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0-09-10 22:23王小杰
內燃機與配件 2020年6期
關鍵詞:機械專業現代學徒制建議

摘要:機械工業是我國重要支柱產業,現代學徒制是培養機械專業高技能人才的有效舉措,文章對現代學徒制內涵特征、發展歷史、存在的問題等內容進行討論,最后提出建議:構建協同育人機制、構建學生保障機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加強雙師型建設,從而推動機械專業現代學徒制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機械專業;現代學徒制;內涵特點;問題;建議

0 ?引言

目前,中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機械工業體系,《中國制造2025》提出爭取用十年時間,將我國建成制造強國,制造業諸多工業中最主要的是機械工業,據國家統計機械工業每年的新增技能人才中,職業院校畢業生占到70%,可見職業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國家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該“方案”重點強調了產教融合、校企聯合。而現代學徒制是就是符合國家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機械人才培養模式。

1 ?現代學徒制的內涵和特征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其特征:

①雙重主體,包含了高職和關聯企業兩個主體共同參與,讓日常授課與實踐密切結合;

②學時靈活,可以先確定好學時,依據現有的情況來調整;

③雙重身份,學生既是在校學生又是工廠學徒,可以盡早接觸了解企業,還可以獲得一定的津貼;

④交替機制,學生先學習理論后參加企業實訓,實訓后再回校,不斷地“理論-實踐-理論”,使得專業能力大幅提升。

2 ?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歷史

現代學徒制發展于二戰后的西方國家,隨著第三次技術革命的出現,西方國家逐漸意識到技能型技術人才的重要性。而當時學校還是重理論輕實踐,畢業生動手能力較弱。德國最先在機械行業探索 “雙元制”,其結果是德國的汽車、機床、工具等機械產品質量享譽全球,隨后歐洲各國紛紛學習德國。如英國的 “三明治”模式、瑞士的 “三元制”、加拿大“TAFE”模式等。而今,現代學徒制在西方國家職業教育與培訓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在我國,學徒制自古以來一直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學徒制的發展經歷了私人學徒制、作坊式學徒制、企業半工半讀式學徒制等階段。

近幾年國家層面高度重視現代學徒制工作,并不斷制定鼓勵政策:2014年8月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該《意見》包括重要意義、工作總要求、工作內涵、穩步推進、完善保障等部分;2015年7月,人社部和財政部聯合出臺了《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人社廳發〔2015〕127號),制定了《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山東、廣東等12個?。▍^、市)先行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2018年10月人社部、財政部于出臺《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范圍擴大到了第二、第三產業里各種性質,提出2020年底,現代學徒制完成培訓50萬人以上;2019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總結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將這項工作推到新的高度。

3 ?現代學徒制的實施中的問題

3.1 法律保障體系尚不健全

近些幾年,國家雖然發布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來推動,鼓勵職業院校和企業對接,但這些文件推出時間還較短,法律法規也不夠完善,缺乏讓學校和企業真正得實惠的具體的配套政策,尤其是缺乏穩定的經費投入機制,導致很多學校和企業在觀望,或者做些表面性上的合作。

3.2 企業參與動力不足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政策力度不大,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需要在市場中競爭和發展,尤其對中小企業而言生存壓力較大。接納學徒學生后,企業一方面需挑選經驗豐富的師傅對學徒進行指導,另一方面要向學徒提供機械設備、實訓場所,還要支付一定的實習工資,增加了企業成本。

3.3 “雙師型”教師缺乏

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大多來自技術師范學院,出了大學門就走上教育崗位,缺乏工程經驗,實踐技能水平有限,機械企業雖有技能嫻熟的師傅,但他們主要是從事生產崗位,對教學方法不熟悉,常?!皶霾粫獭?,對技術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也難已勝任培養工作。

3.4 教學管理制度不靈活

現代學徒制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統籌安排學校理論學習與企業實踐的學時,而事實上目前人才培養方案都是由學校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指導意見制定,很難考慮企業要求,所以常常企業正常生產和學生實踐學習有沖突,甚至有些企業把學生當成普通操作工使用,從事簡單重復的工作,偏離了學徒制的宗旨。

4 ?實現現代學徒制的建議

4.1 構建協同育人機制

現代學徒制必須以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多個方面參與為基礎,政府具有決定性地作用,首先,政府必須加快制定已公布政策配套的制度以及措施,真正把政策落到實處,并和企業財稅土地政策緊密掛鉤,讓企業真正得實惠,鼓勵企業主動參與其中;其次,將辦學主導權交給學校和企業,學校和企業是育人核心,學校負責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企業負責職業能力和崗位技能的培養,共同確保高質量的育人環節;最后行業協會負責對機械人才市場需求的分析,掌握行業所需要的人才變化狀況,給學校、企業和政府提供依據和參考。

4.2 構建學生保障機制

首先政府、學校和企業要加大對宣傳力度,使家長和學生接收特殊的雙重身份——“學生+學徒”。一方面,需要消除由于學生的雙重身份而帶來的利益沖突,讓學生的實踐學習的權益得到保障,要保證學生能夠自由進行學習活動,保障學生作為一名企業員工的權益,將工資、福利等問題落實;另一方面,學校也要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加強學生紀律教育,靈活安排實踐學習時間,盡可能地將實踐學習與企業生產相結合,并真正為企業培養“留得住、用得上”人才,解決企業結構性用工困難,實現校企互利共贏。

4.3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為了滿足企業對于人才能力的需求,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內容確定時,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除了常規的企業調研、專業改革專家咨詢委員會研討等活動,學校必須邀請企業參加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按照遵循人才成長規律、適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發揮雙方資源優勢等基本原則,校企雙方對方案進行統籌設計,實現學校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相對接,教學內容與生產過程結合,提高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4.4 加強雙師型建設

“雙師型團隊”是育人主體,因此學校與企業必須共同研究并培養教師團隊。學校方面,通過每年安排部分教師下合作企業鍛煉3個月,參與企業技術研發、生產經營,高職院校要協同合作企業把一些技術水平高、表達能力強的人才納入資源庫,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崗位需求再選拔聘任企業師傅。打通企業和學校的通道,把一些學校急需的能工巧匠引進到學校。同時建立規范業務學習制度,校企師資定時定點共同學習交流,取長補短,提升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打造高質量的雙師型團隊。

5 ?結束語

機械專業現代學徒制將學校資源和企業資源有機融合,較好地實現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本文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機械專業現代學徒制發展現狀,對現代學徒制內涵特征、發展歷史進行討論,分析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可操作的具體建議,而使得現代學徒制更加完善,推動機械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褚建偉.現代學徒制環境制度研究[J].職教論壇,2019(4): 15-19.

[2]齊亞叢.我國現代學徒制的實踐現狀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8):24-26.

[3]齊偉.高職院?,F代學徒制試點的困境及對策探討[J].成人教育,2017(9):76-80.

[4]李岷,李一鷗,李巖.基于對現代學徒制再認識下體制機制構建的思考與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0):41-45.

作者簡介:王小杰(1971-),江蘇江陰人,本科,工學學士,中學高級教師,高級技師,主要從事高職機械類科研和教學。

猜你喜歡
機械專業現代學徒制建議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多元思維下中職機械教學的探索與研究
中職學校機械專業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現代學徒制在創新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緊密對接航空制造產業 創新航空機制專業內涵建設
三代人的建議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