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與高職藍領培育

2020-09-10 08:26彭光細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藍領工匠職業院校

摘要:工匠精神是高職教育的靈魂,與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相一致,高職教育中如何注重工匠精神的培養是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抓手,要采取有力的對策,加大弘揚工匠精神的力度,加快“藍領”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教育

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秉h的十九大又提出了“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由此可見,工匠精神的培養已成為國家的戰略,既是形勢所迫,也是時代的需要。

一、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相一致

(一)工匠,是長期受到工業文明熏陶,訓練、培育出來的達到一定技術與技能高度的專門人才。而工匠精神是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并不斷創新的精神理念。它的核心在于:不僅把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而且樹立對具體工作的敬畏、對所從事的事業的專注、對產品責任的擔當、對產品與服務質量的執著、對客戶需求完美的滿足的追求。工匠精神是專業精神、職業態度、人文素養三者的高度統一, 是一種源于職業教育,又高于職業教育;源于工業文明,又進入后工業文明的理想境界和形式上的追求。

(二)高職教育本身就是源于生產、服務于生產的一種教育類型,辦學目的和宗旨,就是為生產第一線培養大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是能工巧匠,也是適應企業需要的高級藍領人才。目前,我們國家有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職業院校1.3萬所,在校生超2800萬人,其中高職院校1327所,年招生320萬人,在校生超過1000萬人,招生數和在校生數分別占高等教育的47%和40%,高職院校每年為各個行業輸送300多萬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是培養和輸送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搖籃,承擔著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重任。而高職院校作為傳授職業活動的場所,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和崗位能力,更重要的是以培養職業道德和健全人格為宗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現代企業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強化學生理想信念、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技能過硬的職業素質教育,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職教育與工匠精神的培養目標是一致的。

(三)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我國還有一千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脫貧攻堅依然是重大挑戰。為了提高貧困地區,尤其是中西部貧困山區的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打贏脫貧攻堅戰,就需要進一步解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地區不平衡問題,加大對農村、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改輸血為造血。如果一個家庭有一個具有一定素質的藍領人才,將大大提高家庭的年收入,從而實現脫貧。

二、工匠精神是高職教育的靈魂

(一)工匠精神是工業文明高度發展的精神成果。這是對該成果的一種技術理性和價值理性相統一的具體化理解。只有從這個角度去把握,我們對工業文明的精神成果才能夠有正確的認識,而我們對高職教育的認識,也就有了一個與世界文明接軌的橋梁和紐帶。高職教育是以服務為根本、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所以,高職教育在本質上,就應該以這種工匠精神成果作為自己的價值根本和導向。

(二)工匠精神是現代高職教育的精神標桿。正確理解“工匠精神”,才能夠為高職教育樹立一個志存高遠的工作標桿,使得高職教育免于陷入培育、生產低端員工的尷尬地位,才能走出高職教育是次等教育的認識誤區。高職教育確立這樣的標桿,會給高職教育帶來全新的、本質性的改造,即:讓它不僅見技術、見技能,也能見人的素質素養,見人的全面持續發展。

(三)工匠精神是高職教育“立德樹人”的特征和靈魂。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具體到職業教育,要有獨特的精神內涵,有獨特的靈魂。職業教育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就必須要高度重視“工匠精神”的培育,并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職業教育真正的人文價值,才能給職業教育帶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質和亮點。所謂職業教育要培養“德藝雙馨”的人才,它的“德”,就應該主要包含著“工匠精神”。

(四)工匠精神是高職教育文化軟實力的象征。將“工匠精神”的正確理解引入職業教育,并向社會廣泛宣傳,對于改變職業教育的形象,對于調整職業教育的社會評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社會真正認識到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因此,我們不能小看“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及向社會宣傳的意義和價值,它能夠跟勞動、技能和創造緊密地結合起來。

三、高職教育中如何注重工匠精神的培養

(一)把工匠精神細化到日常行為管理中。日常管理是學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環節。學院以“項目化實施,系統化推進”的方式,將工匠精神的培養滲透在學生日常管理中,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加強日常行為管理,按照企業要求規范學生行為,在宿舍、班級管理中引入企業管理元素,把工匠精神的培養落實到日常教育全過程,細化到學生行為管理、勤工儉學、文明宿舍創建、戒煙行動、早操晨練、勞動實踐、社會服務等各環節,為將來走上職場提前磨礪勤業、敬業的職業精神,培養學生自理自立、自主文明的良好素養,提高從校園人到職業人的自覺和自信。

(二)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學環節中。課程設置是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 圍繞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學校在課程設置中,應當整合優化公共基礎課、專業課、技能實踐課等課程,強化實訓、實驗課程,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在專業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將工匠精神的內涵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將工匠精神與具體的專業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另外可采用學徒制、導師制的輔助教學模式,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了,學生也能從導師身上學到很多的優良品質。 同時 堅持教師素質提升與利用企業和社會資源相結合的原則。在抓師德師風建設的同時,激勵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校外掛職,努力形成追求卓越的良好風氣,提升教職工自身職業精神。

(三)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靶F蠛献?、工學結合”顧名思義是學校和企業合作,可以是直接辦班形式,也可以是企業為學校學生提供實習場所。這種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學校和企業的優勢資源,一方面企業為學生提供獎學金、實訓設備等資源,同時企業也可定期選派員工到學校參加進修和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另一方面,企業選拔優秀的一線員工到學校進行講學或實訓指導,直接把企業文化、精神帶到了學校。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上的緊密合作,更加注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同時縮短了學生和企業的距離,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接觸企業文化,感受企業文化,也更加注重了實踐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由于多種原因,目前我國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育制度還停留在摸索階段,相關的政策和法規還不完善,亟需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

四、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加快“藍領”人才培養的對策

中共十九大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職業教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就需要我們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步伐,適應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加快“藍領”人才培養。

(一)練好內功,努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進一步樹立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職業院校面向市場、面向社會辦學;加快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按照企業需要訂單式培養人才,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確保學生畢業后能實現熟練就業。加快職業院校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職業院校任教,擴大“雙師型”教師比例,鼓勵企事業單位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講課輔導。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設置一批適應產業需要和市場前景的專業和課程。積極推行職業院?!?+X證書”制度,使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實現快速就業。

(二)根據區域產業特色辦專技職校,為區域經濟服務。我國區域產業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如邵陽的邵東特色產業是小五金,株洲蘆淞區的特色產業是服裝業,這些特色產業都是該地方的經濟主脈,也是該區域百姓就業的重要途徑,鞏固發展這些特色產業與區域整體發展息息相關。近幾年,每年年初,一邊是地方企業招不到合格的技術工人,一邊是地方的畢業大學生和年輕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不具備地方產業的一技之長。建議以“職教+產業+城市”融合模式辦職教,如邵東辦小五金為主專業的職業院校,株洲辦服裝為主的職業院校等,這樣就會很好地解決以上矛盾,企業隨時可以招到稱心的員工,地方青年隨時隨地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為地方的發展和穩定帶來諸多好處。同時,因為職業院校畢業生基本是本地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招人的成本,給企業減壓,也降低了企業員工流動率,使企業員工隊伍的穩定性得以保障,更有利于企業員工今后的培養和發展,留得住人才,從而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三)以工匠精神為指引,加大“藍領”人才培養力度。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內涵可以理解為“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本媲缶褪且约毠潧Q定成敗,以完美為目標,追求極致;一絲不茍的嚴謹,不投機取巧,確保質量,采取嚴格的檢測標準,不斷提高產品質量與市場銷售力。專業敬業的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我們在職業教育的教學和實訓中,要大力弘揚新時代工匠精神,樹立以“大國工匠”作為畢生追求目標的理念,邀請行業杰出工匠為學生作報告,把工匠精神貫穿于職業教育的全過程,進一步提高“藍領”工人的職業素質,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藝、高超技能和較高職業素養的“大國工匠”,努力實現由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

總之,加強工匠精神的培養是我國高職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這樣,我國高職教育才能更好的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我國實現工業4.0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壽斌, 職業教育要注重培養“工匠精神” [N].中國教育報,2016-3-11.

[2]董剛, 將職業精神養成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N]. 中國教育報, 2015-12-22

作者簡介:

彭光細,男,湖南外貿職業學院,經濟學副教授,國際金融專業帶頭人。

本文為<湖南職業教育高素質藍領培養機制研究>課題(ZJGB2016134)的初期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藍領工匠職業院校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90后大工匠
藍領用工與薪酬激勵新動向
光影視界
工匠神形
新時期職業院校檔案管理的思考
致敬!老工匠
窘境中的高收入藍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