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法制節目的品牌構建與形式創新思考分析

2020-09-06 13:46謝寧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9期

摘? ? 要:在我國的電視法制節目中,是強化民眾法律知識的重要過程,更是宣傳法律條款的主要途徑;電視法制節目應建立完善的品牌效應,以此來提升全面的法制意識。本文就主要針對電視法制節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制定明確的品牌構建和形式創新的策略,以此為發揮電視法制節目優勢和作用而提供保障。

關鍵詞:電視法制節目 ;品牌構建;形式創新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媒體不斷涌現并快速普及,在為人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歡樂的同時,對傳統電視節目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電視法制節目是加強我國法治建設,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宣傳工具,在這樣的背景下,電視法制節目必須進行全面的創新,積極打造自身的品牌,才能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求,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

一、電視法制節目中問題表現

(一)節目欠缺創意性,內容較為雷同

在當前的電視節目中,有很多法制節目,雖然數量很多,但是質量參差不齊,名字也較為雷同。如,《法治在線》《法治進行時》等。

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電視法制節目都是以專題的形式來展現的,制作的周期相對而言較一般的法治短新聞的時間要長一些,因此,當出現關于法制與法治的社會熱點事件時,電視法制節目就不能在第一時間進行播報,從而影響到節目的時效性。此外,電視法制節目的選題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節目選播題材大多數是公安類,大多數以火爆現場、監控視頻來吸引觀眾,僅僅是單一的講述發案過程、破案經過,少部分法庭類題材,僅僅是播出一些枯燥無味的庭審畫面,僅僅是就事論事,并沒有起到普法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因此,有些時候電視法制節目還會陷入無題可做或者無法操作的局面。

(二)存在模糊的法律概念,用詞存在不嚴謹的問題

法制節目中用詞不嚴謹的現象普遍存在,比較常見的是把犯罪嫌疑人稱為“犯罪分子”,失足女成為“三陪女”,這也表現出節目記者和編審法律意識淡薄。此外,在一些糾紛和民事案件中,存在“主觀斷案” 的現象,甚至會在司法機關未判決前就以個人想法隨意下定論,這樣將會對節目嚴肅性帶來影響。

(三)傳播渠道狹窄,影響到法制節目的發展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的節奏日益變快,閑余時間不斷被壓縮,但同時也出現了大量零碎、片段的碎片化時間,而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人們大都是利用手機、平板等小巧的網絡終端設備進行休閑娛樂,這樣催動了我國新媒體行業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由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轉性了互聯網、智能手機,轉向了微信、微博、抖音等新興的信息交流平臺,這些信息平臺上具有海量的、多姿多彩的信息資源,能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消閑娛樂的,使得傳統的電視媒體逐漸陷入到落寞期,特別是電視法制節目,其傳播的渠道過于狹窄,沒有解決接收端存在的缺陷,從而影響到該節目的健康發展。

二、電視法制節目品牌構建以及形式的創新策略

(一)增強節目的新聞特質

首先,做到反應快速,增強新聞時效性。對于法制節目是否可以做出快速反應,應做到第一時間內向觀眾傳遞更多信息,也是考驗是否可以彰顯新聞時效的重要標準。對于實際的法制資訊欄目,重點在“快”字,要在最快時間內實現新聞事件的傳達。而對于專題欄目,不但要注重“快”,更要注重“深”,加強事件深度的報道和剖析,對于大事件必須要做到快速反應,從而為觀眾提供更為真實的事件。

其次,要做到貼近民眾,突出接近性的優勢。實際的法制節目不但要做到關注民生的實際情況,也要注重服務意識的強化,進而向廣大觀眾更好的傳達法律知識,幫助觀眾更好的解答所有法律疑惑,由此強化節目互動性以及服務性。

最后,以現場體為主,強調正在發生。針對實際的紀實性的現場體表現手法,能夠有效的提升正在發生的感受,能夠凸顯法制事件的新聞價值和意義,進而增強整體的收視率以及效果。主要就是以鏡頭來展示實際情況,以現場記錄的形式來提升廣大受眾的關注度。其主要就是記者在依法情況下隱性采訪、公安機關的監控鏡頭所記錄的實情、公安民警拍攝的DV法制事件等,這些現場對受眾有極大吸引力,并且也有較強教育意義。

(二)加強欄目的品牌構建,展示品牌效應的優勢

在電視欄目播出時,塑造良好的品牌效應是形成穩定且高水準節目質量的重要過程,在明確的品牌規劃、統一品牌目標,進而確立較為鮮明的品牌結構,真正凸顯節目的品牌價值。

首先,以較高水準的節目來創設品牌。想要形成品牌,就應形成鮮明特色。例如,《法治在線》節目中,主要以抓大案、抓現場為主。實際的節目收視率一般水平較高,對于檔具新聞時效性和法制思想的專題法制節目來說,應堅持緊抓我國法制脈搏以及法制熱點等,確保其能夠一直在預設軌道之上。

其次,以完善的推介活動來形成良好的品牌結構。法制節目想要擴大欄目的品牌影響力,應通過與多家網絡媒體建立完善的合作平臺,形成較為立體且全面的節目傳播過程,并以不同的活動形式來構建欄目的品牌。由此拍攝出具有特色的欄目推介活動,從而為品牌欄目的建設提供保障。

再次,以個性化的主持人為代表來形成品牌特色。電視節目中主持人是重要的代言人,其在案發現場的出現會增強觀眾現場感,而且也能表達“我在現場”中具有的參與感,讓節目整體呈現出傳播性的效果。例如,《法治進行時》節目中,其中的主持人就憑借自身良好的親和力以及記者的特質,在市民心中形成了法制形象代言人的特點。而且在節目中,出鏡較多的記者也是主持人的進一步的延伸,在深入到不同的法制現場中,在實踐中能夠表達出我就在現場,進而成為主持人在場的良好補充。并在一系列品牌化運作中,使得欄目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最后,建立完善的法制節目時段,進而強化品牌的影響力。對于法制節目應充分的調動頻道的收視率和效果,那么就要有效的發揮其中存在的潛在能力。在《拍案說法》中,通過利用節目后在進一步跟進事件情況,以電視劇的形式來打造出法制的時段,進而培養出大批穩固收視群體,并增強欄目的收視率。在統一包裝的形式下,會讓觀眾收視形成一定連貫性,杜絕欄目在更替時帶來受眾流失的問題,進行提高整體的收視率。

(三)借助新媒體優勢,建立多元化傳播平臺

在當前融媒體格局下,電視法制節目還必須借助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建立多元化的傳播平臺,擴大節目傳播的渠道,從而提升自身品牌的影響力,構建電視法制節目的品牌。在實際生活中,隨著融媒體格局的出現,很多傳統媒體及時抓住了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時機,積極建立了自身的“兩微一端”,積極借助微信公共號、微博及網絡客戶端等網絡信息平臺進行品牌的宣傳。但仍有部分電視法制節目沒有抓住網絡新媒體平臺的宣傳要點,沒有發揮出網絡信息平臺的宣傳優勢,例如:部分電視法制節目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內容沒有及時更新,影響到了品牌的創新和構建。因此,在當前時代,電視法制節目要想構建品牌,創新形式,還必須在“兩微一端”的利用率上下功夫,及時在網絡客戶端及微信公眾號、微博上對社會熱點時事新聞進行報道和更新,并嘗試著開發自己的App,從而不斷拓展傳播渠道,擴大品牌優勢,吸引更多受眾的目光。

結束語:

品牌構建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經過長期累積才能滿足品牌構建的要求,因此在實際的法制節目品牌構建中,要科學有效的增強新聞節目的性質,并增強節目品牌構建的效果,真正將品牌效應的優勢展示出來,為法制節目品牌的構建通過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李金寶.法制類電視節目塑造品牌的方式和手段——以南京電視臺教科頻道《法治現場》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04):72-73.

[2]劉駿晟.略論電視法制節目的品牌構建與形式創新[J].電視研究,2011(01):58-59.

作者簡介:謝寧,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人,民族:漢 職稱:記者,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法制節目何去何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