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永坦:給海疆裝上“千里眼”

2020-08-31 14:48本刊綜合
人民周刊 2020年15期
關鍵詞:劉永坦千里眼哈工大

本刊綜合

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

2019年1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20年8月3日,劉永坦和馮秉瑞教授伉儷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于我個人,更屬于我的團隊,屬于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眲⒂捞乖菏空f,“在獲獎那一刻,我就有了將獎金全部捐出,回報國家、回報學校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p>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建成我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實驗站,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新體制對海遠程探測雷達,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一定要讓新體制雷達走向海洋”

嚴冬時節的山東威海,寒風蕭瑟。劉永坦帶領團隊成員一同檢查正在調試的新體制雷達設備,面前是一個面積約6000平方米的雷達天線陣,天線陣外就是波浪翻滾的大海。此時,年過八旬的劉永坦精神矍鑠,滿眼欣喜。

如果說雷達是“千里眼”,那么新體制雷達就是練就了“火眼金睛”的“千里眼”,被稱為“21世紀的雷達”。它不僅代表著現代雷達的發展趨勢,更對航天、航海、漁業、沿海石油開發、海洋氣候預報、海岸經濟區發展等都有著重要作用。

早在1991年,經過10年科研,劉永坦在“新體制雷達與系統試驗”中取得重大突破,并建成我國第一個新體制雷達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那時,身邊很多人勸他“功成名就、見好就收”,但劉永坦卻說:“這還遠遠不夠?!痹谒磥?,科研成果如不能轉化為實際應用,就如同一把沒有開刃的寶劍,中看不中用?!耙欢ㄒ屝麦w制雷達走出實驗室,走向海洋?!彪S后的10余年里,從實驗場轉戰到實際應用場,他帶領團隊進行了更為艱辛的磨煉。由于國際上沒有完備的理論,很多技術難點亟待填補,再加上各個場域環境差異巨大,新體制雷達的“落地之旅”格外艱難。

“解決不了抗干擾問題,雷達就沒有生命?!眲⒂捞拐f,各種各樣的廣播電臺、短波電臺、漁船,發出強大的電磁干擾是最大的難題。設計—實驗—失敗—總結—再實驗……他帶領團隊進行上千次調整,終于找到了解決方案。

這項完全自主創新的研究成果于2015年再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它不僅破解了長期以來困擾雷達發展的諸多瓶頸難題,更讓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

“依靠傳統雷達,我國海域可監控可預警范圍不足20%,有了新體制雷達,則實現了全覆蓋?!眲⒂捞拐f,給祖國的萬里海疆安上“千里眼”,國防才能更安全。

唐詩宋詞里熏陶的家國情懷

1936年,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個溫馨的書香門第。然而,生逢亂世,出生不到一年,他就隨家人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涯。

飽受10多年流離之苦的劉永坦自懂事起就對國難深有體會?!半m然那時候小,但那種苦深深印在腦海里?!廊ピf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永遠不會忘記在昏暗的菜油燈下做完作業后,聆聽母親用慈祥動人的聲音誦讀詩詞和講解家國大義時的激情?!眲⒂捞购茉缇驮谀赣H的“監督”下讀史書、誦詩文、勤思考,培養出了很強的求知欲和愛國心。父親常常告訴劉永坦,科學可以救國,可以振興中華。自強、強國的夢想從小就在他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這種在唐詩宋詞里熏陶出的家國情懷,此后伴隨劉永坦科研攻關一生。

13歲那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更讓他堅定了刻苦學習、科技興國的信念。1953年,劉永坦以優異成績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早在中學念書時,他已經在學業上初露鋒芒,尤其是在數學方面展示出超人天賦。在哈工大,他如魚得水,對于學校開設的工科數學和物理,他覺得“不解渴”,又自學了理科數學和物理的有關部分。哈工大開啟了劉永坦超級學霸令人敬佩的一生。

經過一年預科、兩年本科學習,成績優異的劉永坦作為預備師資之一,被學校派往清華大學進修無線電技術。1958年,劉永坦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哈工大講臺,正式成為高校青年教師,成為向科學進軍的科技工作者。

工作中的劉永坦(右)。

1978年,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的劉永坦作為國家外派留學生,到英國深造?!拔沂且幻袊?,我的成功與否代表著中國新一代知識分子的形象?!碧こ鰢T的那一刻,他發誓要干出一番名堂。

在導師英國雷達技術知名專家謝爾曼的指導下,劉永坦參與了一項民用海態遙感信號處理機的研制項目,并獨自完成了其中的信號處理機工程系統。正是這次科研,讓劉永坦與雷達結緣。

“雷達看多遠,國防安全就能保多遠。這樣的雷達別的國家已經在研制,中國決不能落下,這就是我要做的事?!?981年秋,毅然回國的劉永坦帶回了一個宏愿——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

劉永坦說:“在國外,無論做多少工作,取得多大成就,都是給別人干活。只有回到祖國,才是真正的歸屬?!?/p>

然而,要建新體制雷達,在當時的中國簡直是異想天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原副校長李紹濱介紹,20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曾經對此進行過突擊性會戰攻關,但由于難度太大、國外實行技術封鎖等諸多原因,最終未獲成功。面對重重質疑,劉永坦始終堅信:新體制雷達一定能做出來,只是時間和實踐的問題。

1983年,經過10個月連續奮戰,劉永坦完成了一份20多萬字的《新體制雷達的總體方案論證報告》,在理論上充分論證了新體制雷達的可能性,得到原航天工業部科技委員會的認可。

“沒有誰會告訴你關鍵技術,只有咬牙向前走,不能向外面的封鎖低頭?!币粓鎏钛a國內空白、從零起步的具有開拓性的攻堅戰從此開始,劉永坦立志要向國家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不能給科研留死角”

“這件事可能要干一輩子,不光我自己,要集結全系的力量,甚至更多的力量?!眲⒂捞拐f,相對于一些短平快的科研項目,新體制雷達是十足的“冷板凳”。團隊骨干許榮慶、張寧、鄧維波等人都說,劉老師是學術上的干將,更是團隊里的帥才,他懂得如何調動大家一起攻關。

雷達調試初期,系統死機頻頻出現。幾十萬行的大型控制程序,再加上發射、接收、信號處理、顯示等諸多設備,任何一個微小的故障都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無法運行。

“不能給科研留死角?!眲⒂捞咕吐暑I團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從系統的每一個程序開始檢查,發現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問題。

1990年4月3日,對于團隊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日子——這一天,新體制雷達技術終于使目標出現在屏幕上。團隊所有成員都流淚了,是成功后的狂喜,也是多年壓力的釋放。

40年里,劉永坦的團隊從最初的6人發展到30多人,成為新體制雷達領域老中青齊全的人才梯隊,建立起一支雷達科研“鐵軍”。

劉永坦深知,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科研活動不可能再允許一個人去單打獨斗。新體制雷達研制隊伍就是一個相互協作的團隊。更艱苦的下一步,他要聯合國內優勢科研力量組建一個更大的團隊,走一條產學研結合之路。

1997年,新體制雷達被批準正式立項,哈工大作為總體單位承擔研制工作,這在國內高校中尚屬首次。劉永坦團隊深知,這是一條只能進不能退的路?!澳転閲业膹姶笞髫暙I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和使命。國家把這么重要的項目交給我們做,這是我們最大的榮耀?!?/p>

回憶起從實驗場地轉戰到實際應用場地的歲月,團隊成員都唏噓不已:很多理論、技術上的難點和空白仍然需要去解決、去填補,再加上地域環境的差異,實際工作中又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和困難。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歷經10余年的艱辛努力和刻苦攻關,劉永坦和他的團隊又一次圓滿完成了任務,2011年成功研制出我國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新體制雷達——與國際最先進同類雷達相比,系統規模更小、作用距離更遠、精度更高、造價更低,總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核心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標志著我國對海遠距離探測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哈工大副校長韓杰才院士說:“劉永坦團隊研制的新體制雷達實現了關鍵技術自主可控,不向國外封鎖低頭,不懼卡脖子,靠不服輸的勁頭通過完全自主創新,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劉永坦團隊敢于碰硬,敢于啃硬骨頭,40年堅持圍繞一個方向一個領域,取得成就,獲得兩項科技進步一等獎,這種價值導向和科技精神,非常寶貴?!?/p>

猜你喜歡
劉永坦千里眼哈工大
百年哈工大的不解中俄緣
王文濤在哈工大調研重大科研項目建設時強調 加快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為萬里海疆安上千里眼
為萬里海疆安上千里眼
劉永坦:用雷達筑就海防長城
劉永坦:為祖國“海防長城”安上“千里眼”
秉承規格彰顯功夫
“千里眼”和新環保法,能否撼動說謊企業
哈工大研究生持證可獨立操作大型儀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