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盒的溫度

2020-09-10 07:22曾雯雯
閱讀時代 2020年8期
關鍵詞:文人食物

曾雯雯

食盒,是中國古代盛裝食物用的器具,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禮物,內有數層不等,可提可挑。

早在先秦時期,便出現了銅制的食盒,外有蓋子,內可儲存食物。此時的食盒多為提盒,不過是兩根提梁加幾層格子,做工與造型都比較粗糙簡單。

西漢時期的食盒制作工藝有了進一步發展,造型多為層式結構,由數格屜盤層疊組成,便于分隔盛放不同的食品。盒體的長寬大小不一,大者可達半人高,須由兩人肩抬方能移動;小者如甌,由人捧著即可行走。也有少部分食盒形如柜櫥,外設兩扇門,內里是分裝各式食物的屜格。

隋唐時期,盛世繁榮,食盒作為一種特殊物件,已然成為唐代貴族身份與等級地位的象征。一個家族的地位、威望的高低、富有的程度都可通過食盒反映出來。此時期食盒材質更加豐富多樣:有木盒、竹盒、漆盒、藤盒、瓷盒、琺瑯盒、金屬盒等。形狀更是多姿多彩:有圓形、方形、菱形、桃形、六角形、八邊形、荷葉形、牡丹形等。陜西西安出土了一件唐代鳳紋漆食盒,造型古雅,設計獨特,做工精巧,整體色彩華美,制作繁復精細,充分展示了唐朝高超的工藝水準。

到了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宋朝,酒肆食鋪林立,飲食文化繁榮,夜市也極度興盛起來。汴梁城中徹夜燈火通明,笙歌不停,通宵達旦,餐館酒樓的外送服務在這種背景下被催生并形成風氣。在這一過程中,食盒擔負著商鋪和飯館運送食物的主要功能。南宋《歌樂圖》中亦可見食盒蹤影,宋代的紳士名流,出門訪友,文人士夫出門踏青郊游,或參加詩社、文社的活動,常會事先準備一些佳肴果品放入食盒中,作為助興的下酒菜。

明清時期,市隱成風,文人在雅這一事上不斷開發,就連食盒也被賦予了新的形象,在煙火氣之外增添了不少山水志趣。在講究生活情趣的文人眼里,器物是心的外化,以物窺人,格局自現。所以文人造物,往往求美,求雅。被改良后的食盒,外形上更加雅致,蓋身及把手部位都多有花紋雕鏤,整體更符合文人審美。尤其是硬木長方形提盒,堅固有韌性,不但耐碰撞,且帶有一定自重,無論挑、提都不會亂晃。到后期,小型提盒多用紫檀、黃花梨等貴重木材制成,講究的還有雕漆或百寶嵌裝飾。

尤其到清朝中后期,食盒愈發精致。做工最精致的大概要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清朝象牙鏤雕提食盒。提盒分四層格子,可置放不同的食物。雕工十分精細,主體的部分用鏤空精雕的象牙片,嵌于框格中,像是絲毯一般。象牙片上還雕有人物、鳥、獸、庭園景物和船,像舊時歐洲人幻想的東方樂園。蓋鈕、盒身框架及提手,都染有或淡藍或紅色作為點綴。清朝后期,文人雅士出游的食盒里,裝的除了有精美佳肴,還會裝上主人的梳子、銅鏡、筆墨紙硯、書籍手稿,食盒簡直就是一個移動的百寶箱。因此,食盒逐漸從裝載食物的器具演變為文人書齋的常駐雅物。

跨越兩千年的時空距離,食盒像一位經歷歲月變遷的老者,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現在因珍藏價值獨居歷史一隅,供后人觀賞和膜拜。食盒,中間蘊含著的人文,是中國千百年生活美學的濃縮。在它身上,煙火與山水共存。中國縱有萬千雅物,而這食盒可謂是“離人心上秋,惦念在心頭”。

責編:馬京京

猜你喜歡
文人食物
千萬別說我是文人
為“文人”正名
搞笑:將食物穿身上
食物從哪里來?
食物也瘋狂
文人氣
這世上少了文人會怎樣
Food(食物)
改善生態 平衡心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