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藝術與戲曲藝術中虛擬表現手法的不同分析

2020-09-10 08:26劉丁銘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相關思考舞蹈創作文學藝術

劉丁銘

摘要:本文主要以舞蹈創作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舞蹈創作中具體的文學藝術內容為依據,從文學藝術對舞蹈發展帶來的影響、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舞蹈選材與主題幾個方面進行深入說明并探討,進一步凸顯舞蹈創作中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的多樣性與形象性,為舞蹈創作注入更多新穎元素和活力,旨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舞蹈創作;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相關思考

舞蹈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人們喜歡的表演形式,作為文藝表演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更好的展現舞蹈內涵,吸引更多觀眾的目光為目標,編導者要細致的編排舞蹈創意、主題與動作等,巧妙的把文化元素以及藝術元素加以結合,全方位凸顯舞蹈中飽含的情感與文化,賦予舞蹈一定的靈動性。最為關鍵的便是分析舞蹈創作中文學藝術表現的技巧,以下為筆者給予的分析與建議。

一、文學藝術對舞蹈發展帶來的影響

文學藝術是藝術領域內的集中化表現形式,文學藝術的實踐最終目標便是舞蹈者在舞臺中展現自身的能力與水平,經典化的舞蹈作品要建立在多次的磨練基礎之上加以宣傳與推廣。文學藝術存在豐富性與靈活性,貫穿于舞蹈比賽、文藝演出、校園文化演出以及體育舞蹈等層面,舞蹈比賽便是將舞蹈視作前提增強表演者藝術能力[1],在比賽參與過程中,舞蹈著可以刻畫人物形象以及熟悉舞蹈方位;文藝演出也就是將歌曲視作核心,配合舞蹈的多樣化特征加以實踐,無形中給舞蹈的發展提供更多空間;校園文化演出是院校內部的舞蹈專業和文化宮以及社會共同合作擴展人們文化生活,促使人們道德情操得到更好的熏染;體育舞蹈促使舞蹈者靈活掌握舞蹈動作與節奏,強化舞蹈藝術的宣傳。由此文學藝術在舞蹈前進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也是歷史上舞蹈發展的關鍵點。

二、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

(一)舞蹈語言藝術

依據藝術發展現象,多個因素的結合成為舞蹈創作中文學藝術表現的趨勢,最初的歌舞便是音樂、舞蹈以及詩詞的融合,實際上可以將舞蹈和語言藝術融合的理由比較多。對于國內的舞蹈作品,十分常見的語言表現集中在歌編舞上,此種舞蹈圍繞歌曲的韻律和風格進行基礎性的舞蹈編創,語言通過歌詞模式加以表現,歌詞與音樂相互結合,促使歌聲擁有更加豐富的表情以及魅力,且歌聲視作舞蹈伴奏因素也是最為自然與友好的。因此歌曲編舞的形式比較常見,甚至發展為群眾深度喜愛的藝術表現方式。舞蹈編創還包含肢體語言,舞蹈代表人體動作的文學藝術,語言兼具“意”和“象”,前者主要是舞蹈動作傳遞的韻味;后者主要是基礎動作展現,而后者受到舞蹈風格以及表演技巧因素的制約,風格也是舞蹈表現的基礎特征[2]。以“牛背搖籃”舞蹈為例,圣少女依靠牛搖籃逐步長大,兩個男演員的動作舞姿深刻的凸顯耗牛雄強奔放的個性,反映自然生活的情感狀態。

(二)舞蹈抒情與敘事

舞蹈創作背景下文學藝術表現手法涉及到抒情與敘事,因為舞蹈編創的專業化職能比較顯著,也就是通過“舞蹈的眼睛”感受實際生活,從始至終貫徹“動作感”,并且基于外部事物的形象內化本質精髓,編導要善于模仿,把文學形式內容轉變為動作形式的舞蹈。究其本質,舞蹈是一種抒情的藝術表現,古人將舞蹈視作情感展現的最高表現形式,結合表演的具體形式,舞蹈按照象征以及比擬的手段,借助生動的肢體動作釋放情感,促使觀賞者領悟情感的真諦,并不是通過臺詞與繁瑣的故事感染觀賞者內心情感,以“荷花舞”為例,選擇美妙的舞蹈方式、繪畫模式的意境和音樂模式的節奏創設真實化的形象,強烈的表達對自然和祖國的熱愛。

(三)舞蹈編創寓意

一個完美的舞蹈作品,不僅僅取決于舞蹈造型、基礎功底、音樂配置與服裝道具,還取決于舞蹈的內涵,即意境美。編導按照寓意的表現手法,充分把舞蹈作品中的生活表象以及內心情感密切交匯,促使觀賞者與舞蹈生成情感共鳴,包括兩點:

其一是形體美,舞蹈自身外美聚集在動態化的舞蹈形象之中,意境美要通過舞蹈形象加以表達,缺少形體的存在便缺少舞蹈的表達,以“雀之靈”為例,格外凸顯“形”,也就是晨光微微,飛來白孔雀,通過腕部和臂部的動作伸展身體各個環節,把孔雀活靈活現的呈現在觀賞者面前,飛舞節奏明快且旋律多姿變換,給予生命進行謳歌,熱切的憧憬著未來的生活,體現形神合一的美好意境;其二是意象美,舞蹈中意象為基礎的特征,通過優美的舞姿進行表現,給觀賞者塑造一種寓舞美于意的最高境界,以“兩棵樹”為例,傣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類型,此作品中通過一對戀人象征著互相陪伴的兩棵樹,傳達出濃濃的愛意,淋漓盡致的把舞蹈推向新高度[3],由此舞蹈不僅穿越時空的界限,還超越表象,給觀賞者廣闊的聯想空間,抒發炎黃子孫友好的情誼與不可分割的意境,促使舞蹈發展為文學藝術的代表之作。

(四)舞蹈編創虛擬象征與假設

舞蹈的表演形式以虛擬化與象征化為主,通過人體肢體動作以及姿態象征實際生活的話語,按照音樂與舞蹈臺詞結合的形式充當人際交流與性格刻畫的臺詞,隱藏著虛擬象征的特征。簡單概括生活現象,得到諸多觀眾的贊賞。以“繩波”為例,把道具充當繩子,在舞情的進展中,比擬不同事件的本質特色。整個舞蹈帶給欣賞者苦澀的“味道”,流入觀賞者的心田,使其心中得到自豪感與滿足感,耐人尋味。

三、舞蹈選材與主題

(一)舞蹈選材

即便舞蹈的題材來源于生活,然而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并不都是創作的題材,每一個舞蹈編導都應該站在自身的立場與觀點上,在深入接觸生活中某個事物之后挑選可以觸動人心的舞蹈主題,影響到觀賞者的情緒。因此舞蹈選材過程中,不管是種類還是大小,都存有較強的社會意義,編導一方面注重選材的多樣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反映生活中某種現象,滿足舞蹈表演的需求。換言之選擇不需要語言表達,而通過肢體動作就能夠鮮明表達情感的題材,便于達到舞蹈外在動作與內心情感的相互統一。此種方式和借物喻人存在相似之處,尋找舞蹈表現和人的關聯。

(二)舞蹈主題

在舞蹈主題的編創上,思考到兩個層面。首先是直接選擇主題,生活作為靈感萌發的一片沃土,周圍多種類型的新聞案例,尤其是人物事跡、社會現象等都是舞蹈主題的選擇傾向,有些和情感相關、有些和技術相關、有些和災難相關等,在深入的篩選之后對舞蹈藝術進行再次加工,充分的掌握舞蹈吸引力與獨特性。圍繞文學藝術選取舞蹈主題,如“印象劉三姐”,提取少數民族風俗與山水風情內容,在舞蹈編創的前提下設計著名的舞蹈名片;其次是間接選擇主題,舞蹈主題間接化提取包括文字、美術、音樂和戲曲等,文字類涉及到詩詞與名著;美術涉及到繪畫和泥塑;音樂涉及到鋼琴曲以及弦樂樂曲;戲曲涉及話劇小品以及電視作品,從多個方面挖掘作品內涵,全方位的彰顯舞蹈主題中的文學藝術[4]。需要注意的是,主題的選擇可以引進“以小見大”的理念,也就是通過小事情展現大主題,通過生動的舞蹈細節呈現生活具體現象,表達深刻的道理,給觀賞者一定的情感啟示.

四、結語

綜上所述,舞蹈是大眾極其喜愛的藝術形式,在各個年齡段的人們思想中均存在鐘愛的舞蹈類型,因此舞蹈編導具備重要的意義和現實價值。且舞蹈編導在舞蹈編創過程中起到組織與設計的作用,要結合特殊的藝術形式彰顯舞蹈內涵,把動感的美妙世界呈現在大眾面前。

參考文獻:

[1]高爽,曲磊.試論中國現當代舞蹈編創中的文化融合與創新——以巴托克舞劇《神奇的滿大人》為例[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9(01)

[2]郭爽.試論舞蹈編導教學中的舞劇創作實踐[J].明日風尚,2018(04)

[3]趙紫浩.淺談文藝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以舞蹈作品《聲?!窞榫€索分析[J].長江叢刊,2018(16)

猜你喜歡
相關思考舞蹈創作文學藝術
脫下工裝 你也可以是詩人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相關思考
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導向
音樂表現手段對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
對語文課堂形成學生競爭局面的相關思考
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技巧分析
淺議舞蹈中的想象力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