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正出新 融合發展

2020-08-28 11:16寧群賢魏秋樺
粵海風 2020年3期
關鍵詞:廣電大灣粵港澳

寧群賢 魏秋樺

在粵港澳大灣區宏偉藍圖的推進實施中,灣區廣播電視文藝值守主流媒體之本位,不斷開拓創新,在內容建設、節目形態創新、技術手段更新、傳播渠道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以貫之的是,廣東廣播電視媒體一方面緊扣時代脈搏,高揚時代主題,書寫國家時代主旋律;一方面立足本土、貼近群眾,“粵味”濃濃,呈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廣東各級廣播電視機構都面臨經營上的巨大挑戰,普遍存在開機率下降、整體收入下滑等現實問題,但均采取了積極的應對舉措,迎難而上,化危為機,立足廣播電視臺自身多年積累的優勢,開拓網絡電視臺、兩微一端等平臺,進行線上線下聯合開發經營,在增強粉絲黏性的同時也獲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此外,廣東廣播電視全力打造互動融合的新媒體傳播平臺矩陣,著力增強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陷入行業發展的階段性困境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從早期的“你需要我,我需要你”的粵港澳合作,到如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了質的飛躍。廣播電視是黨和國家的喉舌,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精神食糧,廣東電視文藝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為灣區電視文藝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新的動能。以廣東廣播電視臺為引領,灣區各地市臺與港澳臺為輔的廣東廣播電視方陣將作為一條文化的紐帶,將粵港澳大灣區人們的精神文明生活聯系在一起,有力促進了廣東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設和發展。

本文主要關注2017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范圍內的廣播電視文藝,特別是廣東廣播電視臺旗下的廣東衛視、珠江頻道,以及廣州廣電集團、深圳廣電集團旗下的主流頻道(頻率),輔之珠海、肇慶、佛山、東莞、中山、江門、惠州等地級市電視臺,以及TVB、澳亞衛視等香港、澳門兩個電視臺,梳理近年來灣區廣播電視臺推出的新聞、綜藝、紀錄片,特別是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等主題宣傳而推出的新節目、新欄目,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廣播電視文藝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發展方向,加強對大灣區文藝建設和文藝發展的現狀了解與研究,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藝發展提供基礎性的研究支撐和參考。

一、廣東廣播電視節目取得的新成果

近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廣東各級廣電媒體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正面宣傳,強化內容管理,牢牢守住意識形態安全南大門。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廣東各級廣電媒體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推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豐富多彩的節目,深受觀眾歡迎和喜愛。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推動下,廣東電視媒體與港澳電視機構在多方面進行合作,加大投入打造精品節目,推出了一批觀眾喜聞樂見的新節目,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在媒體技術更新迭代的今天,廣東廣電媒體與兄弟省市廣電媒體一樣,遭遇了開機率下降、觀眾群體老化、注意力稀釋帶來的種種挑戰。廣東廣電媒體在危機中不斷尋求突破。作為廣東廣電媒體方陣的旗手——廣東廣播電視臺,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在節目形態上銳意創新,在經營思路上大膽開拓。尤其是收視排名曾長期處于國內省級衛視排行榜中游的廣東衛視,近年來收視排名迅速提升。廣東衛視2019年收視同比2018年大幅上漲47%,在全國省級衛視中排名提升至第9位;2020年前5個月,廣東衛視收視排名繼續穩步向前,朝著躋身國內一流省級衛視的發展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一)堅持新聞立臺、政治家辦臺理念,主題性宣傳報道濃墨重彩

黨的十九大以來,廣東各級廣電媒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精心組織重大主題宣傳報道。圍繞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廣東廣電媒體持續深化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力做好黨的十九大、學習貫徹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香港回歸20周年、澳門回歸2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國兩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鄉村振興新征程、污染防治攻堅和重大風險防范等重大主題宣傳報道,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精心組織做好宣傳報道,推出許多弘揚正能量、反映時代精神的新聞節目。

十九大是中國共產黨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圍繞黨的十九大,廣東廣播電視臺及各地市臺分階段、有重點地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十九大召開之前,省內各廣電媒體重點聚焦黨建成果、廣東代表團等做了大量鋪墊性報道,推出了《喜迎十九大》《砥礪奮進的五年》《代表零距離》《我從基層來》《奔康在路上》《我的朋友圈:美好的生活》《黨代會聲音》《代表會客廳》等專題專欄新聞節目,傳遞盛會聲音,講好廣東故事。十九大召開過程中及閉幕后,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廣東各級廣播電視機構宣傳報道的主線,《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等專題報道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遍南粵大地。

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喜迎70華誕。廣東廣播電視媒體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宣傳報道,營造出濃厚的喜慶氛圍。2019年,廣東廣播電視臺12個電視頻道、9個廣播頻率的38個節目欄目共開設國慶相關專欄超過50個,播出相關報道超過2500條次?!稄V東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國樂頌中華——廣東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民族音樂會》等大型晚會及活動,觀眾好評如潮,受到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表揚。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東莞、珠海、江門等地市臺主頻道、主頻率先后推出了《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尋找身邊的“建國”》《騰飛中國 激情十月》《牢記囑托,追夢新時代》 《我們和祖國母親心貼心》《珠江潮涌七十載 羊城已是滿目春》《中國紅·家國情》等特別策劃節目,深刻反映了70年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和寶貴經驗。值得一提的是,由廣東電視臺攜手全省21家城市電視臺聯合推出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系列直播節目《飛越廣東》,每周直播一個城市,展開了一幅新時代廣東砥礪奮進的絢爛畫卷。

(二)謳歌改革精神,全景展現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偉大成就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廣東各級廣播電視媒體均推出了形態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節目,形成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強大輿論聲勢。節目一方面立足本地,通過聚焦改革開放40周年小人物的故事,以個體或群體的生活改變折射整個社會、國家的變化;另一方面,通過表現各地40年來經濟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出國家的進步,社會的變遷和個人的成長。

廣東廣播電視臺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主題,推出了紀錄片《四十年美好生活》《風云四十年》《農村改革四十年》及廣東改革開放40年展覽系列宣傳片、電視劇《面向大?!?、廣播劇《春暖南嶺村》《一次多出來的“深海穿針”》、專欄節目《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電視新聞專題“敢為天下先”、廣播新聞專題“40名外國人看改革開放40年”等一批重點項目,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經濟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由南派紀錄片領軍人物馬志丹導演的《四十年美好生活》,從年齡跨度數十載的老中青三代中挑選典型人物,以平民視角體現中國社會史詩般的進步,塑造了身處大時代的“小人物”群像,運用鮮活的記錄手段和巧妙的敘述方式,對新時代背景下中國人民的生活改變與心靈變遷展開全景式掃描與特寫,每一集都讓人眼前一亮,充滿勵志色彩。

聚焦改革開放40周年,除新聞報道外,各地廣電媒體主動策劃推出一批特別節目。廣州廣播電視臺打造的大型紀錄片《頭啖湯》以鮮活的人物形象和事件為切入點,再現了幾代廣州人的集體回憶,紀錄了40年來廣州人為追求美好生活而進行的不懈奮斗和大膽創新,展示了廣州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先人一步、勇立潮頭的風采。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推出了科技紀錄片《創新中國》和綜藝節目《圖鑒中國》?!秳撔轮袊肪劢剐畔⒓夹g、新型能源、中國制造、生命科學、航空航天與海洋探索等前沿領域,用鮮活的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中山廣播電視臺、廣東聲屏傳媒制作了5集電視紀錄片《新時代 新征程》,這是中山首部4K紀錄片。東莞廣播電視臺、中山電視臺、廣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了《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的專欄節目,節目以專題報道的形式,深入走訪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足跡,帶領觀眾一起重溫了東莞、中山、廣州三地改革開放歷程,張揚了城市建設者奮力拼搏的精神。

除了主流電視媒體,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專業影視制作機構也紛紛聚焦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重大主題,出產了諸多影響較大的影視作品。由深圳市紀錄片發展促進會主導拍攝的城市紀錄片《深南大道》以深情、細膩的情感,極具歷史感的鏡頭語言,記錄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歷史,講述了開拓者、創業者們的精彩故事和傳奇經歷。

香港、澳門本土的電視媒體也推出了大量有關改革開放40年的專題節目。TVB專題節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一共10集,從經濟、民生、政策等各方面檢視中國的改革開放道路,并提出兩個疑問,即改革開放如何改變一個國家,以至在國際帶來什么影響?隨著國家經濟實力拾級而上,香港昔日的角色和地位逐漸改變,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兩項國家發展策略推動之下,香港未來應如何自處?澳亞衛視專題節目《澳門·共享繁榮》分為政治篇、未來篇、科創篇、教育篇、經濟篇、學術篇、城市篇七個部分,講述了澳門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40年里的發展與機遇。

(三)為時代留影,為改革立像,“南派紀錄片”品牌越擦越亮

近年來,南派紀錄片呈現勃發之勢,原因有三:一是國家對紀錄片的大力扶持為紀錄片的長足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二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隨著觀眾審美趣味的分流,主流媒體重新審視并重構傳播價值,為紀錄片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三是歷屆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成功舉辦,為南派紀錄片走出廣東、走向世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平臺,不斷激勵著主流電視媒體與民間制作機構對紀錄片創作的投入。

學者譚天曾把“南派紀錄片”的創作特色總結為:題材上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在地域文化的反映上貫通中西,敘事中更顯細膩貼近,記錄中更注重人文關懷,整體呈現出與嶺南文化相匹配的多元、開放、包容、創新的特質,同時也追求細膩感人、貼近生活的人文情懷。南派紀錄片延續了近年來南派紀錄片量多質優的良好勢頭。廣東廣播電視臺推出的紀錄片有《追夢在路上》 《秘境神草》 《老廣的味道》《四海逐夢記》《食品安全》《中國夢·創新動力》《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懸壺嶺南》《印象海絲》《粵港澳大灣區》《港珠澳大橋》等節目。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東省委宣傳部和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的,一共三集,每集50分鐘。該片主要從粵港澳三地合作的歷史和成果出發,對標全球著名灣區發展現狀和不同的發展道路,闡述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世界第四個灣區的硬實力、軟環境,探索大灣區發展的方向、路徑和目標愿景,讓觀眾以全新視角審視粵港澳大灣區的宏偉藍圖。

深圳廣電集團策劃制作的紀錄片更多聚焦港澳兩地間的故事,著力表現大時代、大環境下老百姓的生活日常?!渡罡弁鄱辍贩譃椤缎值芡小贰稄S店蝶變》《創新聯動》 《醫療共享》 《文化雙城》 《跨境生活》《追夢青年》《灣區共筑》8個篇章,講述了不同年齡層的深港兩地居民的人生故事,通過記錄他們的經歷與情感、夢想與追求,反映出深圳和香港這兩個一河之隔的城市的內在情感關聯。為了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而拍攝的《深圳河》,記錄了一河兩岸,雙城分界的兩種制度和兩種生活方式,通過一條河流重溯了一個城市的記憶與精神內核。

廣東其他地市電視媒體均高度重視紀錄片創作,很多作品贏得了業內專家和觀眾的廣泛好評。廣州臺推出的大型人文紀錄片《燈塔》,以舢舨洲燈塔作為故事背景,反映了古老海上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佛山臺紀實欄目《經歷》先后推出了《平安的守候》《我在非洲修機場》《“尋味”之后》《摩族獵人》等篇目,記錄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變遷。珠海臺制作的《特區中的特區》系列紀錄片講述橫琴島從蕉林綠野到家園城市的巨變,讓觀眾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橫琴奇跡”。

(四)綜藝節目精彩紛呈,節目形態創新創優,地域特色與文化氣息兼備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收視收聽市場,廣東各級廣播電視機構立足自身優勢資源,在節目形態上創新創優,推出了一系列定位清晰、特色鮮明,兼顧市場效益和社會效應的社教與綜藝節目,為廣東電視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節目內容創新的同時,各地電視臺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積極應用4K技術,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

近年來,廣東廣播電視臺加大節目形態創新力度,先后推出的新形態節目有談話類欄目《風云粵商》、文化脫口秀《我是講書人》、技能競賽《技行天下》、創業節目《眾創英雄會》、音樂文化節目《勞動號子》、商業紀實訪談節目《我有嘉賓》、生活類綜藝節目《零點食神》、文化益智節目《見多識廣》、喜劇雜志節目《美好生活歡樂送》等。引發全國廣泛關注的是大型原創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該節目以“揭開中國音樂之美”為口號,通過中國傳統民族器樂競演的形式,演奏動人樂曲,講述中國故事,弘揚民族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深圳衛視綜藝節目形態多樣,內容上可以劃分為六大板塊。屬于知識板塊的綜藝節目有《時間的朋友》《未來演講》《詩意中國》《圖鑒中國》《一路書香》《課間十分鐘》《神奇圖書館在哪里》;屬于全域板塊的有《辣媽學院》《飯沒了秀》《萌,就是超能!》《潮奇發布會》《食為江湖》《宅人食堂》;屬于極速板塊的有《極速前進》《極速環游記》《環游記我們的侶行》《起舞吧齊舞》《極速2019》;屬于科創板塊的有《行情創投》《你好面試官》《我有嘉賓》《前哨大會》;屬于時尚板塊的有《年代秀2019》《解憂茶貨店》《你好人生》;屬于公益板塊的有《大漠綠色夢》《溫暖在身邊》《通途》。

近年來,文化類節目的興盛成為國內電視熒屏的一大亮點,從《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到《朗讀者》,文化類節目接連“火”遍電視屏幕、網絡平臺和社交網絡。這一方面得益于國家對主流文化的積極引導,另一方面也是各大電視媒體對一段時期以來電視熒屏過度娛樂化反思和反撥的必然結果。文化類節目也成為廣東各地主流電視媒體創新節目形態的突破口。廣東衛視文化脫口秀《我是講書人》將“講書”這種新穎的讀書交流方式搬上電視熒屏,通過講書人豐富多彩的讀書分享,傳遞讀書樂趣,陶冶情操,啟迪心靈。除廣東衛視外,深圳衛視也推出了《一路書香》《詩意中國》《大地藝術家》等幾檔文化類創新形態節目?!兑宦窌恪肥且粰n文化探尋節目,節目通過深讀與行走,探尋古風鄉情,發現文化經典與人的故事?!对娨庵袊肥且粰n文博推理秀節目,結合現場還原的古人生活場景,展現國人獨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學。

在綜藝節目上,TVB聚焦旅游與美食,推出了旅游節目《大灣區 活好D》《搭上高鐵愛旅游》《退休地圖》《森美旅行團》《愛在遙遠的地方》《放工去旅行》《沖游泰國》等,將各種元素與旅游元素結合在一起,給觀眾不一樣的觀看體驗。美食節目上,TVB推出《阿爺廚房2》《阿媽教落食平D》《食吧》《兄弟煮廚》等,手把手教廚房小白做菜,受到美食一族的追捧。

(五)聚焦小人物,傳遞正能量,打造精品影視劇集

影視劇、新聞、綜藝娛樂節目俗稱為電視節目的三駕馬車。在影視劇領域,廣東廣播電視臺、深圳廣電集團繼續發揮龍頭作用,大手筆打造精品劇作。廣東廣播電視臺以迎接黨的十九大、慶祝建軍90周年、精準扶貧等主題宣傳為契機打造紅色經典劇,先后推出電影《南哥》、電視劇《我的1997》《熱血軍旗》《秋收起義》 《人民軍隊忠于黨》《特赦1959》《奔騰年代》《歸還世界給你》等多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影視精品。其中《南哥》作為首部精準扶貧題材故事片上映后獲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省委領導的高度評價,并獲得第4屆意大利中國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女主角獎等國際獎項?!肚锸掌鹆x》再現了毛澤東、朱德、盧德銘等革命先驅組建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武裝奪取政權的崢嶸歲月?!稛嵫娖臁分v述了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創建人民軍隊的探索和實踐的光輝歷史,該劇獲得了第31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大獎和第2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出品的都市情景喜劇《天南地北深圳人》一共50集,主要講述5位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懷揣夢想到深圳打拼的故事,折射出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大時代背景下的中國新時代風貌。

TVB則延續了其在都市劇、古裝劇方面一貫的制作優勢,推出了《再創世紀》 《跳躍生命線》《已讀不回》《楚漢驕雄》《飛虎之潛行極戰》《宮心計2:深宮計》《迷失假期》《反黑》《溏心風暴3》《乘勝狙擊》《親親我好媽》《使徒行者2》《夸世代》《是咁,法官閣下》等劇目。

二、新媒體環境下廣東廣播電視業的危機與應對

新媒體時代,傳統的廣播電視產業遭受到強烈沖擊,“電視之死”的論斷不絕于耳。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傳統電視產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廣播電視業普遍面臨收視收聽率下滑、經營困難、人才流失、內容創新能力不強等現實問題,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具體表現為:

(一)節目創新力不足

廣東各級廣播電視媒體的節目雖然形態多樣,翻陳出新,但節目同質化的現象依然十分嚴重,普遍存在原創能力不足的問題。電視節目里央視抄國外、省級抄央視、地方抄衛視的欄目克隆怪圈依然存在。有的媒體在引進域外節目版權后,直接照搬原有的節目模式而不加改進,缺乏創新思維和本土思維,造成后續收視乏力。

(二)行業整體效益下滑

當前,電視收視率下滑、開機率降低已是不爭的事實。廣播電視行業廣告收入行業性整體下滑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在經濟新常態下,傳統電視廣告收入正加速向其他營銷渠道轉移。廣告收入的走低給重資本的廣播電視業帶來了巨大挑戰,國內地市縣級電視媒體陷入經營困境的不在少數。從新媒體發展態勢看,廣電媒體廣告收入下滑的態勢短期內很難扭轉,這也成為當前阻礙廣東廣播電視媒體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

(三)品牌影響力不強

盡管廣東各級廣播電視臺在新時期以來,在節目創新、生產經營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相比于其他省級媒體而言,廣東廣播電視媒體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拳頭產品和標桿項目還不多,品牌影響力不強。在廣東廣電媒體中具有標桿意義的廣東衛視,近年來雖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但在傳播力和影響力上,與國內一線省級衛視仍有較大差距,廣東衛視在全國省級衛視中的排位與廣東作為中國經濟領頭羊、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地位形象不太相稱。

(四)新媒體經營乏力

為適應新媒介環境下傳播的需要,當前各個廣播電視媒體均積極拓展新媒體傳播渠道,兩微一端成為各家廣電媒體的標配。但這些新媒體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大多局限于固有傳統媒體內容自產自銷的運營思維,缺乏平臺意識、經營意識、創新意識,用戶體驗普遍較差,多數新媒體產品淪為擺設,難以實現新媒體向電視熒屏的導流,新媒體投入產出比極不相稱。

(五)人才流失嚴重

近幾年,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廣電人跳槽到新媒體已不是新聞。從個人離職到團隊跳槽,電視行業人才流失嚴重,電視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作為創意產業,電視最核心的要素是人,電視人之所以拋棄令人艷羨的職業聲望,投身新媒體,一是對行業發展趨勢的選擇,二是對個人未來發展的預判,三是媒體大融合為人才跨界流動提供了可能。廣電人頻繁跳槽新媒體,其反映的是電視臺的吸引力在逐漸減弱。電視業界的高管、精英跳槽到新媒體將動搖電視行業的“軍心”,造成更多人效仿,降低電視人的職業忠誠度。目前,電視臺用人受到傳統體制機制的限制,人才使用和晉升渠道不夠多元化,廣電業還沒有普遍實施績效考核,更談不上普遍落實職業規劃,而采取行政職務提升作為人才激勵機制更是對廣電人職業理想的扭曲和誤導。新媒體頻繁伸手向電視臺挖人,使得本來已經受到嚴峻挑戰的電視臺人力資源管理現狀,更加令人擔憂。

如上所述,既有廣電媒體行業性的普遍問題,又有廣東廣電媒體自身的特定問題。為應對這些挑戰,近年來,廣東各主流廣電媒體都做了積極的探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做法。

(一)加快媒體融合發展

在媒體融合、開展全媒體傳播上,廣東各級廣電媒體動作頻頻,觸電新聞、荔枝臺、正直播、粵聽APP等融媒客戶端等產品的集群建設,廣東廣電媒體逐漸打造出一個立體的融媒體宣傳矩陣,逐步實現媒體融合從“+”到“融”和從“融”到“合”的轉變,形成立體傳播、全媒體傳播的新格局。

廣東廣電媒體在新媒體融合創新上,一個標志性的成果是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上市。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是廣東廣播電視臺旗下新媒體與現代傳播技術相融合的新型企業,是獨立IPO上市的播控平臺運營公司,于2019年4月19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新媒股份成立于2010年7月,經廣東廣播電視臺授權,公司獨家運營與廣東IPTV集成播控服務、互聯網電視集成服務、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配套的經營性業務。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南方新媒體IPTV基礎業務用戶數達到1,685萬戶,同比上升33.8%。IPTV用戶滲透率為46.3%,公司云視聽系列產品累計激活總用戶數已達到2.49億戶,其中與騰訊合作的“云視聽極光”累計激活用戶達1.59億戶;與千杉網絡合作的“云視聽電視貓”為4335萬戶;與飛狐信息、南傳飛狐合作的“云視聽悅廳TV”為2258萬戶;與嗶哩嗶哩合作的“云視聽小電視”為2382萬戶。

(二)積極推進4K頻道建設

傳播技術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傳播形態的再造。發展4K超高清電視是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部門貫徹落實中央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深化廣播影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廣播影視傳播力、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促進和推動文化產業與民族工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10月16日,廣東廣播電視臺綜藝頻道4K超高清開播活動在廣東廣播電視臺舉行,4K頻道的首播意味著廣東綜藝頻道成了全國首個省級電視4K超高清頻道。4K指的是超高清分辨率,相當于2K投影機和高清電視分辨率的4倍,在這個分辨率下,觀眾將可以看清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特寫。當前,4K技術已應用到《國樂大典》《通海夷道》《美麗鄉村》《秘境神草》《老廣的味道》等十幾個精品項目的制作中。同時,廣東廣播電視臺與內容供應商深度合作,成立“廣東4K影視內容制作中心”,對接內容生產和制播牌照,積極探索4K超高清節目生產、銷售和運營模式。

(三)強化媒體的本土貼近性

強化媒體的本土性、貼近性,是廣電媒體增強觀眾對媒體黏著度,穩固本地收視收聽市場的必然手段。時代在發展,受眾接觸廣電媒體的需求,從一開始簡單的信息獲得,已經變得更復雜更精細化。順應這一趨勢,廣東廣電媒體在節目策劃上,著力貼近受眾群體,打造被需要的內容。

廣東廣播電視臺旗下的珠江頻道多次榮獲“TV地標”殊榮,其主要策略就是堅持把“粵味”進行到底。剝離粵語播出這一外在形式,珠江頻道節目內容上的粵味特色,首先體現在南粵生活場景、嶺南文化元素的呈現和植入上。王牌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風靡20年,熱播4000集,其中不乏熱點事件的戲劇捕捉和知名笑星的喜劇演繹,還有就是對廣州西關生活場景與風物民俗的集中呈現,濃濃西關情撲面而來。近年來,珠江頻道先后推出的粵語綜藝節目有《麥王爭霸》《粵講越掂》《粵語好聲音》等,引起省內同行競相仿效,引領了一股粵語文化節目風潮。

廣東各地市廣電媒體也始終把節目的本土性、貼近性作為主要的競爭策略。廣州臺《揾食珠三角》為“好食之人”量身打造,尋找最地道的廣州味道;《有事好商量》打造成著力解決民生實事的民主協商平臺,為民服務,為民辦實事。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軍情直播間》《決勝制高點》《關鍵洞察力》《問政深圳》《深網觀察》《直播車行動》《深風輿情》等欄目立足深圳的特殊區位優勢,在節目設置上兼具國際視野和本土貼近性,在年輕收視觀眾群體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四)延伸產業鏈

傳統媒體的產業鏈比較單一,主要以廣告為唯一營收手段,新媒體、新業態的勃發使傳統的廣電業有了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的機會。

以“粵語第一頻道”的珠江頻道為例,為破解“經營—生產”二元結構難題,近年來,珠江頻道以市場為驅動,堅持“線上 + 線下”“作品 + 產品”“媒體 + 實體”的經營理念,將經營和節目有效融合,在全媒體全產業全案服務經營中實現頻道運營的升級轉型,并為頻道自主經營打下堅實基礎。如針對旅游、美食和健康產業在廣東市場的旺盛需求,珠江頻道以“節目 + 活動”的形式,直接對接、整合這三個行業的資源,為客戶量身定制相關節目和活動?!独硐氲纳睢肥侨珖讬n民宿營造體驗真人秀,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以“真人秀 + 記錄”的手法,講述城市人回歸大自然,建造夢想中的美好居所,追求理想生活方式的故事。節目致力于把線上內容和文旅產業做到真正的有機結合,節目的宣傳周期內實現產業利益的最大化,內容播出結束后,衍生產業后續將共同經營?!度駠@世界》從原來單一的旅游美食節目轉型為聯動政府和企業,共同打造權威榜單和盛事的項目?!稁X南大醫館》主打康養概念,以節目為圓心,輻射打造“年度健康盛典”等活動,撬動健康產業。

三、粵港澳大灣區文藝事業藍圖的構建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僅只是一個經濟范疇,還是一個文化概念,學者王曉華認為,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涵括了“一國兩制”所涉及的兩個重要特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9+2”城市群、多語種文化共同體,已經形成了多元共生的異質空間。學者蔣述卓、李石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流行文藝”是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規劃建設為背景而提出的一個策略性概念,它既以粵港澳三地的流行文藝現象作為實踐基礎,同時也為我們重新勾勒以流行電影、流行音樂、通俗小說等為主的粵港澳流行文藝的具體生產傳播路徑,考察和探討大灣區時代粵港澳流行文藝的基本特征和價值功能提供了歷史眼光和前瞻視野。學界普遍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流行文藝的形成有三個特征:分別是語言上以粵語方言為主流,產業上重視文藝的商業性和通俗性,文化上呈現出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復雜異質性。

粵港澳三地間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在經濟上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的富足以及消費需求的增加,使得它成為中國尤其是廣東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榜樣。蔣述卓、李石認為,香港是粵語流行歌曲的發源地,而這種方言特征在影視劇上的表現更加明顯。半個多世紀來,廣東電視人借助毗鄰港澳的先天地域優勢,通過學習港澳電視臺在電視節目制作上的經驗,借鑒其節目制作模式,并與港澳電視臺積極合作,推出了許多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電視劇、新聞節目、綜藝節目和晚會。

早在1979年的1月29日,廣東電視臺就和香港無線電視臺(TVB)合辦了《羊城賀歲萬家歡》,成為中國電視史上的首場電視春晚?!堆虺琴R歲萬家歡》是內地電視臺第一次與香港電視聯合直播,是內地電視臺和香港電視臺最早合作的節目,也是內地電視媒體首次與香港電視媒體合作,具有標志性意義。在綜藝節目上,1981年,廣東電視臺在借鑒香港電視節目形態的基礎上,推出了《萬紫千紅》?!度f紫千紅》播出持續了15年之久,總共1044期。1995年,《萬紫千紅》才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在新聞節目方面,受香港電視的新聞節目啟發,1986年廣東電視臺的珠江頻道開辦了早間新聞《早晨》,這是內地電視業最早的早間新聞。在電視劇創作上,20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東電視臺主動到香港學習先進的創作經驗,借鑒香港電視劇工業化、流水化的生產模式,推出了《外來妹》《公關小姐》《情滿珠江》《英雄無悔》等一大批優秀電視劇,引發了萬人空巷的觀影效果,一舉奠定了南派電視劇在全國影視劇版圖上的重要地位。

但總體來說,半個世紀以來,廣東廣電人對港澳的廣電產業基本上處于隔岸學習、模仿、借鑒的階段,廣電媒體和港澳電視之間的聯系不甚緊密,合作不夠深入,互動性不強,合作項目缺乏延續性?;浉郯拇鬄硡^的成立為三地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契機,三方增進彼此互動,互學共進,為灣區文化注入新活力。2017年到2019年,粵港澳廣電界的互動頻率明顯加快,成果顯著。

(一)以平臺建設為抓手構建灣區影視生態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充分發揮粵港澳影視人才優勢,推動粵港澳影視合作,加強電影投資合作和人才交流。從2017年至今,粵港澳大灣區紛紛響應國家征召,積極推進彼此之間的密切聯系,組建了一批影視協會、影視聯盟以及影視基地等,并定期舉辦了影視交流會、文博會等,促進三地人才開展交流。

2017年7月26日,由北京電影學院培訓中心、廣州影視產業聯盟等機構共同發起的粵港澳大灣區影視聯盟成立。該聯盟旨在大力推動中國影視文化發展,把“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致力于將聯盟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影視文化藝術合作共贏的平臺,率先營造國際化、專業化的影視氛圍,幫助影視企業及影視作品“引進來”和“走出去”。

2017年12月初,“第三屆粵港澳臺微影視作品文化交流周”在惠州舉行,本次粵港澳臺微影視作品交流活動一共持續了8個月。

2018年8月18日,文化發展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合作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辦,會上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聯盟與旗下灣區影視生態產業創新戰略聯盟雙籌委會,該籌委會旨在匯集產業多方智慧,開啟灣區文化產業共同合作的新征程,互聯互通,打造全球文化創新高地,共建灣區文化繁榮可持續發展景象。

2019年5月11日,“首屆灣區影視工業發展博覽會”正式開幕,會上同時成立了灣區影視后期產業聯盟。全場共有130多位來自香港、澳門、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資深影視行業專家、導演,到場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前景。

2019年6月25日,粵港澳大灣區廣電聯盟在廣州成立,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專業媒體聯盟?;浉郯拇鬄硡^廣電聯盟由廣東廣播電視臺發起,聯合粵港澳三地21家廣播電視機構組建成立,旨在整合資源優勢,促進多領域深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和協同發展?;浉郯拇鬄硡^廣電聯盟成員包括10家港澳廣電媒體和11家廣東廣電媒體,其中廣東成員包括廣東廣播電視臺和10家來自珠三角9市的廣電媒體。

(二)以青年活動為橋梁促進灣區影視文化交流

在影視文化交流外,粵港澳大灣區還通過實踐活動將灣區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以參與增進彼此間的理解,發掘潛能,以期通過實踐活動加深粵港澳青少年之間對各自文化的了解,加強國家認同感,更好地投入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文藝建設中。

2018年7月13日,“2018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在澳門啟動。為了讓年輕人更深入地了解粵港澳文化及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來自粵港澳地區多所高校的近110名大學生在粵港澳三地展開為期10天的文化之旅。

2018年8月28日,2018粵港澳大灣區電影及公共傳播人才培訓班在廣州舉辦。70多名電影行業及公共傳播領域的學員參加,其中港澳學員20多名。在5天的時間中,他們參與包括電影創作經驗分享、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內地電影市場觀察、粵港澳大灣區流行文藝的生態環境及文藝生產的關系等培訓課程,并與相關電影導演、影視公司負責人、專家學者等進行交流。

(三)以頻道(頻率)建設為帶動共建灣區廣電文化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綱要》發布以來,廣東各級廣電媒體聚焦大灣區,主動策劃,對其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宣傳報道。紀錄片《縱橫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一個美國制片人眼中的粵港澳大灣區》從不同側面展示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活力和發展藍圖。在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之際,廣東廣播電視臺旗下的廣東衛視、新聞頻道、觸電新聞等推出大型直播節目《筑夢伶仃洋——港珠澳大橋通車特別直播》,新聞廣播頻率推出特別直播節目《跨越港珠澳》,觸電新聞客戶端開設的專題《直擊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通車》收錄稿件348篇,全網點擊量超過3700萬。

為進一步豐富粵港澳大灣區廣電文化,更好地傳播黨和國家的聲音,頻道頻率建設的步伐也在加快。

2018年2月8日下午,廣東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正式落地澳門。廣東國際頻道是廣東廣播電視臺對境外播出為主的電視頻道,也是中國第一家以英文為主的省級國際頻道。節目以新聞資訊和紀錄片為主,每天24小時滾動播出動態新聞,為澳門觀眾提供了一個更好地了解祖國內地特別是廣東省發展變化的新窗口,對講好中國故事、廣東故事具有重大意義。

2019年9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之聲正式開播。這是中國首個專門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播出的國家級電臺頻率,大灣區之聲新媒體平臺同步啟用。定位于“一流灣區、一流生活”的粵港澳大灣區之聲,覆蓋粵港澳大灣區域內的廣東省珠三角地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旨在及時傳播中央權威聲音,傳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實施進程,傳播“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猜你喜歡
廣電大灣粵港澳
同心守“滬”上海廣電人在戰“疫”一線
廣電5G網絡股權結構塵埃落定,“全國一網”整合在即
大灣區地產新定位
融入大灣區
解碼粵港澳大灣區
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了“計劃表”
大灣區提速
新機遇,新飛越
大灣石的鑒賞與收藏
廣電車盒子全國首發廣電車聯網項目同期啟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