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血管成像對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的評估價值

2020-08-31 14:56周航
介入醫學雜志(英文) 2020年4期

周航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磁共振血管成像對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的評估價值。方法:將我院神經內科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接診的120例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診斷,并將病理分期和病理變化診斷結果作為此次診斷的金標準,進而對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檢查的檢出率加以比較。結果:磁共振血管成像檢出率89.17%高于CT血管成像79.1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磁共振血管成像應用于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臨床診斷中,可以更好的明確患者腦血管狹窄情況,對于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磁共振血管成像;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CT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是近年臨床診斷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的常用影像學手段,可以進一步幫助臨床明確大腦供血動脈的閉塞及狹窄情況,尤其是在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早期缺血狀況中具有顯著的作用[1]。本文對我院神經內科接診的120例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患者進行磁共振血管成像與CT血管成像診斷,旨在進一步明確磁共振血管成像對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的評估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神經內科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接診的120例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齡46-67歲,平均(56.4±6.2)歲,發病在6h內的患者有23例,發病在6-24h的患者有80例,發病在24-72h的患者有17例。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與CT血管成像診斷,簽署了相關的知情同意書。入院后經病理分期和病理變化診斷發現,120例患者中腦動脈主干、分支管腔大小無異常,屬于正常的患者有27例,出現輕度狹窄例數有52例,中度狹窄例數20例,重度狹窄例數13例,閉塞例數8例。

1.2方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診斷:采用的是GE1.5T MR355儀器,掃描范圍包括大腦前、中及后動脈主干及分支,同時還包括willis動脈環、椎-基底動脈。參數設置為TR25.0ms,TE6.8ms,反轉角度設定為20°,矩陣288×192,視野設定為22cm×21cm。

CT血管成像:儀器選用飛利浦16排螺旋CT,對比劑選用碘海醇/碘伏醇,在患者血管中對比劑濃度達到峰值時進行掃描,掃描層厚為1mm,螺距為0.9231,掃描參數設定為120kv、300mA。而后經工作站處理重建血管的三維立體影像。掃描確定正式掃描延遲時間時,務必要累積測試達到時間和掃描開始前的時間。

1.3評價標準

磁共振血管成像影像判讀:正常:患者無論是腦動脈主干,還是分支管腔大小,均未顯示異常,血流信號均勻;輕度狹窄:血管直徑0-50%,或有血流信號丟失現象;中度狹窄:血管直徑縮窄50-69%,血流信號丟失50-69%;重度狹窄:血管直徑縮窄70-99%,血流信號丟失70-99%;閉塞:沒有管壁信息顯示,出現局限性血流信號丟失[2]。

CT血管成像影像判讀:正常:腦動脈主干與分支管腔大小無異常顯示;輕度狹窄:狹窄率處于0-50%;中度狹窄:狹窄率處于50-69%;重度狹窄:狹窄率處于70-79%;閉塞:狹窄率100%,沒有顯影顯示,管壁完全堵塞。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的處理統計學軟件為SPSS17.0,計數資料使用2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磁共振血管成像檢出率89.17%高于CT血管成像檢查79.1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4.502,P=0.034<0.05)。見表1。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的病因眾多且復雜,一旦血液成分發生變化、血流動力異常及動脈血管壁病變極易引發腦梗死,如何采用影像學檢查技術早期明確血管病變大小及范圍對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常規的CT診斷及MRI在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早期病灶定性與定位中效果不佳,而且CT診斷及MRI也無法對病灶內部和周圍神經的組織血流情況進行有效的評估。因此,在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早期診斷中適用性不強,需要尋求一種更加準確的影像學診斷手段。

本次研究發現,磁共振血管成像檢出率高于CT血管成像。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磁共振血管成像診斷是一種通過對比流動的血液和周邊相對靜止組織的MR核磁信號,進而進行圖像信號分析的方式,目前常用的兩種成像技術為D-TOF和相位對比。本次診斷中所使用的D-TOF可以有效呈現患者血管閉塞和缺血區域側支循環代償情況,一旦缺血近側血管出現明顯的狹窄或閉塞,D-TOF圖像可以準確、全面的反映出這種信息,比如大腦前動脈、中動脈、基底動脈、后動脈近側的狹窄情況[3]。CT血管成像檢查是臨床常用的血管病變診斷方式,可以通過人體血液循環,在血管中對比劑達到最高峰時開展掃描工作,可以有效顯示患者血管腔內、腔外及血管壁病變,而且可以實現大范圍的血管成像,也可以實現小血管分支的精細顯像,甚至可以實現患者心臟的血管成像。但這種診斷技術不能完全替代血管造影,在信息處理時往往會導致圖像失真,三維成像的時間也較長。臨床診斷范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綜上所述,磁共振血管成像對急性腦梗死血管病變的評估價值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倪曉星,曹樹剛,王建,等.磁敏感加權成像顯著低信號血管征在急性腦梗死診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神經科雜志,2020,53(1):64-71.

[2]周芳.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聯合磁共振成像在急性期腦梗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9,020(02):186-187.

[3]趙輝.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與頭顱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急性腦梗死患者診斷中的比較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19,048(04):195-19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