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筒在湖南花鼓戲演唱中的作用研究

2020-09-03 10:43劉華
音樂教育與創作 2020年7期
關鍵詞:主音顫音花鼓戲

□劉華

大筒是流行在湖南大部分地區的拉弦樂器,形似二胡,琴桿、琴筒都是竹制的,琴筒蒙蛇皮,兩根弦,用竹弓拉奏,弓上系馬尾。因在花鼓戲中的主奏樂器地位,通常又被稱為花鼓大筒。大筒的演奏法,有幾個技巧,即:“彈、打、揉、壓、滑”,在演員的演唱中,同樣有這些技巧的表現,只是表現方式不一樣,如:輕顫、重顫、打音、不顫音、墊音、尾巴音等。而這許多唱法,輕顫、重顫、打音、不顫音、墊音、尾巴音等都與大筒的定弦和演奏方法有關。

【十字調】定弦是2||6,內弦為“2”,外弦為“6”,但是,內弦的“2”音,基本不用,外弦的“2”音,正好是“切把”的中指,是最好壓弦的位置,內弦“5”音也是傳統“切把”最好壓的一個音,所以,它的顫音還是“2”和“5”。演唱顫得最厲害的音就是這兩個,有人稱它是“氣顫音”,有人稱它為“觸電腔”,不管何種叫法,唱和大筒高度統一,就是要強顫?!?”音是“切把”的外弦一指,它沒有中指那么好顫,因此唱腔也不能顫得強烈,只能幅度稍慢地顫抖,是常說的“槽子腔”那種顫,遼闊而悠長。不顫的音是是空弦,當然不能顫,而中音“3”音在外弦“切把”的3指,不是好顫的位置,一般不顫,也就變成木棒腔了。唱腔到了“3”音,一樣的不顫,也成了木棒。以四音結構的那些曲調,都有這種顫和不顫的規律。

反十字調

十字調

花鼓戲的【打鑼腔】,大筒是1||5定弦,“1”“5”是空弦,不能顫,只有打音。唱腔也就跟著大筒一樣,“1”“5”也不顫,或來幾個打音式的裝飾音。大筒到外弦的2指和內弦的1指,由于指頭好壓弦,那個旋律音中的“2”音,顫得好厲害,顫的幅度也密。如果拉大筒和唱花鼓戲的演員不會顫這個“2”音,真的要開除出花鼓戲行列了,這個音是最有特點的。到大筒最能表現滑音的外弦3指,演唱到這類曲調的“3”音,就總是下滑。還有一個用得不太多的“6”,拉和唱是一樣的輕顫,這個音是大筒外弦1指,不及2指壓的密度那么大,演唱就跟著大筒跑了。

還有一個大筒上的墊音,為了緩沖,或為演奏得圓潤,在兩個音之間加一個音進去。演唱時,也學了大筒加一個墊音的方法。特別是出現高音之前,加一個墊音,對演唱有很大的好處。如“1、2、5”音,在“5”音前加一個“3”音,有時會起到絕妙的效果。

嫂子調

產子調

山川調

手拉風箱

為什么用2||6定弦的【洞腔】,又不與【川調】是一樣的顫音方法,而是相反,將顫的“5、2”變成不顫音,將不顫的變成顫音呢?既然演唱跟著大筒跑,為什么這里又不跟大筒的顫音跑了呢?

因為這里的大筒跟著調式跑了。調式是無法抗拒的規律,不管是空弦,還是便于壓奏的音,顫或不顫都必須根據調式來,【川調】一般是“6”調式,或者說是“羽”調式,主音是“6”,屬音是“3”,主音和屬音,要求穩定,不能顫,只能以打音的方式來一點“打音”,或先唱直,再來一點裝飾音。而【洞腔】是“5”調式,或者說是“徵”調式,主音是“5”,屬音是“2”,為了穩定調式,不能顫。但是“6”“3”作為向主音和屬音靠攏的音,要造成不穩定,這樣調式才變得舒服自然。也可能是習慣于弦【反手洞腔】的演奏方法,到了“2||6”弦的【洞腔】仍然是【反手洞腔】的演奏法一樣,吟顫方法沒有改。

所以,花鼓戲演員練唱,要跟著大筒練。據了解,20世紀60年代,湖南省花鼓戲劇院為了演員練嗓,十多人的樂隊,每人發一把大筒,每天清晨一個小時,一個樂手負責兩個演員的練習。一段時期以后,演員的唱進步了,樂手也進步了,這真是一個好方法。并且很多演員也練習了拉大筒,花鼓戲味道更是有長進。據說有一個聲腔老師,叫楊福生,他自拉自唱,唱和拉的吟顫方法結合得天衣無縫,讓劇院不少演員、樂手受益終生。

猜你喜歡
主音顫音花鼓戲
論數字時代湖南花鼓戲的整合傳播
和聲小調音階
資興:花鼓戲進校園
湖南花鼓戲
淺談鑼鼓在花鼓戲中的作用與發展
美聲演唱中顫音技術的運用研究
對長笛演奏中的顫音研究
淺析顫音技術在美聲演唱中的運用
關于拉莫鍵盤作品中裝飾音奏法的研究
顫音在長笛演奏中的運用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