其他2種方式:一種是須條從前羅拉輸出后直接編織成帶子紗,中間不喂入其他纖維;另一種方式是包芯帶子紗形式,將精紡的粗紗或粗紡梳毛機下機的小毛條連續喂入到帶子紗中。

目前的花式紗線技術已經可以生產出多組的彩色漸變條子,控制精確度有很大提升并且可依照需求對工藝進行設計,從結構上成功解決了各種顏色條子喂入時產生搭接不良的問題。如果紗線應用于梭織領域,那么多色條子混合漸變機生產的彩色條子可以通過精紡工序生產出彩色漸變單紗,以雙經單緯的方式制成梭織產品,應用前景相比目前市場上的段彩紗更好。彩色漸變紗很好地解決了中長段的色彩變化效果問題,其橫截面包含多種纖維,其中每種纖維所占比例和漸變段長度均可調節,并且色彩漸變過程均勻,這既有助于企業開發新型產品,又有助于滿足消費者各異的消費需求。

3 圍巾設計

圍巾是重要的服飾配件之一,在要求功能性的同時還需具備裝飾性,既可以防寒保暖,又可以起到搭配裝飾的作用,以柔美、靚麗、多彩的造型與材料,豐富的色彩,成為日常裝扮不可或缺的部分[11]。在針織圍巾設計中,對色彩和圖案進行歸納概括處理,相比細節處理可以產生更大的視覺沖擊力,引人注目。

設計的4款針織圍巾總體風格簡約雅致又不單調乏味,簡約中富有變化,主要運用混色漸變色彩和抽象幾何圖案搭配進行設計。

3.1 混色漸變針織圍巾

混色漸變設計也是抽象圖案的設計。抽象圖案是相對于具體圖形形態而言的,基本以點、線、面和肌理效果為主要表現對象,形態構成的靈活性使得抽象圖案有更大的想象和自由發揮空間,從而有無限變化的可能?;焐珴u變設計通過營造面的變化和肌理感來表現,針織面料上的混色漸變可以營造出獨特的肌理感,榆林丹霞地貌色彩和變幻起伏的地貌特征決定了適合于混色漸變的設計方法。

3.1.1 分段效果的混色漸變圍巾

分段效果的混色漸變針織圍巾是羅紋組織結構,有良好的彈性和延伸性,卷邊性小,如圖5所示。圍巾大體呈現的是深棕色-淡橘色-深棕色-卡其色調的漸變,通過控制混色比例及漸變段長度來達到其分段色彩漸變效果。(1)深棕到淡橘色的漸變。在深棕色紗線中逐漸喂入卡其色和淡橘色紗線,卡其色和淡橘色所占的比例逐漸變大,深棕色逐漸消失,到淡橘色和卡其色各占50%,而后逐漸增加淡橘色的喂入比例,減少卡其色的喂入比例,到淡橘色純色。(2)淡橘色到深棕色的漸變。在淡橘色中逐漸喂入深棕色紗線,深棕色的比例逐漸增加直至淡橘色消失,只有深棕色純色,完成漸變。(3)從深棕色到深棕、淡橘、卡其色的混色漸變。淡橘色和卡其色從相等的小比例開始,卡其色比例逐漸增大,最后結束部分是60%左右的卡其色,20%左右的淡橘色和20%左右的深棕色。

3.1.2 波浪效果的混色漸變圍巾

羅紋組織結構的波浪效果混色漸變針織圍巾,如圖6所示。提取了榆林丹霞地貌彎曲變幻的特征,通過數碼控制色彩比例和長度的方式使圍巾整體呈波浪漸變的效果,起伏變化和有規律的重復,極富韻律感。淡橘色比例大的部分有向外凸的視覺效果,深棕色比例大的部分有向內凹的視覺效果,巧妙地用色彩搭配和比例來營造出前后空間感,如夢似幻,引人遐想。圍巾由卡其色漸變到深棕色和淡橘色漸變到深棕色兩部分重復排列組合而成。邊緣用明艷的淡橘色收尾,與主體部分柔和漸變的深棕色調形成對比,為整條圍巾增添了活力。

圖5 分段效果的混色漸變圍巾

圖6 波浪效果的混色漸變圍巾

圖7 波浪線條感的圍巾

圖8 幾何構成形式的圍巾

3.2 對稱構成形式的針織圍巾

在針織圍巾設計中,點即一個線圈,是構成圖案的最小單元,線和面構成的圖案都是由一個個線圈組成,點的大小、位置、形態不同,產生的視覺效果也不同。對稱構成形式在視覺上形成均衡感,佩戴圍巾時垂下的兩側可以互相呼應。

3.2.1 波浪線條感的圍巾

這款圍巾中間部分的圖案設計是根據丹霞地貌蜿蜒起伏的特征概括而來,如圖7所示。以淡橘色為底色,彎曲部分的線條是各占50%的深棕色和淡橘色紗線組成。圍巾兩端收尾部分是淡橘色80%和卡其色、深棕色各10%的混色組成。圍巾的上下邊緣裝飾部分也有波浪狀的設計,彎曲而有規律的線條靈動又不呆板,深棕色線條中間的混色部分是卡其色和淡橘色的混色,從卡其色30%和淡橘色70%的混色到各占50%的混色。線條圖案的設計在緯平針組織的基礎上,通過提花工藝來編織。

3.2.2 幾何構成形式的圍巾

幾何圖形的構成根據形狀和排列組合形式,可以表現出有秩序的設計感,如圖8所示。這款緯平針組織的圍巾上下兩部分完全對稱設計,邊緣的漸變部分是從深棕色到淡橘色的漸變,同時喂入淡橘色和卡其色,當卡其色比例達到25%時,3色混色的比例為卡其色25%,淡橘色25%,深棕色50%,然后逐漸減少深棕色和卡其色的喂入比例,漸變至淡橘色;接下來2段相同的花紋用提花工藝編織,以卡其色為底色,深棕色的波浪狀線條通過丹霞地貌抽象變化而來,圍成的圖案為菱形,采用二方連續的手法橫向有規律地重復,起到裝飾作用;下一段以淡橘色為底色的部分,2條波浪狀的深棕色線條為整條圍巾增添了靈動感;正中間部分的2段對稱漸變是由深棕色50%,淡橘色和卡其色各25%的混色到深棕色的漸變。在色彩搭配上形成一定的節奏感,色彩對比鮮明,在針織織物上能清晰地凸顯出圖案。

4 結語

(1)根據地貌整體色彩和特色并結合孟賽爾色立體和色彩設計理論,通過類似色的選色方法和明度設計原則,提取色彩方案及特色圖案進行圍巾設計,可以有效地凸顯其地貌特色。

(2)不同色彩排列組合的圍巾設計可采用先進數碼控制的方法,通過控制喂入色彩比例和長度來實現相應的漸變效果,方式快捷、效果新穎。

(3)將中空噴毛帶子紗作為圍巾制作的原材料,可以使圍巾更加輕薄柔軟,佩戴舒適且保暖性更好。

(4)設計師在新產品設計時,應緊密關注相關行業的高科技發展動態以及最新的工藝技術手段,將它們有機地融合于產品設計中,并結合地域特征,不斷提升產品的高科技含量以及特色,才能做出獨一無二的新穎設計。

猜你喜歡
卡其色丹霞地貌明度
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下)
趙雪作品
美麗丹霞地貌
基于Coloro色彩體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顏色深度研究
沙漠之花
SIDEWAYS
如何讓學生在設計中有效認識和使用色相環
神奇的七彩丹霞地貌
淺談中學生對色彩的認識與表現
印刷顏色的明度預測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