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時代節目主持人轉型實踐初探

2020-09-10 07:22黃蕾
新聞研究導刊 2020年20期
關鍵詞:融媒時代

信息技術的升級和發展催生了眾多的新媒體平臺,實現了傳播媒介的多元化和融合化。在融媒體背景下,信息的傳播和接收已經不再單純地依靠廣播電視,而是借助各類新媒體或自媒體平臺快速傳播文字信息或影像資料,真正實現了信息共享。這既為傳媒行業注入了新鮮活力,也給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和挑戰。

作為廣播電視媒介最活躍、最生動的體現者和傳播者,節目主持人成為與受眾情感交流的紐帶和影響節目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主持人在融媒體時代更需要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培養具有個人特色的主持風格,完成自身的突破與轉型。

摘要:本文圍繞融媒時代傳統媒體節目主持人的轉型實踐,以蘇州廣電“黃蕾名人談”融媒探索為例,就該節目如何發揮名人效應、深挖地域文化、運用豐富手段這3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思考,為當前主持人融媒實踐提供借鑒和思路。

關鍵詞:融媒時代;節目主持人;轉型實踐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0-0003-03

“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認為: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盵1]數字化和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為這個時代的媒體人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如何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在融媒實踐中尋求全新價值定位是節目主持人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而戲曲節目正面臨著外界紛繁復雜的新媒體正在吸納更多新粉絲,所在電視欄目受眾流失的窘況。為此,筆者自2017年起策劃并推出了電視版《黃蕾訪談》的融媒版——“黃蕾名人談”,以手機直播、名人訪談的方式在“看蘇州”APP中呈現,節目立足地方傳統文化,發揮電視欄目優勢,運用新媒體手段,在移動端收獲了新粉絲。點擊量屢破10萬,累計直播近60次,總計直播時長近80小時,累計收看量達到800多萬人次。通過融媒結合、小屏帶動大屏的方式擴大了傳統文化的傳播面,增加了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同時為探索媒體節目新形態積累了寶貴經驗。通過實踐,筆者認為,節目主持人不能死守傳統的傳播模式,必須守正創新,融合求變,在實踐中謀求新發展、開拓新方向、尋求新定位。

一、高定位,發揮文化名人效應

我們正走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時代造就英雄,人物影響時代。展現人物風采對構建中國精神,提振精氣神會帶來良好的名人效應?!包S蕾名人談”嘗試以名人嘉賓的定位,營造直播產品的區隔度,以烘托人物為主,通過與文化名人的聊天互動提升大眾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一)樹榜樣

筆者所在的《蘇州電視書場》《昆劇電視專場》先后開辦于1994年和2000年,分別是江浙滬持續時間最長的蘇州評彈電視專欄和全國唯一的傳播昆曲的電視欄目?!包S蕾名人談”利用自身優勢,先從身邊最熟悉的戲曲名家做起,從“評彈名家蔣云仙話當年”,再到“天生一個唐明皇”,先后邀請了昆壇大師蔡正仁、“賀老六”史濟華、錫劇王子周東亮等做客節目,通過直播節目讓網友與名家實時互動、直面交流,暢談成名路,分享傳承創新感受。名人的號召力使點擊量逐步上升,收看人次從首秀時的6萬逐步增加到近20萬。網友們表示很喜歡和名人零距離的親近感,名家們也對手機直播的方式感到新鮮。蔡正仁說,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和戲迷互動,很新鮮,這樣的溝通方式很好。從戲曲名家到文化界名人,“黃蕾名人談”用直播揭示人生,用訪談展現智慧,通過講述成功人士的傳奇故事,分享人生感悟,樹立新時代榜樣,激勵年輕一代去創造成功的人生。

(二)圈粉絲

名人是大眾心中的偶像,他們自帶粉絲,自帶流量,有一呼百應的作用。2019年,筆者嘗試建立微信粉絲群,以每做一位嘉賓增加一個粉絲群方法,以名人嘉賓的影響力及直播核心內容為紐帶,帶動其身邊親友及所在行業的關注度,通過圈層化互動,進一步聚集了人氣,擴大了傳播范圍。例如非遺系列的直播,通過與嘉賓粉絲的互動和傳播,系列節目累計觀看人次均達到18萬。此外還邀請了戲迷參加“名家教唱”系列節目直播,實現粉絲和名家零距離,說趣聞軼事、演拿手好戲,直播互動熱烈,對拉近受眾距離、鞏固和發展受眾群體大有裨益。

(三)正導向

當然,名人效應也是把雙刃劍。有一次筆者已完成策劃及微信的宣發,節目嘉賓為某行業領軍人物,但就在直播前一天,才得知嘉賓過去在政治上曾有不當行為,雖時隔已久,但為避免造成不良影響,我們當即刪除微信上的相關宣傳,取消了直播計劃。主流媒體具有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因此在甄選嘉賓時務必謹慎。若名人以積極向上形象示人,會讓受眾視為榜樣,反之,則會形成不好的認知。

二、重傳統,深挖姑蘇文化精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我們在融媒實踐過程中,須牢牢把握主流媒體的文化擔當,傳承文化、傳播文化、教化人心。蘇州文化淵源深厚、門類齊全,從古至今一脈相傳,使得每一種文化門類都有一定的成就。蘇州評彈盛演不衰,蘇州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昆曲被列為世界非遺之首,還有文物工藝、詩詠文選、民風民俗、考古傳說等,無不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節目源泉。作為媒體,我們有責任向世人展示地域文化的綜合實力和文化精粹,文化的溝通是一種心靈的溝通,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包S蕾名人談”立足于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品質內容帶來了收視黏性和點擊量,直播始終定位于“大蘇州”“大文化”概念,鎖定主流人群。通過抓文化熱點、展文化系列、講文化故事等手段,通過手機直播的方式努力使姑蘇文化精粹走進普通百姓的生活。

(一)以時效性凸顯文化熱點

“媒體競爭,說到底,是對信息和受眾的爭奪。誰能夠在第一時間將最有價值的信息用最快、最好的方式詳盡地、全面地、立體地傳播給觀眾,誰將擁有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盵2]在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民眾對資訊的時效性要求更高,失去時效性,新聞變“舊聞”,傳播便失去了意義?!包S蕾名人談”通過及時追蹤新聞亮點,捕捉文化熱點,展現名人動態。例如,當浸入式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入選第7屆中國昆劇藝術節成為金秋焦點,筆者約會知名制作人蕭雁,揭秘該劇的臺前幕后,與嘉賓漫步滄浪亭,邊走邊聊,動態直播,引領網友們“穿越”到蕓娘看戲、逛園的小日子;又如,隨著《延禧攻略》的熱播,劇中的蘇扇引起了大眾關注,筆者捕捉到該劇的扇子均出自蘇州制扇工藝大師盛春處,策劃了“清風徐來話蘇扇”直播,在盛春的帶領下,近距離感受制扇技藝,揭開精美蘇扇背后的故事;在蘇州戲曲傳承中心成立,新版滑稽戲《蘇州兩公差》公演之際,筆者約會相關主演、名家,相繼推出了融媒直播節目,極具新聞價值。結合時事熱點的融媒節目,最能引來大眾關注,這種“借勢”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系列化來發掘文化深度

當前互聯網的無界和無門檻,正影響著傳統媒體陣地,八卦、無厘頭、搞怪等,都能引來巨大流量。我們不能因為市場上碎片化的、偽通俗化的、嘩眾取寵的節目就改變導向,舍棄資源,推倒我們經年積累形成的優勢。眾多新媒體存在的意義,不是讓我們去簡單地模仿它們、和它們競爭,去勉強自己做不擅長的事,而是讓我們冷靜地認清冷酷的市場游戲規則,倒逼我們更好地做我們擅長的事,“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3]。以系統化對抗碎片化,以深度驅逐淺薄,以精品淘汰粗制濫造?!包S蕾名人談”積極利用豐富多彩的非遺資源來探索文化的縱深度,2019年嘗試推出了非遺系列直播,邀請劇裝戲具制作大師李學森、檀香扇制作大師邢偉中、燈彩制作大師汪筱文、簫笛制作大師鄒敘生等做客節目,侃劇裝制作,秀扇舞乾坤,觀蘇工燈彩,解簫笛奧秘……分享人生故事,展示精湛技藝,弘揚工匠精神,展現非遺魅力。直播交流互動氣氛熱烈,觀看人次均超過10萬。網友表示,節目讓他們開闊了視野,汲取了平時未涉及的學科知識,增長了眼界和見識。

(三)以故事性來展現時代精神

訪談節目內容為王,好故事講到哪里,感動和力量就傳播到哪里,讓受眾留下深刻印象。為“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4],“黃蕾名人談”直播專訪不泛泛而談,而是精心挖掘反映時代精神、弘揚主旋律的精彩故事。如國家級昆曲非遺傳承人柳繼雁,作為建國后蘇州培養的第一代昆曲、蘇劇接班人,蘇昆“繼”字輩的代表,她77歲頂著烈日進京,參加紀念昆曲“入遺”10周年演出,82歲加盟大師版《牡丹亭》扮演杜麗娘,她表演的“游園”被戲劇理論家朱棟霖評價為除梅蘭芳外最好的。直播通過其暢談如何82歲再演杜麗娘,成就“最好的游園”,怎樣經歷60年藝壇風風雨雨又如何含辛茹苦培育接班人等事跡,展現了其德藝雙馨的人格和老驥伏櫪、戲比天大的敬業精神。又如,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為直播主題,我們專訪了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蔡云娣,通過動態采訪、現場演示、筆者學藝等環節,講述他45年專注一件事,將石頭點化成珍貴國禮,開創我國石雕藝術品證券化先河的勵志故事,并且就傳統手工藝面臨轉型升級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直播引起受眾的強烈反響。分享文化名人的藝術感悟和實踐經驗,也從不同側面反映出生動的藝術發展史,吸引了熱愛傳統文化的網友積極互動參與。

三、巧策劃,運用豐富傳播手段

黑格爾在《小邏輯》一書中指出:“內容非他也,即形式之轉化為內容也;形式非他也,即內容之轉化為形式也?!盵5]這段話表明:內容與形式密不可分。媒體節目的內容和形式,就好比酒和酒瓶的關系,不可分割,相互影響,共同決定了節目的高度和質量。我們應充分發揮策劃功底與制作力量,深入探究節目敘事規律,進行節目形式的創新,運用多種傳播謀略與技巧,有效敘事,吸引受眾,達到更佳的傳播效果。

(一)揭秘式

運用懸念來吊人胃口,無論是希區柯克的懸疑電影,還是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抑或電視節目中的“下節導視”以及評書演員的“且聽下回分解”,都顯示出異曲同工的魅力,即設置懸念,吸引受眾,激發他們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更多的關切期待心理?!包S蕾名人談”也大膽借鑒,嘗試以設置懸念、揭秘內幕來吸引受眾的傳播策略。每次的微信宣傳內容、直播的開場白都采用設問方法,吊起受眾胃口;直播中設置懸念和矛盾,讓內容更具揭秘性,從而吸引受眾;直播節目有時由一條新聞引出,揭秘熱點背后故事,有時由一件珍稀物品說起,揭開其中奧秘,同時采用抽絲剝繭、層層揭秘的方式,在直播中釋疑解惑,揭示謎底。例如,當備受矚目的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揭曉,誕生了全國首對曲藝牡丹表演獎伉儷。筆者走近這對新晉“牡丹伉儷”袁小良、王瑾夫婦家中,揭秘他們銀婚25年愛情保鮮秘籍,包括如何一見鐘情、同臺獻藝,怎樣離美歸國、夫唱婦隨等,直播氛圍溫情浪漫又充滿揭秘性,累計點擊數達到14萬。又如,在對“中國發繡第一人”周瑩華的名人談直播中,筆者巧妙設計懸念,就非遺發繡的歷史沿革、工藝特點、制作難點以及周大師為傳承發繡的感人故事娓娓道來,全面揭開非遺發繡的奧秘,網友互動熱烈,累計觀看人次超15萬。運用懸念結構的名人談直播還有:燈彩大師鄒敘生——解開“萬眼羅燈”之奧秘;工藝大師金海鷗——讓干將莫邪劍驚艷亮相;制扇大師王健——揭開制扇秘訣;古琴世家吳明濤——講述稀世名琴坎坷身世。均取得較好效果。揭秘式直播結構不僅能使內容環環相扣,引領情節發展,提升受眾關注度,同時還能在提問與解答之間,更好地塑造人物、闡述主題,傳播效果優于平鋪直敘。

(二)體驗式

訪談節目很容易陷入一問一答的簡單模式,在新媒體中呈現就會略顯呆板,缺乏靈動和吸引力。雖是采訪,也須做得有聲有色。體驗式采訪是筆者嘗試的方法之一,它更為生動形象,且具有強烈的現場感?!包S蕾名人談”無論采訪哪位大師、名家,筆者總會設計親身體驗環節,如體驗瓷盤上作畫、體驗用頭發刺繡、體驗彩扮杜麗娘、體驗彈撥稀世名琴等等,此環節總能受到大眾的特別關注。此外帶領粉絲一起體驗,也能為直播帶來更多人氣。在“相見歡——我和昆曲的第一次”直播節目中,筆者攜兩位中外學子與昆曲來了一次親密接觸。直播以參觀昆曲傳習所為主線,從“偶遇”名師、拜師學藝,到體驗角色、吊嗓子、?;?、甩水袖、舞扇子等,動態十足,亮點頻出,累計觀看量超17萬,吸引了場外青年網友們的熱烈互動。體驗式傳播手段的魅力在于,當事人親身感知更真切自然,從理性問答到感性體驗,可以全方位地展現主題內容的魅力。

(三)互動式

融媒節目的策劃,還須強化互動意識。在對昆曲王子張軍的專訪中,我們嘗試跨屏傳播,先網絡直播,再包裝電視播出,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起到了“1+1>2”的傳播效果。在直播中還引入了微信視頻通話、網友實時互動等環節,充分運用技術手段,強化融媒互動,直播累計點擊量達20萬人次。此外,業精于勤,事成于專,成功的策劃源于周密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要認真完成甄選參與嘉賓、推敲直播話題、設置內容懸念、布局采訪動線以及考慮服化道等工作,以確保每場直播都能完美呈現,穩定的直播品質才能鎖住點擊量。

四、結語

“黃蕾名人談”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積極探尋融媒時代的全新價值定位。然而,當前融媒產品的研發與實踐才剛剛起步,探索之路艱辛而漫長。我們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新聞工作者“要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要緊跟時代前進步伐,針對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媒體節目的新需求,創新傳播理念,打造融媒精品,樹立主流媒體正能量“網紅”、在瞬息萬變的媒體競爭中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 徐立軍,嚴方.電視播出季:頻道編播創新前沿[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209.

[2] 袁智忠.影視文化綱要[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218.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334.

[4]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11.

[5] 黑格爾.小邏輯[M].賀麟,譯.商務印書館,1980:278.

作者簡介:黃蕾(1969—),女,上海人,本科,主任播音員,研究方向:主持人融媒實踐。

猜你喜歡
融媒時代
融媒時代我國新聞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融媒時代廣告圖形設計藝術的審美與傳播探析
融媒時代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現狀與改革策略
淺談融媒時代傳統紙媒觀念的轉變
論“融媒時代”人力資源的變化
淺析融媒時代新聞編輯的發展
融媒時代傳統媒體的幾個關鍵動作
基于校園媒體整合的“雙創”人才培養路徑探索
融媒時代軍事評論創新思考
融媒時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