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玉設計中的漢代文化特征分析

2020-09-10 07:22李向洲譚玉珍
信息技術時代·上旬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文化符號

李向洲 譚玉珍

摘要:徐州作為目前出土漢玉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城市對于研究漢玉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器以載物,器物的設計制作一定是受到當時的社會文化與生產力影響下的產物,玉作為一種獨特的存在,自古以來便與眾不同,國人多愛玉,玉以其材質美感及人文內涵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玉文化是上層建筑領域社會文化中的一個特殊分支因此玉器的設計特征中一定蘊含著當時的文化特征,文中通過對玉器進行分析,探討漢代的文化特征符號在玉器的造型中是如何體現的。

關鍵詞:漢文化;文化符號;漢代器物;漢玉

玉文化是上層建筑領域社會文化中的一個特殊分支,而其核心則是玉的物質性引發出來的社會性,聯系著美學、神學、哲學的內涵與道德倫理的理論,它服務于政治、巫術等社會活動。它的政治和文化內涵幾乎貫穿中華民族成長發展歷史的全過程。

人類社會發展史已經證明,對玉這種材料及其制品,中國是特別情有獨鐘的國度??脊虐l掘資料表明,至晚從河姆渡文化開始“尚玉”文化不僅已經產生,而且開始流行起來。此后至今的七千余年里,形成了一部綿延不斷的“尚玉”文化發展史。這種情形在人類歷史上應該說是絕無僅有的。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作為“石之美”者的玉,具有與生俱來的審美性特征,這也可以叫做“自然原因”。二是“人文原因”,即至晚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玉被儒家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之后,便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性內涵。于是,我們發現,一些耳熟能詳的“尚玉”口語,如“古之君子必佩“君子于玉比德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流行了起來。

1、天工漢玉,天人共賞

徐州地區出土漢代玉器種類繁多,而且徐州博物館的天工漢玉展廳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玉作為一個獨立展廳存在的展廳。在徐州地區發現的千余座漢墓中,累計出土玉器已經達到1000余件,獅子山楚王陵一座墓出土玉器200余件,各種形制和用途玉器均有發現,幾乎涵蓋漢代出土玉器的各個方面。按照玉器的社會功能、形制和用途,可分為禮儀用玉、喪葬用玉、裝飾用玉、生活用玉等四大類。

1、禮儀用玉

禮儀用玉是指在祭祀、朝聘等禮儀活動時使用的玉器,在漢朝主要用于禮儀的玉器種類包括玉圭、玉璧、玉戈、玉鉞等。而且其中相當部分的玉璧或玉璜可能是鑲嵌在玉棺上脫落的。從禮儀用玉出土位置來看,主要是用來殮葬,已失去禮儀意義。

2、喪葬用玉

漢朝人比較盛行厚葬之風,而且漢朝人認為玉能夠保存尸體千年不朽,但由于玉器一般為貴族所使用,因此在徐州的楚王墓中出土的玉器多為喪葬用玉。主要有玉衣、鑲玉漆棺、玉面罩、玉枕、玉九竅塞和玉握等。玉衣在古代文獻中又稱“玉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玉衣外觀和人體形狀一樣,可以分為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部分。各部分都由許多玉片組成,玉片之間用金縷、銀縷、銅縷或絲縷加以編綴。徐州出土的漢玉中就有金縷玉衣1件、銀縷玉衣6件和絲縷玉衣3件及不明玉衣3件。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縷玉衣,是截止目前國內出土的時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片最小、工藝最精的玉衣。鑲玉漆棺,在古代,棺一般用木制,內外髹漆,并描畫出美麗的圖案,有朱棺、畫棺、黑棺之說。徐州獅子山漢墓出土的鑲玉漆棺,整件棺木使用青玉2095片,由棺體、棺蓋兩部分組成。棺蓋的長方形玉片及棺側璧形圖案玉板間的孔內都嵌飾有大小金泡釘,每顆泡釘的重量約6—13克。玉面罩,玉衣的朝氣形態,模擬人的臉龐輪廓和五官制作而成。此外還有玉枕、玉九塞、玉握等喪葬習俗影響下的產物。

3、裝飾用玉

玉以比德,因此佩戴玉飾在漢朝時期也尤為盛行,在漢朝的貴族中佩玉是身份高貴的象征。裝飾用玉有單體佩和組玉佩,單體佩中龍的造型較多,有“S”形玉龍、“風”字形玉龍,其他形制有鰈形佩、玉鋪首等。組玉佩則有大小不等、數量不一的小形玉件組成,主要有玉璜、玉珩、玉鎖、玉舞人、玉管和玉珠子等串聯而成。

4、生活用玉

生活用玉有玉耳杯、深腹杯、玉卮等玉酒具,玉劍首、玉劍格、玉璏等玉劍具,有龜鈕、臺鈕等鈕式多樣玉印章,有用于收納毛筆的文房用品,還有擺在席子四角的熊或豹形的大型玉鎮,服飾用玉有玉帶鉤,以及與帶鉤配套使用的玉環。

徐州出土的漢玉數量多,種類齊全,且大多具有明確的時代和出土地點。玉雖然多存在于貴族統治階級,但由于當時的統治階級的意志和習俗會極大地影響 平常百姓的生活,而且玉器的形制、紋樣等都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達,因此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非常明確的分析出當時的文化特征。

2、漢代文化內涵概述

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包括人們的衣食住行用等全部的造物行為,文化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發作用于生產力。關于漢文化的定義有許多,有漢族文化、漢人文化及漢朝文化,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從西漢到東漢歷經四百多年的漢朝時的文化。

(一)、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影響下的文化特征

漢朝是在推翻暴秦的鐵血統治而獲得政權,而且由于秦末連年征戰,人民苦不堪言,人們期盼著能夠安定穩定下來生活,因此在在漢朝初期為了與民修養,開始采用的是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的核心思想,即無為而治,道法自然,人們這種關于自然的追求和從自然中尋找為人處世的一句,尋求途徑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的。

例如在漢代漆器的設計中,漆器其胎體采用天然的木材、皮革,以以自然礦物植物提取的生漆和朱彩做修飾,這本身就是親近自然、隨順自然,合乎“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產物。黃老之學對于器物的造型的影響還體現在在設計中崇尚簡樸,例如在西漢的青銅器的裝飾多以素面居多,漢代銅器相較商周時期器形相對簡單,紋樣裝飾越來越少見,即使是皇室使用的器皿也幾乎沒有任何的紋樣裝飾。這不僅是由于青銅器的冶煉制作技術的發展,青銅器具逐步走向人們的生活,大量的生活器具出現,如博山爐、熨斗、銅杵臼等,這些器物體積小、重量輕、制作工藝精湛。而且說明當時的人們的審美情趣已經發生了變化,繁瑣復雜的裝飾已經不符合手道家哲學思想影響的漢朝人們,簡潔樸素成為了當時的人喜好的風尚。

(二)、儒家哲學思想在器物造型中的表達

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無為而治之后的漢朝社會經濟取得全面繁榮的成效,但長期的制度疏松,削弱了中央權力。思想混亂引起了社會道德平的下降,在一些重大的原則問題上不能夠做出決斷,使西漢政權很快在政治、經濟、外交、社會風氣等很多問題上陷入到一系列被動之中。儒學中興后,整個社會生活向泛儒化傾向發展,人們以儒家思想為圭桌,儒家思想成為官吏選拔、教育、禮儀制度的指導原則。儒家等級觀念、價值觀、倫理觀念構成了漢代藝術設計的精神坐標,對漢代藝術設計風格、文化內涵等產生持續的影響。

3、徐州漢玉造型中的文化特征分析

物是情感的寄托,是我們了解文化的基礎,造物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情感風氣語境的影響,在造物與社會生活的相互滲透中,人的情感因素在物化中得到延伸。造物即設計,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足跡,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任何事物的產生都不是無意義的,所有器物的產生都是為了滿足人的物質生活或精神需要。造物設計成為漢代文化精神內涵重要的物質載體,漢代的造物制度、禮儀風俗、技術手段等因素,都對造物設計的發展有著深度影響著,其造物活動與人、社會、自然、技術等共存發展的價值觀念有著現實意義和社會性普遍意義。漢代造物與生活息息相關,真正達到了以人為本、物為我用的設計理念,體現出農耕生活狀態下普通民眾的樸素情懷以及對環境的觀察和精神上自我滿足感。漢代造物深厚、簡約、和諧的審美觀告訴我們,越是樸素的、簡約的、民間的,越能感染并帶動人們對事物本質的深度探索與思考。

(一)、天人思想在玉器造型中的表達

受道家思想影響的漢朝人在玉器造型設計的結構上經常采用欲正故斜、欲縱故收、緊密處反覺疏朗、寬綽處倒覺緊湊,在穩定中變化、在變化中尋求均衡。漢玉的制作中十分講究材料的自然應用,適應自然,如在雙聯玉管(圖2)的設計上,其由一整塊新疆和田青白玉透雕出兩管,玉管一端封口,兩端留出連接部位,設計巧妙,琢磨精細。其中我們可以看到雕刻師在設計時對于材料的自然特性的應用。

(二)、儒家等級觀念在玉器造型器物中的體現

傳統儒學是漢文化的主干,其“發乎情,止乎禮”的倫理道德影響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漢代在繼承先秦等級觀念的基礎上,將等級觀念提高到了制度層面。這種等級觀念在漢朝時期是絕對不允許僭越的,它體現在人們當時生活的方方面面,玉器本身就是貴族階級為了彰顯自己身份的產物,因此在漢玉的設計制作三極其注重等級制度的限制,比如徐州出土的玉衣的制作上,不同等級的人使用的材質存在很大差異,有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圖3)之分。

(三)、中庸思想在玉器造型中的表現

中庸思想表達了人與人的聯系,中庸思想要求人們在社會活動中要做到“中不偏,庸不易”,也就是要恪守行事的行為準則,不偏不倚,由禮樂而成教化,行大道而助人倫,認為凡事皆有規矩,萬物歸于均衡。這種思想之于政治便是以此建立穩定和諧的君權神授的封建社會統治秩序,之于器物設計便是“方正規矩”的體現,漢代玉器的造型和紋樣勢必會自覺不自覺的體現統治者的思想意愿,多采用中軸對稱造型形態,穩定大方,中正平和,毫無奇淫怪巧之處。同時又使用組合式的設計,將空間逐層分割,各司其職、秩序盡然,這種設計思想,是對儒家“方正、規矩”文化的具體闡述。如下圖所示,在玉璧的設計上無論是造型還是紋飾上都采用對稱的形式,在設計的制作上體現儒家的中庸思想。

(四)、物以載道思想在玉器造型中的展現

縱觀漢代整體玉器的設計制作,無論是器物造型,還是圖案裝飾,無不透露著肇自然之性、以神寫形、以形傳神、形神兼備、傳情達意的設計意匠。

漢代造玉時非常重視對創作對象本質的把握,其在造型時并不注重形體細節的把握而是注重事物本質的神韻。即在器物的造型設計時注重過事物表面形象去發現事物本質形態,肇自然之性,實現“以神馭形,以意馭象”,真正把握事物本質特性的目的。例如西漢出土的玉豹鎮(圖5)其呈臥姿,肌肉強健,兩前爪平放于前,后腿相交于身下,長尾從兩后腿間反卷曲于背上,脖頸上戴有鑲綴海貝的項圈。這顯然是設計師經過長期對豹的觀察,所刻畫出的形象。

4、結語

器物是生活形態和文化特征的綜合產物,徐州漢玉,玉質好,雕琢精,構圖變幻莫測,設計新穎而不囿常規,整體充滿動態和靈氣。主要表現在禮儀、裝飾、生活和喪葬用玉,其中對玉在道德觀念的比附延伸進行了探討。漢玉特有的豪放、挺拔、生動、凝重的藝術風格,漢文化的尚簡、等級分明、中庸之道、以物載道在漢玉的造型設計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孟召宜,朱傳耿,渠愛雪.徐州歷史地理特點與地域文化特色研究[J].中國名城,2019(01):61-67.

[2]王婷.歷史與現實結合視界中地域文化的傳承創新——基于徐州文化的分析[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8(03):108-110.

[3]郝囡. 徐州漢文化裝飾藝術特征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1.

[4]許大海. 漢代藝術設計思想要義[D].蘇州大學,2005.

[5]陳慧慧. 邳州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產業發展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8.

[6]董立平.漢代玉器特征與鑒別[J].收藏家,2017(12):17-22.

[7]李文君. 玉蘊操雪—漢代片狀玉器綜合藝術語言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8.

[8]周逸茜. 解讀漢代玉器中的獸狀龍紋造型[D].河北科技大學,2015.

[9]李芳. 漢代玉器鳳鳥紋飾及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大學,2014.

[10]王曉琳. 漢代玉蟬文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

作者簡介:李向洲(1990.01-),男,河南人,助教,碩士,徐州工程學院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

猜你喜歡
文化符號
《饑餓游戲3:嘲笑鳥》中的文化符號
當代竹構建筑的表現與應用探究
古鎮保護與發展中的文化符號挖掘與運用研究
以中國服飾文化為設計元素的生活創意品研究
論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文化學視野下象形武術的“動態”文化符號
涂鴉藝術在服飾設計中的運用
《冰雪奇緣》:重塑經典與動畫的文化本性
巴蜀地域文化視角下的餐飲空間設計研究
基于文化符號理念的城市色彩形象塑造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