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城市公共設施的創新設計研究

2020-09-06 13:46黃林詩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公共設施創新設計智能化

摘? ? 要:公共設施是方便人們生活的重要工具,是展示城市面貌的重要窗口,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傳統的公共設施已經不適應智慧城市發展的需求,公共設施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首要優化對象,因此進行公共設施的創新設計研究十分必要。

關鍵詞:互聯網+;公共設施;智能化;創新設計

城市公共設施一直以來都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居民的出行、休息娛樂、健身鍛煉、信息查詢等提供了便利。隨著現代科學和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人們生活空間和內容的急劇擴大,加之國家體制和建設政策的推波助瀾,人們對城市公共設施的要求也日益細化。為了解決城市公共設施智能化低的問題,我國很多城市提出了提升城市公交設施智能化的相關建議,爭取打造出高水平的智慧城市。

一、“互聯網 +”的研究現狀

“互聯網 +”概念作為新時代下的經濟形態,它的本質是“互聯網思維”應用于現實當中的一種實踐方式。2015 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近年來,“互聯網 +”發展迅速,其影響力覆蓋到社會服務、商業、物流運輸等各個行業,“互聯網 +”從一個模糊的概念,已經成為了改變生活方式、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創新變革的發動機[1]。

近年來,對于“互聯網 +”背景下產品設計和社會服務的發展策略受到廣泛關注,對旅游文化、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也有一些關于陶瓷產品開發、公共設施狀態信系采集等相關研究成果[2-5]。研究關注到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對各種工業產品設計產生的影響,并提出了產品的創新發展方向。

二、公共設施設計發展現狀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各個城市都非常注重公共設施的建設,公共設施種類日益豐富、設置也更加科學。目前,公共設施在設計層面上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產品形式不夠豐富

由于中國的建筑設計教育發展較晚,建筑設計方面存在大量引用西方設計尤其是歐洲的建筑形式,因此各個城市建筑的個性化特征不夠突出。在公共設施的設計方面,也存在類似的現象,各個城市中最常見的座椅、路燈、垃圾桶、指示牌、公交站臺等公共設施在外觀上幾乎都是一樣的。公共設施的設計沒有表現出足夠城市的特色,因此就出現了走遍許多城市,公共設施幾乎雷同的情況。從某種層面上看,公共設施也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性符號,造型豐富、形態各異的公共設施會給人們留下獨特而深刻的印象,加深人們對城市的印象和記憶。

(二)環境整體性不夠明顯

公共設施設計的創造性設計在于把“人”與“環境”的因素擺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公共設施應該符合大眾公共生活的需求,并與周圍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保持整體上的協調。公共設施與環境的協調絕不止于表面層次,更應追求一種精神及意味上的深層次統一。目前,許多城市的公共設施在整體性方面做得不夠完善,單件設施產品與周邊建筑環境不協調,不同的設施產品其造型風格、色彩質感等也存在很大差異,公共設施與環境的整體協調性不強。公共設施在外在形式上都沒有達到視覺上的統一,其深層次的內涵意義的統一更是遙不可及。

(三)與互聯網技術結合不夠緊密

在“互聯網 +”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出行、就餐、購物、就醫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各種手機APP、購物網站、公眾號、直播等層出不窮,且不斷更新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公共設施作為城市形象的代表,其產品功能和服務形式也需要充分結合互聯網技術,以適應人們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而對服務類設施提出的要求。目前,國內還有許多地區和行業沒有被互聯網技術全面覆蓋到,公共設施的功能創新還不夠深入,產品形式還是以傳統型的居多,因此城市公共設施設計向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還有廣闊的空間。

三、智能公共設施經典設計案例分析

“智能棕櫚樹”項目是迪拜為了迎接2020年世博會,響應建設智慧城市、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理念而建造的。該項目集合了多功能、綠色能源、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可以說是“互聯網+”背景下公共設施設計的典范。

(一)產品功能分析

(1)提供娛樂和休息的空間,可以遮陰,提供 WIFI。

(2)頂部裝有太陽能發電板,采用太陽能發電技術。

(3)安全和應急功能,配置了360°紅外閉路電視攝像頭和緊急按鈕。

(4)智能信息應用,在數字戶外屏幕上,可推送各種公共信息和政府通知。

(5)提供比一般手機充電速度快2.5倍的快速充電功能。

(二)組成部分分析

由太陽能板、LED屏幕、360度紅外閉路電視攝像頭和緊急按鈕、休息位和充電站等組成。

(三)產品特征分析

(1)公共性:用于戶外海灘,為游客和行人提供服務和便利。

(2)識別性:在形態上,采用棕櫚樹造型,現代感十足;在功能上,夜晚“葉片”上的LED燈發出淺綠色的光,易于辨別。

(3)適應性:產品適應了迪拜海灣地區中心的地理條件,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適合發展綠色新能源。

(4)整體性:產品的造型、色彩、布局等與海灘環境形成和諧統一的關系,仿生的造型和遼闊的海灘環境相得益彰。

(5)復合性:產品集合了休息、充電、信息查詢、安全監控等復合功能,可以滿足人們的不同使用需求。

(6)性格特征:該產品用于戶外海灘,外觀上采用仿生造型和現代風格相結合,造型簡約時尚,符合智慧城市的特征。

四、“互聯網+”背景下公共設施開發的建議

(一)政府導向層面

我國出臺了《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按照人口數量劃分居住區級別,并且制定了相應的公共設施配備標準;一些大、中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按照人口規模編制了相關技術標準來分級設置公共設施。我國的公共設施設置標準已經日趨完善,但是從整體而言,公共設施智能化還不夠完善。政府部門需要大力宣傳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智能公共設施的開發和設計中,加強頂層設計,做好國家和地區的公共設施建設規劃,預見人們未來的生活和出行方式變化對公共設施提出的智能化要求,打造出更多功能完備,與社會環境、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相互協調的智能化公共設施產品,提高公共設施的服務水平,改善城市的整體面貌。

(二)生產企業設計層面

互聯網技術可以帶給產品更加豐富的功能,更加快捷、高效的操作體驗,提高人們的實用滿意度。一些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力,如安徽海而思、揚州羿倍和宿遷博思達等公共設施生產公司,積極開發智能化公共設施產品,推出了許多功能完善的新產品。在公共設施的設計方面,生產企業要吸納更多的優秀設計師配合互聯網、智能電子技術等相關的技術人員,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強化公共設施的操作語意設計,增強產品的可用性研究,同時兼顧產品的軟件、硬件的操作流暢性等相關問題,確保公共設施產品好用、易用且能長期使用,保證公共設計產品的公共服務性能正常發揮。

(三)高校設計教育層面

全國許多高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已經開設了公共設施設計的相關課程,并且緊跟時代潮流,引導學生進行市場調研和用戶分析,開展智能公共設施的結構、外觀、功能以及材料設計等工作,將智能公共設施設計作為長期研究的課題。由于智能設施設計需要相關技術原理作為支撐,高??梢蚤_設與智能公共設施相配合的智能信息技術類課程:如智能信息技術、操作系統設計、人機交互設計等,讓學生理解并合理運用相應的智能技術,使智能公共設施的方案設計不再是停留在是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上,而是更加切合現有技術和生產條件,能夠將方案設計落實到地。

五、結束語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普遍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城市公共設施作為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設計上應該突破傳統的“城市街道家具”概念,引入互聯網技術,努力將許多高精尖的科技成果應用于城市公共設施上,使人們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參考文獻:

[1]李磊, 孔靜怡. “互聯網+”背景下城市消費型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創新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 2018, (16):129-131.

[2]張小華.“互聯網+”背景下軒轅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4):30-31

[3]王娟,張儒麟.“互聯網+”背景下的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12):132-138.

[4]]何福保,程棟,練崇潮.“互聯網+”背景下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模式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0(15):118-119

[5]李永偉,彭靖萱,陳安江,邱實.基于“互聯網+”的眾籌式交通公共基礎設施狀態信息采集平臺的開發[J].交通工程,2019,19(S1):10-15.

作者簡介:黃林詩(1983-),女,四川簡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業產品創新設計、設計方法學。

本文為鄭州經貿學院2019年科研課題“互聯網+”背景下城市公共設施的創新設計研究、教改課題“河南制造業行業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優化與實踐”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公共設施創新設計智能化
一種智能化移動學習系統的設計思考
智能化儀器儀表的翻轉課堂設計
基于Moodle平臺的語文閱讀教學“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臺的語文閱讀教學“智能化模式”初探
引導性設計在公共設施領域的應用研究
家用水汽治療儀的設計與實現
淺析旅游景區公共設施的設計
案例教學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一路驚喜
公共設施區位規劃及相關研究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