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伍德—胡薩米”爭論看馬克思的“正義”內涵

2020-09-10 23:53李敏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8期
關鍵詞:伍德正義馬克思

李敏

摘要:20世紀70年代,西方以“塔克—伍德”命題引發的激烈論戰讓學界聚焦到了馬克思正義觀上,將這條馬克思主義的暗線擺在了明面上。誠然,馬克思并沒有專門著書立說談論“正義”,但毋庸置疑地,在馬克思著作的字里行間可以窺探到馬克思獨特的正義觀。伍德和胡薩米的歷史貢獻并不在于他們的理論本身,而在于他們的爭論引發的學界對于馬克思正義觀的思考。馬克思的“正義”獨特在于并不是像以往正義觀那樣建立在特定的社會生產方式背景,而是建立在歷史維度,以歷史的整體性為基礎,超越法權正義的框架,打破了抽象正義的假象,在批判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獨特的歷史唯物主義正義觀,而這個“正義”的實現,只有在生產力高度發達、超越了階級的共產主義高級階段,才能實質地實現。

關鍵詞:伍德;胡薩米;馬克思;正義

20世紀上半葉影響最廣泛持久的思潮是邏輯實證主義,它代表著自然科學對哲學的挑戰,在該思潮的影響下政治哲學被冷落。而20世紀60年代西方的社會大變革、邏輯實證主義的逐漸沒落,加上美蘇冷戰的政治背景,政治哲學又逐漸回歸到學界的研究中心地帶,1971年羅爾斯的《正義論》更是標志著西方政治哲學的復興。當時的政治哲學內部有著行為主義和后行為主義的派別對立:行為主義強調“價值中立”,其方法論承襲于邏輯實證主義,主張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政治學;與行為主義強調“科學”不同,后行為主義強調“規范”,認為政治學者應該關心社會政治理想和倫理道德規范。1972年伍德的《馬克思對正義的批判》以及隨后胡薩米的《馬克思論分配正義》將馬克思的“正義”問題抬上明面,伍德和胡薩米分別對應著當時政治哲學的“科學”與“規范”的對立,兩者各據一方,展開了激烈的論戰,雖然雙方都存在著片面的問題,但對于我們思考馬克思的正義問題也提供了思路。

一、“伍德—胡薩米”爭論梳理

早在1969年,塔克爾在《馬克思主義革命觀》中就提出,馬克思并非基于資本主義分配的非正義而批判資本主義剝削,馬克思關注的是“財富的創造”而不是“財富的分配”,據此推出了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是正義的”。這極具顛覆性的觀點卻獲得了伍德的贊同,1972年伍德在《馬克思對正義的批判》一文中提出,資本主義雖然存在剝削,但是是符合生產方式的,馬克思也沒有以正義批判資本主義,因此資本主義是正義的。1978年,胡薩米發表了《馬克思論分配正義》,對“塔克爾—伍德”命題提出質疑,讓這場論戰走向白熱化。

伍德的觀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正義”在馬克思那里是一個法權或法定的概念,而馬克思是拒絕接受這種政治的或法權的社會概念的。(2)馬克思的正義標準是“只要與生產方式相適應就是正義的,與生產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義的”。馬克思是根據正義在特定生產方式中的功能來看待正義概念的,行為或制度的正義不依賴于其結果。資本家支付的工資和工人的勞動力是一種等價交換,是一種正義的交換,因此資本占有剩余價值并沒有包含不平等或不正義的交換。(3)在馬克思那里,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超越正義的社會。

胡薩米的觀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是不正義的,伍德誤讀了馬克思的本意。(2)上層建筑的要素都是由兩個層次來決定的,一是生產方式,另外一個是他們所代表的階級利益,無產階級及其代言人運用無產階級的正義標準來批判資本主義同樣有效,而伍德只看到了生產方式。(3)以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則出發衡量資本主義的分配,認為資本主義的分配是不正義的。伍德把馬克思拒斥的標準當做馬克思評價資本主義的標準。(4)馬克思在研究資本主義社會時,不僅有解釋性方面,還存在著評價性方面,而伍德忽視了評價性方面。

伍德和胡薩米兩人的觀點都存在著可取之處,如伍德認識到了“正義”在馬克思那里是一個局限的受批判的概念,胡薩米認識到了必須結合生產方式和階級利益來思考正義問題。兩者也都存在著諸多不足:伍德說“馬克思沒有以正義批判資本主義,所以資本主義雖然是罪惡的,但是是正義的?!边@句話混用了歷史唯物主義和道德主義兩個標準,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標準作為前提推出了道德主義的結果。而伍德提到的“馬克思的正義標準”——與生產方式相一致的就是正義的,相矛盾就是非正義的——根據馬克思的觀點,道德、正義等法權觀念不僅與特點社會的生產方式相關,還與階級立場相關,因此,每一特定的生產方式下,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存在著兩套不同的道德標準,但統治階級的道德標準會成為占統治的道德標準。而胡薩米的觀點似乎較為合理,但正如伍德所指出的,胡薩米的解釋不是把馬克思理解成為他所批判的對象,就是立論缺乏文本支持。即便存在著不足,伍德和胡薩米提出的問題極具啟發性,讓學界的視野聚焦到了馬克思正義思想上。他們的爭論也引出了以下問題:馬克思在批判資本主義的時候,是否潛藏著某種正義標準?馬克思是否批判資本主義為不正義?共產主義社會是不是超越了正義的社會?馬克思的正義是不是分配正義等。

二、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時是否潛藏著正義標準

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時是否潛藏著某種正義標準?對于這個問題,伍德和胡薩米的回答截然相反:伍德認為“正義”在馬克思那里是受批判的概念,馬克思是基于歷史唯物主義對資本主義進行批判;而胡薩米則列舉文本論證馬克思在批判資本主義時存在正義的價值立場。他們兩人的回答也充分體現了馬克思正義思想的“科學”和“規范”兩個維度。

“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時是否潛藏著某種正義標準”這個問題在國內與“馬克思是否拒斥正義”這個問題聯系甚密,國內學者也對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林進平認為馬克思是拒斥正義的,必須把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包含有正義、道德傾向于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一種正義或道德批判區分開來,“正義”在歷史唯物主義時期的馬克思那里是一個受批判的概念。而段忠橋則認為:從馬克思為國際工人協會起草的《協會臨時章程》來看,馬克思明確 肯定了無產階級的正義要求;馬克思也曾高度贊揚過工人階級超出分配的局限而直指所有制關系的正義要求,馬克思并沒有拒斥正義。另外,王新生教授曾經從建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角度談到,作為科學的政治學或認知理論尋求“是”,而作為規范理論的政治哲學尋求“應是”?!笆恰钡膯栴}建基于理性認知,而“應是”的問題則建基于價值判斷,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獨特貢獻就在于將“應是”與“是”、規范理論與科學認知統一。

筆者最認同王新生教授的觀點,馬克思上不是從正義的法權框架來理解資本主義社會,而是從共產主義非法權評價視角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以歷史的整體視角思考正義問題,以法權正義視角為標準來衡量馬克思的正義觀實在不妥。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之后由道德主義優先視角轉換到歷史主義優先視角,馬克思朝著歷史唯物主義前進的同時并沒有放棄道德的價值立場,馬克思有著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在以歷史唯物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的同時也暗含著無產階級的正義立場。早期馬克思對正義有過追求,以《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為界,馬克思開始了對正義的批判。隨著他對市民社會研究的深入,隨著他“實踐”概念內涵的逐漸深化,馬克思對正義的理解也發生著改變,從唯心時期的肯定到“兩個轉變”后的否定性批判,尤其到當他的“實踐”進入到生產,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之后,他對正義的批判達到了一個全新的維度,即基于歷史整體性維度的批判。對于“馬克思是否拒斥正義”問題的解答是回答“馬克思是否認為資本主義不正義”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基于以上觀點,筆者認為,馬克思有自己的正義標準,而且,在馬克思那里,資本主義是不正義的。

三、馬克思的“正義”是不是分配正義

塔克爾認為,馬克思關注的是“財富的創造”而不是“財富的分配”。胡薩米在《馬克思論分配正義》中以共產主義的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則為標準,批判了資本主義的非正義,他在為馬克思辯護的同時也把馬克思的“正義”定義為了分配正義,關于馬克思的“正義”是不是分配正義這個問題,在學界也存在著諸多爭議。

受到西方自由主義的影響,將馬克思的“正義”理解為分配正義的學者并不在少數。如段忠橋教授認為:在馬克思那里,存在著針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兩種分配正義要求,不同的生產方式存在著不同的分配正義要求。馬克思的正義是一種分配正義。也有需要學者認為馬克思的正義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生產正義,如魏傳光教授指出,在《資本論》第三卷,馬克思曾提及,“分配本身是生產的產物,不僅就對象說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說也是如此”。馬克思從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入手,超越了主觀德性的視野局限,探尋正義背后的物質動因與經濟根源,馬克思的“正義”是生產正義而不是分配正義。

筆者認同魏傳光教授的觀點,傳統正義觀認為正義是“給予每個人所應得”,而這個“應得”背后必然存在某種標準,以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為標準?還是以道德為標準?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批判了拉薩爾的“勞動”觀和小資產階級分配理論。拉薩爾認為“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占有生產資料,工人只有得到資本家雇傭才能進行老師,才能創造財富,“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回避了生產資料所有制這個根本問題。對于拉薩爾提出的“鐵的工資規律”,馬克思指出,工資只是雇傭工人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隱蔽形式,把工資看做是勞動的價值和價格掩蓋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實質,是在為資本主義辯護。拉薩爾強調平等的工資、平等的權利,以及“不折不扣”地平等分配所有“勞動所得”。馬克思指出,不是分配方式決定一切,一定社會的分配方式取決于該社會的生產方式,也取決于該社會的生產物資條件。生產方式和生產的物質條件決定一個社會的財富分配方式,而不是分配方式決定生產方式。馬克思的“正義”不是分配正義,而是生產正義。

四、共產主義社會是不是超越正義的社會

伍德認識到了“正義”在馬克思那里是一個法權的,局限的,受批判的概念,也因此得出了在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超越正義的社會的結論。而胡薩米依照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社會“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按需分配正義原則,體現了對個體的尊重,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正義社會。

國內許多學者對于在共產主義社會的正義也展開了爭論:在共產主義社會,到底是超越了正義,消滅了階級差異之后沒有討論正義的必要;還是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階級對立消失,正義得以實質性地實現。部分學者認為在共產主義社會,國家和階級的消亡,“正義”就失去了討論的必要,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不需要“正義”的社會。如布坎南認為,在共產主義社會,自然資源的相對匱乏、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等正義的前提會消失,因此馬克思并沒有把共產主義視為更加正義的社會,而是更加高級的社會,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構想超越關于權力和正義的思考。魏傳光教授則認為,馬克思認為“在共產主義社會,司法正義、權利正義等關于正義的假象與錯覺等虛假意識都將消失”,在共產主義社會,消亡的是司法正義和權力正義,而不是正義本身。在共產主義社會,不是超越了正義,而是實質地實現了正義。

筆者更為認同魏傳光教授的觀點,馬克思一直追求“人自由全面地發展”、“全人類的解放”,而在共產主義社會,超越了階級對立,全人類有共同的正義訴求之后,“給予每個人所應得”才能得以真正的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正義”在剔除虛假意識形態的蒙蔽之后才可能得以實質地實現。

綜上,伍德和胡薩米分別出于當時政治哲學“科學”和“規范”的對立對馬克思的正義思想進行了解讀,但都沒看到對方維度的合理性,因此都存在著片面的問題,但這場爭論所拋出的問題卻比他們給出的答案更具意義。結合學界已有研究成果,針對“伍德—胡薩米”爭論引出的問題,筆者得出以下結論:(1)馬克思的“正義”是歷史唯物主義和無產階級正義價值取向的統一。(2)馬克思的“正義”是生產正義而不是分配正義。(3)共產主義社會不是一個超越了正義的社會,而是一個實質地實現了正義的社會。

參考文獻:

[1]林進平,馬克思的“正義”解讀[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張全勝,馬克思社會正義思想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人民出版社,2012.

[4]魏傳光. 馬克思關于正義的“生產性”重構及其指向[J]. 社會科學輯刊,2020,(03):73-81.

[5]魏傳光. 交換正義、保守主義與超越正義——對“馬克思反對正義”的批判[J]. 東南學術,2020,(03):77-88.

[6]林進平. 再論馬克思為何拒斥、批判正義[J]. 學術研究,2018,(01):36-44.

[7]李佃來. 歷史唯物主義與馬克思正義觀的三個轉向[J].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5,52(05):5-14.

[8]段忠橋. 何為分配正義?——與姚大志教授商榷[J]. 哲學研究,2014,(07):3-9+127.

[9]林進平. 艾倫·布坎南論“馬克思與正義”[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08-02(B02).

[10]段忠橋. 當前中國的貧富差距為什么是不正義的?——基于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的相關論述[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27(01):2-14.

[11]艾倫·伍德,林進平. 馬克思對正義的批判[J].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06):39-47.

[12]齊雅德·胡薩米,林進平. 馬克思論分配正義[J].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05):14-21.

[13]王新生. 作為規范理論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J]. 求是學刊,2006,(03):25-29.

[14]林進平,徐俊忠. 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的正義觀——兼談馬克思何以拒斥、批判正義[J]. 學術研究,2005,(07):56-61+147.

[15]林進平,徐俊忠. 伍德對胡薩米:馬克思和正義問題之爭[J]. 現代哲學,2005,(02):1-7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

猜你喜歡
伍德正義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實踐正義是否可以脫離理論正義
打瞌睡的房子
澡缸里的國王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別開生面的描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