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保護還是控制

2020-09-09 01:59胡慎之
關鍵詞:滿足感過分學會

胡慎之

一歲以內,孩子幾乎所有的事情都依賴媽媽,帶給了媽媽很大的存在感和滿足感。一歲之后,孩子慢慢地學會了走路,學會了跑,對媽媽就不會像嬰兒時期那樣需要了。這時,很多媽媽會感到很失落,甚至有一種希望孩子永遠不要長大的想法。

實際上,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是媽媽想跟孩子形成共生的狀態。這種共生狀態容易讓媽媽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從而缺乏邊界感,忽略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所以,有的媽媽在孩子學會走路的時候就開始焦慮,擔心孩子會磕著、碰著、嗆著等等。于是,一些媽媽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糟糕的感受,就會過度保護孩子,不允許孩子受到任何的傷害。很多媽媽或者一些長輩在帶孩子玩耍時經常會說:“這個不能碰,很危險”“不要玩這個,受傷了怎么辦”“不能跑太快,爬太高,會摔倒的”……

當孩子慢慢長大,他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想要去探索,但因為媽媽害怕孩子受傷,對其進行過分保護,阻擋了孩子探索的腳步。慢慢地,孩子在這些過分保護的聲音中變得小心翼翼,沒有勇氣去嘗試新的事物。

媽媽的過分保護一方面起到了保護孩子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卻減少了孩子向外探索的樂趣,剝奪了孩子部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事實上,三歲以后的孩子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并且精力十分旺盛。這意味著孩子向外發展的意愿十分強大,他需要在除家之外的世界里進行屬于自己的探索。這時,如果媽媽以安全的名義束縛了孩子探索的手腳,就有可能會使得孩子失去了判斷風險的自我成長。

這種控制是在親子關系的相處過程中發生。比如說有些媽媽比較焦慮,她們需要一種特別強烈的掌控感。這種掌控感可能發展到哪里呢?就是孩子不要有任何的意外,最好能夠遵循媽媽的意愿,成為媽媽想要的那個孩子。媽媽會為這種控制找一個合理的借口,比如:“我為了孩子的安全”“我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當媽媽需要強烈的控制感時,孩子在成長中就會失去選擇的權利。孩子沒有能力去跟強勢的媽媽爭奪這種控制的權力,所以很多孩子就會慢慢地拖延。這種拖延其實是孩子對媽媽掌控感的一種不滿或者憤怒的表達。在這時,媽媽需要重新認識自己,而不是簡單地給孩子貼上叛逆的標簽。

同時,三歲以后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的意識。當孩子的自我意識產生,媽媽就會感受到控制感被打破。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愛好,或者有自己的規則,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多媽媽會覺得孩子離自己漸行漸遠。有些媽媽無法接受這種感覺的時候,就更要把孩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身邊。

這個世界只有相對的安全,沒有絕對的安全,當媽媽們要追求絕對的安全時,往往也在剝奪孩子的好奇心和專注力,以及孩子發展學習合作的機會。

其實,當媽媽信任孩子的時候,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在這個關系中是有貢獻的,同時孩子和媽媽是彼此尊重的。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所感受到的不是控制和服從。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當你給予孩子支持和尊重時,孩子會感覺到力量,他會很安全地去探索屬于他們的世界,發展他們自己的空間。

孩子必然要不斷地成長,必然要去和更多的人建立關系,最后才能順利地融入社會和人群中。

摘自《婦女》

猜你喜歡
滿足感過分學會
教師,獨特的滿足感
列控系統過分相特殊場景的探討
學會分享
怪你過分美麗,讓我一見鐘情
校園欺凌,不是“開過分了的玩笑”
教師“滿足感”增強與職業精神提攜
績效考核公平感對員工組織認同的影響路徑——基于需求滿足感的中介模型檢驗
學會尊重
不要過分強調“百折不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